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
国人最初出自《日本后记》,指的是国衙领上的一般居民,也就是律令制国家下的一般农民。
平安后期,这个词的意思完全变了,转指实际上管理地方庄园、国衙领的庄司、郡司、保司、在厅官人等等,也就是地方实力派。到了镰仓时期,随着这些势力本身的演变,主要指地头。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没有变化,就是国人这个词本质上是指与中央政权或由之下向的“外来势力”(如幕府、守护、庄园领主等)相对的“在地势力”。如果要给出一个定义的话,那么国人或者国人众的意思就是“以在地居住的领主为中心作为相对独立势力而存在的武士团”。
镰仓后期以来,中央权威扫地,国人的势力得到强化。其中,举兵反抗幕府、守护大名以寻求自治权的国人就被称为恶党。这些恶党势力在后醍醐的倒幕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最著名的就是楠木正成。
但是这些国人一方面反抗高级领主以求自治,一方面却借助战乱强化了对麾下农民的人身控制。国人领主彼此之间会订立“人返”协定,互相遣返逃亡到本领的农民。
可见:国人/国人众指的是在领地上定居而维持独自势力的领主/武士团,而不是指这些人麾下的农民啊浪人啊什么的。当然,国人跟寺社也完全没有关系。(对问题1、2的回答)
国人领主虽然直接掌握农民,对领地有很高的控制力,但毕竟是居住在穷乡僻壤的小领主,靠其一己之力是不能参与时代洪流的。因此,国人领主一般都依附于大势力比如守护大名或者庄园领主,与其结成主从关系,而成为其被官。
成为大领主的被官有几个好处:
第一是可以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大领主拥有庞大的庄园,但因为自己不在地所以很难管理,从外面派遣代官爷很容易被在地势力排斥甚至赶走,所以往往必须招揽国人为爪牙。国人领主通过成为大领主的被官就可以获得庄园的实际管理权,在大领主和农民之间上下其手,进而扩充自己的政治、经济实力。
第二是可以获得大领主的保护。题主说可以不听主公而投奔他人,问题主公不会讨伐你么?都不用主公自己出兵,以你的一半领地为奖赏诱使你周边的国人攻击你即可。此外,“他人”作为大势力同样不会只给予你保护而不索取义务(如年贡、军役)。事实上,依附于大势力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避免同一势力麾下的其他国人等武士团对你进行攻击,所谓党同伐异是也。
对于日后的战国大名来说,问题就更简单——不纳贡出兵就打呗,上杉不就下雨天打扬北众闲着也是闲着(大误)。此外还有颁布领国法,实现领内一元化统治等等,这里就不展开了,反正最后就把国人领主都变成坐在城里领钱的高级官僚了。(对问题3的回答)
地侍是镰仓时代的上层农民(名主、有德人之类)转换而来的,与国人不是一回事,是地位比国人更低的角色。国人时而作为被官帮助庄园主镇压地侍,时而又领导地侍结成一揆反抗庄园主。当国人崛起之际,依附于国人的地侍往往被编入国人的武士团。
战国前期,国人转化为拥有城池的割据势力。之后随着战国大名的兴起,大部分国人不是被消灭就是被编入其家臣团成为中高级武士;如龙造寺氏、德川氏等少数强力国人则通过下克上手段崛起为战国大名的一员;德川氏家臣中一些国人领主出身者如牧野氏、奥平氏也在江户幕府建立后鸡犬升天,成为了谱代大名。
总之,国人在江户时代多数转为幕府和各藩的中高级武士甚至藩主了,和地侍没啥关系。(对问题4的回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