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哪款食物让你眼馋?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食物,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每一道都像从画里走出来似的,看得人是心痒痒。但要说哪一款最让我“眼馋”,那还得是那道让宝玉都赞不绝口的——茄鲞。

这茄鲞,听名字就透着一股子精巧和讲究。它不是那种炖得烂烂的茄子,也不是油炸得焦黄的茄片,而是经过一番精心制作,把简单的茄子做成了绝世的美味。曹雪芹在描述这茄鲞的时候,用了几个极其生动的词语:“茄鲞,鲞者,本是晒干的鱼,比作这茄子就好像是晒干了的鱼一样,形似而味不同。” 光是这比喻,就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

我脑子里勾勒出的画面是这样的:

首先,得是那顶顶新鲜的茄子。挑选那些紫得发亮,又摸着结实饱满的,这才是做茄鲞的好料。然后,把这些茄子洗净,去蒂,切成细细的丁,就像我们现在做炒饭时用的那种大小差不多,不过要更精细些。

接下来,这才是最关键的“鲞”字诀。不是简单地炒一下,而是要一点点地“喂”出来。想象一下,把切好的茄丁,用极少的油,文火慢炒,让它逐渐脱水,变得干香。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少不了调料的加持。书中虽然没有细说用了哪些调料,但我猜想,那必然是五味俱全,又恰到好处。也许是葱姜蒜的提香,酱油的增味,糖的提鲜,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的香料,一点点地渗透进茄子纤维里。

在炒的过程中,茄子会慢慢收紧,颜色会变得更深,散发出一种诱人的、混合着茄子本身清香和各种香料的复合香气。那种感觉,就像是把茄子的精华一点点地逼出来,凝聚成了一种醇厚的风味。它不再是茄子软塌塌的样子,而是变得有嚼劲,每一丁都像小小的干贝或者风干的肉干,带着一种绵长回甘的味道。

宝玉吃的时候,形容得极其夸张,说“茄子才出来,他们就一人拿了一把,吃去了,连茄子也没有了。” 宝玉对美食的挑剔是出了名的,连黛玉都说“他爱吃茄子,只说是他们老子一派胡说”。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对这茄子鲞赞不绝口,甚至觉得这茄子做得比肉还好吃。这其中的奥妙,可见一斑。

我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怡红院里,丫鬟们端着盛着茄鲞的精致小碟,里面是颜色酱红油亮,形状规整的茄子丁,散发着一股混合了香料和茄子特有的甘甜香气。拿一根竹签或者小叉子,夹起一粒茄子丁,放入口中。首先感受到的是茄子外层那种微韧的嚼劲,然后是里面绵密软糯的口感,紧接着,是各种调料在口腔里爆炸开来,咸、甜、鲜、香,层层叠叠,互相交织,一点点地渗入味蕾。它绝对不是重油重盐的那种,而是那种恰到好处的、能勾人食欲的鲜美。吃完一粒,嘴巴里还留有余香,让人忍不住想再夹一粒。

这茄鲞,与其说是一道菜,不如说是一种对待食材的极致用心和匠心。它把最普通的茄子,做出了不凡的滋味,难怪能让贾府里的人们,尤其是宝玉和黛玉,都如此喜爱。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忍不住幻想,如果能尝上一口那真正的茄鲞,那该是怎样一种令人心醉的体验啊!这股子眼馋劲儿,估计要伴随我很久很久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糖蒸酥酪。

本仓鼠生长于帝都,少年时在西城区羊毛胡同长大,现如今那里已经是国家大剧院的后墙边儿。

自六岁起,街坊邻里争那一亩三分地的分配钱儿(政府要修国家大剧院,给胡同四合院住户补偿金的),打东打西,争得鸡飞狗跳。本仓鼠刚上小学,不懂事,家里奶奶不想让孩子掺和到这种讹管事儿钱的乱子里,就拉着仓鼠爪儿,去胡同外头走上一走,快到附近海子边边儿了,就会遇上一个老大叔(年龄不老,但长期风吹日晒显得老),摆一张方桌,俩条凳,旁边小手推车里一个大桶,别的就记不清了ヽ(・ω・´メ)

老大叔见了奶奶,就说大娘又带孙子来吃老酥酪啦?奶奶偶尔心情不错还会纠正:什么酥酪,也就一碗牛奶的事儿,还是老酸奶最适合咱老北京儿!

奶奶其实不是老北京儿,建国前后脚那阵儿,跟着爷爷从大上海来北平,俩人用在大上海多年辛劳的积蓄——三根小黄鱼,置办了胡同里的大杂院儿,两进两出带影壁,后墙有香椿树还有防空洞,等爷爷工作稳定了,国营单位宿舍死活不去住,领导那边儿只好接了水管子到家里,数九寒冬的都不用破冰。不过论及吃的,还是吃不出好,无论爷爷还是隔壁老街坊正红旗的佐领老头儿(WG时被批了,但老头儿活到了改开第二年)。

而论及吃,只有当年来自江南十里八乡一口尝得出汤圆跟元宵到底有哪儿不同的奶奶懂行。从仓鼠家鼠爸记事儿起,奶奶就弄这弄那,还知道胡同巷子里外谁家弄的东西最有滋味。至于海子边儿上的老大叔,听说是个前清御膳房里流落出来的点心厨子后代,镶蓝旗的,传到他这辈儿,连个老饭馆厨子都没混上——那会儿要会捏面点小兔子儿的,老大叔的能耐却仅限于老酸奶,或者他说的“酥酪”(。・ω・。)

当年打着哈哈,老大叔请奶奶跟本仓鼠坐下,接着从大桶里托出两副碗和勺,都是前清民窑烧的,粗而不贱,又拿了大木勺子,到桶中间儿的酸奶桶一舀,盛了俩勺倒俩碗里,再戴了当时吃回民手把羊肉的简易手套,从大桶里抓了两把葡萄干、樱桃蜜饯、橄榄蜜饯、杏干之类果脯,还混杂一些核桃啊、瓜子仁儿啊之类,撒吧撒吧到俩碗上(〃'▽'〃)

本仓鼠当年记得,也是挺奇怪的,这碗“酸奶”是冰凉的,不知老大叔用了什么技术让它保持冰凉消暑的口感。舀上一勺儿,甜、香、酸、醇、厚、辛六味杂陈,随即奶香和少许米酒香升腾起来,冲淡了杂味儿。

口感很像双皮奶,但又不是双皮奶那般“浓”,而是像杏仁豆腐,但是呢,杏仁豆腐比这“酸奶”要紧实,这“酸奶”含嘴里,慢慢扩散渗入喉中,松爽滑泠儿,回味深长。

那时也略略懂了些掌故儿,就问老大叔这不像一般的酸奶啊,天客隆超市里的都是插吸管儿嘬的,冰柜里的老酸奶倒是拿勺子㧟(音kuai),但那玩意儿像果冻儿,怎么都不像您这摊子上的什么酸奶酪呢(〃´-ω・)

老大叔哈哈笑:这叫酥酪,前清儿是上至皇上皇后娘娘,下至老百姓儿都好这口的点心;你拿三碗牛奶配一碗醪糟,再加两勺子冰糖,先放冰糖跟牛奶里,小火儿煮他到水滚了,倒出来,拿纱布透(过滤)一下,完了先放一会儿;然后倒醪糟,也得垫着纱布,把米酒汁儿倒牛奶里,搅和搅和,上锅蒸他个两炷香工夫(约20-30分钟),到时候火一灭,赶紧放阴凉儿了,等到差不多了,拿筷子一杵一坑,得,盛了上市卖喽,最后上桌前再加上把果子(果脯)。

过后儿了老大叔又补了句:小子,等你到读书年龄了,去看看《石头记》,那里边儿的糖蒸酥酪就这玩意儿,你奶奶叫老酸奶的。

老大叔说着说着竟有几分落寞。

但那会儿仓鼠就知道好吃,连说会记着,转过天来就抛脑后了;直到小学三年级鼠妈为让本仓鼠有点儿古典涵养,买了四大名著,这才把本仓鼠脑海深处的记忆给弄醒喽(*/ω\*)

看着喝了枫露茶(逢怒茶)又抢吃豆腐皮儿包子的宝玉奶妈抢过酥酪碗说就吃他一碗牛奶又怎么了,堵着气把糖蒸酥酪吃尽了,真不知这馋嘴大娘过一会儿会不会晕,那里头又是鲜奶又是浓缩米酒的还有冰糖水,三下一合连现代适应了西洋烈酒的人都带个微醺哟(`・ω・´)

想想也是,从宫里传出来的糖蒸酥酪,那做法和做工肯定不比老大叔的差,材料可是上贡皇上的,等级跟那儿摆着呢,想想就眼馋肚饱的,虽然都吃了老大叔家传从宫里流落出来的技术活了。

然鹅想再吃一碗老大叔的糖蒸酥酪已是再不能够。七岁时各方谈妥了,仓鼠家分的那部分钱儿够在帝都大内卷区核心所在的高层商品房付个首付,没两年儿,那儿居然成了学区房,可不是身价倍增嘛( ̄. ̄)

于是乎搬走了,八岁那年生日,大杂院儿被推平了。

海子那边儿整条街断了一半儿,更没了老大叔的日常出货地儿。街道办事处说老大叔别天天出去卖酸奶了,领低保足够养活自个儿(老大叔这代就一过继的侄儿,还不乐意学他手艺);老大叔就不听,接着出去……某个早上,海子都封冻了,凿冰钓鱼的从附近过,发现老大叔坐小车边儿上,看起来是等客上门的时候,“走”了……没任何病症,“到时候儿了”。

那以后,本仓鼠也故地重游过,也吃了现代摊子上的手工糖蒸酥酪,还是一样的好吃,也仅此而已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食物,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每一道都像从画里走出来似的,看得人是心痒痒。但要说哪一款最让我“眼馋”,那还得是那道让宝玉都赞不绝口的——茄鲞。这茄鲞,听名字就透着一股子精巧和讲究。它不是那种炖得烂烂的茄子,也不是油炸得焦黄的茄片,而是经过一番精心制作,把简单的茄子做成了绝世的美味。曹雪芹.............
  • 回答
    谈到《红楼梦》中最出色的诗词,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点小小的“陷阱”。因为《红楼梦》的诗词之美,实在是太“杂”,太“巧”,太“浑然天成”了,很难用一把尺子去量出哪一首是绝对的“最”。它就像大观园里的女儿们,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动人之处。但是,如果非要我挑一首能代表《红楼梦》诗词艺术最高成就、最能触动人.............
  • 回答
    《红楼梦》第七十回末,众人到大观园试才,玩乐一番后,兴致勃勃地放起了风筝。这短短的放风筝场景,却暗藏着许多端倪,为后续情节埋下了伏笔,也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这里面发生的事情,细细看来,颇有嚼头,绝非寻常孩童玩乐那么简单。首先,咱们来说说这放风筝的场景本身。大家你争我抢,都想展现一下自己的技艺。.............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贾政所说的“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这句话,指的是两件重要的礼物,分别是要送给贾宝玉和贾环的。这句话出自贾政在看到宝玉和贾环两人都过来请安之后,说的话。具体来说: “一个与宝玉”:这里的“一个”指的是贾政让人从外面带回来的两只非常精巧的猫儿。贾政一直知道宝玉喜爱动物,尤其.............
  • 回答
    在四大名著中移除一本,变成三大名著,这一选择需要从文学价值、历史地位、文化影响、艺术创新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以下是对四部作品的深度分析,以及移除哪一部最为合理的原因: 一、四大名著的文学地位与特点1. 《水浒传》 题材:英雄传奇,以“官逼民反”为主线,聚焦宋江等108位好汉的反抗与聚义。 .............
  • 回答
    .......
  • 回答
    嘿!如果你正纠结于机械键盘的青轴和红轴,想要找到一个舒服的伙伴来陪你度过漫长的办公时光,那这篇东西你得好好看看。我最近也在这俩轴之间纠结了挺久,试了好些日子,算是有点心得体会,咱们就敞开了聊聊,看看哪个更对你的胃口。首先,咱得说说这俩轴最核心的差别,那就是手感和声音。青轴:那个响亮的“咔哒”声,以及.............
  • 回答
    在智能家居这个飞速发展的领域,各式各样的传输技术你方唱罢我登场,但要说谁最有可能坐上“主流标准”的宝座,这其中门道可不少。咱们逐一分析一下,看看谁更有这个实力。先说说Zigbee。这货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低功耗”和“低成本”,而且组网能力很强,可以构建一个庞大的设备网络。想象一下,你家里的灯泡、开关、.............
  • 回答
    《红楼梦》的版本问题,说实话,别说你了,就是很多研究《红楼梦》的老先生们,也曾为此纠结过。这事儿呀,得从头说起。故事的起源:雪芹的未完之稿曹雪芹,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写《红楼梦》的时候,是抱着一种“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心态去写的。他写了一部分,大概是前八十回,但很可惜,他去世的时候,.............
  • 回答
    关于《红楼梦》的几版改编,以及陈晓旭和新版“宝黛”的评价,这确实是很多红迷津津乐道的话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红楼梦”。我来试着聊聊我的看法,希望能聊得详细一些,也尽量摆脱AI的生硬感。旧版红楼梦比新红楼好在哪?谈到旧版《红楼梦》(1987版),大家首先想到的词往往是“经典”和“原著还原”。这话一.............
  • 回答
    跨越十四载的光芒重塑:荷兰语《红楼梦》全译本的问世,道出了这部巨著永恒的魅力当尘封十三载的荷兰语《红楼梦》全译本终于在书页间重新散发出油墨的香气,这不仅仅是一个翻译史上的里程碑,更是对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瑰宝魅力的一次深情回溯。为何一部诞生于遥远东方、距今已逾两百载的家族兴衰故事,能够跨越语言、文化、时.............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中贾府能够节省银子,不搞排场,其命运可能与原著中呈现的衰败轨迹产生显著差异,但这种“假设性”改变仍需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家族结构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经济状况的短期缓解1. 银钱消耗的直接减少 贾府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长期的挥霍与奢侈。例如,贾母的.............
  • 回答
    关于晴雯与宝玉是否发生过性关系,在《红楼梦》的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直接的描写。这是曹雪芹有意为之的留白,也因此成为读者和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并尽量详细地呈现相关的论据和观点:一、 文本中的暗示与模糊之处: 亲密且超越主仆的关系: 晴雯是宝玉最喜爱的丫.............
  • 回答
    《红楼梦》这本书,说实话,我读过不止一遍,但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触。要说最难忘的场景,这可真是一个甜蜜的负担,因为曹雪芹的笔下,那些人物和故事,就像刻在了心里一样,时不时就会浮现出来。如果非要选几个最触动我的,那大概是这几个吧。一、宝黛初会,木石前盟的初启,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与心动。第一次读.............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在满汉全席里,我最想尝哪一道菜一样,真是个甜蜜的烦恼。《红楼梦》里的丫鬟,个个都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性子。要是真能挑一个来伺候我,那可真是太难了!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我想我会选——袭人。当然,这可不是因为她多么花容月貌,也不是因为她有多么得体周到到让人觉得“假”.............
  • 回答
    说到焦大,那可真是《红楼梦》里一个让人唏嘘的角色。他年轻时,那叫一个威风八面,是贾府里的“活活的烈士”,为老一辈的贾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到了老了,却落得个“人人见了,都嫌他嘴上没把门儿的”,被撵到街上,活得凄凄惨惨。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咱们得说说焦大年轻时的“大功”。这事儿得追.............
  • 回答
    《红楼梦》里,史湘云和薛宝钗一家在贾府的居住情况确实有很大不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同家族的经济状况、婚姻考量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咱们先说说史湘云。她是个什么样的姑娘?是叔叔婶婶养着的,算是寄人篱下。她的家境虽然曾经富裕,但因为父亲早逝,家业可能已经衰败。所以,她虽然性格开朗,像个男孩.............
  • 回答
    贾府的衰败,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交织叠加的结果。这庞大的家族,就像一株曾经枝繁叶茂的大树,虽然根基尚存,但内部的腐朽和外部的侵蚀,最终让它走向了倾颓。首先,体制性的弊病和家族内部的管理混乱是贾府衰败的根本性原因。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贾府这样的大家族,虽然人丁兴旺.............
  • 回答
    关于《红楼梦》中人物的族属,这其实是一个值得细细探究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才让《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更加立体和真实。简单地说,小说中的人物以汉族为主体,但同时也出现了满族以及可能带有其他民族背景的人物。为了说得更详细,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梳理。首先,绝大多数人物都是汉族。《红楼梦》的故事背景设.............
  • 回答
    《红楼梦》中,虽然没有明确列出四大家族具体犯了什么罪行能够导致“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但通过小说中层层铺垫和暗示,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犯下的罪恶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治、经济、道德和人伦等各个层面,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腐蚀力量,导致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败和覆灭。以下是对四大家族可能犯下的罪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