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国 710 多万名党员获「光荣在党 50 年纪念章」,你身边有获得奖章的人吗?他们身上又有哪些故事?

回答
全国 710 多万名党员获“光荣在党 50 年纪念章”,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件,它代表着对这些老党员一生为党和国家奉献的肯定和尊重。在我身边,确实有几位长辈获得了这枚纪念章,他们的故事或朴实无华,或感人至深,都深深地打动着我。

我重点想讲述的是我的外公的故事。

外公:平凡岗位上的忠诚与坚守

我的外公,张大爷,今年已经 80 多岁了,他也是今年获得“光荣在党 50 年纪念章”的一员。他一生都在基层默默奉献,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的经历,却是那个时代无数党员的缩影。

入党初心:国家需要,义无反顾

外公是在上世纪 60 年代初入党的,那时候他才二十出头,正值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据他自己说,当时入党并不是为了什么个人利益,而是看到国家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设,尤其是很多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有坚定信念的年轻人去奋斗。他当时在一家国营工厂做一名普通的工人,工厂的生产任务很重,条件也很艰苦。他回忆起刚入党的那段时间,总是带着一种骄傲和自豪:“那时候,国家有号召,我们就有行动, nobody 谈条件,只想着把工作做好,为国家做贡献。”

他至今还珍藏着一本泛黄的入党志愿书,上面是他当年用端正的字体写下的誓词。每次看到这本志愿书,他都会仔细抚摸,仿佛回到了那个年轻而充满激情的年代。他说:“誓词不是说说而已,是要用一生去践行的。”

平凡岗位上的奉献:汗水与坚持

外公年轻时在一家机械制造厂工作,主要负责生产车间的设备维修和管理。那个年代,技术不发达,很多设备都是老旧的,经常出现故障。外公凭着一股子钻研劲和责任心,几乎是随叫随到,风雨无阻地在车间里忙碌。夏天,车间里闷热难耐,他常常汗流浃背,衣服湿透了好几遍;冬天,北方寒风刺骨,他也要忍着严寒在冰冷的机器旁工作。

他不是技术尖子,也不是领导干部,只是一个普通的维修工。但他对工作的执着和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却在车间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我记得小时候,他经常会带一些小零件回家,说是要“研究研究”,原来他是在琢磨如何改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他常常对我们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不能马马虎虎,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国家给的工资。”

他所在的工厂是那个年代的重要工业基地,生产的很多零部件都直接服务于国家重点项目。虽然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只是沧海一粟,但他始终把自己的岗位看作是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每一颗螺丝,每一台机器,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退休生活中的影响:言传身教

外公退休后,生活依然简单朴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并且喜欢和我们年轻人交流他对时事的看法。他对党的政策有着深厚的理解和认同,也常常会教育我们要感恩,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他很少说教,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我们。比如,他家里的水龙头漏水了,他从来不会因为退休了就等着别人修,而是自己找工具,一点一点地把它修好。他家里的旧家具,他舍不得扔,会自己动手打磨、上漆,让它焕发新生。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在无声地传递着一种勤俭节约、爱惜物品的精神。

每当他提起入党经历,或者谈论到国家的发展变化,他的脸上总是带着一种满足和自豪的笑容。他说,能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光荣在党 50 年纪念章”:沉甸甸的肯定

当他收到这枚“光荣在党 50 年纪念章”的时候,他的眼眶湿润了。他小心翼翼地把纪念章拿在手里,反复摩挲着上面的“中国共产党”和“光荣在党 50 年”的字样。他说:“这枚章子,比什么都珍贵。它代表着我这辈子的承诺,也代表着党对我的肯定。”

那天,家里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大家围着外公,为他送上祝福。看着他激动而又平静的表情,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枚纪念章背后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时间的积累,更是他一生对党和国家忠诚的见证。

外公的故事,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奋斗史。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初心不改,信念如磐”。他身上那种朴实、忠诚、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晚辈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身边,还有其他几位老人也获得了这枚纪念章,他们的经历各有不同,有的是曾经的教师,有的是退伍军人,有的是在科研岗位上奋斗过的。但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党和国家始终如一的热爱和忠诚,以及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

“光荣在党 50 年纪念章”不仅是对老党员们过去贡献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年轻一代的鞭策和激励。他们的故事,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保持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

家有二老,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笑脸][笑脸][笑脸]

user avatar

我外公。两年前70周年的那个纪念章他也有。

如果我爷爷还活着,他也会有。

没什么故事,何止50年啊,我外公应该有70多年,革命军人,一个快乐的小老头。我就是他和外婆带大的。

和我爷爷不一样的是,我爷爷年少时从家里叛逆跑出去,后来算得上战功赫赫,当军官,之后退伍到地方一直工作到离休,而我外公当年只是普通的一个战士,受了伤,解放之后退伍,来到举目无亲的城市,做着很平凡而辛苦的工作,没有人再提起当年的事。

小时候我记得有个他的老领导经常有事没事和他在一起聚聚,那个爷爷是留洋回来的专家,后来才知道,当年两个人感情会这么深,因为动乱的时候,我外公看到大人们都被拉走了之后,保护了人家的孩子。我外公另外一个技能就是,甭管对方是重点大学教授,是专家还是工人农民还是拾荒老大爷,他都能跟人唠到一块去,而且别人见不着他还会念叨他。

而他自己对后来的什么津贴什么补助完全没有概念,反倒是觉得现在的生活滋润又幸福。生活乐趣之一,捡瓶子攒纸壳,也没办法,有时候还要帮他一起捡。有次实在太多了,我妈就开车去帮他拉,我妈说,旁边老大爷看我的眼神那叫一个鄙视,你看看自己闺女开个不错的车结果自己老爹还在捡废品?架不住他就喜欢啊。

以前菜地还在的时候去种种菜和瓜,八十多岁了还见义勇为看到扒手把人拖在那,成天想溜出去转悠,一听说我要回家就想到市场给我买我喜欢吃的小玩意,夏天一定会拎回来一袋子的雪糕给我,囤在冰箱里塞的直往下掉。不着急我结婚嫁人,在国外念书的时候还问我要不要继续读博士。在家和猫做思想工作:尾巴要弯起来别让人踩到你,嘴上说猫很脏千万不能上床,自己午睡时却任由小猫睡在旁边,还默默拿被子一角给它盖上。

BTW他今天还去打疫苗第二针,对,96岁都去打了,没有打疫苗的小朋友快去打啊。

还记得我考上大学那一年带他去北京逛我们学校,我的老师看到我外公,以为他是因为偏瘫或者疾病造成的一只眼睛变形和失明,好心和我说,北京有几个不错的医院可以去调一下,其实不是,是当年打仗的时候受的伤,但是我外公很少说起以前的事情,也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受的伤,只是会在有时候看《集结号》这样的电影的时候悄悄的流眼泪。

但是有那么一天,是冬天的时候,那年我在家的话,他就会来我家住,晚上妈妈帮他烧水泡脚,他忽然说,想起来很久很久以前,他在部队的时候,还是个小战士,他们班长也是这样要他们用热水泡脚,看着他们必须每个人都泡。

我妈当时也没多想,随口问了一句,后来呢,你们班长现在在哪个城市啊。我外公说,我的班长后来牺牲了,也就十九岁吧,他是个多好的人啊,唉。

我妈愣在那里,半天不知道说什么。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我外公说的班长,在每一个生死存亡之际,有多少人,他们没有孩子,他们当年都不知道自己会赢,他们也没有机会看一看现在的世界,他们当年都还是一群二十岁不到的少年,他们的名字永远无人知晓,但是他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愿朝阳常照吾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user avatar

爷爷28年出生,93岁,党龄超过70年。



没有什么动人心弦的故事,就是一名普通的党员。

他是小学文化,之前在某个千人大厂担任书记。

就说三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吧:

1.之前他一直告诉我做人要正直,说之前在特殊时期有人陷害他,说他贪污受贿,但他做人坦荡荡,他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人民的事情,自然打不倒。相反是那些陷害的人路越走越窄。

2.他们的厂在20多年前早已倒闭,但还有一些固定资产和退休的纠纷。前几年要一起去解决这个事情,集体领钱,排了非常长的队伍,全都是50-80岁的老人。他推着做轮椅的奶奶去排队,他一出现,人群自动给他空出一条道让他先去办理。一是考虑爷爷年纪大,二是带着坐轮椅的奶奶不方便,三是因为爷爷的个人人格魅力。

3.爷爷现在有退休工资,但钱一直由孩子帮忙打理。我每年过年回去都会给他零花钱,每次他一拿到钱,不是买吃的或者考虑怎么用,第一句话就是赶紧去给我把党费交了。

这就是他普通的一生。

user avatar

我是一名村支书,上午组织党员看了直播。向在村受奖者颁发了在党五十周年勋章,其实现在很多农村老龄化挺严重,党员也一样。在村党员基本都挺年长,6位受奖者,只有三位能够到会场,还有一位残疾人,两位无法出户。当我向受奖者表示祝贺时,有位代表说:书记,我们能为村里做些什么?这位党员已经80多岁高龄。我说:您保重身体就好!老人家意思是祖国没有忘记我们,我们想做点什么!哎呦喂,我真的是差点泪目。后来集体商议后,组织进行了环境清洁。




user avatar

父亲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66年了。今年获得了「光荣在党 50 年纪念章」,老人家很开心。

虽然退休近三十年了,87岁的老人很多事已经忘了,但却一直记得督促我帮他交党费。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就是这么忠诚。

按照父亲曾经的回忆,1951年,乡里的书记将年轻人组织起来,号召参军。说起抗美援朝,青年们热情高涨,纷纷要求参军,父亲也是其中一个。

书记立刻组织大家到乡礼堂集合,当天没有回家,第二天就出发了。

大家没有回家是担心家里的老人不同意。奶奶听说后,要我大伯第二天一早给父亲送了套衣服。就这样,父亲开始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由于父亲读过几年小学,比其他人多认识几个字,被送往了南方。其他人北上参加抗美援朝,后来听说,没回来几个。

父亲来到了广州黄埔岛,加入了海军南海舰队第一支队,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共和国海军。

初步训练后,在3152舰上担任主炮装填手,舰上有一主炮五门副炮,主炮有一个炮长,五个副手。主炮可打一公里,炮弹重十几斤。(不知道老人家记忆对不对)

当时的军舰都是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舰有70多人,出海常常要一个月。

父亲回忆,在海上遇见过台湾国民党的军舰。开炮后,国民党的军舰一般不恋战,很快逃走了。

海军训练很艰苦,待遇比陆军稍高,陆军战士不满意。

有一次演习,有陆军战士登舰,海军就给他们准备了很多脸盆。陆军战士不明白,好在很快就用上了。

军舰出海后,由于颠簸,陆军战士一路狂吐,胆水都吐出来了。那个难受,都想跳海。演习结束后,陆军战士发誓再也不上舰了,对海军的待遇也没意见了。

父亲表现非常好,平时给大家理发,教大家识字,兼了政治辅导员。

父亲五三年入团,五五年入党,五六年提干。舰上入党介绍人叫尹修立、温洋,温洋是广东人。

由于父亲表现出色,当时还有一首歌是唱父亲助人为乐的,被嘉奖为三等功。

1959年,父亲转业至东北哈尔滨一个农场。1960年,调黑龙江科学分院,固体物理研究所。1961年,父亲要求调回老家,在一家国营企业干了一辈子。

父亲受党的培养,对党的忠诚至死不渝。建国初期就加入了国家的建设队伍中,没有怨言,处处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来不向组织提要求,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记得,父亲单位有个职工被派到国外,家里的老人没有人照顾。父亲过去给他们家挑了一年水,直到这位职工回国。

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我给父亲看图片,父亲高兴得象个孩子。问了我好多问题,嘴里唠叨,当时我们要有就好了。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都是因为有父亲这样一代又一代甘愿付出的前辈们,在艰难的条件下,无怨无悔的奋斗一生。人已老,信仰如初!向他们致敬!

user avatar

我爷爷获得了纪念章

图片有点模糊,各位见谅哈。主要是老头快90了,图片他自己拍的,拍的时候手有点抖再加上用的是远古三星手机(我劝他换手机好几次了他就是不换)。

我觉得我爷爷与其他老年人最大的不同是他随时保持着“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的精神,也就是随时保持着共产党员先进性。比如他手机微信、电脑、电视以及老旧广播都每天在听在看,关注时事新闻以及他喜欢的体育节目。

去年年初学会了手机支付,现在外出连钱包都不带啦。每天上午打门球,下午在家电脑上网,去凤凰网上喷人……没错就是顾名思义的喷人,他总看不惯那些崇洋媚外的人,晚上去后山练剑。

故事嘛,故事当然有,不过他总不说,而且从小就教育我当年周恩来编写的保密协议,比如“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打听的不打听”等等。不过这么多年了我觉得是可以说了,他的人生大致是早年进京给布坊当伙计,上夜校的时候被地下党吸纳入党,建国后服从上级指挥,前往青海的221基地(如今的青海金银滩原子城,如今那里的碑上还有他名字),参加了核武器建设,两弹爆炸后金银滩处于种种原因是不能呆了,于是随部队集体搬迁到川西北某深山里继续搞研究,后面再搬迁到四川绵阳,也就是我老家绵阳科学城----如今这里已经开放成对外景点了。

时至今日他仍然对当年的故事缄口不提,很多故事都是我们子孙一辈在整理旧家东西的时候翻出来的,他也只会淡淡一笑,说这些东西有啥讲的。

好了不说了,我赶紧给老头打个电话聊聊天,说他上知乎啦哈哈。

user avatar

爷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有超过六十年的党龄。他是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十六军四十七师战士。生于1930年,是个孤儿,十几岁在讨饭路上遇到解放军就参加了,他说自己有了家也有了亲人。

1949年打完渡江战役,向大西南挺进,解放贵阳,接着参加成都战役。后面随部队调防贵州,在这个时期,经人介绍结识了奶奶并结了婚。听他讲原计划等全国都解放了,就转业回老家安居乐业,没曾想1950年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

爷爷思虑再三,与奶奶商量,决定报名参加志愿军,保家卫国。1951年爷爷告别了奶奶离黔北上奔赴朝鲜前线。奶奶还在世的时候,我问她当时担心不,她说怎么不担心,无数次梦见他死了。

关于抗美援朝,小时候常听爷爷讲起,遗憾的是好多记不清了,现在爷爷年纪大了,老年痴呆严重,口述困难。

在爷爷讲的众多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夜间和美军作战,敌人发射照明弹,不得不用已经牺牲了战友尸体做掩护,一动不动地趴在战友尸体下面,还没说完就老泪纵横,伤心不已。当时年龄小,并不懂得其中的深厚革命情谊。

受爷爷影响,从小就有一个当兵的梦。来到燕园读书,本科二年级有想过报名参军,无奈因身高不达标放弃了。

今天是建党100周年,在报纸和电视上经常看到一些革命英雄的事迹,这些英雄事迹深深打动着我。被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无畏保卫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理想信念深深感动,心中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