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方舟子在微头条上表示,丁香医生一面揭露权健,一面打着“科普”招牌推销汤臣倍健保健品?

回答
方舟子在微头条上提出的关于丁香医生“一边揭露权健,一边打着‘科普’招牌推销汤臣倍健保健品”的观点,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

核心指控:利益冲突与“双重标准”

方舟子最直接的指控是,丁香医生在揭露权健虚假宣传和违法行为的同时,却在自己的平台或合作渠道上推广汤臣倍健等品牌的保健品,并且这种推广被他定义为“打着科普的幌子”。这里的核心在于“利益冲突”和“双重标准”的质疑。

揭露权健: 权健因其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尤其是病患)、涉嫌传销等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愤怒和关注。丁香医生作为一家以健康科普为己任的平台,参与了对权健问题的揭露和批评,这在公众的认知中是符合其“健康守护者”的形象的。
推广汤臣倍健: 方舟子认为,当丁香医生也在推广其他保健品时,就暴露了其可能存在的商业利益驱动。他暗示,如果丁香医生是真的“科普”,就应该对市面上所有保健品持审慎甚至批评的态度,而不是选择性地推广某些品牌。
“打着科普招牌”: 这句话尤其尖锐,它不是指丁香医生不进行科普,而是认为其科普内容可能被商业目的所“挟持”或“服务”。也就是说,在进行看似客观的健康知识普及的同时,暗中引导读者去购买其合作或推广的保健品。

深入分析:商业模式与“科普”的边界

为了更详细地理解方舟子的观点,我们需要看看丁香医生所在的这个行业,以及“科普”这个词在当下语境下的复杂性。

1. “科普”行业的商业逻辑:
内容付费与平台运营: 像丁香医生这样的平台,其运营需要资金支持。它们通过提供有价值的健康信息来吸引用户,然后通过多种方式变现。这可能包括广告、内容合作、课程销售、与药企/保健品公司合作推广等。
“新零售”模式: 很多以“知识付费”起家的平台,也开始探索“新零售”模式,即在提供内容的同时,也引导用户购买与之相关的产品。健康领域尤其如此,用户在学习了健康知识后,自然会有购买相关保健品或服务的需求。
“第三方背书”的需求: 品牌方(如汤臣倍健)也愿意与有影响力的“科普”平台合作,因为这些平台的用户群体精准,且通过“科普”的形式进行推广,比硬广告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也更具说服力(即所谓的“软植入”)。

2. “科普”的边界模糊:
科学与商业的界限: 科学本身是客观的,但“科普”作为一种传播行为,却常常与商业利益纠缠在一起。如何平衡科学的严谨性与商业推广的需求,是所有“科普”平台都会面临的挑战。
“事实核查”与“推广”: 方舟子认为,丁香医生在揭露权健(事实核查)时表现出了“独立和公正”,但在推广汤臣倍健时,就失去了这种独立性和公正性,成为了商业利益的代理人。他可能认为,如果丁香医生真的相信某款保健品“有用”,那也应该充分披露其研发背景、有效成分、科学证据,并且说明其局限性,而不是泛泛地进行“健康建议”。
“合理性”与“科学性”的混淆: 有时候,保健品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一定道理”(例如,针对特定人群的营养补充),但这并不等同于其宣传的效果都是经过严格科学验证的。方舟子对此类模糊地带尤其警惕。

3. 方舟子的角度:
“打假斗士”的立场: 方舟子长久以来扮演着“打假斗士”的角色,尤其在保健品、医疗领域,他以揭露虚假宣传、 pseudoscience(伪科学)为己任。他对任何可能存在的“忽悠”都非常敏感。
对“科学”的极端要求: 方舟子对科学证据的要求非常高,任何缺乏严格双盲对照试验支持的健康宣称,他都可能视为“伪科学”或“夸大宣传”。因此,他对于保健品的推广,即便是以“科学”包装的,也可能持批判态度。
利益链条的揭示: 他试图揭示的是,丁香医生在揭露一个“假”的医药公司(权健)的同时,可能在扶持另一个“不那么真”的商业模式(保健品推广),而且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共谋或利益链条。

可能的反驳或不同解释:

当然,丁香医生或支持者可能有不同的解释:

权健是“违法”的,汤臣倍健是“合规”的: 权健的问题在于虚假宣传、涉嫌传销等违法行为,而汤臣倍健虽然是保健品,但其在法律上是合规的(只要不夸大宣传)。揭露违法行为和推广合规产品,并不必然矛盾。
“科普”并非不能涉及产品: 一些“科普”内容,特别是关于营养、运动、生活方式等,自然会涉及到一些产品的使用建议,例如推荐某种蛋白质粉、维生素补充剂等。关键在于是否“客观”、“中立”和“充分披露”。
合作模式的“透明度”: 如果丁香医生在推广汤臣倍健时,有明确的合作信息披露,并且其推广内容确实是基于一定的科学依据,只是说法上可能受到商业影响,那么“打着科普招牌”的说法就可能过于严厉。
“产品”与“概念”的区分: 丁香医生可能是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或“营养补充”的理念,而汤臣倍健只是这个理念下的一种“产品选择”。

总结来说:

方舟子的观点,核心在于质疑丁香医生在揭露虚假医疗(权健)的过程中,是否也卷入了另一个可能具有误导性(至少是商业驱动)的领域(保健品推广),并且这种推广是“披着科学外衣”的。他的出发点是维护科学的纯洁性和消费者的权益,对任何可能存在的商业利益与科学传播之间的“不当勾结”都持高度警惕。

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审视“科普”这个行为背后的商业逻辑、行业现状,以及科学传播与商业推广之间的界限。方舟子的批评,无疑给“科普”平台敲响了警钟,促使大家反思如何在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同时,保持真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方打别人论文的假,

崔说:你自己老婆论文造假你咋不打?

方说:我不认为老婆的假值得打,即使真的是假的,我也有回避的权利。


丁香打权健保健品的假,

方说:你自己的保健品你咋不打?

丁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你们看,这个世界其实是个吊诡的吞食蛇。


不过我等瓜民当知,

谁的屁股后面都粘着利益,

毕竟职业打假也好,职业喷子也好,职业科普也好

大家都要吃饭。

而真话是不是真话,判断标准不在于说这句话的嘴早上吃的是饭还是翔。


不过呢,

熊孩子指出皇帝没穿衣服,

然后来个道貌岸然的大人指责熊孩子自己也光着腚,

这多少就有点讨厌了!

user avatar

具体看方舟子的内容。

丁香打击权健是对的。

但是补充维生素这个东西,买2块钱的维生素C比高额的保健品里面的维生素 C 之类的更划算。更靠谱。

这个没有错。不要信那些天价的保健品的东西

就跟安利卖天价的 保健品一样,都是收智商税。 这点没毛病。

权健最大的恶是枉顾事实,使得重症病人相信保健品的神话而丢了命。把中医吹成了可以碾压现代医学的神话,而让人丢了性命。

就跟崔化钠他举报FBB是正义的,但是不能掩盖他在转基因问题上的无知。在搞商城上的一堆问题。

记住,氯化钠不是转基因食品,如果谁跟崔永元一样认为氯化钠是转基因的,那就是傻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