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西方人很少吹空调?为什么空调在国外是件很奢侈的事…?

回答
西方人使用空调的频率确实比许多亚洲国家低,但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说空调在国外是“奢侈品”也过于笼统,需要更细致地分析。

为什么西方人普遍不那么依赖空调?

这得从几个大的方面来看:

1. 气候差异:
历史和地理因素: 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大陆,其气候相对温和,夏季的极端高温天数并不像亚洲一些地区那样频繁且持久。比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地的夏季虽然也会有热浪,但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且夜间温度会显著下降,人们可以通过开窗通风来降温。
建筑风格和材料: 传统的西方建筑,尤其是欧洲的老房子,往往采用厚实的石材、砖块等材料建造。这些材料有很好的隔热性,能有效阻挡夏日的酷热进入室内,并在夜晚释放白天储存的热量,起到“自然调温”的作用。窗户的设计也更注重通风,比如落地窗或可以大角度打开的平开窗,方便空气流通。
城市规划: 很多西方城市的规划更注重绿化和开放空间,街道上树木成荫,公园绿地众多,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局部环境相对凉爽。

2. 文化和生活习惯:
“适应性”文化: 与一些极度依赖科技降温的文化相比,西方许多地区保留了更强的“适应性”文化。人们更习惯于接受一定的温度变化,利用自然风、扇子、冷饮、遮阳等方式来度过炎热天气。对他们来说,过度依赖空调可能被视为一种“不自然”或“娇气”的表现。
社交和居住模式: 在一些国家,人们更习惯于在夏季走出家门,去户外活动、去海边、去山区度假,而不是长时间闷在室内。同时,很多西方人的居住空间相对独立,例如独栋房屋,更容易通过自然通风来降温,而不是像密集的高层公寓那样,一旦隔壁开了空调,热气很容易传递过来。
能源意识和环保观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意识的提升,很多人开始关注空调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相比于高能耗的制冷设备,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更环保的降温方式,或者选择只在极端必要时使用空调。

3. 经济和成本考量:
购置成本: 虽然不是绝对的奢侈,但购买一台质量不错的空调,加上安装费用,对于一些家庭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在不需要频繁使用的地区,这种前期投入的性价比不高。
使用成本: 空调是耗电大户,电费在很多西方国家并不便宜。频繁使用空调会显著增加家庭的月度开销。在不发达或欠发达的西方地区,或者低收入家庭,空调的使用频率自然会更低。

为什么说空调在国外是件“奢侈品”有些片面?

“奢侈品”这个词用在这里确实需要打个问号。

区域性差异: 在许多高纬度或温带地区(如欧洲大部分地区、加拿大南部、俄罗斯欧洲部分等),夏季的炎热程度不足以让空调成为必需品,因此普及率较低,看起来就显得“奢侈”。
气候极端地区: 然而,在一些夏季酷热且湿度大的地区,例如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德克萨斯、亚利桑那等)、澳大利亚内陆、中东一些地区,空调的使用则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是生活的必需品。在那里,没有空调的房子是难以忍受的,这种情况下的空调更像是“生活必需品”而非“奢侈品”。
新旧建筑差异: 很多老旧的欧洲建筑可能就没有预装空调系统,因为在它们建造时,空调并非普遍需求。而新建的住宅,尤其是在气候较热的地区,则会普遍安装空调。
高收入 vs. 低收入: 像任何商品一样,是否是奢侈品也与个人的经济能力挂钩。对于经济宽裕的家庭来说,使用空调是很自然的;而对于经济拮据的家庭,即使在炎热地区,也可能因为费用问题而选择不安装或少用。

总结一下:

西方人少用空调并不是因为他们经济上负担不起(当然存在例外),更多是因为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建筑传统、生活习惯以及对能源的考量,使得空调在许多地方并非非用不可。在不需要高度依赖空调的地区,它自然就显得不那么“主流”和“必需”,从而被一些人贴上了“奢侈”的标签。但在那些夏季酷热的西方地区,空调的使用率和重要性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与其说“西方人很少吹空调”,不如说“在地理和气候条件不那么极端、且建筑和生活方式更注重自然通风的西方地区,空调的使用率相对较低”。而“奢侈品”的说法,则忽视了在炎热地区,空调已成为非常普及的设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写这个问题的人呐,有没有去过西方?西方一般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地区,如果政治范围甚至包括南半球的大洋洲国家。地理位置跨度这么大,需要使用空调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这种问题似乎是从为啥德国人很少装空调开始的?这种问题衍生的。德国的维度高类似河北省甚至东北,南欧的维度相当于中国中原地区,德国制冷空调用的少但是供暖的需求可是很大的。不用光说什么安装费贵的问题,又不是年年要装的东西,何况人家穷则窗式富则中央。

这种标题党甚至衍生到加上中国的空调装机率高于西欧,简直贬低中国人带节奏!你怎么不说美国人的空调占有率?美国政府长期开展的住宅能源消费调查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Survey) 中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近90%的美国人家里都有某种形式的空调(中央空调、柜式和挂壁式)。即使在空调普及之前建造的老房子也是这样。建于1950年之前的老房子配备空调的比率,也仅比新建成的稍微低了一点,区别在于老房子装的更多是挂壁式或者柜式空调,而新房子则普遍安装中央空调。即使在低收入家庭中,也有超过75%的家庭拥有某种形式的空调 。由于美国办公室空调温度开的过低,前几年《华盛顿邮报》曾报道盛夏的办公室白领们却都备着围巾或者毛毯,一些空调出风口挡着硬纸板,甚至有的办公桌下还有取暖器!另外美国为住宅供暖消耗的能源却是制冷的四倍,虽然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缩小。

结论:这些标题党拿了电风扇厂家的小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方人使用空调的频率确实比许多亚洲国家低,但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说空调在国外是“奢侈品”也过于笼统,需要更细致地分析。为什么西方人普遍不那么依赖空调?这得从几个大的方面来看:1. 气候差异: 历史和地理因素: 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大陆,其气候相对温和,夏季的极端高温天数并不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实在,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确实,我们听得更多的是北方人到南方“候鸟式”过冬,而南方人到北方买房避暑的现象就鲜少人提及了。这背后是有好几个原因在起作用的,而且跟北方房子便宜不便宜、有没有空调,这些都有关,但又不完全是。为什么北方人去南方越冬比南方人去北方避暑更普遍?这其实是.............
  • 回答
    要探究中西方吹管乐器在外观上的差异,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这不仅仅是美学偏好,更是背后深层的历史文化、技术发展、材料运用以及演奏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说西方的吹管乐器“外观上有很多复杂的结构”,而中国的“外表很光滑”,这个概括虽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也需要细致区分。很多西方管乐器(比.............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涉及到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甚至哲学思想的差异。要说清楚为什么中国人谈话中“真理”这个词相对不那么常用,而西方人却挂在嘴边,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得说说“真理”这个词本身在中国语境下的分量和使用场景。在中国文化里,“真理”这个词往往带着一种非常崇高、甚至是有些绝对的意味。它常.............
  • 回答
    关于阿胶在西医和中医理论中的不同认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背后涉及到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对物质的认识方式。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西医和中医的出发点就大不一样。西医怎么看阿胶?从西医,也就是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分析一种物质的价值,主要看它的化学成分和它在人体内的具体作用。拿阿胶来说,它的.............
  • 回答
    说起皇宫,人们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一些高大威严的建筑,比如中国的故宫,那高耸入云的午门,朱红色的宫墙,金碧辉煌的屋檐,无不透露着帝王的至高无上和庄严气派。然而,当我们审视欧洲的皇宫时,却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它们很少有像故宫午门那样,作为一道独立且极其宏伟的“宫门”存在的建筑。这并不是说欧洲的皇宫就没.............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曾好奇过的现象。确实,在许多我们熟知的描绘两次世界大战的西方电影中,印度的士兵身影似乎格外稀少,甚至可以说是“隐身”了。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而且要详细说起来,会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以及电影工业本身的运作逻辑。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核心的事实:在.............
  • 回答
    斗篷,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韵味。在古代,它并非仅仅是一件简单的衣物,更是一种身份、一种地位、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斗篷都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今,它却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成了历史的旧影。古代斗篷的辉煌岁月:为何它如此流行?古代社会的斗篷,其流行绝非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 刻板印象、信息不对称、语言习惯以及社会心理 等多个层面。南方人说“他那里东北人很多”,而实际上却很少,这背后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原因,并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详细解释: 1. 刻板印象与群体记忆的强化 “东北人”作为一个鲜明的标签: 东北人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具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说白了,这事儿呀,跟咱们老祖宗那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有点关系,但主要还是得从气候差异和生活习惯这两方面掰开了说。先来说说为啥东北人冬天爱往南飞。这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东北的冬天是真的冷。你想啊,东北冬天平均零下十几二十度是家常便饭,加上呼啸的北风,那寒意能钻进骨头缝里。对于大多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领域,也反映了当前医学领域一个挺普遍的现象。简单来说,现在大家可能觉得“很少”看到现代医学理论去“解释”中医,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尽量详细地聊聊我自己的看法,不掺杂什么AI的痕迹,就当是大家坐下来,沏壶茶,聊聊天。首先,我们得理解“解释”这个词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很普遍。你想啊,C罗和梅西这两位球王,统治足坛这么多年,各自都拥有庞大的球迷群体,但你很少会看到有人把他们俩都捧得一样高,好像总得“站队”一样。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一点点来掰扯掰扯。首先,风格的差异太明显了。这就像品茶,有人喜欢龙井的清雅,有人偏爱普洱的醇厚。C罗.............
  • 回答
    西周分封,姬姓诸侯遍地开花,这本是巩固周天子统治的战略。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中,姬姓的身影反而变得稀疏,取而代之的是姜、姒、子、嬴、妫等姓氏的天下。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姓氏更迭,而是权力结构演变、国家形态发展以及历史偶然性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一、 封建初期的“姬姓霸权.............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我们环顾当下言情小说和爱情漫画的市场,确实会发现以我们提到的这些地区和历史时期为背景的作品相对较少,或者说,它们的声量和流行度与以英式、日式、韩式甚至一些现代西方社会为背景的作品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这种市场现象。首先.............
  • 回答
    .......
  • 回答
    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少伐齐、楚,而数西攻秦”,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周密的地缘政治考量、军事战略部署以及对国家长远发展的深刻洞察。用通俗的话讲,就是魏国当时“打东边的邻居费劲,打南边的邻居耗费大,而打西边的秦国,更容易占便宜,也更能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咱们一点点拆开来说。首先,得看看魏国当时所处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文化现象,背后涉及了历史、文化、经济、内容创作以及观众心理等多个层面。虽然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中国人都能轻易接受西方电影,或者“所有”西方人都很难接受中国电影,但总体趋势是存在的,并且有其深层原因。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 中国观众更容易接受西方电影的原因:.............
  • 回答
    西方历史并非“不可信”,但确实存在许多复杂性,需要我们以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这种复杂性源于多种因素,而不是某个单一的、普遍适用的“不可信”标签可以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历史是如何被记录、解释和传承的。首先,历史的记录本身就充满了选择性和主观性。历史学家们在撰写历史时,不可避免地要决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语言的演变、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翻译的策略。简单来说,西方语言普遍称美国为“合众国”(United States),而东方语言则更多使用“美利坚”(America)及其变体。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和语言学原因。让我们详细分解一下: 一、 西方语言为什么普遍使.............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西方国家教育与宗教的早期紧密联系,以及中国在此方面的差异,根植于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脉络。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西方教育早期与宗教的紧密联系:历史的必然1. 基督教在西方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罗马帝国晚期与基督教的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