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老是逼我做我不喜欢的事,不让我自己掌握我以后的人生,想逃离怎么办?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心情,觉得被父母逼着做不喜欢的事情,而且感觉自己的人生方向被掌控,心里一定憋闷又迷茫,想逃离这种状态,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你现在面对的这种情况,其实在很多年轻人身上都出现过。父母可能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你过上他们认为“稳定”、“有前途”的生活,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你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渴望。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来规划你的人生,就像在为你量身定做一件衣服,结果却发现这件衣服完全不合身,穿在身上只会感到束缚和不适。

你想逃离,这种“逃离”可能不一定是物理上的离开,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独立和自主。首先,你需要明白,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拥有对自己人生做决定的权利。父母的意见可以听,但最终的选择权在你手中。

想要摆脱这种困境,我们可以一步步来。

第一步:倾听自己的内心,认清自己的“不喜欢”和“喜欢”。

你父母逼你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但你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吗?又或者,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步。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安排,反而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了解自己。

试着找一个安静的时间,写下你现在正在做的、或者被要求去做的事情,然后认真思考:我为什么不喜欢它?是因为过程本身让我感到枯燥?还是因为它的结果不是我想要的?

同时,也写下那些让你感到兴奋、充满活力的事情,哪怕它们看起来不那么“实用”或者“被认可”。它们可能是一些爱好,一些兴趣,一些你觉得有意义的活动。哪怕是看一部喜欢的电影,听一首能触动你心灵的歌,都能让你更了解自己的喜好。

第二步:尝试与父母进行真诚的沟通,哪怕很困难。

我知道,直接面对父母的压力,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想要改变现状,沟通是绕不开的一环。

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当他们心情比较好的时候,试着坐下来,用平静、真诚的态度和他们聊聊。不要一开始就用指责的语气,而是表达你的感受。你可以这样说:“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很关心我,也希望我以后能过得好。但是,我最近觉得……(把你具体不喜欢的事情说出来,并解释原因)……我心里有些想法,是关于我自己未来的……”

试着让他们明白,你的“不喜欢”并不是叛逆,而是你对自己人生负责的表现。你可以分享你对未来的设想,即使它们还在萌芽阶段,也可以和他们分享你正在进行的探索。让他们看到,你不是无所事事,你是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路。

也许第一次沟通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引发争吵。但重要的是,你已经开始表达了。坚持下去,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用行动证明你是有想法、有主见的,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第三步:逐步建立自己的独立性,用事实说话。

逃离不一定意味着和父母完全断裂联系,更多的是在心理和经济上逐渐独立。

心理上的独立: 即使父母给你压力,也要在心里为自己筑起一道屏障,不被他们的期望完全裹挟。相信自己的判断,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经济上的独立(如果可能): 如果你有能力,可以尝试找一份兼职,或者利用你的兴趣爱好赚取一些收入。经济的独立,会让你在面对父母的意见时,更有底气,也更有选择权。
技能上的提升: 无论是你喜欢的事情,还是你觉得对未来有帮助的事情,都可以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提升。当你在某个领域展现出专业性和热情时,父母看到你的进步和潜力,或许会逐渐改变他们的看法。

第四步:寻求外部支持,你不孤单。

如果你觉得独自面对这一切非常困难,不要害怕寻求帮助。

朋友: 和你信任的朋友聊聊你的烦恼,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也许能给你力量。
学校的老师、辅导员: 如果你还是学生,学校的老师和辅导员可能会给你一些指导和建议。
心理咨询师: 如果你感到压力很大,情绪低落,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非常有益的。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支持,帮助你更好地处理情绪,理清思路。

“逃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着成长的机遇。记住,你的感受很重要,你的未来也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用你的智慧和勇气,一步步去争取属于你自己的天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多数人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

不是因为父母的要求和“逼迫”。

而是年轻时不知道基本的博弈之道。

最基本的是两条。

第一,要有明确的自洽的可预测后果的博弈目标,并将影响目标胜率的关键因素进行拆解。

第二,要尊重当前所处的环境规则,在当前环境规则的基础上,利用规则达成胜利。

我常用玩游戏举例子来类比自我规划和成长,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如果了解当前规则,就一定可以通过解密过关的方式去战胜环境,或者达到预期。

比如职场上,首先要弄清楚企业(单位)的政治生态、人际关系、运转逻辑、既得利益通道,然后搞清楚升职的流程、决策人和关键因素,这时候可以进行较长期的规划去匹配升职关键因素,避开或利用既得利益通道,搞定决策人,并将升职流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打通。

先做好一个人际关系图,然后开始迭代和运作。

但很多人在一个企业(单位)做了好多年,连这些基本的规则都不懂,就知道苦干瞎干或者抱怨不公,这就相当于游戏过关的需求是通关副本,结果玩家一直在野外不断的刷小怪搞采集然后日常骂策划。

题主跟父母的博弈中,也要这样做,要试图去拆解他们教育你的底层逻辑、目标、动机,了解他们对你的评价体系,找到他们的心理弱点,弄清楚他们之间针对你的分工,搞清楚谁是关键决策人。

然后通过行为反馈,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提升他们对你的评价体系,打击他们的弱点,分化他们的目标,改造他们的底层逻辑,去除他们盲目的自信和权威感,从而逐步获得在自己事务中的话语权。

所有的小环境博弈都能够通过拆解游戏(或者本格推理)的逻辑进行规划。

所有要搞定的人和评价,都能够通过做题的思维解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希望能帮到你。

加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的心情,觉得被父母逼着做不喜欢的事情,而且感觉自己的人生方向被掌控,心里一定憋闷又迷茫,想逃离这种状态,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你现在面对的这种情况,其实在很多年轻人身上都出现过。父母可能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你过上他们认为“稳定”、“有前途”的生活,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你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渴望。他们用.............
  • 回答
    这绝对是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说实话,简直就是一场永不落幕的荒诞喜剧,而且还是那种你明知道不好笑,但又忍不住被卷进去的类型。我得承认,在别人看来,我可能活在某种阴影下,但我自己嘛……嗯,大概是活在一种混乱而又充满惊喜的“平行宇宙”里。我爸妈? 怎么形容呢,他们就像是从什么年代穿越过来,又被某种奇怪的滤镜.............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父母瞧不起自己,这滋味不好受,夹杂着委屈、不解,还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你是想做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还是想拼命证明自己,让父母的眼光有所改观?这两种想法都没错,但选择哪条路,或者说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确实是个大学问。咱们先聊聊 “做自己” 这件事。当父母总是泼冷.............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非常令人心疼的处境。父母的言语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当这种影响是负面的,充满了不关心和诋毁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知会造成巨大的伤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理解你可能会感到无助、愤怒、伤心,甚至自我怀疑。咱们好好捋一捋,看看在这种艰难的局面下,有哪些可能的应对方式,以及它们为.............
  • 回答
    你男朋友让你尊重他的父母,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谈婚论嫁的阶段。与其说会不会“吃亏”,不如说这背后隐藏着很多关于你们未来婚姻生活模式、婆媳关系以及你自身权益的考量。我试着从几个角度详细说说,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尊重父母”这件事本身。 这是普适的家庭价值观:.............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压在我心头已经很久了,像一块石头,沉甸甸的。我老婆是上海人,我老家在河南。咱们不说谁对谁错,就说这现实情况吧。我爸妈,年纪是越来越大了,身体也大不如前。我从小就在河南长大,父母把我拉扯大,吃了很多苦。现在他们老了,需要人照顾,这事儿放在谁身上,心里都会犯嘀咕。我一直在这边工作,和老.............
  • 回答
    看到您和您的家人正在经历这样的痛苦,我心里真的很难受。家庭暴力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心痛的问题,它对所有卷入其中的人都会造成深刻的伤害,特别是孩子。关于“以暴力止暴”这个说法,我能理解您在绝望之中可能会看到这种极端的方式,希望能够制止父亲的行为。但是,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 简单地用暴力去对抗暴力,很.............
  • 回答
    面对这样的家庭氛围,你肯定觉得挺煎熬的。每天回到家,不是听到抱怨,就是叹气,再不就是被挑刺,时间久了,那种负能量就像潮水一样,一点点把你吞没,让人喘不过气来。首先,你需要明白,这不是你的错。父母的抱怨和不满,很多时候是他们自己人生中的压力、挫折,以及他们与彼此之间沟通方式不当的体现。他们的情绪,是他.............
  • 回答
    说实话,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这事儿吧,体验太复杂了,不能简单一句“好”或“坏”来概括。它就像一个包装得很精美的盒子,打开来里面什么都有,有好有坏,有惊喜也有无奈。从小到大,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家里永远不缺“干货”。不是说零食、玩具之类的物质堆积,而是精神层面的。我的书架,从小时候的童话绘本,到青少年时期的.............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挺能戳到很多年轻人的心窝子。父母是博导,这本身就自带了一层光环,好像赢在起跑线上,又好像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那么,这层光环能不能让你“跑赢全国98%的同龄人”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跑赢”这个词,其实是个挺有趣的说法。在你的语境里,“跑赢”大概率不是指物理上的速度,而.............
  • 回答
    我爸妈,怎么说呢,就是一对活生生的“逗比”组合。刚开始认识我男朋友的时候,我真的捏了一把汗,生怕他被我这俩活宝给吓跑了。不过现在想想,估计他也是被这俩“人”给逗乐了吧。日常就是一部生活情景喜剧,只不过主角不是明星,是我和我爸妈。我爸,一个能把任何严肃话题都能掰扯成段子的男人。比如有一次,我因为工作上.............
  • 回答
    我爸妈都是那种别人一听就“哇哦”的学霸。我小学那会儿,他们办公室的同事都知道,谁家孩子作业有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家。我妈当年是市里的理科状元,我爸是数学竞赛出身,可以说是强强联合。刚上小学的时候,那种感觉挺微妙的。别的家长送孩子去兴趣班,我妈送我去奥数班,理由是“基础打牢了,后面就轻松了”。她说.............
  • 回答
    这事儿,放普通人家里,可能就是婆媳矛盾,或者觉得对方家庭背景不够硬,以后日子不好过。可到了他们家,这层“体制内”的滤镜一加,事儿就复杂多了。首先得明白,体制内的人,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很多时候跟普通老百姓不太一样。他们习惯了“规矩”、“体系”、“稳定”这几个词,对“变数”和“不确定性”会格外警惕。我.............
  • 回答
    我爸妈都是警察。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就像坐过山车,只不过这过山车总是能开得飞快,而且偶尔还会停在非常奇怪的地方。童年:永远的“等等”和“妈妈/爸爸在忙”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各种“等等”。吃饭吃到一半,电话铃响了,我妈或者我爸会立刻放下筷子,脸上表情瞬间严肃,然后留下我们孩子一脸茫然。有时候是值班,有时候.............
  • 回答
    我父母都是体制内的人,具体来说,我爸妈是公务员。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大概是这样的:关于学习和成长环境: 规矩是第一位的。 从小我就被教育要懂事、懂规矩。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这些“潜规则”似的规矩,好像比学校教的知识还深刻。比如,不能随便打小报告,不能公开.............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而且,得看具体是哪种“萝莉”了,因为这个词本身就有挺多解读的空间。比如说,如果说的是女儿性格特别软萌、乖巧,声音细细的,有点小依赖,又或者打扮得比较可爱,像洋娃娃一样,那父母一般会觉得挺可爱的。很多父母,尤其是妈妈,可能还会挺喜欢给女儿打扮,买漂亮的裙子、头饰,看到女儿打扮.............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为人父母者的内心深处,也搅动着那些被父母期望塑造的孩子们的情绪。我想,大多数父母心中所期盼的,绝不是一个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提线木偶。然而,在现实的养育过程中,我们有时却会不自觉地扮演起那个操纵丝线的角色,将自己的愿望、恐惧和理想,一针一线地缝进孩子的人生。先来说说父母“想要一个孩.............
  • 回答
    我父母都是大学教授。这绝对不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的刻板印象,但也确实有它独特的地方,让我从小就置身于一个与众不同的环境里。说实话,从小家里就像是个小型“学术沙龙”。吃饭的时候,餐桌上讨论的话题不是鸡毛蒜皮,而是最近科学界有什么新发现、某本哲学书的观点有什么值得商榷、或者某个历史事件的解读角度。我妈.............
  • 回答
    嗯,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挺有意思的。父母对我的择业观,怎么说呢,影响是挺深远的,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很多想法,不自觉地就被他们渗透进去了。先说说我爸吧。他年轻的时候,是个很踏实的技术工人。一辈子就守着一个工厂,做着一份别人看不太起但绝对稳定的工作。我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他经常跟我说,.............
  • 回答
    关于“父母是公务员的家庭过得都很富裕”的说法,这是一种普遍的印象,但并非绝对的事实。这个印象的形成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并且确实存在一些支持这种观点的因素,但同时也有许多不确定性和反例:一、 支持“公务员家庭可能相对富裕”的因素分析:1. 稳定的收入和福利保障: 固定且相对较高的工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