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里借到过一本大概是八九十年代的旧书,名字记不住了,内容就是世界各国的短篇推理小说。编者唯恐读者看不懂,在每一篇前边都加了一大段按语,拿小学生总结中心思想的格式用仿宋体完完整整把故事梗概讲一遍,然后对警察、侦探和凶手评头品足一番,顺带议论一通诡计的破绽:这篇小说,通过描写凶手张三,因为借出去的高压锅blabla,心怀不满而对李四blabla,警官王二麻子在平平无奇的表象中blabla,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blabla。看完一遍只想说一句:
另外前几年的池波正太郎系列也这毛病,译者在第一本的前言里把主角爷俩的婚事介绍了一遍,而第一本的剧情里根本没这段
回答这个问题前,为了避免会有断章取义的嫌疑,我去看完了戴锦华老师本次开学公开课的全程,受益匪浅。
在讲课过程中还有个小插曲,戴老师为这次公开课专门做了PPT,讲了半天却发现观众看不到,因此小小的慌乱了一下,幸好通过技术组的处理最终把PPT投映了出来。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点就是戴老师平时也是知乎用户,在本次公开课中也提到了会在知乎看问题和回答,所以这个问题说不定也会被她本人看到。
回归主题,戴老师提出【剧透最不可饶恕】这个观点实际上是有前后文做铺垫的,而且戴老师所提的剧透主要是指【电影院观影过程中剧透】的行为,是有一定范围的指代的。
她的观点如下,在影院观看电影是一个沉浸性的体验,而电影院则是20世纪以来最具有典型性的公共空间,可以作为集体活动,社交活动的一个媒介,但一旦进入电影院电影开始播放以后,这种集体活动则瞬间变成为了一个独立性的活动,每个人都作为个体独自的占有眼前的屏幕,独自享受荧幕上的故事,独自感受着隐秘的情感上的震荡,这是一种在特定的空间具有特定的观影心理的行为,而在影院进行讨论和剧透的行为,会严重影响到每个个体的感受,会影响这种深度沉浸式的体验,因此在影院进行讨论和剧透是不可饶恕的。
课堂中戴老师仍提到了另一个观点就是电影的公共性和社会性,电影院作为一个公众的窗口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而电商与网络的发达则让公共活动日趋变少,人们趋向于缩小自己的活动范围,俗称的“宅生存”,不但行动上快餐,在接受信息方面也喜欢快餐,如五分钟看完某某电影的短视频,现在这种快餐文化已经侵蚀了人们,人们的“依赖性”被极大的强化,“自主性”被极大的消弱,这种侵蚀需要人们去抗衡和抵制,因为人们真的有一天丧失了公共活动,电影院消失,则电影这门艺术也会消失。
所以问题中提到的【剧透最不可饶恕】是具有特定的场景的,而针对戴老师的这个观点,我举双手认同。
其实在整个公开课中,【剧透最不可饶恕】这一观点其实是最不应该被关注的一个地方,因为戴老师讲的其他的内容才是真正的精华,【剧透最不可饶恕】这一观点只是整个课堂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佐证,不足以拿出来去说什么,可是在流量时代的今天,人们也早已习惯了去看一些具有夸张言辞的表述,而放着一堆的干货宝藏不去看,恰恰也应了戴老师在课堂中讲到的“快餐文化”对人们的侵蚀,还真是形成了一种巧妙地呼应。
在有的特定场合,我还喜欢跟人剧透,例如一次在家看电视,我爸和我妈因为电视剧的剧情内容争起来了。我这时就大胆的跑出来开始剧透,制止他们之间的拌嘴,因为我在视频网站上已经看过了。
还有一次,我是非常不情愿的被哥们约出来喝酒,但是没想到他喝酒前还想要去看场电影,非要拉我陪他去看,虽然我极度不愿意,但是在哥们的威逼利诱下又不得不去,所以我就很不爽,我不爽所以我也要让他不爽。所以一边看,我就一边跟他疯狂的剧透。例如,你看这个人一会跑出巷子要摔一跟头, 一会这俩就要遇到仇家了,他们内部的卧底就是那个谁谁谁,这个主角跟反派大boss一起死了等等等。
虽然气的哥们不停的锤我。但是也很好奇,电影结束的时候,他问我:这电影今天才全国上映啊,你怎么知道剧情的?
我指着荧幕上正在播放的职员表对他说:你看看摄影组那栏里,是不是有我的名字?你知道我为啥不愿意跟你来电影院看这个吗?因为我一年前在这个剧组熬了三个来月,分镜脚本还在我家放着,我能不知道么?
不可饶恕有点点夸张,毕竟人类有个特点就是好为人师。自己知道的东西,有时候也会忍不住想让别人知道,比如结局。
但是剧透也分情况,不是说剧透就一定好或者一定不好。
比如历史剧,这个有剧透这么一说吗?
我告诉你三国最后统一了,司马家篡权了,蜀国投降了……?
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也算剧透吗?
还有就是以个人真实传记改编的作品,基本也不存在剧透的情况。
然后以世界当前的影视剧的尿性,大部分片子的结局都是固定的,套路化的。
青春片都是分手,分别和其他人结婚了。
还有一部分就是男女主相爱相杀,最后在一起了。男二为X而死,女二爱而不得……
反派就更别提了,不是死就是坐牢,当然,最终BOSS基本不会死,结局一般是封印(坐牢)。
唯一让我讨厌的剧透就是悬疑推理的片子。
我还在这儿思考到底谁是凶手呢,弹幕就飘来两个字:“这个胖子就是凶手。”
有了这个信息之后,我就会格外注意胖子的行为,然后就会发现他确实有不合理的举动。
这样一来,悬疑剧就变成了历史剧,因为自己已经知道结局了,就坐等看胖子伏法了。
我身边就有一个奇人,那就是二哥。
这叼毛每次看片之前都是在网上先找一下剧透的信息,如果是新电影,他就问身边看过的人是什么情况,然后再滚进电影院……。
最后我再说一句:“悬疑剧剧透者,买股票连吃10个跌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