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唐朝的气度指的是什么?

回答
唐朝的气度,这可不是一个三言两语能概括的概念。它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里面有长安城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有边塞将士金戈铁马的豪情,有文人墨客挥洒诗篇的洒脱,更有皇室贵族开明包容的胸襟。

要说唐朝的气度,那得先从它的底色说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它的建立本身就带有开创性的意义。李唐王朝的崛起,打破了南北朝以来长期的分裂和混乱,重新统一了中华大地。这种统一带来的不仅仅是国土的完整,更是一种自信的回归。

所以,唐朝的气度,首先体现在一种强大的自信和开放。

想象一下,贞观年间的长安,那是什么样的景象?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使者、学者、僧侣,络绎不绝。西域的胡商,牵着他们的骆驼,带来了珍奇的香料、宝石和皮毛;日本的遣唐使,带着对中华文明的无限景仰,学习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波斯商人,穿着华丽的服饰,在集市上用陌生的语言叫卖他们的商品。

长安城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在这里,你能听到各种语言,看到各种肤色的人,品尝到来自不同地方的美食。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是唐朝最鲜明的特质之一。他们不排斥外来文化,反而乐于接纳和融合。佛教、景教、摩尼教,这些来自异域的宗教都在唐朝找到了生存的空间,甚至在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想想西安大雁塔,它的建立本身就与玄奘西行求法的故事紧密相连,这正是唐朝开放包容的绝佳体现。

这种开放,也体现在文化上。唐朝的诗歌,为何能流传千古,至今读来仍觉意气风发?那是因为诗人们的视野是开阔的。李白可以醉卧长安酒家,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可以忧国忧民,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痛诗篇。他们笔下的世界,有边塞的苍凉,有江南的烟雨,有宫廷的繁华,更有民间疾苦。他们的情感是丰富而真实的,他们的创作是自由而奔放的。唐诗的生命力,正是源于这种不受束缚的创造力和对广阔世界的观察。

再说说政治上。唐朝的君主,虽然也存在着权谋和斗争,但总体来说,很多皇帝都有着开明的胸怀。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能够听取魏徵的批评,即使是逆耳的忠言,他也愿意反思。“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认识,让唐朝的统治者更加重视民心。科举制度的完善,也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上升的通道,打破了门阀士族的垄断,让更多有才华的人能够为国家效力。这种对人才的重视,对百姓的相对尊重,使得唐朝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繁荣景象。

当然,唐朝的气度也体现在武力上。唐朝的军队,战斗力非常强悍。他们敢于征战,开拓疆土,维护边疆的稳定。但他们的征伐,并非单纯的掠夺和占有,更多的是一种影响力的扩张。他们树立了强大的国家形象,让周边国家仰慕和臣服,形成了一种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朝贡体系”。这种影响力,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政治上的辐射,而不是纯粹的军事征服所带来的压迫感。

所以,当我们说唐朝的气度,实际上是在说一种兼容并蓄、开放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它不是单一的某一方面,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整体气质。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生活在唐朝的人,他未必能深刻理解什么是“气度”,但他能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开放带来的便利与机会。他可以看到来自异域的商品,听到异域的音乐,甚至可能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成为朋友。他的视野是开阔的,他的生活是充满活力的。

这种气度,并不是说唐朝就没有问题,没有黑暗面。任何时代都有其局限性。但是,与同时代的其他文明相比,或者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相比,唐朝的这种开放、自信和包容,确实是一种非常独特且令人钦佩的特质。它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景象,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至今仍让我们为之赞叹。

简单来说,唐朝的气度,就是那个时代一种普遍的、积极向上的、对世界充满好奇和自信的精神状态,它体现在方方面面,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种不畏惧变革,勇于拥抱新事物,并从中汲取力量的时代精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对唐朝的描述被归结于「气度」二字,这具体指什么?
user avatar
很多对唐朝的描述被归结于「气度」二字,这具体指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唐朝的气度,这可不是一个三言两语能概括的概念。它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里面有长安城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有边塞将士金戈铁马的豪情,有文人墨客挥洒诗篇的洒脱,更有皇室贵族开明包容的胸襟。要说唐朝的气度,那得先从它的底色说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它的建立本身就带有开创性的意义。李唐王朝的崛.............
  • 回答
    隋末乱世中的枭雄李渊:一位被历史低估的开国皇帝提起唐朝,人们往往会立刻想到那个雄才大略、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然而,在那个恢弘盛世的背后,站着一位同样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身影——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为何他的名气远不及他的儿子,甚至在许多人眼中,他只是一个铺垫?要理解这一点,.............
  • 回答
    您提出的关于唐朝节度使制度的疑问,是非常深刻和关键的。从现代政治学和制度设计的角度来看,将行政、军事、财政大权集于一身的节度使,确实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风险,最终也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要理解为什么唐朝会设立这样的制度,以及它为何会“出事”,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制度初衷、运行机制以及最.............
  • 回答
    唐朝的国都历来都是围绕着“长安”与“洛阳”这两个城市展开的,但两者在不同时期以及大唐统治者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有着微妙的差异。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历史的纵深处去挖掘。长安,大唐的“正宫”与“心脏”首先,毫无疑问,长安是唐朝最主要、最核心的首都。 从唐朝建立伊始,太宗李世民便将长安定为国都,并且在此.............
  • 回答
    唐朝的节度使和宋朝的经略安抚使,虽然名字上都带有“经略”、“安抚”等军事意味,但其本质、权力和职能却有着天壤之别。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窥见唐宋两朝在政治和军事制度上的根本差异。唐朝的节度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封疆大吏”要说唐朝的节度使,首先得明白它出现的历史背景。安史之乱前,唐朝中央集权依然稳固,.............
  • 回答
    唐朝的皇帝,严格来说,大多数都不是“不在洛阳登基”,而是他们登基的地点更多集中在都城长安。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地理原因。要详细了解这一点,咱们得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唐朝。首先,得明确一点:长安是唐朝的初都,也是正都。这意味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皇帝的登基仪式,也就是“受禅”或“即位”这个关键.............
  • 回答
    关于安禄山的原名是否是“亚历山大”,这是一个有趣但并不准确的说法。作为唐朝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安禄山的出身和姓名一直是历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但将他的原名与“亚历山大”联系起来,则是一种误解。安禄山,这位后来发动了“安史之乱”的唐朝名将,他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异域色彩,这或许是他名字的来源容易引起联想.............
  • 回答
    在唐朝,节度使这个职位,要说它和古代的“诸侯”概念有几分相似,确实是存在的,但要说完全等同,那又不是那么简单了。这其中的联系和区别,就像是把一块古玉和一块现代仿制的玉放在一起比较,虽然都美玉,但质地和来历总有不同。咱们得先弄明白,“诸侯”这词儿,在咱们中国古代的语境里,通常是跟封建王朝联系起来的。比.............
  • 回答
    唐朝的巅峰时期,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是“贞观之治”,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这并非空穴来风,李世民的统治确实为唐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启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但如果说到“巅峰”,那往往是指唐朝国力、文化、影响力达到最鼎盛、最繁盛的时期,这个时间段要稍微往后推移,与李世民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前期统.............
  • 回答
    李建成的失败,如果非要归咎于团队中“缺少”某种性格的成员,那最直观的答案恐怕是——缺乏那种能够打破僵局、敢于冒险、不拘泥于传统、并最终能将这种锐气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决断者”或“破局者”。当然,这并非说李建成团队里就没有智谋之士或忠诚之臣,恰恰相反,他身边汇聚了许多有才能的人。但他们的“才能”似乎更多.............
  • 回答
    唐朝的府兵制能长期保持其卓越的战斗力,绝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一套非常精巧且适应时代需求的军事和政治制度之上。要理解其核心,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运转的几个关键环节。首先,“兵农合一”是府兵制活力的根本源泉。 不同于后世职业化的军队,府兵制的核心是将农民与士兵的身份结合起来。府兵平时是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
  • 回答
    唐朝皇家的谥号,确实是个饶有兴味的话题。咱们不拿那种冰冷的列表来应付,就好好聊聊,想象一下,如果当初那些皇帝们,按照咱们汉朝那种一套一套的、讲究道理的谥法来取,他们各自会是怎样的一种“名号”呢?比如说,咱们先说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文治武功都堪称一流,把大唐推向了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可是千古美.............
  • 回答
    唐朝的太监能够杀害皇帝,并非因为士兵普遍不听从皇帝的命令,而是因为在唐朝特定的政治环境下,太监势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掌握了对军队的实际控制权和影响,从而具备了发动宫廷政变的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是详细的解释:一、 太监势力在唐朝的崛起与壮大唐朝太监势力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背后牵涉到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分期,以及“王朝”这个概念的本质。简单来说,唐朝的历史之所以没有因为武则天被硬生生拆成两段,主要是因为武则天作为女性,并且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登上皇位,但她所统治的时期在政治、文化、制度等多个层面,都与她之前的唐朝和之后的唐朝有着高度的延续性和内在联系,.............
  • 回答
    宋朝人如何看待唐朝,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需要细细道来。不能简单地说怀念强大,也不能一概而论说不如宋朝。宋朝人对唐朝的态度,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既有对唐朝辉煌成就的仰慕,也有对自身时代特点的自信,更有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仰慕与怀念:唐朝的“盛世”情结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宋朝人对唐朝,特别是“开元盛.............
  • 回答
    隋文帝独孤皇后和唐太宗长孙皇后,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后,她们的丈夫都是开创盛世的君主。然而,在后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独孤皇后似乎总比长孙皇后逊色几分。这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一句“名气大小”就能概括,而是涉及到她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政治环境、个人性格以及历史记载的侧重点等多个层面。一、 历史.............
  • 回答
    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孰优孰劣?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常常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比较。要评价“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孰优孰劣,不能简单地下定论,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它们各自的时代背景、主要成就、制度遗产以及最终走向。先看看“开皇之治”:隋朝的辉煌与短暂隋朝,这个在历史上存在.............
  • 回答
    唐朝(618年-907年)的骑兵力量在历史上确实堪称“恐怖”,其强大的骑兵体系不仅在唐朝时期维持了帝国的强盛,也对周边民族和政权构成了巨大威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唐朝骑兵为何如此强大: 一、制度保障:府兵制与募兵制的结合1. 府兵制(618年-742年) 特点: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
  • 回答
    渤海国,这个建立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王朝,在历史上扮演着一个极为复杂且耐人寻味的政治角色。它既与强大的唐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独立性。要准确界定渤海国是唐朝的“地方政权”还是“独立性很强的国家(蕃属)”,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它与唐朝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以及渤海国自身的治理结构和.............
  • 回答
    要说唐朝《西游记》之后,中国的神界又发生了什么大事,这可真是个绝妙的问题!不过,咱们得先弄清楚一个事儿,就是《西游记》的故事,它本身就是小说家言,是文学的创作,并非真实历史的记载。所以,神界“之后”发生的事,自然也就更像是民间传说、宗教演变以及历代文人墨客们在神话世界里添砖加瓦的故事了。真要说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