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我真的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张图:
“我以为你是人,结果你是真的狗。”
以下正文:
时代的进步,时代的眼泪。
2000年5月19日《光明日报》那篇名为电脑游戏: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的文章是多么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已经有很多UP主考证过了。
其实从根本上看就是50、60后对当年部分70后,80后的刻板偏见。用着自己固有的思维,过往的经历来判以及断一个相对的新生的社会事物。恰如慈溪叫嚷着火车的鸣笛惊扰了大清的龙脉那么可笑。20多年过去了,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当年的文章的意味虽然迎合了当时社会的主流认同,对于黑网吧等社会乱像有一定的规诫作用,但是这20年的发展实际上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多么的无知以及愚蠢。
20多年后的今天《经济参考报》的这篇开始标题名为“电子鸦片”竟成长为千亿产业的文章,后续改名的操作已经证明了电子游戏这个行业具备了一定的力量。
这力量当中有一定行业资本的力量,也有一定的社会舆论的力量。一部分从小接触电子游戏长大80后和很多90后在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后对于电子游戏与鸦片、海洛因划等号是有一定抵触情绪的。更有该行业的从业者对于这种论调更是厌恶至极。
亚历山大大帝在攻陷波斯帝国首都苏萨之后被其壮美的城池,复杂精妙的公共设施,富饶且礼貌的国民所惊叹,从而对自己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并之后拥抱了波斯文化。非但自己迎娶了波斯贵族女子做妻子,还组织了其下重臣30余人与波斯女子通婚的集体婚礼。因为亚里士多德曾教育过他,波斯人就是蛮荒落后的民族,波斯帝国就是一个野蛮且没有法度的国家。
你对这个事物的发言权是建立在你全盘了解这个事物的基础上。尤其是媒体这种可以左右舆情的宣传工具。
不可否认,电子游戏在少数缺乏正确引导,自律较差的青少年中不可避免的带来相当的负面作用。但难道没有电子游戏他就能获得健康的成长了嘛?造成文中所说跳楼或者纵火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案例根本原因难道真的是电子游戏本身?造成文中列举的抑郁、厌学、身体不适以及身体素质下降的根本原因难道是电子游戏本身?从小学至高中一路飙升的近视率背后的原因难道是电子游戏本身?家庭教育和科学健康的疏导以及社会教育资源的分布有太多的不平等和矛盾面,为什么总是大事化小的去进行看待和处理,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归结为电子游戏本身,难道就因为电子游戏行业是相关社会问题治理成本最低的一个方面嘛?没了电子游戏,这些问题都不会有了嘛?永远治标不治本。
在面对复杂社会问题的时候最忌讳直接用结果以及主观臆断来进行分析,不敢面对问题本身,不敢直视问题的要害。作为记者,作为编辑,你不敢,就别动笔。别用文字透露你浅薄的智慧。
其实还不错了,20多年的时间,有的人已经在看待这件事情上面终于向前迈了一步,至少懂得审时度势的改敏感字怕触及资本或者舆情了,是出于懦弱还是理智亦或者贪婪,不得而知。但其实我们,已经向前迈了很多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