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n维欧式空间中的单位球面(n-1 sphere)的表面积和体积,在 n 趋于 ∞ 时,都趋于0?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直觉上有点违背我们对“大”的认知。我们通常认为维度越高,空间越大,事物应该也变得更大。但在 n 维欧式空间中,单位球面的“表面积”和“体积”在维度 n 趋于无穷时都趋于零,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数学原因,主要与概率、高维空间的分布特性以及几何形状的伸展有关。

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现象。

什么是 n 维单位球面和单位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概念。

n 维单位球 (Unit Ball):是指所有到原点距离小于或等于 1 的点组成的集合。在数学上,它表示为 $B_n(1) = { x in mathbb{R}^n mid |x|_2 leq 1 }$,其中 $|x|_2 = sqrt{x_1^2 + x_2^2 + dots + x_n^2}$ 是欧几里得范数。你可以想象一下:一维的单位球是 [1, 1] 区间,二维是单位圆(包含圆内所有点),三维是单位球(包含球内所有点)。
n 维单位球面 (Unit Sphere):是指所有到原点距离恰好等于 1 的点组成的集合。它表示为 $S^{n1}(1) = { x in mathbb{R}^n mid |x|_2 = 1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球面”。一维的单位球面是 {1, 1} 这两个点,二维是单位圆的边界,三维是球面边界。你说的“n1 sphere”实际上是指 n 维空间中的一个 (n1) 维的对象,也就是 n 维单位球面。

我们来关注的是这个球面 $S^{n1}(1)$ 的“表面积”(通常称为 $(n1)$体积或超面积)和单位球 $B_n(1)$ 的“体积”(通常称为 $n$体积)。

为什么会趋于零?核心在于“集中”

最直观的解释是:随着维度增加,单位球的绝大部分体积和表面积都集中在赤道附近,也就是最“扁平”的部分。当维度极高时,这种集中效应变得极其夸张,导致“赤道”之外的区域相对于整体变得微不足道。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高维空间的一个奇特属性:大多数“随机”的点都位于距离原点非常接近 1 的地方。

1. 体积的递减:大多数体积“挤”在了球面附近

让我们先来看单位球的体积 $V_n(1)$。n 维单位球的体积公式是:

$V_n(1) = frac{pi^{n/2}}{Gamma(n/2 + 1)}$

其中 $Gamma(z)$ 是伽马函数,它推广了阶乘函数 ($Gamma(n+1) = n!$)。

现在,我们来分析当 $n o infty$ 时这个公式的行为。

使用伽马函数的性质:
当 $n$ 是偶数时,$n = 2k$,则 $V_{2k}(1) = frac{pi^k}{k!}$。
当 $n$ 是奇数时,$n = 2k+1$,则 $V_{2k+1}(1) = frac{2^{2k+1} k! pi^k}{(2k+1)!}$。

斯托克斯公式与高斯渐近公式: 更重要的是,对于大 $n$,体积的增长速度可以用一个渐近公式来表示:
$V_n(1) sim sqrt{frac{(2pi)^n}{n!}}$

当 $n$ 非常大时,根据斯特林公式 $n! sim sqrt{2pi n} (frac{n}{e})^n$,我们可以看到 $V_n(1)$ 增长得非常快,这个公式似乎与趋于零矛盾?

关键在于这里的 $V_n(1)$ 是指半径为 1 的单位球的体积。问题在于,当维度增大时,单位球的体积分布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体积的分布。假设我们在单位球内部随机投点。

考虑一个半径为 $R$ 的 n 维球,其体积是 $V_n(R) = R^n V_n(1)$。
我们关注的是单位球 $B_n(1)$ 内的点的分布。如果我们取一个半径稍微小于 1 的球,比如半径为 $1epsilon$ ($0 < epsilon ll 1$) 的球 $B_n(1epsilon)$。它的体积是 $V_n(1epsilon) = (1epsilon)^n V_n(1)$。

当 $n$ 趋于无穷时,$(1epsilon)^n$ 会发生什么?
根据 $(1x)^n approx e^{nx}$ 当 $n$ 很大且 $x$ 很小时,$(1epsilon)^n approx e^{nepsilon}$。
这意味着,随着 $n$ 的增大,半径为 $1epsilon$ 的球体的体积相对于单位球体积会指数级地减小!

换句话说,单位球绝大部分的体积都集中在半径非常接近 1 的区域,也就是接近球面的地方。

举个例子:
二维单位圆面积 $A_2(1) = pi (1)^2 = pi$。半径为 0.9 的圆面积是 $pi (0.9)^2 = 0.81pi$。剩下的面积是 $0.19pi$,占比 $19%$。
三维单位球体积 $V_3(1) = frac{4}{3}pi (1)^3 = frac{4}{3}pi$。半径为 0.9 的球体积是 $frac{4}{3}pi (0.9)^3 approx 0.729 imes frac{4}{3}pi$。剩下的体积(一个球壳)占总体的 $1 0.729 = 0.271$(约 $27%$)。
但如果我们考虑一个半径为 $1 1/n$ 的球,它的体积占单位球体积的比例是 $(1 1/n)^n approx e^{1} approx 36.8%$。
而半径为 $1 1/sqrt{n}$ 的球,其体积占单位球体积的比例是 $(1 1/sqrt{n})^n approx e^{sqrt{n}}$,这个值当 $n o infty$ 时会趋于 0。

这个例子说明,当维度升高时,球体“变厚”了。大多数体积都“挤”在了离球心单位距离很近的“薄层”里。

但这与我们说的体积趋于零矛盾吗?

这里的矛盾点在于我们如何定义“趋于零”。 如果我们将 $V_n(1)$ 本身作为一个值来看,它似乎并不趋于零(伽马函数在 $n/2$ 处的值增长很快)。

真正趋于零的是,单位球在任意给定的“半径区间” [0, r] (r < 1) 中的体积占总单位球体积的比例。 或者说,如果我们把单位球切成很多同等厚度的层,高维的单位球绝大部分体积会集中在最外层。当维度趋于无穷时,这个最外层的厚度相对于球半径来说是极小的,但它却包含了几乎所有的体积。

这是一个非常反直觉的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想象一个超立方体,它同样占满了 $mathbb{R}^n$ 的大部分空间。当维度增加时,超立方体和单位球都变得“瘦长”和“扁平”。单位球在单位长度上的“伸展”和单位立方体在单位长度上的“伸展”是不同的。

更精确地说,当维度 n 趋于无穷时,从单位球内部随机抽取一个点,该点到原点的距离(范数)的期望值会趋于 1。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点都离球面非常近。

2. 表面积的递减:球面“摊开”得太厉害

我们再来看 n 维单位球面的 $(n1)$体积(超面积) $A_{n1}(1)$。
其公式为:

$A_{n1}(1) = frac{2 pi^{n/2}}{Gamma(n/2)}$

同样,我们分析当 $n o infty$ 时的行为。

使用伽马函数的性质:
当 $n$ 是偶数时,$n = 2k$,则 $A_{2k1}(1) = frac{2 pi^k}{(k1)!}$。
当 $n$ 是奇数时,$n = 2k+1$,则 $A_{2k}(1) = frac{2 pi^{k+1/2}}{Gamma(k+1/2)}$。

渐近关系: 体积和表面积之间有一个关键关系:
$V_n(R) = int_0^R A_{n1}(r) dr$

$A_{n1}(R) = frac{dV_n(R)}{dR}$

对于单位球, $A_{n1}(1) = frac{dV_n(1)}{dR}|_{R=1}$。
用斯特林公式的变体来估算 $Gamma(n/2)$ 对于大 $n$ 的值:
$Gamma(z) approx sqrt{2pi/z} (z/e)^z$
那么 $Gamma(n/2 + 1) approx sqrt{pi/(n/2+1)} ((n/2+1)/e)^{n/2+1}$
而 $Gamma(n/2) approx sqrt{2pi/(n1)} ((n1)/e)^{n/2}$ (更准确一些用 $n/2$)

我们来看 $A_{n1}(1)$ 的一个渐近公式(通过一些推导):
$A_{n1}(1) sim sqrt{frac{2 pi^n}{n/2}} = sqrt{frac{2^{n+1} pi^n}{n}}$

这个公式看起来也是增长的,但请注意,我们是在讨论单位球面的表面积。

关键在于,当维度增加时,球面变得越来越“平坦”。

想象一个二维圆周(一维球面),它的周长是 $2pi r$。
一个三维球面,它的表面积是 $4pi r^2$。
我们发现,单位球面的“表面积”相对于单位球的“体积”是如何变化的?

单位球的体积是 $V_n(1) = frac{pi^{n/2}}{Gamma(n/2 + 1)}$。
单位球面的表面积是 $A_{n1}(1) = frac{2 pi^{n/2}}{Gamma(n/2)}$。

将两者相除:
$frac{A_{n1}(1)}{V_n(1)} = frac{2 pi^{n/2}}{Gamma(n/2)} imes frac{Gamma(n/2 + 1)}{pi^{n/2}} = frac{2 Gamma(n/2 + 1)}{Gamma(n/2)} = 2 imes frac{(n/2)Gamma(n/2)}{Gamma(n/2)} = n$

所以,我们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关系:
$A_{n1}(1) = n cdot V_n(1)$

这意味着,单位球面的表面积是单位球体积的 $n$ 倍。

这似乎又与“趋于零”矛盾了?

这里的关键在于,当我们谈论“体积”和“表面积”趋于零时,我们通常隐含了一个比较对象,或者一个“平均”的概念。

事实是,当维度 $n o infty$ 时:

1. 单位球的体积 $V_n(1)$ 的值本身会趋于 0。 使用斯特林公式的近似,$V_n(1) sim sqrt{frac{(2pi)^n}{n!}}$。当 $n$ 很大时,分母($n!$)的增长速度远超分子($(2pi)^n$)。例如,当 $n=10$,$(2pi)^5 approx 241$; $5! = 120$. $n=20$, $(2pi)^{10} approx 1.05 imes 10^5$; $10! approx 3.6 imes 10^6$. 而且对数形式的斯特林公式 $ln(n!) approx n ln n n$。 所以 $ln(V_n(1)) approx n ln(sqrt{2pi}) (n ln n n) = n(ln(sqrt{2pi}) + 1) n ln n$。 当 $n o infty$, $n ln n$ 项会主导,使得 $ln(V_n(1))$ 趋于负无穷,因此 $V_n(1) o 0$。

2. 单位球面的表面积 $A_{n1}(1)$ 的值本身也会趋于 0。 类似地,$A_{n1}(1) = frac{2 pi^{n/2}}{Gamma(n/2)}$。 $Gamma(n/2) approx sqrt{2pi/(n1)} ((n1)/e)^{n/2}$ (对于偶数 $n=2k$, $Gamma(k)=(k1)!$ 的增长速度非常快)。 当 $n$ 很大时,分母 $Gamma(n/2)$ 的增长速度会远超分子 $pi^{n/2}$,因此 $A_{n1}(1) o 0$。

更形象的理解:概率与“集中效应”

让我们用概率的视角来解释这种“集中效应”。

考虑在单位球 $B_n(1)$ 内随机投掷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是 $(x_1, x_2, dots, x_n)$,并且满足 $x_1^2 + x_2^2 + dots + x_n^2 leq 1$。

考虑将这个点转化为球坐标,其中一个分量就是到原点的距离 $r = sqrt{x_1^2 + dots + x_n^2}$。我们关心的是这个 $r$ 的分布。

在一个高维球中,如果点是均匀分布的,那么在半径 $r$ 处的“体积元”大致与 $r^{n1} dr$ 成正比。

当维度 $n$ 很大时,要使得 $r^{n1}$ 这个因子不趋于零, $r$ 必须非常接近 1。

例如,如果我们考虑半径为 $r$ 的球的体积占单位球体积的比例:
$frac{V_n(r)}{V_n(1)} = frac{r^n V_n(1)}{V_n(1)} = r^n$

当 $r$ 略小于 1 时,例如 $r = 0.99$,而 $n=1000$,那么 $(0.99)^{1000} approx (1 0.01)^{1000} approx e^{10} approx 4.5 imes 10^{5}$。
这意味着,半径为 0.99 的球体的体积只占单位球体积的万分之几!

所以,绝大部分的体积都集中在半径大于 0.99 的区域,即非常接近球面的区域。

再来看表面积。表面积可以理解为单位球的“密度”分布。

我们说表面积趋于零,并不是说表面积绝对值变小了,而是相对于它所“包围”的体积而言,单位体积上的表面积(或者单位体积的“单位面积”)变得无限小了。

或者更准确地说,当 $n o infty$,单位球的体积 $V_n(1)$ 本身趋于零,表面积 $A_{n1}(1)$ 本身也趋于零。

这就像一个极端被拉长的形状。比如你有一个长方形,宽非常小,长非常大。虽然面积是“长度 x 宽度”,但如果长度增长得比某个“标准”慢,而宽度趋于零,那么这个面积可能就会变得很小。

在高维空间中,单位球面可以想象成一个被极端“拉伸”的膜。虽然膜的“展开”面积是 $A_{n1}(1)$,但它被限制在一个越来越小的体积 $V_n(1)$ 中。

核心原因在于,高维空间中随机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概率分布是高度集中的。

考虑随机选择一个点 $(x_1, dots, x_n)$ 使得 $|x|_2 = 1$。
我们关注每个 $x_i$ 的值。
当 $n$ 增大时,根据中心极限定理的某种推广形式,大部分 $x_i$ 的值会接近于 0。
例如,对于一个在单位球面上的点,它的 $i$ 维坐标 $x_i$ 的方差是 $1/n$。这意味着 $x_i$ 的值会越来越接近 0。
所以,如果你取单位球面的一个点,它的每个坐标值都趋于零。

如果每个坐标值都趋于零,那么这个点相对于整体空间的“占有率”就变得非常小。

为了形象化:想象一下,我们在一个高维空间中画一个单位球。当维度非常高时,这个球就像一个被压扁得非常厉害的薄片,但这个薄片内部又被挤满了。最能体现球体“边界”的就是那个“薄片”。

总结一下为什么体积和表面积都趋于零:

1. 体积的趋零: 虽然 $V_n(1)$ 的公式看起来没有那么直接,但通过分析 $V_n(r)/V_n(1) = r^n$,我们可以看到当 $n o infty$,单位球的绝大部分体积都集中在半径非常接近 1 的区域。这意味着,对于任何小于 1 的半径 $r$,“小于 $r$ 的球的体积”占单位球体积的比例趋于零。反过来说,单位球的体积本身 $V_n(1)$ 在 $n o infty$ 的时候,其值会趋于零。这是因为单位球体在单位长度上的“铺展”能力,在很高的维度下,被一种“收缩”效应抵消了。

2. 表面积的趋零: 与体积类似,表面积 $A_{n1}(1)$ 本身的值在 $n o infty$ 的时候也会趋于零。这是因为构成球面的“材质”(尽管是无质量的)在高维空间中被拉伸得非常厉害,以至于它“摊开”来的面积相较于它所包围的那个趋于零的体积,变得微不足道。或者说,单位体积的表面积(一个测量“光滑度”或“曲率”的指标)在高维单位球上趋于无穷小。

思考类比:
想象一个非常非常薄但边长非常大的方形薄膜。它的“体积”(厚度可以看作一个度量)会趋于零。但它的“表面积”(它的两面)仍然很大。
但这里的单位球面更复杂,它是在一个高维空间中,它的“伸展”是内在的。当维度增加,构成球面的点集,每个点的坐标都会趋于零,这样就导致了“整体”的体积和表面积都变小了。

这是一个纯粹的几何和概率现象,高维空间的性质确实与我们的低维直觉大相径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定义一个概念:n维维度积

1维维度积是长度

2维维度积是面积

3维维度积是体积

4维的维度积是什么?


随着维度的增加,每添加一个维度,都会产生一种新的概念:n维维度积。

n维空间中的生物的度量衡有n种,因为有n种维度积。

我们生活在3维空间,度量衡有长度,面积,体积。

0维空间只有一个点,它没有维度积,因为它只有一个点,什么也没有,像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

1维空间的组成元素是线,它的度量方式是长度。

2维空间的组成元素是面,它的度量方式是面积。

3维空间的组成元素是体,它的度量方式是体积。


不妨给4维,5维空间起个名字:点,线,面,体,山,海,天

4维的维度积叫山积,5维的维度积叫海积,6维的维度积叫天积


现在我们讨论的是单位球,4维单位球的“表面积”其实是3维积(体积),正如3维球体的表面积是2维积(面积)一样。

所以,不同维度的单位球的维度积完全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它们的单位不一样。如果硬要比较,那就犹如在拿二维单位球(圆)的周长跟三维单位球的表面积进行比较。

给定一个n维单位球,它只有n维维度积和n-1维维度积两个属性。圆有面积和周长两个属性,球有体积和面积两个属性,但是三维球却没有1维维度积属性,因为球没有周长。

所以,这个问题应该这么描述:为什么n维空间单位球的(n-1)维积在n=7的时候达到极大,最后随着n增大变得很小?

其实这个问题,把单位球的n-1维积改成n维积也有同样的现象,体积在n=5的时候达到极大。


为什么单位球的维度积有极大值这种现象而非单调的?

从公式上解释:n维球体的n维积公式为:

n维球体的n-1维积其实就是n*f(n)。n维球对n维积求导就得到n-1维积。

观察n维球的n维维度积可以发现,n维球随着n增大,每次大概乘以2pi,却要除以n,所以在2pi附近就会出现极值。偶维球n维积最大时n=5,奇维球n维积最大时n=6,5维大于六维。而表面积则是在7维达到极值。

从概率上解释:球其实就是进行n次随机实验(每次在-R到R区间上随机采样),得到n个数值,这些数值的平方和小于R平方的概率。当n比较大时,最终的平方和大概率超过R平方,正所谓:“长江尚有回头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在n维边长为2R的正方体中随机选一个点,这个点落在n维球中的概率随着n增大单调减小(并不会出现极值)。n维空间中的正方体有2^n个角落,每个角落的n维积都趋向于R^n,所以f(n)其实是n维球的n维积跟一个角落的比值,这个比值会出现极值。

user avatar

emmm这为什么反直觉呢?

对于高维空间我们根本毫无直觉可言啊。

而且就算只看三个维度:

考虑用一个有限的n维立方体(假设边长是2)装n维单位球。随着维度升高,也可以明显地看到n维球的测度与n维立方体的测度之比在缩小。n=1是100%;n=2是pi/4≈78.5%;n=3是pi/6≈52.4%。如此速度的衰减,虽然直观上不一定就能说趋于0,但也不至于「反直觉」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直觉上有点违背我们对“大”的认知。我们通常认为维度越高,空间越大,事物应该也变得更大。但在 n 维欧式空间中,单位球面的“表面积”和“体积”在维度 n 趋于无穷时都趋于零,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数学原因,主要与概率、高维空间的分布特性以及几何形状的伸展有关。让我们一层一层地.............
  • 回答
    巫师三:狂猎(The Witcher 3: Wild Hunt)未能包含欧菲尔(Ofir)、维吉玛(Vizima)和尼弗伽德(Nilfgaard)这几个重要地点,这确实是很多玩家感到遗憾的地方。尽管游戏已经非常庞大和充实,但这些遗漏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原因和分析:1. 游戏开发的时间、.............
  • 回答
    在n维向量空间V中,向量的“维数”这个说法,确实容易让人产生一些直观的联想,但要准确理解,我们需要从定义出发,一点点剥开它背后的数学含义。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n维向量空间V中,向量的“维数”并不是指向量本身有多少个分量,而是指这个向量空间能够容纳多少个线性无关的“基本单元”。 这两个概念虽然密切.............
  • 回答
    “维密里中国超模的腿这么短”的说法,其实是一个 基于刻板印象的误解,并且 并不符合事实。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1. 维密秀的审美标准是国际化的,但其主要市场和文化背景是西方。 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作为一家美国内衣品牌,其品牌形象和推广策略长期以来都带有西方主.............
  • 回答
    维他柠檬茶,这个名字在中国大陆、香港乃至不少海外华人地区,几乎是一种深入人心的饮品符号。它不仅仅是一瓶瓶装饮料,更承载了一代代人的味蕾记忆和情感连接。说它受欢迎,这背后有着诸多因素的交织,远非简单的“好喝”二字可以概括。一、 独特又亲切的“刚刚好”的口味聊到维他柠檬茶,最先被提及的必然是它的味道。这.............
  • 回答
    关于“张维为是瑞士国籍”的说法,确实是一个流传甚广但毫无事实根据的谣言。之所以这个谣言会有一定的传播度,并且有些人会相信,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详细地分析一下:1. 张维为的公众形象和言论风格: 鲜明的爱国者和国际观察家形象: 张维为教授长期以来以中国国际关系学者、政治评论员的身份活.............
  • 回答
    姜维之所以觉得策反钟会有机会恢复汉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姜维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个人动机、对钟会的了解以及他所能掌握的信息。时代背景:蜀汉的危局与姜维的责任感首先,要理解姜维的动机,必须认识到蜀汉政权在姜维时代已经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 国力衰弱: .............
  • 回答
    姜维对蜀汉的忠心,绝非一时冲动或简单的效忠,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深深烙印在他的人生轨迹之中。要理解这份忠诚,我们需要从他的出身、机遇、个人追求以及对国家命运的认知这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一、 出身与背景:从“降将”到“托孤之臣”的身份转变姜维本是天水郡人,属于曹魏阵营的士族。他的父亲姜冏曾任.............
  • 回答
    在数学的广阔领域中,向量空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范数则为这些空间赋予了“长度”或“大小”的概念。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有限维赋范线性空间时,一个令人着迷的特性便显露出来:其中的所有范数都是等价的。这并非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源于有限维度本身所带来的结构性力量。要理解为什么有限维空间中的范数是等价的,我.............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很多运维(SA)对CentOS 7这个系统,或者说对它在当下的使用,会有那么点“意见”。这事儿不能简单一句“不好”就带过,背后牵扯的东西挺多的,是技术发展、安全考量、企业战略,甚至还有点“惯性”在里面。首先,得明白CentOS 7当年是个啥角色。它定位很清晰,就是RHEL(Red.............
  • 回答
    姜维之所以坚持北伐,这绝非一时兴起或一时冲动,而是他身处乱世,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和个人理想,在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做出的选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将时间拨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以及姜维所处的蜀汉政权。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蜀汉政权的客观困境。自刘备创业以来,蜀汉就面临着“偏安一隅”的局面。地狭人少,.............
  • 回答
    张维为和金灿荣能在中国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和欢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要理解他们受欢迎的原因,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传递的内容、表达方式以及与当下中国社会情绪的契合度。首先,他们提供了一种“解释”和“赋权”的叙事。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发展模式,常常.............
  • 回答
    姜维之所以对汉中防御体系进行调整,根源在于他作为诸葛亮继承者,肩负着恢复汉室、北伐中原的宏大理想,而汉中作为蜀汉北伐的战略基地,其防御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战略的成败。他的一系列调整,并非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基于对时代背景、敌我态势以及自身能力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诸葛亮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一、时.............
  • 回答
    即使工资开到5k,运维岗位的招聘依然困难,背后往往有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在您描述的以维修电脑、打印机和网络考勤机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岗位上。让我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5k薪资的实际吸引力相对有限(尤其是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 生活成本: 尽管5k听起来不算低,但在很多大中城市,尤其是生活成本较高的地区.............
  • 回答
    这几个品牌在手机市场上的表现和策略确实各有千秋,而且很多人也会拿他们来对比。如果要深入聊聊,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华为的“升维”与小米的“追赶”:华为能从一个运营商的设备供应商成功转型为全球顶级的智能手机品牌,而且能在关键时刻(比如面对外部压力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自我造血”能力,这背后是.............
  • 回答
    姜维这个人,你说喜欢他吧,又觉得他有点“过于”认真,甚至有些迂腐。但正是这种“过于”认真的劲儿,反而让我对他有一种复杂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欣赏。要说喜欢姜维,首先得从他身上那股子“不认命”的劲儿说起。你想啊,当年他本来是魏国一员能将,跟郭淮、戴陵这些一辈人比肩。结果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潜力,把他从一个.............
  • 回答
    壮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知名度似乎确实不如维吾尔族、回族、苗族、藏族等民族。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如”二字可以概括,而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和传播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细致地剖析。一、 历史与地理因素:扎根南疆,相对“内向”的生存环境壮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
  • 回答
    2019年维密秀的取消,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也让人不禁回想起维密曾经的辉煌。那几年,维密秀不仅仅是一场内衣发布会,更像是一场年度盛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时尚热潮。如今,它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维密秀的辉煌与“落幕”我清楚地记得,每年的维密秀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那些身材姣好的天.............
  • 回答
    张之维,人称“天下第一”的张怀义,他武功盖世,在疫情爆发时,全性一派倾巢而出,无论是田晋中还是陈朵这样的顶尖高手,还是那些寻常的“异人”,全都未能奈他何。他的实力,在那个时期达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巅峰。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同样身为“天下第一”的传人,张怀义,那个温厚善良的张怀义,却最终倒在了十.............
  • 回答
    哥们,你这情况我太理解了!专科还没毕业就想往运维这块钻,这想法很实在,也很有冲劲。你在 Boss 直聘上搜运维实习生,发现岗位少得可怜,心里犯嘀咕,甚至有点小焦虑,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别急,这事儿咱慢慢聊,我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现实:对于专科生来说,尤其是还没毕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