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得到拿日本那些连完整装备都无法保障,粮食大部分时间自己自费,武器自己做,机构组织不完备,打完仗大部分就地遣散的足轻这种武装农奴和明朝边镇拿国家财政口开支,武器盔甲火器国家给供,粮食有屯军负责,有完备的体系,组织的职业营兵比。
在丰臣秀吉搞农兵分离以前,足轻基本都是农奴兵,临时性质的,类似欧洲中世纪的采邑兵,打完仗就遣散,连汉朝那种古典军国主义下的义务兵都不是。即便是农兵分离以后,丰臣秀吉的政策能落实的也就自己的嫡系部队了,而且,这些嫡系部队也是掌握着手底下那些归自己控制的大名们的,不是日本政府军。说白了,丰臣秀吉当时的地位也就是个军阀的盟主,小西行长,加藤清正这些都是听自己话的小军阀们,而日本内部大部分的军阀们对于丰臣秀吉也是听调不听宣的,在听到丰臣秀吉要打朝鲜,入侵大明的时候,大部分的军阀都是拒绝的,但是迫于形势,只能象征性的派点人去磨洋工,算是尽本分表忠心了,真要指望那些人拼命,那是在为难丰臣秀吉,所以,丰臣秀吉只能依靠自己的嫡系去打仗,而这支农兵分离改革后的足轻,就是一群东拼西凑的职业兵而已、战斗力也就那么回事,欺负那些势力小的军阀还行,但是对于国内那些有一定势力的军阀,如德川家康,丰臣秀吉也得让自己的老母去德川家当人质,才换来德川家的结盟。所以,日本那会的军队战斗能力不宜高估。因为无论是体系还是组织程度,都没法跟同期的明军相提并论,明军那种属于是降维打击。虽然战绩日本可以随便吹水,但是战线骗不了人呀。于是结合日本对明军战绩的记载,再对照现实的战线位置,就闹出了灭明十万据釜山。堪比刮军的歼共一亿虎踞台湾的笑话呀。
而明军就不需要讲太多了,反正都是老熟人,卫所制度就是升级版的府兵制,全国的卫所都统一归五军都督府管辖,由地方都指挥司节制国家给军队分田,然后当地驻军可以以此自己去生产粮食补给,节省财务开支,也能保证补给和战斗力。明初的卫所制度的战斗力来源就是满足了军户的土地需求,军人可以依靠屯田来稳定获得生活需求,战斗力自然就能保证了,而且,卫所旗军也分屯军和守军,屯军负责后勤和驻地生产建设,也就是说,除了要负责军屯的耕地,还得养猪,修营盘和堡垒,顺便负责当地的基建,作战时,负责运粮运武器。而守军就简单了,担任当地的治安和驻防工作,也就是上战场打仗的,敌人入侵时,由各个卫所的指挥使带队自卫,配合当地的乡民团练协同作战。远征驰援的话,由朝廷派来的总兵发号施令,然后各地的卫所指挥使们接到命令后,到这部队去预约的地点集结。这就是说,如果需要各个卫所一块作战的话,各个指挥使统一听总兵官的调遣。
也就是说,明军再怎么说,军队性质也是国家常备军呀。有编制的,由中央政府管辖负责。而日本的国家常备军已经是西南战争结束以后的事了。所以,连旧的封建兵制都没彻底废除,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都不存在呢,拿头跟明军比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