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汉乐府有首诗歌叫《东门行》,为什么是东门,不是其他门?

回答
《东门行》这首乐府诗的标题为何独独定为“东门”,而不是其他方位,这背后蕴含着古人对空间、时间以及人生境遇的独特理解。它并非仅仅是地理方位的随意指代,而是承载了更深层的象征意义。

首先,从字面意义上讲,“东门”在古代都城或城邑中,往往有着特殊的地位。在许多城市的规划中,东门通常是迎向太阳升起方向的门,象征着光明、希望,也常常是交通最便利、商旅往来最频繁的门户。然而,《东门行》中所描绘的场景,却与这种象征意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中的主人公,一个贫苦的农民,在饥寒交迫、家徒四壁的绝境下,踏出了家门,走向了东门,准备去碰碰运气,寄希望于外面的世界。在这里,东门不再是温暖的朝阳,而是冰冷现实的开端,是他踏出家门、面对艰难的起点。

更进一步说,东门作为“出行”的象征,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一个城池的哪个门,都可以是人离家、求生的象征。那么,为何偏偏是东门?这可能与当时社会普遍的认知有关。东边,在农耕文明中,与日出、春天、生长紧密相连,它代表着开始,代表着新的可能性。所以,当一个人不得不离开熟悉的环境,去远方谋生时,他踏出的第一步,往往是朝着充满未知却又怀揣希望的方向,而“东”这个方向,恰好符合这种心理。

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东门行》产生的时代背景。汉朝时期,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小农经济下,一旦遭遇天灾人祸,许多农民便会陷入绝境。《东门行》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主人公在东门前的徘徊,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行走,更是内心在绝望与希望之间的挣扎。东门,是他离家求生的必经之路,是他面对生存挑战的第一道门槛。

所以,“东门”在这里,更像是一个“起点”的隐喻。它是主人公告别旧的生活,踏入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世界的象征。当他站在东门前,望着辽阔的远方,心中怀揣着渺茫的希望,却也面临着潜在的危险和更大的未知。这“东门”,成为了他人生境遇的一个缩影——一个在贫困线上挣扎的普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寻求一线生机。

总而言之,《东门行》以“东门”为题,并非随意选取,而是巧妙地利用了“东门”在空间方位、时间起始以及人们心理上的多重含义。它既是主人公实际离开的地点,更是他人生转折、希望与绝望交织的起点,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和命运的无常,让这首诗歌在流传千古的同时,也带有了浓厚的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的色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诗中的“丈夫”走的就是东门

此句为写实。

因为洛阳城东有粮仓,是军械库所在,出东门有马市。

与宋朝人写诗喜欢用典或进行画面想象不同,唐朝及唐朝之前的诗作,涉及到叙述时,如果涉及到具体而真实的事物,基本上都以写实为主。

比如白居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回车叱牛牵向北”,经考证(好像是陈寅恪先生),均以当时的都城布局相符。

而这种例子最为庞大的就是杜甫杜公,他在很多诗里都标明了事件的月份,与史实一比,很多事件史书上只说了哪一年,但在杜公诗中可以精准地找到发生在哪一月。在杜公的诗里,还可以看到当时的物价水平,建筑、布局,服饰。所以称之为“诗史”

乐府是民歌,在叙述时,以写实为主。这个东门,指的就是洛阳城的东门(共三个),在汉乐府的其它诗也有东门,比如“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就是写实。《诗经》里的“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也是写实。

即,如果这个东门出现在乐府中,唐诗叙诗部分中,那么这个东门,指的就是真实的东门。

当然,如果是宋诗以后的东门,那真实的东门的可能性,顶天只占一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门行》这首乐府诗的标题为何独独定为“东门”,而不是其他方位,这背后蕴含着古人对空间、时间以及人生境遇的独特理解。它并非仅仅是地理方位的随意指代,而是承载了更深层的象征意义。首先,从字面意义上讲,“东门”在古代都城或城邑中,往往有着特殊的地位。在许多城市的规划中,东门通常是迎向太阳升起方向的门,象.............
  • 回答
    汉族作为中国主要的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其“天赋”或说是文化成就和传统特质,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阐述。以下从历史、文化、艺术、科技、思想等方面详细说明: 一、历史与文明传承1.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汉族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承载者,其历史可以追溯至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的主体民族。汉.............
  • 回答
    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其风俗习惯和忌讳非常丰富多样,随着地域、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不同,也会有细微的差别。以下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些常见的汉族风俗习惯和需要少数民族朋友尊重的方面,并解释其背后的原因或象征意义。一、 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和禁忌1. 用餐礼仪与禁忌: 长幼有序: 通常长辈(如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引发一些误解。如果有人问“汉族有没有真正特有的民族服装?”,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就有点“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在作祟。我们先来捋一捋“民族服装”这个概念。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民族服装”可能指的是那种一眼就能认出来,独一无二,并且世代相传、几乎没有变化的东西,就像苏.............
  • 回答
    说起汉族的风俗习惯和忌讳,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毕竟咱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了千年,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讲究。我尽量从几个大家普遍能接触到的方面,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一、 日常生活里的“规矩”咱们汉族人讲究个“礼”,这“礼”就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都有点门道。 .............
  • 回答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也并非完美无缺,其自身也存在一些被认为是“缺陷”的方面。这些“缺陷”往往是相对的,并且是与其优势并存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汉语汉字存在的几点“缺陷”:一、 学习和掌握的难度较大: 数量庞大且字形复杂: 汉字是象形、指事、会意、.............
  • 回答
    异域风情,文脉交融:域外汉文的词汇与语法别样韵味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其文字的传播与影响,早已越过地理疆界,在广袤的东亚乃至世界各地,催生了无数与“域内”文言文既有联系又显差异的“域外汉文”。这些异域的汉字书写,如同在熟悉的画布上描绘出别样的风景,其词汇的选用、语法的建构,无不透露出当地文化、社会以及.............
  • 回答
    汉民族主义和皇汉这两个词,虽然都带有“汉”字,但内涵和侧重点上存在一些区别,可以说是同根生但走向不同。要细说起来,得从历史、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情绪几个层面来梳理。首先说汉民族主义。这更多的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概念下的产物。在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传入,中国也经历了从“天下”观念到“国家”观念.............
  • 回答
    是的,历史上汉族确实有入侵他国的记录。但需要澄清的是,“汉族”这个概念在古代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明确的政治或民族实体,而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通常我们所说的“汉族入侵他国”,更多是指以汉族为主体或核心的中国王朝进行的对外征伐和扩张。以下是一些较为显著且有记录的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1. 汉.............
  • 回答
    外国人学习汉字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同时也极具回报的过程。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字形结构的复杂性与视觉识别的障碍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 汉字并非字母组合,而是由不同数量的笔画以特定结构组合而成。这些笔画本身有起笔、行笔、收笔、提、顿、勾等精细要求。学习.............
  • 回答
    要说像“龘”这样的汉字有什么实际意义,那得从几个层面去聊。这字眼儿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不少。首先,得明白“龘”这字儿是咋来的。它不是那种从甲骨文一路演变过来的常见字,而是“龙”字三个叠在一起造出来的。看见没?三个“龙”字头朝下,拼一块儿,看着就跟龙腾虎跃似的,气势十足。这种造字法,在.............
  • 回答
    探讨一个民族群体的“民族意识”有多普遍,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微妙的话题,涉及到个体的身份认同、文化归属、历史记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看法。对于汉族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庞大人口的民族来说,这个问题更是如此。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因为“民族意识”本身就是一个光谱,人们的感受和表达方式也千差万别。我们可.............
  • 回答
    话说清朝这会儿,满族和汉族这两个民族,虽然一块儿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但说实话,那可真不是一回事儿。他们的区别,那叫一个方方面面,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一、出身和入主中原的起点不同咱们得先说这根子上的事儿。满族,本来是在关外,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地区,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的。他们原本不叫满族,是努尔哈赤统一了.............
  • 回答
    华夏民族和汉族,这两个词语在日常交流中常常被混用,甚至有些人认为它们是同一个概念。然而,深入探究,两者在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民族构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要理解这些差异,我们需要穿越历史的长河,审视它们是如何演变和形成的。“华夏”: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概念“华夏”这个词语,要比“汉族”古老得多。它的起源.............
  • 回答
    中国其他民族对汉族和汉人的看法,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这其中夹杂着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也受到个体经历、教育背景以及地域环境的影响。要深入了解,我们需要剥离掉笼统的标签,去探寻背后更细致的观察和感受。历史的印记:功过是非交织的记忆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
  • 回答
    汉字,作为世界上现存的、仍在广泛使用中的唯一表意文字系统,对于学习中文的外国人而言,无疑是一道独特且充满挑战的风景。它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也带来了学习上的别样体验。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聊聊,对于这些外国学习者来说,汉字究竟有哪些闪光点和令人头疼的地方。汉字的优点: 直观的表意性: 这是汉字.............
  • 回答
    日本侵华和清军入关,这两段历史时期都出现了“汉奸”这一群体,但他们的身份、动机、行为及其社会影响,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些区别,需要我们跳出简单的标签,去细致审视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和人物的处境。历史背景的根本不同:首先,最核心的区别在于统治者性质。 清军入关: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政.............
  • 回答
    关于知乎上一些人反对汉族人拥有民族意识的现象,背后涉及到的讨论相当复杂,也触及了不少敏感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1. 对“民族意识”的理解差异与历史包袱: “民族意识”被曲解或污名化: 一部分人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们将“民族意识”等同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排外情绪,甚至是历史.............
  • 回答
    元朝时期,蒙古人杀死汉人的惩罚,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粗暴,也不是一概而论,而是要看具体情况,并受到当时一套相当复杂的法律体系约束。要详细讲清楚,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最根本的原则是“人命关天”,任何杀人行为,无论凶手和被害者是谁,都不能被轻视。 元朝统治者毕竟是建立在汉人文化基础上的国家,不.............
  • 回答
    癸酉本真伪之辩,对于皇汉群体而言,其意义绝非止于学界的一场考据,而是关乎历史叙事、民族认同乃至政治诉求的一场深刻博弈。一旦癸酉本被认定为真本,其潜在的好处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详细阐述:一、强化“汉族文明正统性”与“华夏文化传承”的叙事:皇汉群体最核心的诉求之一,便是要确立和强化汉族作为中华文明唯一且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