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每家发个通行证,不就解决了?
领导们充分理解大家买菜难的问题,已经安排东方卫视在放五天轻断食了
犹如隔靴搔痒。
有些话一字千金。
比如我们要在十天之内保障徐汇区居民100%可以在网上购买到平价菜。
这句话让人相信是因为它是一句承诺,我们可以在10天后检验它的成果。
但是这位官员说得所有话都只表达了一个意思
但是具体要干点什么都是空话连篇
打通通点,解决难点,保证民生…
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毫无意义…
自己都不相信、不敢承诺的事又怎么让其他人相信?让居民安心?
为什么核酸检验就敢立下军令状,以雷霆万钧之势快速完成。
而到了民生之事却敷衍至此?说到底还是不重视。
等有了信心再回应吧,以免一次又一次地消耗公众信任。
我不是上海人,但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囤货攻略。在这个愈发不确定的世界中,适当囤一些食物、日用品还是很有用的。当然,这不是说会天下大乱,以中国的国力,除非真来核大战,否则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基本的物资供应还是能大体保证的,大不了压缩标准,返回票证时代。但怕就怕因为种种原因你处在“大体”之外,那你就很尴尬了。比如一不留神被困在西安、长春或者上海。
或者另一种小概率事件,国家返回票证时代,你却两手空空,那你就只能分到什么吃什么了。
以下是我家的物资储备,供大家参考:
米面粮油是每个家庭最基础的储备,我家大米储备了300多斤,面粉60多斤,面条20多斤,食用油7桶,香油、酱油、醋、蚝油、料酒若干,估计够全家吃大半年。疫情期间运力是很宝贵的,粗重的食物应提前备齐。
疫情期间要保证儿童的口粮,奶粉是很不错的食物储备,保质期一般为24个月,很容易保存。奶粉富含钙和蛋白质,实在是居家必备。另外小朋友爱吃的零食也不妨多买一些,哄孩子有奇效。孩子需要的补剂、药品也要准备充足,疫情期间很多地方会停售止咳退烧药,所以一定要提早准备。图中只是我家儿童补剂的一部分,一般储存两三个月为宜。大人的常用药也要储备充足,毕竟如果遇到封城,药品未必容易买到。
盐糖也是生活的必需品,另外给自己准备一些好吃的,缓解封城期间的不开心。我个人如果郁闷了会比较爱吃辣酱,看着电影吃锅巴嗑瓜子也不错。各种酱料、咖喱都准备起来吧。另外可以用番茄酱和木耳、蘑菇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就当蔬菜的替代品吧。还可以泡发一些豆类。啊,我家番茄酱不多了,又该买一些了。
对了,还有水和饮料,准备三四桶矿泉水就好了,加上饮料可以保证普通家庭一周左右的水分需求。我觉得格瓦斯和百事可乐就很不错,图中只有无糖可乐,因为这个最难喝,是剩下的。生活用水的话建议随时蓄满热水器,如果是太阳能热水器就最好啦,这几天天晴我家热水器能达到99℃,直接成开水了。
当然还有肉 ,买一个冰柜就能放五六十斤肉,再加上冰箱的冷冻室,你简直可以生活的像个皇帝,牛腱、牛排、猪肉、肘子、虾仁、大虾、黄花鱼、海鲈鱼、鸡胸、鸡腿、整鸡……可以烤、可以煮、可以蒸、可以炸,冰柜里还可以放点饺子、春卷、元宵想吃什么吃什么。冷鲜室也可以塞满腊肠、黄油、奶酪、果酱之类。
以上是我家70%的食物储备,还有30%放在厨房和地柜吊柜里,比如方便面啦,部分罐头、维生素啦,日常用的各种杂粮、米面粮油啦,儿童食品啦……这里就不一一展示了。
当然抽纸、卫生纸、棉柔巾、厨房用纸之类也要准备上,外国人爱抢这个,中国人多少准备一些就好了。总之,有备无患嘛。
至于这么多东西怎么储存,其实也不用很大的空间啦。淘宝花二三百块买个仓储架,几平米空间就可以存上不少东西。我家日常状态是这样的。收到生鲜的泡沫箱不要扔掉,可以拿来当抽屉。
至于食物会不会过期,因为是货架式存储,所以都在明面上。把保质期近的食物放在前排,保质期远的食物放在后面,和超市卖货的原理是一样的。至于最多能囤多少,要视消耗量而定,大米的保质期一般是12个月,那理论上就可以储存12个月的消耗量,你家一月吃30斤大米,最多就可以囤360斤,循环着吃就行。其他常用食品也是一样,糖和盐的保质期几乎是无限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古代防腐剂。
此外我还建议在电商打折时如618、双11、双12时购买食品,价格可以很便宜。
至于独居或者住出租屋的朋友冰柜就算了,可以多准备几种即食品和能比较长期保存的食物,如方便面、螺蛳粉、米线、自热锅、泡馍,我家还有几份自热食品如回锅肉什么的,懒得做饭时可以吃这个。可以长期保存的还有腊肉、奶粉、挂面、酱料、小包装食用油,至少至少要准备15天份的食物。一定要买自己喜欢吃的口味,循环着吃防止过期浪费,不要为储备而储备。最基本的储备是糖(米面)、油、蛋白质(肉蛋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买一瓶复合维生素,我家买的是一种叫“one 1day”的复合维生素,一天吃一片就行,一瓶可以吃好几个月,分男用和女用。
有人问你储备这么多是不是怕社会崩溃,恰恰相反,我这是对国家高度信任的表现,相信我可以放心储备粮食和家庭日用品。如果真的认为社会崩溃,我储存的应该是武器。
附三年困难时期北京市民食物配给数量:
成年人每月可获得粮食28-42斤,大多为30斤出头,其中细粮60%(面粉)粗粮40%(棒子面、红薯)
每月食用油0.5斤;
肉类(主要是猪肉)4斤;鸡蛋不到1斤;糖块2两。
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国庆额外获得1两香油、1斤富强粉、1斤粳米、1两芝麻酱。
春节还可以获得半斤带壳花生、3两瓜子、半斤带鱼、3两粉条、十几块豆腐,半两木耳,半两花椒,半两大料。
中秋节每人可以获得1/2-2/3块月饼。
婴儿每天可以获得1斤牛奶。
相信通过60年的发展,我国可以在全国维持1960年代的北京标准,你觉得这些不够?
那也没什么办法。
1.平时养成了屯粮的习惯
由于经历过武汉80多天的封城,所以平时家里都会储备一些比较经放的饱肚子干粮,如大米,面粉,挂面,泡面,法式小面包等,并且我一般会在周末做一次大采购,买好下一周的食材。记得浦东官宣“封城”是在3.27号晚上8点多,好在我那天下午5点多就把下一周的物资买齐了(当时没想到会封城,超市里面人也不多,只是稍微比平时周末买得多了一点),所以没有像很多人得到封控后都傻眼了,9点多冲出去抢购物资,超市里面的那个人从众。。。,结果很多人奋战了几个小时都没有抢到像样的物资,还有不少因为群聚被感染的。
2.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做好最坏的准备
在小区封控的第二天,社区旁边的超市还临时跑到小区里面搭了个台子卖一些食材,我看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朋友圈后,立马飞奔过去,再补购了一些食材(这个临时的台子搞了不到两个小时就收摊了)。当时我就感觉上海的“鸳鸯火锅”式封城不靠谱了,一定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所以直到现在,家里的食物储备还是能够再撑十几天的,现在也有小道消息说要封到11号的,18号的,我现在觉得,就目前这个日增快2万的样子,解封很有可能会搞到五一,再远就不敢想了。
3.买菜不易,一定要做好存储保鲜
现在天气已经比较暖和了,很多蔬菜放在外面很快就烂掉了,而且有些蔬菜好像并不太适合放在冰箱存储(如下面展示的这把叶子菜)。所以这几天我也在B站上面学了很多蔬菜保鲜的小妙招,大家也可以去学习一下,这个家蔬抵万金的特殊时刻,把蔬菜放烂是一件很大的罪过,稍微黄黑了一点,只要没有发臭发酸,还是得含泪吃下去的。
因为家里还有一些土和花盆,这个时候就可以派上大用了,切下的葱根,萝卜头,蒜瓣都可以种下,如果只想快速的吃一波,水培就可以,但想多吃几波,用土培会比较好(虽然一开始会长得比较慢)。此外,家里还有去年没有吃完的绿豆,这次也可以趁机发一波绿豆芽了。
4.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由于租房子的地方属于上海郊区的非核心地段的,以外地打工人为主的公寓小区,一开始是不在配送物资计划范围内的,当看到别的地方已经发第三波爱心物资的时候,我们这边连个毛也没有,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再加上小区里面有不少人平时根本不做饭,家里也没有实物库存,有些更惨的因为疫情不上班是没有工资的,一顿25元的盒饭也是吃不起的,所以就有邻居反复抗议投诉,后来我们小区也终于被关怀到了,发了一大袋子的干粮,又可以多撑几天了。感谢ZF,感谢党,感谢这些奋勇抗争的邻居和辛苦配送物资的社区工作人员。
最近心里被上海一系列作妖的搞法弄得负能量爆棚,一个星期都不想写文章,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正能量吧。
吃不上饭还买不到,生死攸关得时候。
正在努力一点用都没有,要的是“立刻、马上”。
疫情了一个月,努力了一个月,现在还是努力中?还要努力多久?
快饿死得人等的到你努力完成得那一天吗?
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要让电商来负责
电商买菜不过是这几年的事情,如果疫情爆发在2012年,还没有电商卖菜,难道大家就都饿死了?
麦德龙不是能开业吗?说明保供的超市是可以开业的,上海之前每天2400万人也要吃饭,可以给那么多人发通行证就不能给原来社区的超市发通行证?
而且很多上海人看着都能下楼活动,都能下楼了,为什么不能按照之前其他城市的方法,每个家庭每2-3天可以外出1人购买生活物资呢?之前像我们这管控的还不能下楼,但能隔2天出去采购,周边超市作为保供单位正常营业。
所以,上海人缺菜吃是件很魔幻的事情,当年武汉没经验没办法,现在抗击疫情政策非常成熟。这2400万人本来也是天天要吃饭的,物资到达零售终端是没问题的。那么为什么不能让零售终端营业呢?严格一下,每户每4天外出采购一次也没问题的,不会有吃喝的危机。
现在搞电商,电商要从仓库配送到小区,再从小区入户,一个小区里的人可能从N个电商买菜,这不是提高效率,这是制造混乱。
谢邀。
庞博这嘴真是开过光。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5385809079078912今天你再回头看当初的辟谣消息,简直魔幻。
就连金融巨鳄都开始抢菜了,你说普通人得难到什么程度。
徐新,Kathy Xu,被称为中国“风投女王”,“中国女巴菲特”。2005年,她创立的今日资本,目前管理着25亿美元的基金,投资过京东、美团、唯品会、携程、叮咚买菜、兴盛优选、蔚来等知名企业。此前,投资京东一战成名,赚超100亿,为投资圈津津乐道。
自带干粮支援上海!
希望一切顺利。
它们又不需要自己买菜,什么堵点?正常老百姓都知道这么封肯定会出问题!脱离群众太久了!
哈尔滨从疫情开始就没有断过各种封城。
但是,从来没有搞到全民抢菜的地步。
前两天最大的蔬菜市场出现疫情,也就混乱一天,政府层面拿出2500吨储备菜直接平抑市场菜价。
上海,再不济也不会干不过哈尔滨吧。
在今天(4月6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生活物资保供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跨省物流受到疫情影响不够通畅,终端运力不足导致配送不及时。我们正在各方的支持下,努力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想方设法保障好疫情期间市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商务委官员这些话里面全是说别人怎么样差劲,丝毫没有提及自己有什么问题。
对自己要解决什么迫在眉睫的问题一句话没有。
这也许才是上海走到这个地步的根源所在。
上海政府辟谣,上海市民辟谷
主要还是人手不够,得加多点人手配送
非幸灾乐祸,上海现在都不报死亡和重症,导致很多人依旧对奥密克戎不重视,那网传的东海护理院死亡的老人又是怎么回事?
如果情况属实,上海的死亡人数可以参照香港了,只有正视死亡人数,才能改变全上海“大号流感”的错觉
打死个柯基全网关注,东海护理院却没人关注
日本各种新闻各种播↓
说抢菜的
说打架的
说没吃的
说疫情新高
具体抢菜画面
还有人笑
抢菜到斗殴
跟大白斗殴
扔方便面
继续斗殴
没食物喊楼求助
这段视频日本新闻传疯了
有人喊要饿死了,是个小姑娘
有人社交网站自救求食
小区无人管求救
日本记者自己的冰箱,都撑不住
运菜大车堵高速上
肉放烂了
一面饿着,一面烂着,日本新闻问为什么?
不只日本人问为什么,
给我留言的不少上海市民也问为什么?
上海,那个上海,这是为什么呢?
眼一花看成了“正努力打点”ㄟ(▔,▔)ㄏ 心想着咋把实话给说出来了∠( ᐛ 」∠)_
个人努力?努力就是不听信宣传,相信自己的判断,有备无患。
坐标浦西。华亭宾馆的事爆出来后立刻下单补充了一波冷冻鸡肉、鱼虾和主食。得知浦东火烧连营的消息,又补充了一次蔬菜、鸡蛋、豆制品和奶制品。末了,听到浦西提前封锁的“谣言”之时立马又网购了一批水果、蔬菜、牛奶,捎带两公斤咖啡豆∠( ᐛ 」∠)_ 把冰箱缝都给溜满了。
现在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封到五一也有富裕。
看过我想法的朋友也记得,我曾经在封城前反复提醒朋友要未雨绸缪,要有备无患,不要信大喇叭,但没用啊,就是爱看上海发布啊。现在?在朋友圈方便面开大会呢。
打武汉开始,我个人的原则就是:“不传谣,但信谣”。
末了一说,为抢绿叶菜而疯狂其实没那么必要。优先囤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说白了就是肉蛋奶和主食。蔬菜无非是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以用综合维生素片和粗粮顶一下。
必须建立应急罐头储备,切切!
现如今就不应该继续无谓的保障所有市民的新鲜蔬菜,局势发展到这个程度,瞎子都看得出政府上下失能,基层糜烂一片,先不以最大恶意的揣测有所谓坏分子捣乱。
归根其核心原因无外乎需要大规模的控制人员流动和最小限度的动员人力之间的矛盾。
上海终归和武汉深圳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人口更多,要保障2500多万人全部待在家里还要供应新鲜蔬菜,问题还不在能不能调集的到,而是这么多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瓜果蔬菜,你还需要分拣打包再运输,这层环节上需要动员多少人力来做?
光这些人的流动难道不会产生隐患吗?而且蔬菜易腐烂,常温下放2天就不新鲜了,事实也大量流传出了没来得及分拣和配送的瓜果蔬菜烂在路边,而居民依然无法得到供应,看的人揪心。
这种时候难道不是应该以战时和工业管理的角度,按照每人每天3000大卡的标准提供预包装食品吗?
这种分拣可以在没有疫情的地区做完,按每周,甚至每2周一次的力度进行配送,优先选择饼干,料理包之类体积更小的东西,实在不行还可以配上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药房平时放在货架上也就1~3元一瓶,所以也不可能会有营养不良的问题。
甚至也不一定就全要配预包装食品,预包装食品和新鲜果蔬按区轮换分配,总行吧?
尽可能的减少疫区的人力使用,才是核心目的。这都是需要市政主动统筹的,无论是联系周边的食品加工企业,联络生产,还是各区按实际人数统计需要的物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各自为政,完全看不到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乱糟糟的更像是欧美地区。
物资保障是封控的前提,但是非常时期的物资保障还一定要达到封控前的水平,我觉得完全是活在梦里,降低标准是一个必然的举措,我属于运气好的,疫情封控期间居委会还是弄到了物资进行分配,光蔬菜就有胡萝卜,卷心菜,洋葱,黄瓜,茄子,土豆,莴笋,花菜,大蒜,生姜。这么多种类,分拣工作光想想就头疼,更遑论要为全市2500万都提供,根本不现实。
我不在上海,我是一个蔬菜电商从业人员,因为店铺小,自己做客服,大概从4月1日开始,最高峰,一天有一千多个上海客户涌进来咨询能不能发货往上海,确实不能,我也很想发,但是确实不能,快递都到不了,三月底发的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卡在中途无法到达,损失全部自己承担,疫情期间快递无法送达,快递公司拒绝承担理赔,亏怕了,快递公司也通知我们上海全城停发,我们确实发不出去了。
面对每天涌进来咨询上海能不能发货的人,我能感受到他们的迫切需求,有的人连续问了三四遍,有的人不相信机器人自动回复一定要听到人工回复“无法派送”,后来客服工作量实在太大了,我就在标题和主图直接写了上海没办法发货,还是有人来问,这种心情大概就是哪怕有一线希望都要试试、
大概4月3日,有客户找来,信誓旦旦说她的I小区是可以收到快递的,当天还收到了,截图给我看,告诉我她没菜了,让我试试,实在让她说得快声泪俱下了,我就发货了,7号还没到,卡在中途没有中转,对方直接找平台介入退款,说我产品质量有问题,心里拔凉。
其实在4月3-4日,按照新闻,浦东已经解封,浦西解封在即,我们是抱着一线希望,上海几乎每个区都找了两个订单尝试发货,结果都是石沉大海,完全没有中转出去,直接卡在半路,也回不来,当然,回来了也没用。
作为一个不在疫区的人,我没有办法感同身受他们的绝望,但是他们的迫切,我是感受到了,昨天半夜,有一个客户咨询,问我们能不能捐十几万斤蔬菜,他们自己找货车来拉,确实不行,十几万斤蔬菜,我确实没有能力,别说十几万斤了,几千斤我的经济状况都非常吃力,还有的客户一直要求发货,我问能不能,如果快递到不了,咱们各承担一半的损失?一提到这个,对方都不同意,没收到产品,凭什么要付钱,说得也对,明知道发不到,他们一样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不断的咨询不断的询问,明知道发不到,我也愿意试试,但是试多了,这两个月的利润都亏没了。
这一波上海疫情,我也损失很大,虽然我现在仍旧有菜吃,有饭吃,但是的不知道哪天就没了。
基层累死累活
中层倒买倒卖
上层有声有色
屁民如火如荼
反贼自由自在
间谍无法无天
人民诚惶诚恐
政府若即若离
媒体可歌可泣
物资无影无踪
嘴上尽善尽美
实则我行我素
禁止危言危行
继续载歌载舞
不是我,是我转载的图,在知乎上看到就保存了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达利特
(评论区不是我关的,开不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