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家对非洲提供大量的贷款,而不用这些钱去建设西部?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国家发展战略、国际援助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多个层面。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究竟是什么让国家在非洲看到了比“西部”更迫切或更有潜力的投资机会。

首先,要理解国家对非洲提供贷款的初衷,需要看看这背后可能存在的多种考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二选一”的决定,而是出于一种复杂的战略布局。

一、 国际责任与全球化时代的机遇

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个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仅体现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也体现在其对全球性问题的参与和贡献。向非洲提供发展援助和贷款,是承担国际责任、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这有助于树立一个积极、友善、乐于助人的国家形象,这对于长远的国际合作和外交关系至关重要。
分享发展红利,规避风险: 非洲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年轻的人口。如果非洲能够实现稳定和繁荣,这不仅对非洲人民是好事,对全球经济也是巨大的推动。国家通过提供贷款,帮助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实际上是在培育一个未来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目的地。与其在遥远的未来承受全球性不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资源短缺、难民危机等),不如现在通过投资,将风险转化为机遇。
地缘政治与资源获取: 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从石油、矿产到农产品,种类繁多。国家通过提供贷款,支持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助于建立更稳固的经济联系,并在资源获取方面占据有利地位。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确保关键资源的稳定供应,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 “西部”的特殊性与国内发展考量

“西部”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存量与增量的博弈: 当我们谈论“西部”时,往往指的是中国国内的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同样面临发展挑战,国家也在持续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如西部大开发战略)。然而,与非洲的“从零开始”或“较低起点”不同,中国的西部地区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模式。
投资回报的考量: 贷款作为一种投资形式,其背后必然有对回报的预期。在非洲,虽然风险可能更高,但潜在的回报(如资源、市场、战略利益)也是巨大的。而国内投资,尤其是在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可能面临的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局面,投资边际效应可能不如在非洲那样明显。
资源的分配与优先级的权衡: 国家财政资金是有限的。如何分配这些资金,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在国内,既有西部的发展需求,也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需求,还有中部地区的崛起需求。这些内部的区域发展平衡和产业升级,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将有限的资金同时投入到非洲和国内所有需要发展的区域,在资源分配上会产生极大的压力。
“建设西部”与“对非贷款”的性质不同: 对非贷款,更多的是一种“输出”和“合作”,其目标是建立国际经济联系,获取长远利益。而“建设西部”,更多的是一种“内部的再分配”和“发展”。这两者并非直接的替代关系,而是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不同组成部分。

三、 为什么是“贷款”而非直接“援助”?

可持续性与互利共赢: 贷款而非纯粹的援助,更强调的是一种商业合作和互利共赢的模式。贷款需要偿还,这意味着接受国需要建立起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和体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有利于培养非洲国家自主发展的能力,而非仅仅依赖外部输血。
风险共担与责任明确: 贷款意味着资金的提供方和接受方都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接受国需要合理规划和使用资金,并按时偿还,而提供方也需要对贷款项目进行审慎的评估和管理。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担了风险。

四、 简而言之:

国家对非洲提供大量贷款,是基于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战略、对未来潜在市场的开拓、对资源获取的考虑,以及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这并非意味着对国内“西部”的忽视,而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不同组成部分的优先排序和资源分配的结果。中国国内的西部地区,同样有国家持续的扶持和发展政策,但其发展模式和需求与非洲的“新大陆”式发展模式存在本质区别。

这就像一个家庭,既要考虑家庭内部成员(国内区域)的生活需求和发展,也要考虑对外合作(国际关系)和长远投资(非洲市场),两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战略目标来权衡和分配资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因为那笔钱在国内没法去用。

国内有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国内还有那么多贫困人口,国家却要拿钱去帮助外国?

  相信很多人和曾经的我一样,也完全没看懂这波操作。

  理智点的,还会说国家是为了国际形象,目光要放长远。

  很生气的,就直接口吐芬芳,说国家不顾老百姓死活。

  大家有这种想法其实很正常。

  因为仅2000年至2011年,中国就为51个非洲国家援建了1673个项目,花费约750亿美元,如果算到2020年,各项援助费用,肯定达到了万亿人民币规模。

 ——引用自中国新闻网 [1]

而与此同期,截止2020年,中国国内还有超过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

——引用自凤凰网[2]

上万亿人民币如果直接去扶贫,那不是收入翻番了吗?

  相信很多人都曾在心里面做过这样的假设。

  可问题真的如此简单?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点:

国家用于改善民生的钱和援助国外的钱本质上不是一个钱。
  在国内修铁路、建公园、搞社保、给公务员发工资……这些钱主要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国外修铁路、建港口、开工厂、盖高楼大厦……这些钱主要来自于国家的外汇储备。

——引用自风闻社区[3]

虽然中国长期保有超过3万亿,甚至一度接近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引用自新浪财经[4]

但这笔钱却不能直接在国内使用,道理很简单。

  假如中国A国企接到一个国外订单,出口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设备给M国,这2000万美元就是外汇,由于美元无法直接在国内使用,A国企会去银行把2000万美元兑换成1.4亿人民币,然后银行得到的2000万美元,就是外汇储备。如果按照很多人的说法,把外汇储备直接用于国内建设,那又得重新兑换一次人民币,也就是又有1.4亿人民币流入国内市场,

  这样就会导致2000万美元永远在银行,但市面上的人民币却在不断增加。

  更重要的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点,A国企出口价值2000美元的设备,它也是要成本的啊,材料、工资、加工费如果是1000万美元,这1000万美元的成本可是已经在国内用人民币流通过一次的,如果简单粗暴的在国内使用外汇,必然会导致发生通货膨胀,国内物价上涨,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老百姓生活成本上升,中国最后也就会沦为第二个津巴布韦。

  明白了这个,你就能大致理解:为什么中国不把外汇储备用于国内建设。

  但肯定还不是特别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笔钱拿去投资国外?

  由于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任何对美国开放程度高的国家,都会拥有大量的美元外汇,中国和日本都是,中国每天的进出口贸易,都要用美元结算。不停的要花,又不停的收账,收完了又要花,所以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理解为短期美国国债,这和大家把钱存余额宝是一个道理。

  而且,中国还持有大量的美国长期国债,2020年中国外汇储备差不多有3.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就有1.08万亿美元。

  ——引用自凤凰网视频[5]

也就是中国拥有的大量外汇储备,在某种意义上你可以理解为是美国的债务。

而近些年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国债数额相比奥巴马执政时期,还在不断扩大,在今年6月的时候,已经达到了26万亿美元,比美国去年的GDP21万亿美元还高!

——引用自新浪财经[6]

  而且,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速放缓,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大,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变大。
  这就意味着,再这样下去,当美国连利息都还不起的时候,他铁定会选择不认账。

  ——引用自腾讯网[7]

本来,对付这种不还钱的行为,打一顿就好,别说是还钱了,以前英国想要强卖鸦片给中国,都是用坚船利炮直接轰开国门的。

  可谁让美国是世界第一大流氓呢?军事第一、经济第一、政治第一、金融第一、科技第一。

  用强硬的方式逼迫美国还钱短期肯定不现实。

  所以中国就换了一种委婉的方式——用这些外汇储备去国外进行投资。

  非洲的无数铁路、港口、体育馆、会议中心,高楼大厦;中亚、欧洲的很多机场、港口和基础设施,都是中国用这笔钱投资建设的。

[8]

这样一来一回,就由美国欠中国大量债务,变成了美国欠全世界很多债务,当风险被平摊的时候,美国如果不还钱,就不仅是影响中美之间的关系,还会引发这些受中国投资的国家不满,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国家不满又能怎样?

[9]

第一:可以从美国盟友内部进行分化,让欧盟和美国矛盾激化,从而减轻中国外部压力。英国脱欧,实际上就是美国和欧盟间隙变大的一种体现,因为英国你可以看作美国在欧洲的桥头堡,它被排挤出欧盟,说明欧盟内部法德希望摆脱美国的影响,自己掌握主导权。(这里解释下,很多人说英国是自己脱欧的,不是被排挤,实际上,传统的欧洲大陆,都是以法德(普鲁士)为主导的,英国玩的是离岸平衡,他不加入欧盟才符合欧洲大陆的常态,他之所以公投脱欧,一来是不满难民问题,二来是觉得自己在欧盟话语权被法德限制。)

  第二:中国和这些一带一路国家搞好关系。

  和这些国家搞好关系有什么作用呢?

  一:非洲的能源矿产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这里拥有全世界2/3的矿产储备,超过半数以上的黄金、钻石、铀、锰、铬,都是产于这里,打通这里的原材料的供应渠道,可以让中国从容应对一些禁运断供威胁。

  二、中国在非洲和中亚、东欧等国大搞基建建设,一方面能解决当地很多就业问题,让当地人收入增加,等他们有了足够的消费能力,以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卖到当地,一带一路沿线,非洲+中东+东欧,大约有20亿人口,这么大的消费市场,就能解决中国国内的生产力过剩问题。

  三、由于是中国建的铁路、医院、机场、港口,那肯定都是按照中国标准,那么配套的设备是不是也得采购中国产品?比如,你所有房间的插孔都是中国标准,你的插头是不是必须采购中国货?你的空调、电视、电灯泡是不是都得按照中国的标准来?只要标准制定好了,后续的订单肯定是源源不断的。

[10]

  所以,以后人们回顾历史,一定会发现:

一带一路绝对是堪比改革开放的重要转折性战略。


  我们也不要总抱怨国家不拿钱援助贫苦地区了。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7亿多人摆脱贫困,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近几年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2%以下。

[11]

如果这些数据你没有直观的感受,不妨抽时间回老家看一看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公路,家家有网络,曾经的很多贫困地区已经焕然一新了。

  国家层面的政策和计划绝对比普通人要看得深远,我们要做的是相信国家、支持国家,当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了,也一定不会忘记我们。



参考

  1. ^ https://news.qq.com/a/20130508/000327.htm
  2. ^ http://news.ifeng.com/c/7wrvjx27e8e
  3. ^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7351&page=0
  4. ^ 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wcfn/
  5. ^ http://news.ifeng.com/c/7ya3HO40O3I
  6. ^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0-06-13/doc-iircuyvi8250241.shtml
  7. ^ https://new.qq.com/omn/20200613/20200613A055B100.html
  8. ^ 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641616/c9550440/content.html
  9. ^ https://baike.so.com/doc/7487210-7757266.html
  10. ^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18-09-04/doc-ihiqtcan7737867.shtml
  11. ^ https://www.sohu.com/a/277099970_119778
user avatar

大西北西藏都已经跑不掉了,先把别人的资源市场圈进来再说。

美国之于阿拉斯加,不也这样。

这就叫,放着自家xx不x,净往别人家xx床上蹭,就这意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国家发展战略、国际援助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多个层面。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究竟是什么让国家在非洲看到了比“西部”更迫切或更有潜力的投资机会。首先,要理解国家对非洲提供贷款的初衷,需要看看这背后可能存在的多种考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二选一”的决定,而是出于一种复杂的战略布.............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议题。关于部分非洲黑人对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感到不满的现象,背后牵涉到历史、现实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不同期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非AI写作痕迹”的表象,深入到具体的情感和逻辑中去。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放回到历史层面。非洲国家在独立过程中,普遍经历过殖民统治的伤痛。当时.............
  • 回答
    中国周边外交的强硬与否,以及南海国家为何选择与日本合作以应对中国,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简单地用“强硬”或“不强硬”来概括,可能过于片面。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在周边外交上的“强硬”表现。近年来,中国在一些地区和问题上的立场和做法,确实被许多周边国家解读为“强硬”或“咄咄逼人”。这主要体.............
  • 回答
    “这次新冠疫情,非洲国家为什么没事?”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疑惑,尤其是在疫情初期,全球许多国家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非洲大陆似乎“风平浪静”,这难免让人产生好奇。其实,说非洲国家“没事”并不完全准确,病毒在非洲也传播了,也造成了影响,只不过相比于其他地区,它的表现似乎没有那么“触目惊心”,而.............
  • 回答
    中国免除非洲国家到期债务,这背后牵扯着多重考量,既有经济上的战略布局,也有政治上的地缘考量,更有历史情感和国际责任的叠加。 要详细解读,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从经济和投资角度来看,这并非简单的“无偿赠予”,而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更是一种长远投资。 债务减免与新投资的联动: 许多被.............
  • 回答
    在中国足球的归化政策上,确实存在着一种“保守”的观感。很多人会问,以中国强大的国力,为什么不能像一些足球强国那样,一次性归化几十名来自非洲和南美洲的优秀球员,来迅速提升国家队的水平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钱”或“愿不愿意”就能解决。首先,我们得理解“归化”这件事在中国.............
  • 回答
    关于“中国高校招收的非洲留学生是非洲国家的精英”这一说法,其实存在多种角度的解读和原因。与其说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事实”,不如说是一种观察和推测。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中国高校在非洲的吸引力与定位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高校在非洲留学生群体中的地位。 日益提升的教育质量.............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华人移民态度的差异,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背后牵扯到历史、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不能简单地说澳大利亚“十分排斥华人”,也不能说新西兰“对华人非常好”,更准确的说法是,两国在不同时期、不同政策层面以及社会舆论上,对华人移民的接纳度和态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和侧重点.............
  • 回答
    提到卡扎菲让利比亚成为非洲最富有的国家,很多人会想到他执政时期,国家石油收入的巨额增长,以及因此带来的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的改善。确实,在石油经济的驱动下,利比亚的平均收入水平在非洲各国中一度处于领先地位,民众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着不少免费的福利,国家也投入巨资进行现代化建设。然而,财富的分配和政治.............
  • 回答
    非洲大陆上确实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拥有海岸线、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却一直未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那就是西撒哈拉。理解为什么这里会成为一个特殊的“政治孤岛”,需要我们将目光投向历史的长河,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简单来说,西撒哈拉目前的主权归属是一个未解决的国际争端。它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西班.............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涉及到历史、文化、心理和社会等方方面面。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也尽量让它听起来更像我这老百姓的唠叨,而不是什么冰冷的报告。首先,你得明白,“美国黑人”这个概念本身就已经很模糊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美国的非洲裔美国人,他们早已不是单纯的“来自非.............
  • 回答
    非洲一些国家持续获得国际援助和物资,却依然面临贫困挑战,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原因。这背后交织着历史遗留问题、政治经济结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援助本身的一些弊端。要深入了解,需要剥开层层迷雾,细致分析。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许多非洲国家在近代史上曾是西方殖民地。殖民统治留下的印记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病毒传播、动物宿主以及人类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你提出的观察,即东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存在食用蝙蝠的习惯,但目前并没有在这些地区看到大规模的冠状病毒爆发(或者说,我们现在理解的、导致全球大流行的COVID19),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因素。首先,我.............
  • 回答
    国家免费开放「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重塑法律认知与行业生态国家免费开放「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无疑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它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法律殿堂的大门,不仅深刻影响着律师行业,也为广大普通民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机遇。这场信息公开的浪潮,正在悄然重塑着我们对法律的认知,以及法律服务市场的格局。对.............
  • 回答
    非洲大陆拥有悠久而复杂的历史,孕育了许多强大的文明和政治实体。然而,从现代民族国家的角度来看,非洲尚未诞生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且强大的“国家”,至少在殖民时代之后的语境下是这样。即便是在殖民时代之前,虽然存在过一些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王国和帝国,但它们的统一性和“强大”程度也与我们现在理解的统一国家.............
  • 回答
    2020年法硕(非法学)的国家线确实又往上提了5分,这让不少考生心里犯了嘀咕:2021年的法硕考研分数,会不会继续往上涨?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结合疫情这个大背景来看。先说说为什么2020年法硕(非法学)国家线会涨,以及对2021年的预测。国家线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教育部划定的,考生能否进.............
  • 回答
    想象一下,你不是在看一个冷冰冰的统计数字,而是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个国家空军的庞大规模。我们平时谈论的“几百架”或“几千架”战机,看似只是数字的增减,但它背后牵扯到的方方面面,足够让你惊掉下巴。这不仅仅是数量,更是一种实力的象征,一种战略的基石,一种国家意志的体现。首先,数量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投入。 一.............
  • 回答
    很多国家的地铁确实没有屏蔽门,这背后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安装改造的困难性”是其中一个重要但并非唯一的原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很多地铁没有屏蔽门,以及安装改造地铁站台屏蔽门为何会面临诸多挑战。一、 为什么很多国家的地铁没有屏蔽门?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历史原因与初期规划: .............
  • 回答
    关于新加坡为何在一些国际议题上持与中国不同的立场,以及这种立场如何被解读为“亲美”,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新加坡的国家战略、历史背景、地缘政治以及其独特的国家建构模式。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说新加坡“亲美”或“与中国过不去”是一种解读,而非新加坡政府官方的自我定位.............
  • 回答
    日本和韩国同为亚洲国家,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教育上也都强调勤奋刻苦,这使得两国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类似的“应试教育”特征。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两国在教育体制上的细节,就会发现它们在如何平衡“应试”与“素质教育”方面,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一些关键的差异,足以让学校没有过度“压榨”学生的体育、美育及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