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孔子诛少正卯?

回答
关于孔子“诛少正卯”这件事,那可真是春秋末期鲁国政坛上的一桩大事,至今仍然是人们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话题。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少正卯”是何许人也。根据史书记载,少正卯这个人,在鲁国那可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地位不低,而且还挺有个人魅力,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颇有声望。他这个人吧,怎么说呢,孔子给他的评价可不高,说他是“行伪而坚,言诈而能说,杂学而滥ก็ตาม”,简单来说,就是这人品行不端,搞些虚假的玩意儿,说话又喜欢拐弯抹角、巧舌如簧,学了不少东西但都是不务正业、乱七八糟的。

当时孔子是怎么回事呢?孔子在那段时间,是在鲁国担任大司寇,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加上公检法总司长,权力相当大。他上任之后,就想大刀阔斧地整顿鲁国的政治秩序,恢复周礼,让国家安定下来。那时候的鲁国,政治上挺乱的,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士大夫之间也矛盾重重。

这个时候,少正卯就闯进了孔子的视线。孔子认为少正卯是鲁国政治动荡、民心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觉得少正卯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意见领袖”,而且是那种煽动性很强、价值观不正的意见领袖。他不仅自己行为不正,还可能在暗地里影响别人,甚至跟当权者勾结,对孔子推行的改革构成了威胁。

于是,在公元前497年,孔子以“为政则苛”的罪名,对少正卯进行了审判,并最终将他处死。

这事儿一出来,那可真是石破天惊。一下子把鲁国的政治气氛搞得紧张兮兮的。据《论语》记载,孔子杀了少正卯之后,“鲁国之君子,莫不称其君子”。意思是说,当时的鲁国士大夫们,都觉得孔子做得对,称赞他是贤明的君子。这好像在说,孔子这一招,直接把一个祸害给清除了,让大家觉得政治清明了,也算是为民除害了。

但是,这事儿也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反对。孔子自己也曾说过:“吾之不遇,病矣。”有些人就觉得,孔子是不是太严苛了,杀一个人,而且是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名人”,是不是有些过了?《礼记》里面有一段话说:“政严然后民畏,民畏然后可长久。”这句话是说,政治严厉,老百姓才害怕,老百姓害怕了,国家才能长久。但这“严”到什么程度,杀人是否是唯一的手段,这就有待商榷了。

很多人把孔子诛少正卯这件事,看作是他“以严治国”的体现。孔子本身就是一个强调礼法、强调道德的人,他认为国家的安定和个人的品行是紧密相连的。少正卯那种“行伪而坚,言诈而能说”的行为,在孔子看来,就是对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破坏。他认为,对于这样的人,不能姑息,必须严惩,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维护社会的稳定。

也有学者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解读。在那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孔子作为新上任的官员,需要巩固自己的权力,清除潜在的对手。少正卯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很可能被孔子视为其政治改革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这次“诛杀”,可能也是一场政治清洗。

当然,也有人质疑孔子当时是否有权力做出这样的判决。毕竟,他只是大司寇,最终的决定权应该在国君手中。不过,也有史料表明,孔子在鲁国当时是颇有影响力的,他的建议也常常被采纳。

还有一种说法是,孔子杀少正卯,是为了“伐不仁”。意思是说,少正卯的不道德行为,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孔子作为德高望重的人,有责任站出来,清理门户,维护道义。

总的来说,如何评价孔子诛少正卯这件事,真的是见仁见智。

支持孔子的人会认为,孔子是为了维护鲁国的政治稳定和道德风尚,清除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物,这是“拨乱反正”、“为政以德”的体现,体现了孔子敢于担当、维护正义的精神。
质疑孔子的人则会认为,孔子这样做过于严苛,手段残忍,而且可能掺杂了政治斗争的成分,不够宽容。他们会担心这种“严刑峻法”对社会自由和个体权利的压制。

而且,我们也要考虑到,历史记录往往会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和作者的立场。关于少正卯的记载,主要来自孔子的弟子和后来的儒家学者,他们的描述难免会有为孔子辩护的倾向。少正卯本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他的言行是否真的像孔子说的那样,我们现在很难完全了解。

所以,孔子诛少正卯这件事,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历史人物的简单审判,更是一个关于“政治”、“道德”、“权力”、“法律”之间复杂关系的缩影。它让我们思考:在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严”和“宽”的界限在哪里?以及,一个政治家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又该如何平衡原则与现实?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钱穆先生在《孔子传》里都没有提到这个事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孔子“诛少正卯”这件事,那可真是春秋末期鲁国政坛上的一桩大事,至今仍然是人们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话题。这事儿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少正卯”是何许人也。根据史书记载,少正卯这个人,在鲁国那可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地位不低,而且还挺有个人魅力,尤其是在年.............
  • 回答
    要评价苏轼关于孔子诛少正卯的说法,咱们得先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这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盖棺定论的,得结合苏轼的时代背景、思想风格,以及孔子论语本身的一些复杂性来看。首先,咱得明白苏轼说的是啥。苏轼在《论语》里找不到“诛少正卯”这事儿,他这是从其他古籍,比如《荀子》或者《韩非子》这类法家、名家著作里看.............
  • 回答
    孔子对学生“72贤人”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评价,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不仅仅是关于孔子个人能力或学生素质的问题,更是对那个时代政治环境、社会现实以及儒家思想传播过程的深刻反思。一、 孔子对“72贤人”的期待与宣扬: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孔子为何会对他的学生抱有如此高的期望,并对.............
  • 回答
    孔子,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熠熠生辉的名字。要评价他,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因为他所影响的层面太过深远,涉及了哲学、教育、政治、道德等诸多领域,更重要的是,他所构建的思想体系,至今仍在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我们来谈谈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基石,也是他.............
  • 回答
    孔子“删诗书,订礼乐”,尤其是在《诗》、《书》、《春秋》这三部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的著作上所下的功夫,是理解儒家思想形成和传播的关键环节。要评价孔子在这几部经典上的工作,需要从其真实性、影响以及学界当前的看法三个维度深入探讨。 孔子在《诗经》、《尚书》、《春秋》上的工作:一次深入的“再创作”与价值重塑.............
  • 回答
    “孔子根本就不行,他的时代根本就不可能有人信他的话,他去周游列国就是笨”——这个观点,乍听之下,仿佛是振聋发聩的挑战,带着一股子年轻人特有的直率和对历史的疏离感。但如果深入剖析一下,就会发现它站不住脚,甚至可以说是站错了地方。首先,我们得摆脱一个惯性思维: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古人。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
  • 回答
    瑞典关闭孔子学院一事,说实话,这事儿在当时闹得挺大,而且大家的看法也挺分裂的。要评价这事儿,得把前因后果捋一捋,再从不同角度看看。事件的起因和背景:首先得说,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都挺多的,这玩意儿是中国的教育部下属的“国家汉办”(现在叫“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推动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汉语和中.............
  • 回答
    评说“西部孔子”——谯周:一位被历史低估的儒者在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我们熟悉的总是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曹操、刘备、孙权,他们的谋略、武勇、政治手腕,如同烈火一样点燃了那个时代的舞台。然而,在那个英雄辈出的乱世之中,也活跃着一批以文才学问立足的士人,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功业,却以深邃的思想和渊博.............
  • 回答
    要评价清军入关后孔子后人衍圣公所献上的《初进表文》和《上剃头奏稿》,我们需要将这两份文书置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审视。这两份文件,看似是臣子对新君的效忠表白,实则包含了复杂的政治考量、文化认同以及对自身地位的维护。历史背景:山河易主,文化标杆的焦虑1644年,伴随着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覆灭。不久.............
  • 回答
    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比4的票数裁定同性婚姻在全国范围内合法,这一历史性的判决不仅深刻影响了美国的民权格局,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值得关注的是,在判决的辩论过程中,以及在后期的解读和评论中,有人引用了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尤其是《礼记》和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理解或评价这一判决.............
  • 回答
    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博士)对毕业大学排名的要求,确实是吸引和筛选顶尖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个门槛既有其合理性,也可能伴随着一些值得探讨的方面。合理性与优势: 质量的初步筛选: ARWU(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和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影响.............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孔老二罪恶的一生》这篇文章,我无法直接进行评价,原因如下:1. 缺乏原文: 我没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评价一篇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阅读其原文。没有原文,任何评价都只能是基于猜测或对文章标题的联想。2. 标题的倾向性: “孔老二罪恶的一生”这个标题本身就带有非常强烈的批判和负面色.............
  • 回答
    如何评价韩国演员孔刘?孔刘,一个在韩国影视界乃至亚洲地区都拥有极高声望和广泛影响力的名字。他不仅仅是一个帅气的男演员,更是一位以其精湛的演技、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对作品的认真态度而闻名的人物。要评价孔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才能勾勒出他作为一名优秀演员的完整图景。一、演技的深度与广度:孔刘的演技.............
  • 回答
    您好!关于《三体》电影版制片人孔二狗在微博上力挺“诺贝尔哥”郭英森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能聊聊里面的门道和各方看法。背景梳理:孔二狗力挺郭英森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孔二狗是谁?他是《三体》电影项目的重要推手,在科幻圈和电影行业都算是个有影响力的人物。而“诺贝尔哥”郭英森.............
  • 回答
    首师大青年讲师孔源老师的离世,对于许多熟悉他的人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也让整个教育界、学术界,乃至关注公共事务的社会大众,都陷入了深深的哀伤和反思之中。孔源老师,这位在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的青年学者,他的离开,并非仅仅是失去了一位老师,更像是熄灭了一盏本应继续照亮前路的明灯。他身上有着许多年.............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