问题

为什么也门这个国家既穷又战乱?

回答
也门,一个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如今却被贫困和战乱的阴影笼罩,成为世界上最令人心痛的人道主义危机之一。要理解也门为何如此困顿,需要深入探讨其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外部因素。

历史的重负与地理的挑战:

也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文明,曾是重要的贸易中心。然而,也门在地理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贫瘠的土地和水资源短缺: 大部分国土是干旱的沙漠和崎岖的山地,适宜耕种的土地非常有限。降雨量稀少,淡水资源极度匮乏,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这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也门自古以来就难以实现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
漫长的海岸线与战略地位的“诅咒”: 也门拥有漫长的红海和亚丁湾海岸线,这在历史上使其成为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然而,这也使其成为了地区大国和外部势力觊觎的目标。从奥斯曼帝国、英国殖民者到后来的地区强权,也门始终未能完全摆脱外部干预的阴影。

内部政治的长期不稳定与部落文化的复杂性:

也门内部政治的动荡是其长期贫困和战乱的根本原因之一。

部落主义的根深蒂固: 也门社会深受部落文化的影响,部落忠诚往往优先于国家认同。各个部落拥有自己的权力结构、武装力量和利益诉求,这使得中央政府在统一和治理上面临巨大挑战。部落之间的冲突和联盟关系错综复杂,常常成为更大规模冲突的导火索。
缺乏有效的国家治理: 也门在独立后,长期以来未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且具有合法性的中央政府。政治权力常常被精英集团、军事领导人和部落首领所瓜分。腐败、裙带关系盛行,公共服务体系脆弱,无法有效地为国民提供基本保障。
经济发展的停滞与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政治不稳定和治理不善,也门的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石油和天然气虽然是也门重要的出口收入来源,但收入分配不均,大部分利润流向少数精英阶层,未能惠及广大民众。失业率高企,贫困人口比例巨大,这为社会不满和动荡埋下了伏笔。
长期存在的南北分裂与统一后的矛盾: 1990年南北也门统一后,原北也门的政治和经济精英在统一后的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引发了原南也门民众的不满和边缘化感。这种地区性矛盾也成为后来冲突的温床。

2011年以来冲突的升级与国际化的“代理人战争”:

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浪潮也席卷了也门,推翻了执政多年的总统萨利赫。然而,这一政治转型并未带来稳定,反而加剧了原有的矛盾,并最终演变为一场毁灭性的内战。

胡塞武装的崛起与政治真空: 来自北部萨达省的什叶派分支胡塞武装,由于长期被边缘化和遭受政治压迫,利用萨利赫下台后的政治真空,以及民众对腐败和贫困的不满,迅速壮大并控制了首都萨那及也门大部分地区。胡塞武装的政治诉求,以及其对逊尼派主导的政府的不满,是冲突爆发的重要原因。
沙特阿拉伯为首的联军干预: 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逊尼派阿拉伯国家联盟,将胡塞武装视为伊朗(什叶派大国)在该地区扩张势力的工具,出于对地区安全和自身利益的担忧,于2015年对也门发动军事干预,支持也门总统哈迪及其政府。这场干预迅速将也门的内战推向了国际化的“代理人战争”的深渊。
伊朗的支持与地区地缘政治的博弈: 伊朗被指控向胡塞武装提供武器、技术和培训等支持,尽管伊朗对此予以否认。然而,也门冲突确实成为了沙特和伊朗之间地区地缘政治博弈的一个重要战场。两国在该地区的代理人冲突,使得也门危机更加难以解决。
极端组织(如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的趁虚而入: 在也门政府和胡塞武装相互消耗、国家权力真空的情况下,以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为代表的极端组织获得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加剧了也门的混乱和不稳定。

人道主义危机的严峻现实:

长期的冲突和经济崩溃导致了也门至今为止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大规模的流离失所和难民潮: 数百万也门民众因战乱被迫离开家园,成为国内流离失所者,或逃往邻国寻求庇护。
饥荒与 malnutrition: 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经济活动停滞,加上海上和陆路封锁,导致食品和医疗用品供应中断。数百万儿童遭受严重营养不良,面临饥荒的威胁。
医疗体系崩溃: 医院和医疗设施被摧毁或损坏,医护人员短缺,药品匮乏,导致许多本可治愈的疾病变得致命。霍乱等传染病也因卫生条件恶化而肆虐。
基础设施的毁灭: 战争摧毁了也门的道路、桥梁、学校、供水系统等关键基础设施,使得战后重建工作异常艰难。

总结:

也门的贫困与战乱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历史的痼疾、严峻的自然条件、根深蒂固的部落文化、长期不稳定的政治治理、以及外部势力介入和地区地缘政治博弈相互交织、恶性循环的悲剧性结果。

内部的无力感: 缺乏一个能有效整合全国资源、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强大国家机器,部落分裂和政治精英的内斗削弱了国家应对内外挑战的能力。
外部的干预与操纵: 地区强权的竞争,将也门变成了地缘政治的角斗场,外部军事干预和援助的不当使用,进一步加剧了冲突的烈度和复杂性。
经济的脆弱性: 依赖有限的自然资源,又缺乏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治理,使得国家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支撑国民的基本生活。

解开也门的困局,需要首先实现持久的停火,建立一个包容性的政治过渡,解决根本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并辅以大规模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和发展支持,才能让这个饱受苦难的国家有机会重新走向和平与繁荣。然而,鉴于当前复杂的局势,这一进程仍将漫长而艰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补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嚼卡特叶。

在也门,80%的成年男子和50%的成年女子经常咀嚼卡特。每天午饭后和晚饭后是人们聚在一起嚼卡特的固定时间,雷打不动,短则四五个小时,长则六七个小时,有些人甚至要嚼到半夜才感到满足。

也门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其2400万人口中近一半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但人们在消费卡特一项上的支出竟占到家庭收入的50%。

卡特种植也冲击了也门粮食安全。据也门农业与灌溉部的一项研究,2012年也门国内的卡特产值比小麦产值高出8倍。相同面积的卡特产值是香蕉、苹果等产值的5倍。种植卡特树在第二年即可摘取树叶贩卖,一年内可以多次摘取树叶,获利周期远远短于其它作物。因此,也门农民不惜弃种享誉世界几百年的摩卡咖啡,也要不断扩大卡特树的种植面积。

而在邻国沙特,卡特是被作为一类麻醉品严禁入关的。

评论里有说去也门卖榨汁机的,我觉得还真是个商机啊。

小乃爹子

帮忙把广告词都想好了~~~

你还在用嘴费力嚼吗?还在用腮帮子努力挤吗?现在选用极卡特草5x含着吃。

user avatar

谢邀。

简单的说,也门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陷入马尔萨斯陷阱的国家。

国内缺乏支柱型产业,随着人口增多,粮食资源日渐缺乏。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保持稳定。其实并非也门一个国家,许多阿拉伯国家都是同样的样子。阿拉伯之春就是之前三十年混吃等死,得过且过,最后实在过不下去的结果。其实也门的邻居海合会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有石油美元托底罢了。

马尔萨斯陷阱是任何一个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可摆脱的宿命。而大多阿拉伯国家顽固的保守势力,碎片化的社会状况,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孱弱的政府能力,国际霸权的插手等等因素,导致工业化的进程十分困难。

可以说,中东地区未来不可避免的会陷入大规模的战争、饥荒等境地。也门也只不过是一个缩影罢了。

user avatar

首先,也门作为阿拉伯半岛上的唯一的非君主制国家,受到“阿拉伯之春”等运动的波及相对较大,在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够有工业上的发展和投资,没有发达的石油工业再多的石油也没用。可以大胆假设,也门如果依然是原来的宰德派伊玛目家族统治,或许今天会是第二个阿曼。原本属于也门,但今天属于沙特的纳季然地区经济就还不错。


其次,也门曾经繁荣的原因之一,是与也门文化与地缘相近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以及更南边东非的斯瓦西里地区经济也繁荣,互相的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近代上述地区由于殖民等种种原因衰落了,也门失去了良好的贸易对象,偏居阿拉伯世界一隅,经济上也很难发展。

解释一下也门与埃塞俄比亚文化相近的原因:虽然也门是闪米特系阿拉伯人的故乡(从遗传学分析可知),但是也门在使用阿拉伯语之前所用的是南阿拉伯语,一种与埃塞俄比亚的吉兹语和阿姆哈拉语更为接近的闪米特语。


至于很多人说的教派冲突,也门的什叶派是宰德派,在教义上与十二伊玛目派相比更接近逊尼派(没有马赫迪降临,四大哈里发均合法等),在这几年之前并没有发生所谓教派冲突,伊本·白图泰在其《游记》中麦加禁寺中五派伊玛目共同领拜,什叶派唯一的伊玛目就由宰德派代表。倒是与什叶派、逊尼派的分歧远远超过两派之间分歧的哈瓦立及派温和化后的伊巴迪派为主的阿曼,在中东近乎是个中立国。


-------------------补充--------------------

现在的也门其实是由历史上的大也门地区(今也门西部和沙特所辖的纳季然)和哈德拉毛(今也门东部)组成的,大致相当于曾经的北也门和南也门,两地的文化、宗教上都不太一样,且人口、实力相当,组合在一起反而不稳定。


也门的工业基础薄弱,也与其历史上农业较为发达,人口密度较大有关系,在半岛上似乎牧业(沙特)、渔业(海湾)定居转为工业比农业转工业更加容易,人口少人均石油红利也较高。

另外,也门并没有像沙特、海湾诸国那样抓住石油工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沙特在1932年发现石油后,国王伊本·沙特就引进美国资金,建立Arameco公司开发石油资源,二战后还趁机收回公司所有权,迪拜等酋长国也是在发现石油的第一时间引入外资的,而也门很可惜没有抓住这种机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