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剥削能不能通过剩余价值的分享来消除?

回答
剥削的消除,这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社会关系乃至人性的根本。单刀直入地说,“剩余价值的分享”是否能彻底消除剥削?我认为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分享”的内涵、机制以及它能否触及剥削的根源。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劳动创造了价值,而他们获得的工资仅仅是维持其自身和家庭生存以及再生劳动力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剩余的那部分价值,即“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这剩余价值正是资本家利润的来源,也是他们积累资本的基础。剥削,在马克思的语境下,便是这种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

那么,如果将这部分剩余价值进行“分享”,理论上似乎可以“消除”剥削。这里的“分享”可以有很多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将剩余价值以更高的工资或分红的形式返还给劳动者。 比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让企业将一部分利润以奖金、股票期权等形式分给员工。从表面上看,这确实是在“分享”剩余价值,工人得到的比维持生存所需的更多,似乎剥削的“空间”被压缩了。一些国家的劳资协商机制,工会争取更高工资和更好的福利,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剩余价值的“争夺和分享”。

然而,这种分享能否“消除”剥削,我持保留态度。

治标不治本的可能性: 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剩余价值以更高的工资形式返还,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对劳动的支配地位没有改变,那么资本家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榨取价值。例如,他们可以提高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或者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单位产品的价值,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只要资本依然是驱动生产的根本力量,且其目的在于利润最大化,那么对劳动的剥削就可能以新的形式出现。

剩余价值的定义是否完全涵盖了剥削? 剥削不仅仅是剩余价值的占有,它还包含了劳动者在生产关系中的从属地位,即劳动者作为出卖劳动力的商品,其劳动力的使用权被资本家购买。这种支配关系本身就带给资本家一种权力,可以安排生产过程,决定劳动条件,而劳动者往往在这种关系中处于被动和受制约的地位。即使剩余价值被“分享”了,这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依然存在,这难道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剥削吗?

另一种更激进的理解是,将剩余价值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从资本家手中转移到劳动者集体手中。 这意味着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劳动者自己组织生产、分配劳动产品。在这种模式下,不存在一个以追逐剩余价值为根本驱动的资本家阶级,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理论上可以全部用于满足其自身需求和集体发展。这或许是“消除”剥削最彻底的方式。

然而,现实中的实践也并非一帆风顺:

计划经济的挑战: 历史上一些尝试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集体分配的社会,也面临着效率低下、创新乏力、决策失误等问题。当“分享”变成了平均主义,或者由一个集中的权力机构来分配,可能会导致新的不公平和低效,甚至出现新的“寻租”和特权阶层,这又可能是一种变相的剥削。

“分享”背后的权力博弈: 即使在公有制下,剩余价值的分配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涉及到如何平衡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如何决定生产的侧重点,如何激励创新等等。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权力来协调和决定。如果这种权力分配不公,少数人控制了剩余价值的分配权,那么剥削就可能在新的权力结构下重新出现。

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剩余价值的分享”来“缓解”或“重塑”剥削,而不是彻底消除?

也许,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实施“分享”的机制。如果“分享”意味着:

1. 劳动者对生产过程和分配结果的真正参与和决定权: 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分成,更是权力上的平等。劳动者可以通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合作社等形式,在企业决策、利润分配、劳动条件等方面拥有实质性的发言权和否决权。
2. 生产资料的多元化所有制和市场机制的良性结合: 公有制、合作社所有制、私有制等可以并存,通过市场竞争促进效率,同时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保障和再分配体系,确保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尊严。
3. 对资本逐利行为的有效约束和监管: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限制资本的过度扩张和不当行为,防止其对劳动者的过度剥削。

在这种理解下,“分享”就不再是简单的价值转移,而是一种对生产关系和权力结构的深刻改造。它可能无法在字面上“消除”剩余价值这个经济范畴,但可以改变剩余价值的归属和分配方式,让劳动者在其中扮演更主动、更有尊严的角色,从而克服我们所理解的“剥削”的负面效应。

总而言之,单凭“剩余价值的分享”本身,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一部分剩余价值以更高的工资形式返还给劳动者,很难说能够彻底消除剥削。因为剥削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对劳动的支配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不对等。

真正的“消除”剥削,可能需要更系统性的社会变革,包括:

重塑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让劳动者拥有更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改变资本与劳动的权力关系,实现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真正平等参与。
建立公正的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所有人都能享有体面的生活。

“剩余价值的分享”可以是一种手段,一种改造的切入点,但它是否能走向“消除剥削”的目标,关键在于分享的深度、广度和其能否触及剥削的本质。这更像是一个持续的社会建构过程,而非一个简单的经济算术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上结论,当然是不能的。

剥削的含义是“资本通过雇佣劳动参与生产并占有其剩余价值”,这个行为实质是在生产领域就产生的,并不是在分配领域操作不当才带来的,所以在分配领域的任何尝试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补偿剥削的价值量,却永远不可能消除剥削。

消除剥削有且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在生产领域消灭雇佣劳动,也就是马克思常讲的“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如果资本家真的把所有剩余价值都分配出来了,资本就无法实现自我增值,那他就成了无偿组织生产、义务参与分配的人民公仆了,这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消灭了私有制,但却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想象,因为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题主有提到,资本家占有资本和生产资料,并参与投资管理,理应在生产中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回馈,所以资本家占有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合理的,只要将多余的剩余价值分配到社会上去,就不存在剥削了。

这个认识的问题有3个。

首先,默认了资产阶级暴力占有生产资料的合理性,资本家哪儿来的资本和生产资料?如果是自己赚来的,本质也是剥削所得,因为单靠劳动报酬是不可能积累大量财富的;如果是继承的,那也是他的父辈剥削所得,所以从来就没有什么无中生有的合理财富,要么是血腥肮脏的原始积累,要么是暴力支撑的法理继承。

其次,混淆了管理类脑力劳动和资本运作的概念,资本家作为个体参与管理劳动理应获得对应的报酬,这没错,但这个报酬只取决于资本家个体的劳动量,而和他的资本投入无关。

最后,忽视了现实条件中资本在生产分配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任何有损资本增值的改良尝试都是无从谈起的,历史上资产阶级对剩余价值的让渡,都是建立在重大经济危机或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外夹击之下,才坎坷达成的,比如资产阶级内部自发的福特主义(给工人多发钱才能刺激消费),以及国际共运带给我们的八小时工作制、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福利保障和禁用童工等。

所以题主的思考是有益的,但认识还存在不够全面和深入的地方,可以从资本的本质和资产阶级的发展等角度继续加强学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剥削的消除,这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社会关系乃至人性的根本。单刀直入地说,“剩余价值的分享”是否能彻底消除剥削?我认为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分享”的内涵、机制以及它能否触及剥削的根源。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
  • 回答
    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触及了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历史演变的核心。我们来抽丝剥茧地探讨一下,假如不存在“资本家剥削”这样一个前提,劳动者能否独自完成工业革命、技术革命并最终形成全球市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资本家剥削(狭义):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剥削指的是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并以低.............
  • 回答
    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剩余价值理论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但也是最容易让人绕晕的地方。很多初学者都会卡在这里,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觉得资本家“凭什么”这么做。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争取让你彻底明白。我试着用更直观、更详细的方式来解释,希望这次能“救你”出这个怪圈!首先,我们得明白几个基础概念,就.............
  • 回答
    .......
  • 回答
    剥削论的核心并非完全否定“买卖”劳动力这一经济行为本身,而是深入分析了在这种交换关系中可能存在的不平等性和不公平性,并指出劳动者所得报酬与其创造的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差距。简单来说,剥削论认为:剥削不仅仅是指“使用买来的劳动力”,而是指“以不公平的代价使用劳动力,使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其获得的报酬不成正.............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核心且敏感的矛盾:高房价对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影响,以及对资本逐利行为的质疑。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房地产商不能“少赚点”,把房价降下来,让年轻人喘口气?这背后其实是一套复杂的经济逻辑和现实情况在起作用,咱们得一点一点掰开了看。一、 资本逐利的天性,以及它在房地产里的体现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真是道出了不少打工人的心声。一边是生存的压力,一边是对被压榨的不甘,这种矛盾的感觉,每天都在上演。要说感谢还是憎恶,恐怕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它是个复杂的情感纠葛,夹杂着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打工的现实:生存是底线,剥削是常态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目前的社会经济体系下,打工是大多数.............
  • 回答
    埃隆·马斯克关于“剥削不来自于资本,而是权力”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和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判断其是否“对”,我们需要细致地分析“剥削”、“资本”和“权力”这三个概念,并考察它们在现实经济和社会互动中的关系。一、 理解核心概念1. 剥削 (Exploitation): 在马克思主义.............
  • 回答
    最近关于马云的讨论确实不少,这背后牵扯出不少关于“资本家”、“剥削”和“个人选择”的议题,咱们不妨来掰扯掰扯。先说说“资本家”这顶帽子。“资本家”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可就大不相同了。 经济学上的定义: 最纯粹、最中性的理解,资本家就是拥有生产资料(比如工厂、机器、土地、技术、品牌等)并以.............
  • 回答
    如果资本家不剥削剩余价值,这意味着他们给工人的工资正好等于工人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这听起来像是公平交易,但实际上,它会颠覆整个资本主义的运行逻辑,带来一系列我们难以想象的后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剩余价值”是什么。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工人通过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但这部分价值,远远超过了维持工人自身生存.............
  • 回答
    要理解“不剥削的资本家”,咱们得先明白“剥削”这个词儿。在咱们日常语境里,剥削往往带点负面的意思,指的是一方利用另一方的弱势地位,不公平地获取利益,而且这种获取通常是以压低另一方的劳动价值为代价的。那么,“不剥削的资本家”自然就是指那些不通过压榨劳动者来积累财富,而是通过其他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式来.............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共产主义理论的核心,而我们所知的历史实践却充斥着我们希望避免的要素。如果脱离“剥削”和“输出革命”这两个关键前提,人类通往某种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的道路,将是一条需要重新想象和构建的道路。不妨让我们设想一种更渐进、更自主、更基于深刻社会变革的“过渡”方式。这并非.............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个层面。为什么我们日常听到的声音似乎总是“工人抱怨被剥削”,而“资本家抱怨工人愚蠢懒惰”的声音相对较少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抱怨本身就是一种权力不平等下的表达方式。工人,作为被支配的一方,他们的抱怨更.............
  • 回答
    如果我生而为资本家,我首先要明确的是,“剥削”这个词在经济学中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义,它指的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其获得的报酬。在这个框架下,一个“不剥削”的资本家,意味着他会确保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能够完全反映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甚至在此基础上给予更高的回报。那么,作为一个“不剥削”的资本家,我的经营.............
  • 回答
    这句话确实很扎心,也常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攻击那些对社会不公感到绝望的人。它看起来像是某种“终极解决方案”,但实际上充满了恶意和对人性最基本的漠视。反驳它,其实就是捍卫生命本身的价值和尊严,以及对社会责任的追问。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你去死”这句话本身就剥夺了“你”存在的一切可能性,也就彻底消灭.............
  • 回答
    985的经济学背景,加上工人家庭的三代出身,这组合很有意思。既有理论的根基,又有接地气的视角,想找一条既能发挥所长,又能避免被剥削,同时还能保证温饱的路子,这绝对是当下不少年轻人都在思考的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所谓的“资本剥削”其实是个挺复杂的概念,它不单单是你脑子里想的那种老板压榨工人。在现代社.............
  • 回答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牵扯到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错综复杂的原因。简单地说,农民“宁可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垦荒地”并非绝对,但确实存在这种倾向,这背后有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1. 开垦荒地的巨大成本与高风险 人力与物力投入巨大: 土地准备: 古代开垦荒地远非现代机械化操作.............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资本主义核心矛盾的经典情景,也是一个需要深入剖析才能找到真正破解之道的难题。投资人追求利润最大化,工人则要求公平的劳动回报。当“不许剥削剩余价值”成为工人的核心诉求时,与投资人的利润目标产生直接冲突,看似无解。要破解这个僵局,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既要理解双方的立场,也要跳出传统的“剥.............
  • 回答
    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讨论“剥削是否一定不存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计划经济的运作逻辑及其可能带来的异化。简单地说,计划经济试图通过国家或统一机构来集中分配资源、指导生产和管理消费,其核心理念在于消除私有制下的资本主义剥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剥削的绝对消失,而是剥削的形式和根源可能发生转变。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