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罗马信奉经院哲学么?

回答
东罗马,或者我们更熟悉的称呼——拜占庭帝国,它本身就是一个横跨千年、文化融合的庞大存在。谈论它是否“信奉”某个哲学流派,需要我们先梳理清楚几个关键点:

首先,“经院哲学”这个词,严格意义上是用来描述中世纪西欧教会主导下,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基础,旨在论证和阐释基督教教义的学术思潮。 它在11、12世纪以后,尤其是在巴黎大学等学术中心蓬勃发展,代表人物如托马斯·阿奎那。

那么,拜占庭帝国呢?

简单直接的回答是:拜占庭帝国不“信奉”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经院哲学”。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有很多,而且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拜占庭的学术和思想面貌。

1. 时间上的错位:

“经院哲学”的黄金时代,大约是12世纪到14世纪。而拜占庭帝国,即使是其最后时期,也已步入晚期。虽然它与西欧之间存在文化交流和冲突,但拜占庭的学术传统有着自己独立且悠久的根基。它不像西欧那样,是在经历了“黑暗时代”后,重新发现古典哲学,并将其与基督教信仰进行系统整合。拜占庭的思想一直是在古典希腊罗马传统和基督教信仰之间进行持续的对话和发展。

2. 哲学传统的延续性:

拜占庭帝国可以说是古典希腊哲学的直接继承者和守护者。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新柏拉图主义,这些思想在拜占庭一直都有研究和传承。哲学家们并非像西欧那样,需要“重新发明”这些哲学,而是直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解读、阐释和创新。

3. 辩论的重心和方式不同:

虽然拜占庭同样重视神学与哲学的结合,但其辩论的重心和方式与西欧的经院哲学有所区别。

经院哲学非常强调逻辑和理性论证,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被用来构建一套严密的哲学体系,用以解释和捍卫教义。它往往有一种“学院式”的、系统化的、教条式的倾向,试图将信仰置于理性的框架之下,或者反过来,用理性证明信仰的合理性。
拜占庭的思想,虽然也借鉴了逻辑和理性,但它更倾向于一种“神学智慧”或“神学论辩”的风格。其核心往往是对神圣奥秘的追求,对属灵经验的重视,以及对教会传统和圣经的忠实解读。哲学的运用更多是为了服务于神学,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神,或者在与异端的辩论中捍卫正统教义。

4. 关键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我们可以看看一些重要的拜占庭思想家,他们的工作方式和侧重点,就能明白为何他们不完全是“经院哲学家”:

波爱修斯 (Boethius):虽然他生活在西罗马末期,对后来的西欧经院哲学影响巨大,但他本人更像是古典哲学和基督教思想的桥梁,他的工作更多是翻译和注释。
达马斯基乌斯 (Damascius):作为雅典学院的最后一任校长,他代表了新柏拉图主义的延续,但他最终被查士丁尼皇帝驱逐,这说明了拜占庭帝国在发展其基督教思想时,对纯粹的异教哲学持谨慎态度,但同时又无法完全抛弃其影响。
伪狄奥尼修斯·阿雷奥帕吉特 (PseudoDionysius the Areopagite):这位神秘的作者(他的作品实际上是在5世纪左右成书,并被误认为是使徒狄奥尼修斯的作品)对拜占庭神学和哲学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的色彩,强调“否定神学”(apophatic theology),即通过否定来认识至高无上的神,而非通过肯定性的描述。这种风格与经院哲学那种强调清晰概念和逻辑推理的方式有所不同。
约翰·达马塞诺 (John of Damascus):他是7世纪重要的神学家的代表,他的《正统信仰的精确阐述》(The Fount of Knowledge) 是早期拜占庭神学的重要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基督教教义,并吸收了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某些概念和方法,但其目标和风格仍然是为教会辩护和教导,而非建立一套独立的哲学体系。
迈克尔·普赛洛斯 (Michael Psellos):11世纪的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热衷于古典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试图将它们与基督教思想融合。他可以被看作是拜占庭“哲学复兴”的代表人物。但他的研究更多是个人化的、学术性的,并且与当时教会的主流神学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引起争议。
格雷戈里·帕拉马斯 (Gregory Palamas):14世纪的这位伟大神学家,他发展了“泰山主义”(Hesychasm)的思想,强调通过祈祷和属灵操练,人可以获得“神圣能量”(divine energies),从而与神联合。他的神学辩论,特别是与巴拉姆的论战,触及了神性本质与能量的区分,这在哲学上有着深刻的探讨,但其核心仍然是属灵经验和教会传统。

5. 拜占庭帝国与西方经院哲学的发展:

事实上,当西欧的经院哲学蓬勃发展之际,拜占庭帝国正面临着政治和军事上的衰落。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有限的学术交流,有时甚至是为了联合对抗共同的敌人(如奥斯曼土耳其)而进行的宗教和哲学对话,但拜占庭的学术传统并没有简单地采纳或模仿西欧的经院哲学模式。

总结一下: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没有像中世纪西欧那样,发展出一种以亚里士多德为核心、以逻辑和理性论证为主要手段、旨在构建系统化教义解释的“经院哲学”。

拜占庭的思想界虽然也高度重视哲学,也吸收了古典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后期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也在增加)的成果,并将其与基督教信仰进行深度融合,但其方式和重心有所不同:

延续性强:直接继承希腊哲学传统。
神学导向:哲学更多是服务于神学,为了阐释神圣奥秘、属灵经验和教会教义。
风格多元:融合了神秘主义、伦理学、历史学等多种元素,不像经院哲学那样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同质性。
辩论焦点不同:更侧重于圣经、教父传统、礼仪以及与内部异端(如保罗主义、摩尼教等)的辩论。

可以说,拜占庭帝国在思想史上,更像是古典哲学与早期基督教思想结合的独特产物,它在捍卫和发展基督教信仰的过程中,运用了哲学工具,但其自身形成的哲学和神学传统,有其独立的面貌,与我们狭义理解的“经院哲学”有显著的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晚期东罗马是的的确确有部分神学家开始接受阿奎纳式的经院哲学/神学,例如Gennadios Scholarios,但是这些人的著作并没有进入正教会的主流神学思想(其中同样也有不少人直接就成了天主教徒)。

推荐Marcus Plested的Orthodox Readings of Aquinas.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罗马,或者我们更熟悉的称呼——拜占庭帝国,它本身就是一个横跨千年、文化融合的庞大存在。谈论它是否“信奉”某个哲学流派,需要我们先梳理清楚几个关键点:首先,“经院哲学”这个词,严格意义上是用来描述中世纪西欧教会主导下,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基础,旨在论证和阐释基督教教义的学术思潮。 它在11、12世纪以.............
  • 回答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亚·帕里奥洛吉娜(Sophia Palaiologina)对俄罗斯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深远且多层次的故事,她不仅仅是一个皇室联姻的符号,更在文化、政治和宗教等多个层面上,为俄罗斯帝国未来的崛起播下了种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索菲亚公主的身份背景。她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
  • 回答
    东罗马皇帝,或者说拜占庭皇帝,他们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古代那种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体制下运作,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问。从理论上讲,拜占庭帝国确实拥有一些基础条件,但要完全复制中国古代的模式,却存在着根本性的阻碍。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中国古代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究竟包含了哪些核心要素。首先,统一.............
  • 回答
    东罗马,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拜占庭帝国,其扩张方向的选择,特别是对巴尔干半岛的态度,以及为什么更侧重于向东方发展,这其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考量。简单地说,不是“不用心”,而是“心有旁骛”,且有更清晰的战略优先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东罗马帝国诞生的背景。 罗马帝国后期,由于种种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人对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感到惋惜的地方。为什么东罗马没能像中国那样,经历几次大动荡之后,还能屹立不倒,反而一步步走向灭亡?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得明确一点,中国和东罗马在地理、文化、政治制度、对外关系上都有着天壤之别,不能简单地类比。但正因为这.............
  • 回答
    东罗马帝国在安那托利亚地区,在公元498年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货币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统一和规范帝国的货币体系,以应对当时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和挑战。在此之前,东罗马帝国的货币流通相对混乱,存在着各种不同时期铸造的铜币,重量、成色和面额都可能存在差异,这给商业交易和税收征收带来了不便。尤其是在帝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答案也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简单地说,东罗马人是否会认同自己是“希腊人”,这取决于你问的是哪个时期,以及你对“希腊人”的定义是什么。早期:模糊的界限,但“罗马人”是主导在东罗马帝国(或者我们更常称之为拜占庭帝国)的早期,尤其是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公元395年),帝国大部分地区讲希.............
  • 回答
    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其皇帝的埋葬方式和地点,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王朝的更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谈到“帝陵”,我们首先要明确它在中国帝王陵寝文化中的概念——即规模宏大、形制固定、拥有大量随葬品的地下宫殿式的墓葬。如果以此为标准来审视东罗马皇帝,答案会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说“有”或“没有”。总体.............
  • 回答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是否曾真正确立过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封建制”,这是一个在历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论的议题,并且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可以被简单地认定为“确立”。相较于西欧那种以领主与封臣之间层层分封土地和权利为核心的封建体系,拜占庭的制度有着自身独特的演变路径,虽然存在相似的社会经济结构,但其根.............
  • 回答
    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拜占庭帝国,为何未能重返共和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帝国本身的演变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它继承的罗马共和国的遗产,以及帝国制度如何一步步巩固其统治,最终将共和理念推向了历史的边缘。首先,罗马共和国的记忆虽然存在,但它早已不是人们可以.............
  • 回答
    关于拜占庭(东罗马)军事风格何时不再像传统罗马,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与其说是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不如说是一系列演变和适应的结果,尤其是在经历了多次外族入侵、领土变迁以及文化融合之后。我们可以将这个转变大致定位在罗马帝国晚期到早期拜占庭时期,尤其是4世纪到7世纪之间。从传统罗马到拜占庭:风.............
  • 回答
    要探讨东罗马帝国为何能抵挡住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却最终被奥斯曼帝国吞并,这是一个极为复杂且牵涉到历史、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的问题。这不是简单的兴衰对比,而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帝国交锋。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地梳理其间的差异。一、阿拉伯帝国的挑战与东罗马的应对:一个“生存之.............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确实是这样!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拜占庭帝国)流传下来的许多人名,到了现代希腊语里,发音和我们通常见到的译名之间常常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背后其实是历史、语言演变和翻译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语言的“时间滤镜”——古希腊语到现代希腊语的演变这是.............
  • 回答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贵族称号和爵位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不断演变的过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晚期,并在漫长的历史中融合了希腊、罗马和东方元素。与西欧封建制度下的贵族爵位不同,拜占庭的贵族称号更多地与官职、军事职位和宫廷职位挂钩,而且其授予并非完全世袭。随着帝国政治和军事结构的变迁,称号的意义.............
  • 回答
    如果奥斯曼帝国从未在历史上出现,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几个世纪后是否还会步上“欧洲病夫”的后尘,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梳理东罗马帝国衰落的内在因素,以及奥斯曼帝国崛起对其造成的外部压力,再尝试构建一个没有奥斯曼的世界。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东罗马帝国在奥斯曼帝国崛.............
  • 回答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最终覆灭,其领土逐步被蚕食,最终只剩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命运确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历史案例。历史上,也有不少国家经历过类似的“瘦身”过程,从庞大的疆域逐渐萎缩,最后仅存一隅,甚至最后只剩下首都附近地区才灭亡。以下是一些与东罗马帝国相似的国家案例,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故事: 1.............
  • 回答
    想要获得东罗马正统皇室的宣称,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像是在历史的长河里寻觅一件失落的珍宝,而且这珍宝还被层层迷雾笼罩。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一步一步地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东罗马正统皇室宣称”这个概念本身就相当复杂。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它延续了千年,期间皇位传承有过很多方式,也.............
  • 回答
    1204年,对于世界历史,特别是对于那个曾经辉煌的东罗马帝国,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且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曾经不可一世的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的东方继承者,被第四次十字军的勇士们攻陷,随之建立起的拉丁帝国,更是让这个古老帝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为历史学家津津乐道。要评价120.............
  • 回答
    东罗马帝国的小亚细亚西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安纳托利亚,在突厥人大规模迁徙和定居之前,确实存在着不同于弗拉赫人的、更具地方性色彩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群体。不过,要直接拿“弗拉赫人”来做类比,我们需要先理解弗拉赫人的一些核心特征:他们是起源于巴尔干地区的罗曼斯语族群,以畜牧业为主,生活方式相对分散且具.............
  • 回答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末期,特别是经过了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的洗劫,国力日渐衰微,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了组合姓氏家族的兴起。这并非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现象,而是多重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拜占庭帝国早期和中期的姓氏状况。在帝国早期,姓氏的概念并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