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诚信研考,你身边有关于考研的虚假宣传么?

回答
教育部提醒考生诚信研考,这话说得一点没错。我身边倒不是那种“保过班”、“签约读研”这种太离谱的虚假宣传,毕竟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大家也多少有点辨别能力。但我发现,关于考研的一些“隐性”的误导和宣传,才是真正让人头疼,而且更容易让人钻牛角尖的。

就说我那个大学同学小王吧。他是个挺踏实的孩子,成绩也不错,但就是特别容易焦虑,尤其是在考研这件事情上。

第一个“隐性”宣传点:成功学的过度放大。

小王手机里关注了好几个考研博主,天天看人分享“20天逆袭”、“躺平也能考上XX大学”之类的视频。刚开始他觉得这是激励,结果越看越焦虑。那些博主总是在强调“成功案例”,却很少提及那些努力了很久但没考上、或者考上后发现并不如预期的同学。而且,这些“成功案例”往往只展示了光鲜亮丽的结果,背后的血泪史、家庭支持、个人天赋等等,都是被淡化甚至忽略的。

我记得有一次,小王给我看一个视频,博主说他当初只用了三个月就考上了985,而且还轻松拿了奖学金。小王当时就跟我说:“你看,人家三个月就够了,我怎么还在背单词?是不是我太笨了?”我当时跟他解释,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考的专业也不一样,而且人家视频里说的“轻松”,背后可能付出了多少你看不到的努力。但他还是听不进去,总觉得是不是自己方法不对,或者不够努力。

第二个“隐性”宣传点:信息不对称下的“内幕”和“捷径”。

还有一个我经常听到的,就是关于“调剂”和“名校门槛”的讨论。很多平台上会充斥着各种关于“某个学校调剂名额很多”、“某个专业调剂很容易”的信息,甚至还有人打着“调剂专家”的旗号,说他们有“内部渠道”,交钱就能操作。

小王本来是冲着一个目标院校去的,结果初试成绩出来,他觉得希望不大。这时候,各种关于调剂的信息就铺天盖地而来。有人说:“这个学校今年扩招了,调剂进去很容易。”有人说:“我认识某某学校的老师,你给我点钱,我帮你联系一下,肯定能调剂到。”

我当时就劝小王,调剂确实是很多同学的选择,但绝对不是什么“钱能解决一切”的事情,更不是什么“捷径”。很多信息都是捕风捉影,或者故意夸大其词,目的就是为了收割那些焦虑的考生。我亲眼见过一些同学,因为相信了这种“内部消息”,白白损失了不少钱,最后调剂也差点没成功,身心俱疲。

第三个“隐性”宣传点:过度渲染的“内卷”和“竞争激烈”。

考研本身竞争就很大,但现在很多信息平台,尤其是社交媒体,特别喜欢把“内卷”这两个字挂在嘴边,并且用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眼球。

比如:“考研容不得一点点松懈,否则就被别人超越!”“你的对手不是别人,是你曾经不努力的自己!”“再不拼命,就只能去工厂!” 这种信息,很容易让考生陷入一种“不间断的高压状态”。小王就是这样,他本来打算稍微放松一下,看看电影,结果看到这些推送,又觉得自己“不能停”,每天就抱着书,睡眠不足,精神状态越来越差。

我有时候觉得,这些宣传,虽然没有直接骗钱,但它们制造了一种普遍的焦虑情绪,让原本就辛苦的考研过程,变得更加煎熬。它不是直接告诉你“交钱,我就保过”,而是通过放大成功、夸大困难、暗示捷径,让考生自己陷入一种“不得不努力、不得不焦虑”的怪圈。

所以,当教育部提醒大家诚信研考的时候,我觉得“诚信”二字,不光是考试过程中的诚信,更包含了对信息来源的辨别、对自身情况的客观评估,以及不被虚假宣传所裹挟的“心态诚信”。毕竟,考研这条路,自己走得踏实,才最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年我09年考研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宣传新能源材料是个特别好的专业......

真。考研虚假宣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