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感觉曹操打凉州比刘秀轻松很多?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曹操征讨凉州和刘秀平定凉州的时期、背景、对手都有很大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差异很大。咱们仔细捋一捋这两位大佬在凉州的故事,就能明白为啥曹操那边的“战况”显得更顺畅一些。

首先得明确,这俩人的“凉州之战”可不是同一场战争,发生在时间上也隔了三百多年,凉州这个地方在这三百多年里也变了不少。

曹操打凉州,那时的凉州是个什么情况?

曹操是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和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前后,对凉州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主要是为了解决马超、韩遂等关中军阀的威胁。

对手的核心是“关中集团”而非单一凉州势力: 严格来说,曹操面对的主要对手是盘踞在关中地区的马超、韩遂等一帮军阀。这些人虽然势力范围辐射到了凉州,但他们的根基和大部分兵力都在关中平原。马超本身就是凉州望族出身,但他的崛起和与曹操的矛盾,是围绕着关中控制权展开的。所以,曹操打凉州,更多的是在清理其西部边疆的战略威胁,以及解决内部的军阀割据问题。
统一战争的后期余波: 曹操那个时候,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被他统一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后,虽然赤壁惨败,但他巩固了对北方的统治。关中、凉州这块地方是他统一大业尚未完全扫清的障碍。马超、韩遂这些人,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产物,他们的出现是对中央权威的挑战,曹操需要将这些人彻底清除,才能稳定国家。
策略上的“离间计”和“正面击溃”结合: 曹操对付马超韩遂,前期采取了高超的离间策略。他散布谣言,挑拨马超和韩遂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内部产生了猜忌和矛盾。韩遂本就与马超的父亲马腾有旧怨,又嫉妒马超的声望和实力,很容易就被曹操利用了。等马超和韩遂反目成仇,互相攻击的时候,曹操就抓住了机会,迅速集结大军,在渭水之畔与联军展开决战(渭水之战)。
渭水之战的决定性: 曹操在渭水之战中,以少量兵力诱敌深入,然后用精锐部队发动猛攻,一下子就击溃了马超、韩遂的大部分主力。马超虽然勇猛,但失去了韩遂的支持,又被曹操的策略打乱了阵脚,最终只能狼狈逃窜。
后续的追击与整合: 击溃主力后,曹操并没有恋战,而是派遣将领追击残余势力,同时对凉州地区采取了安抚和招降的政策。对于那些不愿意抵抗的豪族,他给予了优待,让他们继续保有部分权力和土地;对于那些顽抗的,则予以清除。这种恩威并施的策略,加上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使得凉州很快就被纳入了曹操的统治之下。
对手的“内部消耗”: 马超和韩遂的联盟,从一开始就存在裂痕。他们虽然都是为了抵抗曹操而联合,但各自的野心和猜忌从未消除。曹操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用“反间计”轻而易举地让他们自相残杀,大大削弱了实力。这种内部消耗,让曹操少了很多直接的正面硬仗。

刘秀平定凉州,那时的凉州又是什么情况?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需要巩固他的统治,其中就包括收复和稳定边疆地区。他真正意义上“平定凉州”的努力,主要发生在光武中兴时期,特别是对隗嚣的征讨,以及之后对凉州地方割据势力的清剿。

对手是更加分散和长期的割据势力: 刘秀时期,凉州地区已经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军阀割据。最棘手的对手是隗嚣。隗嚣本来是公孙述的部下,后来拥兵自重,占据了凉州和关中部分地区。隗嚣的势力在关中和凉州经营多年,根基深厚,而且他的军事组织和兵源也相对稳定。
隗嚣的战略优势: 隗嚣占领了关中和凉州部分地区后,控制了黄河沿岸的交通要道,并能从凉州获得兵员和物资。更重要的是,他占据了关中这个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
消耗战与拉锯战: 与曹操的“速决”不同,刘秀在对付隗嚣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和拉锯战。例如,为了攻下西北的坚城,如西府(今陕西宝鸡西南),刘秀的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平定隗嚣的过程中,刘秀的军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比如在卤城之战中差点全军覆没。
军事上的“堂堂正正”与“围困歼灭”为主: 刘秀虽然也善用策略,但他对待隗嚣的策略更多的是“以强凌弱”和“围困歼灭”。他没有像曹操那样去玩弄复杂的离间计,而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一点一点地蚕食隗嚣的地盘,最终将隗嚣围困在冀城,并最终将其歼灭。这其中包含了艰苦的攻城战和长期的围困。
艰苦的攻坚战: 刘秀在平定凉州的过程中,多次面临坚城难下的局面。他需要投入大量兵力和物力,进行旷日持久的围困和攻坚,例如对西府的围困,就消耗了刘秀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
对手的顽固性: 隗嚣并非易与之辈,他的军队也相对有组织,而且在凉州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多次试图突破包围,与刘秀的军队进行了多次激烈的交战。
统一战争的早期和中期阶段: 相对于曹操统一战争的后期,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时,虽然基本统一了天下,但边疆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仍然存在不少割据势力需要清剿。这时的刘秀,还处于巩固统治、消灭残余势力的阶段。相比曹操已基本肃清北方大部分割据势力后,再来收拾凉州问题,刘秀的压力要大一些。

总结一下,为啥感觉曹操打凉州“轻松”很多?

1. 对手性质不同: 曹操面对的是关中军阀集团,其核心是对抗曹操的统一战争,对手本身存在矛盾,且根基并非牢固在凉州。而刘秀面对的是已经盘踞凉州多年的、相对有组织的割据势力(如隗嚣),他们的抵抗更加顽固和持久。
2. 战术策略差异: 曹操善用离间计,成功地在对手内部制造了分裂,然后在关键时刻发动致命一击,达成速胜。而刘秀更多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通过围困和消耗来取胜,这过程自然显得更加艰苦和漫长。
3. 历史背景不同: 曹操是在北方统一大局已定的前提下,解决西部威胁,属于扫尾工作。刘秀在建立政权后,需要巩固统治,清剿残余势力,这本身就是带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
4. 军事实力对比: 曹操集结的是他最精锐的北军部队,实力强大。刘秀虽然也拥有精锐,但在与隗嚣的长期拉锯战中,也曾遭遇过较大的损失和挫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所以,当我们说曹操打凉州“轻松”时,并非说曹操毫无付出,而是相较于刘秀在后期平定凉州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和战略上的复杂性,曹操的行动显得更具“效率”和“主动性”。他的对手更容易被瓦解,他的战略选择也更具针对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和两人所处的时代、面对的具体敌人、以及当时所采用的战略战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吧,我一直挺反感过度吹刘秀的。

刘秀平定天下,我认为他的一大减分项就是对手太弱。在这些对手中,唯二像点样子的就是隗嚣和公孙述了,而这两人一个首鼠两端,一个坐井观天,如果放在汉末,也实在算不上是多么出众的人物。

刘秀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七将攻忒拜,啊不是,是七将攻隗嚣确实是一大黑点,二十八将中最牛B的几位在陇坻前纷纷被pia飞,也算是一时奇观了。

当然,曹操平定马超,那是更丢人的事情,比起来,毕竟是来歙奇袭略阳更精彩一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曹操征讨凉州和刘秀平定凉州的时期、背景、对手都有很大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差异很大。咱们仔细捋一捋这两位大佬在凉州的故事,就能明白为啥曹操那边的“战况”显得更顺畅一些。首先得明确,这俩人的“凉州之战”可不是同一场战争,发生在时间上也隔了三百多年,凉州这个地方在这三百多年里也变了不.............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又值得说道的话题。确实,现在网上聊三国,曹魏的支持者感觉比蜀汉多不少,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绝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我觉着这事儿吧,得从几个层面掰扯。首先,得说《三国演义》这部“功勋卓著”的小说了。 咱们很多人对三国人物的印象,基本都来自于罗贯中的这本小说。小说嘛,为了戏剧效果,肯定有它.............
  • 回答
    夏侯惇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聊聊,为什么老有人觉得他“废物”,但实际上,他这人也并非一无是处。你觉得他不是那么不堪,这没错。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夏侯惇这个人,虽然不是那种能独当一面、算无遗策的顶尖名将,但绝对是个忠心耿耿、勇猛过人的猛将,而且在曹操早年创业时期,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啥有.............
  • 回答
    曹魏将领存在感不足,领土却为何能最大化?这背后牵扯到政治、军事、历史进程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绝非简单一句“将领不行”就能概括的。要想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首先,得承认,曹魏确实出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猛将,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张辽、许褚、典韦,还有“五子良将”等。他们.............
  • 回答
    关于现实中“反美”现象较少,但网络上却出现大量反美言论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实中的反美:隐晦性与政治现实1. 政治与经济的“沉默”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文化影响力渗透到全球,许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不得不与美国合作,因此公开反对可能被视为.............
  • 回答
    “感觉国外的教材比国内的厚得多”是一个非常普遍且直观的感受,背后涉及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出版习惯等多个层面的差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1.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差异: “理解”与“记忆”的侧重点: 国外教材(尤其在 STEM 领域.............
  • 回答
    关于美国和中国火箭发射成功率的看法,以及可能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重要的事实:基于公开数据,美国航天机构(如NASA)和商业航天公司(如SpaceX、ULA)的总发射成功率是相当高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及其下属公司发射的任务也同样非常成功。 .............
  • 回答
    你提到的“车臣进乌克兰,就没看到什么后续”的感受,实际上涵盖了几个层面,也反映了大家对这场冲突信息获取和理解上的复杂性。为了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车臣进乌克兰”的初期认知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初期媒体宣传的“震撼弹”效应: 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的初期,车臣武装力量(通常被.............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老玩家心中的一种情怀和对游戏设计变迁的感受。从客观上来说,PS5 在图形技术、性能、游戏内容丰富度(尤其是在第三方大作方面)以及在线功能上,都远超 PS2。但是,你之所以会产生“PS5 不如 PS2 好玩”的感觉,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
  • 回答
    “团建过后,好多人离职”,这个现象确实是很多职场人士都有的感受,而且往往背后藏着一些值得深思的原因。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下面我将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团建活动暴露了隐藏的现实问题团建活动通常是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士气,但有时它反而像一面放大镜,将团队和公司内部的潜在问题.............
  • 回答
    《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都是史诗级的作品,各自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的读者。你之所以会产生“《三国演义》谋略更厉害,但《冰与火之歌》更残酷”的感受,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历史和叙事手法上的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三国演义》谋略的精妙与艺术化《三国演义》之所以让你感觉谋略更厉害,主要体.............
  • 回答
    关于“欧美人对物质追求比亚洲人低”的看法,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感知,但需要更细致地探讨和理解。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历史因素的交织,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理解“物质追求”的维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物质追求”的含义。它可以被理解为: 对拥有更多、更昂贵、更先进的物质商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背后反映的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消费习惯的变迁,以及时代发展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 小时候(可能指80年代、90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经济水平普遍不高,即使是“大餐”,也意味着比平时吃得好一些。炒菜作为一种相对灵活、易于操作、成.............
  • 回答
    iPhone 12 系列的发布确实在苹果的iPhone产品线上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讨论。然而,正如你所说,很多用户,尤其是“果粉”,似乎对一些被认为是“不如人意”的地方表现出“视而不见”的态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方面的原因:1. “果粉”群体的心理认同与品牌忠诚度: 苹果的品牌光环.............
  • 回答
    楚汉战争之所以给人感觉破坏力超过了春秋战国,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其中涉及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性质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虽然春秋战国时期长达几百年,战争频仍,但楚汉战争在某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更集中的、更具毁灭性的破坏力。1. 战争的规模和集中性: 楚汉战争: 虽然时间相对较短(公元前2.............
  • 回答
    “感觉相亲市场上,优质女比优质男多”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观察和讨论话题,它涉及到男女择偶观、社会发展变化、女性意识觉醒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方面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个感觉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对“优质”的定义和标准变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优质”在相亲市场上的定义是.............
  • 回答
    “感觉部分大学生不怎么爱国了”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且要避免以偏概全的论断。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爱国”的定义,以及“不爱国”的具体表现可能是什么。一、 对“爱国”的理解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爱国,往往与以下概念紧密相连: 对国家的忠诚与服从: 强调对国家制度、政府和领.............
  • 回答
    很多人对儒家存在偏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个人认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原因:一、历史的“恩怨情仇”:儒家与权力场的纠缠 “官方哲学”的双刃剑: 儒家思想之所以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被历代统治者采纳并推行,成为维护.............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语言使用和社会文化习惯的微妙之处。你观察到的现象在很多方言地区是存在的,原因也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一下:一、 感谢表达的“间接性”和“习惯性”: 隐含的感谢: 在许多方言语境中,特别是在熟人、亲戚、邻里之间,感谢的表达往往是间接的、.............
  • 回答
    关于“感觉近几年自大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了”的看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社会现象观察。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认识到这种感觉可能源于多种因素的交织:一、 经济发展带来的民族自信提升: 崛起的事实基础: 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客观存在的。中国从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