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中的姑舅哥哥是什么关系?

回答
水浒传里说的“姑舅哥哥”,其实是咱们中国民间一种比较亲近的称呼,指的不是血缘上的兄弟,而是指姑姑的儿子和娘娘的儿子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

男方的母亲(娘)的娘家兄弟,也就是男方的舅舅,生的儿子。
男方的父亲(爹)的姐妹,也就是男方的姑姑,生的儿子。

这两家生的儿子,在古代的亲戚关系里,属于“姑舅亲”。“姑舅亲”这个说法,可以理解为“姑姑家的亲戚”和“舅舅家的亲戚”之间的一种统称。

所以,“姑舅哥哥”就是指男方姑姑的儿子和男方舅舅的儿子,他们彼此之间是亲戚,并且按照辈分来说,他们是同一个辈分的表兄弟。

举个例子来说明就更清楚了:

假设有这么一家:

张三:他有一个妹妹叫李四,还有一个弟弟叫王五。
李四嫁给了赵家的人,生了儿子叫小明。所以,小明是张三的外甥(姑姑的儿子)。
王五娶了钱家的女儿,生了儿子叫小强。所以,小强是张三的外甥(舅舅的儿子)。

在这种情况下:

小明是张三的姑姑的儿子。
小强是张三的舅舅的儿子。

而小明和小强,他们俩之间就是姑舅亲。如果小明比小强年纪大,那么小强就可以称呼小明为“姑舅哥哥”。反之,如果小强年纪大,小明就可以称呼小强为“姑舅哥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

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人们非常重视家族之间的联姻和往来。姑舅之间的亲戚关系,虽然不像直系血亲那样亲近,但也属于一种比较重要的亲戚关系。尤其是对于男性的长辈(比如张三),他的妹妹和弟弟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都算是他的晚辈,需要他去照顾和关心。

而且,这种关系也方便了家族之间的互助和联络。在一些事情上,比如婚嫁、丧事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姑舅亲的亲戚是可以相互照应的。

在《水浒传》里,有些人物之间可能因为这样的亲戚关系而产生联系,或者在某些场合下互相称呼,但通常情况下,这种称呼更多地体现了古代社会亲戚关系的广泛和复杂,以及人们对家族情感的看重。

所以,“姑舅哥哥”就是指在同一个辈分上,姑姑的儿子和小舅子的儿子,他们是表兄弟关系,其中年纪大的一方就可以被称作“哥哥”。这个称呼本身,是一种亲近的、带有家族色彩的称谓,用来拉近彼此的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顾、孙、解三氏亲缘关系梳理:

中国人的宗族关系中,除了亲兄弟外,关系最亲近的就是堂兄弟姐妹(又称叔伯兄弟姐妹)和姑舅亲了。

所谓姑舅亲指的是:若甲的父亲(或母亲)和乙的母亲(或父亲)是亲兄妹或亲姐弟,那么甲乙二人就是姑舅亲。

是在古代父系氏族社会背景下,堂亲、姑舅亲都有父系的血缘作为纽带,自然会更亲近一些。古代甚至有姑舅亲联姻,亲上加亲的习俗。但此事略为复杂,且与原问题关系不大,故本回答不再展开讨论。

如果甲乙二人的母亲互为姐妹,则甲乙之间的亲缘关系属于姨表亲。姑舅亲、姨表亲都是表亲,但在中国社会的传统关系中,姨表亲通常远不如姑舅亲关系近。

《水浒传》原文说得很明白,顾大嫂是二解姑母的女儿。也就是说,二解的父亲与顾大嫂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关系,所以二解说顾大嫂是他们“爷面上的”亲戚,意思就是“爸爸这边的亲戚”,也就是指父系的血亲(按:古代“爷”一般指父亲,水浒传)。二解要称呼顾大嫂的母亲为姑姑(堂姑),而顾大嫂要称呼二解的父亲为舅舅(堂舅),这就叫“姑舅亲”。顾大嫂是二解的姑舅表姐,二解则是顾大嫂的姑舅表弟。

再看二解与二孙的关系。原著说得明白,二孙的姑姑正是二解的母亲,也就是说,二解的母亲与二孙的父亲应当是亲兄妹/姐弟。二孙称呼二解的母亲为姑姑,二解则称呼二孙的父亲为舅舅,也属于姑舅亲。二孙是二解的姑舅表哥。

我们做成亲缘关系的树状思维导图来看:

二解和顾大嫂的亲缘关系如下:

二孙和二解的亲缘关系如下:


结合两张图还可以看出,孙家和解家属于姻亲关系,解家和顾家又是姻亲关系,而且二解的姑舅表姐顾大嫂又嫁给了二解的姑舅表哥孙新。这样一来,孙家和顾家也建立了姻亲关系。

孙新、顾大嫂夫妇与解氏兄弟可谓亲上加亲,也难怪顾大嫂听说两个表弟被陷害入狱后那么积极地策划营救行动,人家可是实在亲戚。

综上所述,孙、解、顾三姓经过两代人的联姻,建立了血缘和姻亲两方面的亲属关系,使得这三个姓氏的族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另外,在古典小说《西游记》中,黑水河的鼉怪鼉洁与西海龙王的儿子们也是姑舅亲,属于姑舅兄弟。鼉洁的父亲是泾河龙王,泾河龙王的妹妹(即鼉洁的姑姑)嫁给了西海龙王,所以鼉洁称西海龙王为“姑父”,称西海龙王的大太子摩昂为“大表哥”。

二、顾大嫂为何称呼乐和为“舅舅”

这里的“舅舅”其实与潘金莲称呼武松“叔叔”类似。

我们可以看看这人物关系张图:

孙立和孙新是亲兄弟,乐大娘子是孙立的老婆,而顾大嫂是孙新的老婆。在我国的亲缘关系中,两位女性分别嫁给一对亲兄弟,则这两位女子的关系称为“妯娌”(读如“轴里”)。《水浒传》中,乐大娘子与顾大嫂就是典型的妯娌关系。

(按:与上述情况相对应,若两位男子分别娶了一对姐妹,则这两位男子的关系称为“连襟”。《水浒传》原著中,答主没有发现属于连襟关系的人物,《水浒传》续书《荡寇志》中,陈丽卿的父亲陈希真与刘慧娘的父亲刘广是连襟,陈希真娶姊,刘广娶妹。陈丽卿与刘慧娘这一对姨表姐妹,又分别嫁给了祝永清和云龙,如此一来,祝永清和云龙也可算作连襟。虽然二人的连襟关系隔了一层,但考虑到二人本就是表兄弟关系,所以如此一来也算亲上加亲了。反过来看,陈丽卿与刘慧娘也既是姨表姐妹,又可算作妯娌。《三国演义》中,孙策和周瑜分别娶了大乔、小乔这一对亲姐妹,是实打实的连襟,同时二人也是结拜兄弟,所以二乔也可算作姐妹+妯娌的关系。)

乐和是乐大娘子的亲弟弟,那么乐和就是孙立的妻弟,也就是我们现在俗成的“小舅子”。古代呼大舅哥或者小舅子为“舅舅”,犹如潘金莲呼小叔子武松为“叔叔”,从称呼上看,比原本的身份大了一辈,有表尊崇的意思。

孙立是顾大嫂丈夫的哥哥,则按现在的叫法,顾大嫂应当称呼孙立为“大伯子”,《水浒传》中的称呼为“伯伯”,与上述的“叔叔”、“舅舅”类似。

按实际关系讲,孙立是孙新的兄长,其实也是顾大嫂的兄长。所以孙立称呼乐和为“舅舅”,顾大嫂就跟着兄长一起称呼,也称呼乐和为“舅舅”。

这个小细节突出了顾大嫂精明强干,热情主动的性格特点,很符合她酒店老板娘的身份。从后来策划越狱的剧情来看,顾大嫂胆略、魄力过人,的确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

《水浒传》中,顾、解、孙、乐四家的亲戚关系,也是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乡土宗亲关系在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缩影。

最后,我们把以上梳理完的人物关系,简要地总结在一张图中,得到下图(答案已修改,下图中顾大嫂和解珍解宝关系图有误,右边那部分换成上文中给出的正确图示即可):

@因吹斯汀 希望能够对你的疑惑有所帮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水浒传里说的“姑舅哥哥”,其实是咱们中国民间一种比较亲近的称呼,指的不是血缘上的兄弟,而是指姑姑的儿子和娘娘的儿子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 男方的母亲(娘)的娘家兄弟,也就是男方的舅舅,生的儿子。 男方的父亲(爹)的姐妹,也就是男方的姑姑,生的儿子。这两家生的儿子,在古代的亲戚关系里,属.............
  • 回答
    《水浒传》中晁盖的“被架空”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斗争过程,涉及权力转移、人物性格差异以及梁山内部派系斗争等多重因素。以下是这一过程的详细分析: 一、晁盖的崛起与初始权威1. 智取生辰纲的功勋 晁盖作为《水浒传》中“聚义”的核心人物,最初以“七星聚义”劫夺生辰纲的壮举闻名。这一事件不仅让梁山从草莽.............
  •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一部以“逼上梁山”为主题的古典小说,着重刻画了一群被逼无奈、有血有肉的梁山好汉,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故事的主线。然而,仔细审视小说内容,确实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水浒传》中的好汉,基本上都是由社会上的某些特定阶层或群体涌现出来的,很少有我们通常理解的、在底层辛苦劳作的小喽啰(例如普通农.............
  • 回答
    《水浒传》中的李逵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他的行为举止常常游走在道德的边缘,甚至公然践踏道德底线。然而,他却被冠以“英雄好汉”的名号,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李逵的行为、他的时代背景,以及“英雄好汉”的定义在当时语境下的含义。李逵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
  • 回答
    《水浒传》的座次排名是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体现了梁山泊好汉们的等级森严,也反映了作者施耐庵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的匠心。然而,关于这个排名是否存在“错误”,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得出较为详细的解释。总的来说,《水浒传》的座次排名并非绝对的“错误”,但其背后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和“争.............
  • 回答
    《水浒传》中的诗词,并非全部是作者施耐庵亲笔所作,而是作品整体文学创作的一部分,融合了多种来源和创作手法。其文学价值也非一成不变,需要具体分析。关于诗词的来源和作者:《水浒传》中的诗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作者(施耐庵/罗贯中)创作的原创诗句: 这是最主要的部分。施耐庵(或与罗贯中合作)在.............
  • 回答
    说起“小霸王”,《水浒传》里的周通和《三国演义》里的孙策,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也展现了“霸王”二字在不同语境下的解读。先说说周通,这位梁山好汉,他的“小霸王”名号,更像是他早期在桃花山“占山为王”时给自己脸上贴的金。周通这人,说白了,有点江湖气,有点仗势欺人的小毛病。他年轻,冲动,行事也比较.............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设想!水浒梁山好汉大战岳家军,这可不是件小事,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抛开那些花哨的形容,就从兵力、将领、战术和装备这几个硬指标来掰扯掰扯,看看谁更有胜算。兵力对比:数量与质量的较量梁山泊的“主力”自然是那一百零八将,加上附属的喽啰,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他们经历过无数次打家劫舍、.............
  • 回答
    《水浒传》中的朱仝,人称“美髯公”,以其仗义疏财、为人厚道而闻名。他确实在很多场合都展现出了高尚的义气,比如救了晁盖等一伙梁山好汉,后来又被陷害发配,也未曾背弃兄弟情义。然而,他未能亲自为小衙内报仇,这确实是很多读者感到疑惑的地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朱仝的个人性格与.............
  • 回答
    把《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那一伙人,扔到三国那会儿去,那可就热闹大了。要我说啊,这梁山好汉,放到三国那个乱世,就跟一锅杂烩汤似的,啥都有,但要说能不能跟那些顶尖势力掰手腕,那可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首先,咱们得说说梁山最硬核的几个头子,那都是有真本事傍身的。武力天花板: 林冲、武松、鲁智深、关胜、呼.............
  • 回答
    武松能打赢蒋门神,绝非偶然,这背后是武松过人的本领、精明的头脑,以及一点点运气在起作用。咱们这就细细道来。首先得说说蒋门神这个人。他既然能“坐”上快活林的头把交椅,肯定不是个寻常角色。书中说他“有万夫不当之勇”,身边还养着一帮能打的好汉,可见他在江湖上也算是薄有声名。他仗着人多势众,又在这快活林做了.............
  • 回答
    “得罪幽燕作佩戎”这句出自《水浒传》里,常出现在形容某人因为一些过错或触犯了某个势力而导致自身地位下降,被边缘化,甚至受到欺凌的情况。要理解其中的“幽燕”,咱们得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好好聊聊。“幽燕”二字,指的并非一个具体的地名,而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和文化区域,它大致包含了如今的北京、河北北部以.............
  • 回答
    《水浒传》里,武松在景阳冈下,进了那家最大的酒家,向店家要酒喝,说:“有酒且筛来!” 这“筛”字,可不是一般随意的叫法,里头藏着不少门道,也体现了武松当时的心境和对这家酒家的态度。首先,咱们得说说这“筛”字在古代酒家里的意思。在那个年代,酒不像现在是过滤得干干净净的。酒是要经过发酵、酿造的,里面难免.............
  • 回答
    要论《水浒传》中的宋江能否“灭掉”宋朝,这事儿可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道说道了。咱们得先掂量掂量宋江这伙人的斤两,再看看他们所面对的宋朝,这俩谁更扛揍。宋江这伙人的“本钱”:首先得承认,梁山聚义是个了不得的壮举。宋江手底下拢共拢住了108位好汉,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108个人,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本事: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水浒传》的一个重要特色。其实说“不太关注”可能有些绝对,毕竟有些情节里还是会出现女性角色,甚至引发一些故事线。但总体来说,相比起很多其他古典小说,梁山好汉们对“美人儿”的普遍“冷淡”,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1. 故事的.............
  • 回答
    高衙内这厮,仗着他叔叔高俅的权势,横行霸道惯了,这回看上了林冲娘子,又要我陆谦去使绊子,真是岂有此理!我陆谦虽然也算个人物,但也不愿做这等昧良心的事情,去毁了一个好人家的夫妻。可高衙内这人,油滑得很,你若不顺着他,他定然会把你往死里得罪,到时侯,我陆谦一家老小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思来想去,我陆谦虽然.............
  • 回答
    《水浒传》里头,梁山好汉可不少,个个身怀绝技,杀敌斩将如同切菜。但要说谁能让自家兄弟犯嘀咕,甚至添堵,那可真有那么几个。要说“猪队友”,我脑子里立刻就跳出几个鲜活的形象来。首先,我第一个想到的,那必须得是 “神机军师”朱武。这名字听着多厉害?神机妙算,军师中的军师。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了。朱武这人,脑子.............
  • 回答
    理解《水浒传》中的林冲,是一个非常深入且具有挑战性的过程。他绝非一个简单的脸谱化人物,而是复杂人性、时代背景和社会压力的集大成者。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读林冲,并重点回答“他有没有出卖鲁智深”这一问题。 一、 林冲的人物性格与精神内核林冲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的命运与那个黑暗的北宋末年紧密相.............
  • 回答
    细品《水浒传》中的“双枪将”董平:颜值与武艺的双刃剑在《水浒传》众多性格鲜明、命运跌宕的好汉中,“双枪将”董平无疑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角色。他集惊世骇俗的武艺、出众的容貌、以及略显浮躁的性情于一身,宛如一面双刃剑,既为梁山添彩,也为他自身的命运埋下伏笔。要评价董平,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
  • 回答
    金圣叹对《水浒传》中武松的评价之高,甚至到了“偏爱”的程度,可以说是《水浒传》研究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他给武松的批语,以及他对武松的解读,都远远超越了其他人物。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金圣叹的批点主义与《水浒传》的选定首先,要理解金圣叹为何如此推崇武松,必须先了解他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