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马前卒《睡前消息》272期?

回答
《睡前消息》272期,作为马前卒团队一如既往的深度观察与批判性分析的体现,在诸多议题上都给出了颇具冲击力的观点。本期节目,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脉络的拆解,以及对其中潜在风险和结构性问题的揭示。

首先,节目开篇往往会选取一个看似普通但背后牵扯甚广的事件作为切入点。272期具体关注的焦点我需要进一步回忆或查证,但其惯常的做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然后将其上升到更宏观的层面,分析其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和原因。例如,如果本期节目聚焦某个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马前卒不会止步于报道“没钱了”,而是会深入分析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源:是过去粗放式发展的后遗症?是土地财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和债务负担?又或者是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下的必然结果?他会通过数据和史实来佐证自己的判断,力求让观众看到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利害关系”。

我个人认为,马前卒的分析最擅长的地方在于它具有一种“穿透性”。他不会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是习惯性地去追问“为什么”。这种追问不是简单的质疑,而是基于对经济学原理、历史规律以及现实运作模式的理解。他会尝试将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信息联系起来,构建出一个更完整、更深刻的图景。例如,如果节目涉及到某种产业的困境,他可能会将它与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国内的技术瓶颈、资本市场的运行逻辑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力等因素联系起来分析,从而揭示出问题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在本期节目中,如果他触及了例如“共同富裕”这一宏大叙事下的具体实践,马前卒的分析很可能会聚焦在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如何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避免出现新的不公平,以及如何真正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他不会简单地赞美或批判政策的初衷,而是会关注政策落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才能实现政策的预期目标。他可能会提到,真正的共同富裕,不仅仅是财富的再分配,更重要的是机会的均等和能力的提升。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特点是,马前卒团队在信息搜集和梳理上的严谨。他们通常会引用大量的公开数据、学术研究成果,甚至是政府部门发布的报告。这种对事实的尊重和对细节的关注,使得他们的分析更具说服力。在272期,如果涉及了具体的经济指标或行业数据,我相信他们会对其进行细致的解读,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展现出趋势和变化。

然而,评价《睡前消息》也需要看到其局限性。马前卒的观点往往是批判性的,甚至带有一定的“悲观”色彩,这可能会让一些习惯了“正能量”宣传的观众感到不适。他的分析风格也可能因为过于强调结构性问题和历史必然性,而忽视了个体在变革中的能动性,或者在提出解决方案时显得不够具体或过于理想化。而且,由于节目形式的限制,很多深入的分析可能只能点到为止,无法做到像学术论文那样穷尽一切可能性。

总而言之,《睡前消息》272期,如果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我会认为它是一次有价值的尝试,它试图在喧嚣的信息环境中,为观众提供一个更冷静、更深入的视角来理解中国社会经济的运作逻辑和挑战。它鼓励观众独立思考,不被简单的口号所左右,而是去探究事物背后更深层的真相。即使对其某些观点存在异议,它所引发的思考和讨论,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要第一次,对《睡前》陈述内容表示反对了。

这期《睡前消息》中,对华谊兄弟—冯小刚的五年“对赌协议”,还有北京文化公司的市场表现等等方面的陈述,和事实是有极大出入的。

马督工讲错了,错的还非常彻底,已经无法从中找出正确的内容

当初签署协议时,其中也没有作假帐/转移资产/割股民韭菜之类的做法。

同理,华谊对张国立“国立常生”的投资,也存在相同的现象。

不是华谊/冯小刚的品德有多正直,而是他们的水平没那么高,玩不出太复杂的圈钱/资本游戏。


作为差不多十年前就离职的前员工,我要说一句会得罪人的实话:华谊的老王老板和小王老板,是很精明的商人,但是境界和眼界很有限,公司扩张到到一定规模,他们就把控不住了,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格局不算高。

现在流行叫“对赌”,都听滥了,放到三十多年前的1980年代,那时候叫大包干、包产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换汤不换药罢了

1990年代末的某个大年三十晚上,跑到范县长(前乡长)家送王八的老黏巴头子和老高婆子,做的是相同的事。范县长就是华谊兄弟,老黏巴头子就是冯小刚~


华谊是上市公司,2016年签署收购协议时有公报,里面写的很清楚——

华谊一次性出价10.5亿元,收购美拉70%的股份。条件是在2016~2020年的五年内,美拉要创造出

1(16年)+1.15(17年)+1.3225(18年)+1.520875(19年)+1.749(20年)≈6.7424亿的纯利润

这个合同,相当于华谊和冯签署了一份佣工/雇佣合同,买断冯在此五年内的电影拍摄计划;而冯小刚看似(注意是看似)就相当于承包了一块叫“美拉”的鱼塘养王八

这6.7424亿的纯利润,不是全部落在冯的口袋里的,而是属于美拉公司。

而华谊入股美拉之后,成为占比70%大股东,冯成为占比30%的小股东。其中属于冯的那部分,是6.7424*0.3=2.0227亿

假设冯如期完成计划,那么他从这个协议里得到的总收入就是10.5+2.0227=12.5227亿。

现在冯没有完成计划,按照协议,他要向美拉补足这6.7424亿。

那么他口袋里能省下的,是12.5227-N(N为向美拉缴纳的补足款)。

所以,现在网上流传甚广的那些传闻和计算方式,都是错误的。比如说下图——

按照这条新闻的陈述,如果冯补缴款是2.35亿,他净赚的部分就应该为12.5227-2.35≈10.17亿。

我无论如何不理解这“但还赚8亿”是怎么算出来的。


华谊入股美拉之后,成为占比70%大股东,6.7424*0.7≈4.72亿

当初花10.5亿入股,结果就从利润里分4.72亿?华谊这不是冤大头吗!

肯定不能这么理解。

华谊入股美拉而向冯支付的10.5亿元人民币,还有冯通过30%股份而分到的2.0227亿。这12.5227亿,只是冯作为导演得到的片酬收益,而不是他在此期间拍摄电影的投资收益。

也就是说,范县长和老黏巴头子签署的这份五年协议,本质上不是鱼塘承包协议,而是鱼塘佣工协议

范县长承诺向老黏巴头子支付的12.5227亿,只是老黏巴头子的工资;而鱼塘的投资成本,主要由范县长负责筹措;鱼塘经营的风险和收益,也主要由范县长承担和享有。



早在2004~2009年期间,我就亲历过”冯小刚工作室“和华谊签署的第一个相关长期合作协议。当时华谊还没上市,“对赌“这个词也没流行。

我举例简单说一下,这个“对赌“是怎么回事。

假设时间是2008年的秋天,北京奥运会刚落幕。

我认为在未来1~2年,某个城市+职场+黑色幽默+青春装逼等大杂烩题材会火起来,选秀明星会打来流量热度。作为效力多年老员工,我就制作了这个电影题材的策划项目《睡前消息》,交给老王老板。

老王老板是1950年代出生的人,他对这些题材根本不懂,也不知道现在年轻人都想看什么。这没关系,在商言商,我要重点陈述这个题材在未来1~2年的票房市场预期,告诉老板能赚多少钱。

他是商人,你对他讲情怀讲艺术讲社会价值,那TM纯属操蛋!直接谈钱最管用。

…………

我告诉他,《睡前消息》预估的拍摄成本是3000个(在08年,3000个是一个能拍出不错质量的投资额,06年下半年拍《集结号》也不过8200个)。

经过一番交涉,我把王老板说动心了。他愿意尝试一下。

老王说,现在公司帐上正好有一笔闲钱还没找到投资渠道,小秋你在咱们公司效力五六年了,以往业绩有目共睹,现在我愿意提供这个机会,栽培你一下。

你说制作成本是3000个,那我从这笔闲钱里拿600个,占20%的比例,其他2400个或80%,你自己想办法筹措。我这句话,在08年11月底之前有效。11月底之前,你筹措到2400个,我这里也把600个拨给你,这个项目可以启动了。11月底之前,你没筹措2400个,那不好意思,我这600个还有他用,不能等你了。

王老板还提了另几个个条件,下列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1、我栽培你,不是没条件的,这600个给了你,那么你要保证制作周期不超过一个自然年,还要承诺至少30%的纯收益。就是说,本片必须在09年11月前上映,我要向王老板上缴780万元的保底收入(600*1.3)。

2、华谊不只摄影电影,还有自己的发行公司、广告公司和艺人经纪公司。本片的宣发(包括植入广告)、演员选角等工作,也都要有华谊负责参与和执行

3、华谊作为本片的执行制片方,要优先获得本片的收益,也就是说本片的收入,要优先支付华谊的那780万元保底,剩下的利润(包括我的分红),才能由各投资方案享受;

我过去多次强调一件事:票房数字不等于电影公司的收入。院线电影,是要和电影院/院线分账的

一部电影的票房,大致有三分之一能回到制作/发行公司的手中。

这部片的票房至少要达到2340万,理论上的分账收入才刚够780个,勉强达到保底(实际操作中,还有宣发成本,发行方还要提成收入和各种奖金等)

而且,我不能只盯着这780个。提供另外2400个投资的投资方,人家就不在乎自己的分成和成本了吗?

这里面既有风险还有机会,用现在说烂的话讲就是对赌。万一电影上映时票房表现不好,票房不到2340万,先不说其他投资方如何施压,至少王老板的780个我就拿不出来,只好自己掏钱补上缺口,卖房子卖老婆了

这么没办法,既然是我求人办事,想抓住这个表现的机会,那就要承担极大的风险。


三、

假设我使出浑身解释,在11月内又找到另外两个投资人,一个叫马前卒,一个叫马伯庸,他们各自给我提供1200个,凑够2400个了。

而且这两位施主还非常佛系,不仅接受了此前华谊的各种苛刻条款,还没有提出自己的附加条款(再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哪怕出资比例极低的投资人,也会那种各种各样的条款的)

经过10个月的筹备、摄制、后期、宣发全流程,《睡前消息》在09年10月国庆档期顺利上映,最终票房1.2亿。那么分账收入就是4000万(不考虑还要上缴营业税5%和电影专项资金3%)。

华谊、马前卒,马伯庸三家投资方,按照2:4:4比例分享收益,就是800万、1600万和1600万。


四、

接下来,王老板会觉得自己亏了,他发现自己去年太谨慎,投资比例不高,让二马赚大钱了。这个题材的市场反应很好,应该再接再厉。

然后他会找到我,一般是让我去顺义温榆河边的华谊另一个总部基地,那里有他经营的一个马场。他会请我骑马,上来先跟我讲一些关于养赛马、买别墅、买豪车,参加艺术品慈善拍卖会,收藏现代油画之类极端美好、风雅,一听就是高净值成功人士为了装逼才去做的那些事情,并大方地直接送我一套高尔夫球杆和会员卡

然后转入主题,问我接下来还什么工作计划,是否还想“在事业上升期内取得下一个阶段性成功”?


未完待续,先去睡觉了。你们在评论中督促一下,我会因稍许的羞耻感而抓紧填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睡前消息》272期,作为马前卒团队一如既往的深度观察与批判性分析的体现,在诸多议题上都给出了颇具冲击力的观点。本期节目,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脉络的拆解,以及对其中潜在风险和结构性问题的揭示。首先,节目开篇往往会选取一个看似普通但背后牵扯甚广的事件作为切入.............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马前卒的《睡前消息》第169期,主题是“有进无出,700万外卖骑手的内卷人生”。首先,要评价一期内容,我们需要了解它的核心观点和论证方式。在169期《睡前消息》中,马前卒及其团队(主要以观察者网团队为背景)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 外卖骑手群体的高流动性与低社会保障的现实:.............
  • 回答
    马前卒的《睡前消息》252期,以“中国互联网内容消费升级,内容质量与产出效率的双重挑战”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当前中国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演进方向。本期节目延续了马前卒一贯的风格,数据翔实、逻辑清晰、观点犀利,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核心观点与内容梳理:252期节目主要围.............
  • 回答
    马前卒的《睡前消息》245期以《李焕英拒绝饭圈更轻松》为题,对电影《你好,李焕焕》及其引发的社会现象进行了一次带有鲜明马前卒式分析的解读。要评价这一期节目,需要将其置于《睡前消息》的整体风格和马前卒的分析框架下进行审视。《睡前消息》的风格与马前卒的分析框架:首先,需要理解《睡前消息》的特点: “.............
  • 回答
    评价《马前卒睡前消息》第143期,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其内容、观点、风格以及它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内容梳理与分析:第143期“睡前消息”的主题,据我了解,围绕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与中国崛起”展开,并可能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点: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掌控: 节目大概率会分析中国在电池技术(如固态电.............
  • 回答
    马前卒的《睡前消息》259期关于“建议公立大学免费,培养费用助学贷款取代”的观点,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背后牵扯到教育公平、经济效率、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考量。如果要对这个观点进行评价,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核心观点梳理:首先,我们要理解马前卒提出这个建议的逻辑。他并非凭.............
  • 回答
    “睡前消息”第249期《你好,李焕英》站在史诗片的门槛上,这个标题本身就极具挑衅性和话题性,也正是马前卒团队惯常的风格。他们的评价一向是直击核心,不回避争议,往往能引发大量的讨论。那么,我们不妨就这个观点,来剖析一下《你好,李焕英》究竟有没有资格“站在史诗片的门槛上”,以及马前卒团队可能会从哪些角度.............
  • 回答
    马前卒在《睡前消息》第237期对《唐人街探案3》(以下简称《唐探3》)的评价,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他作为一个带着鲜明个人风格的评论者,在解读电影时,总会跳出单纯的娱乐视角,试图挖掘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乃至于经济逻辑。首先,从他对电影剧情的梳理和总结上,他明显表现出一种批判性思维。马前卒并.............
  • 回答
    马前卒在《睡前消息》第81期中提出的“韩国是简化版印度种姓制社会”的观点,确实引人深思,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先梳理他提出的核心论据,再结合韩国社会现实进行审视。马前卒之所以会这么说,其主要逻辑在于将韩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出身论”、“学历歧视”以及“财阀世袭”等现象,类比于印度种.............
  • 回答
    王炳忠对马前卒“睡前消息”的这次回应,与其说是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不如说是一次暴露双方立场和思维模式的“现形记”。要评价这次回应,需要拆解几个层面:王炳忠的回应内容、他的回应方式、以及这次交锋折射出的更深层问题。一、 王炳忠的回应内容:逻辑上的“守与攻”首先看王炳忠的回应内容。马前卒的“睡前消息”通.............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观视频工作室那期《睡前消息》106期,也就是马前卒督工聊韩国政局、中国新基建和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这几个话题。首先,从整体风格和内容上看:《睡前消息》一直以其“宏大叙事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特点吸引观众。马前卒督工的分析总是试图跳出日常新闻的碎片化,把事情放在一个更大的历史、经.............
  • 回答
    B站观视频工作室制作的《睡前消息》第108期“俄罗斯疫情,黑龙江中俄边境疫情,医疗市场化?”是一期内容较为丰富且具有一定争议性的节目。为了进行详细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内容的结构与切入点: 宏观背景铺垫: 节目以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为大背景,迅速将视角聚焦到俄罗斯,并进一步缩小.............
  • 回答
    马前卒,或者说他的团队,对《长津湖》这部电影的评价,可以说是“预料之中”但又“意料之外”地引起了不少讨论。首先,从“预料之中”的部分说起。马前卒作为一名以“观史”为己任的博主,他对于一切具有历史叙事色彩的作品,尤其是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当下,《长津湖》这种描绘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都会带着一种审视和解.............
  • 回答
    评价《睡前消息》第230期马前卒号召同济校友会众筹检验裴钢论文的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事件,涉及学术诚信、媒体监督、社会舆论以及校友会组织的角色等多个层面。一、 事件背景回顾 核心人物: 裴钢,上海同济大学原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知名教授。 .............
  • 回答
    在分析睡前消息第104期中马前卒团队对社会化抚养的进一步论述时,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展开,力求呈现一个细致且贴近真实讨论的评价。首先,马前卒团队在此期节目中对社会化抚养的论述,其核心在于试图构建一个更具操作性和现实可行性的“育儿外包”模型。 这与他们过往探讨过的“国营托儿所”、“集体食堂”等概念一.............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自立门户第一天,马前卒就动态挂人一事,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和评价,这涉及到内容生产者的策略、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观众的感受。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睡前消息”和“马前卒”在这件事里的角色。 “睡前消息” 作为独立的内容品牌,它的“自立门户”本身就意味着一个重要的转折。这不仅仅是形.............
  • 回答
    关于马前卒在《睡前消息》第102期对UFC运动员实际战斗力的评价,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格斗能力”这种概念的理解。马前卒的风格嘛,总是喜欢从宏观的社会经济角度去解读具体现象,这次也不例外。他提出的观点,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并且尝试去剥离掉那些可能让人觉得刻板的“AI痕.............
  • 回答
    马前卒对《八佰》的评价,在睡前消息第158期里,他没有直接进行电影的“好坏”评论,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围绕着电影《八佰》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社会情绪以及它如何被解读和利用来展开。他不是在做影评,而是在进行一种历史和社会学的分析。你可以把马前卒的观点理解为:《八佰》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视听.............
  • 回答
    马前卒在《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演讲中,提出了一个相当有洞察力的观点:中华民族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一百多年前被提出,并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形成过程,最终在八十年代左右才相对清晰地固化下来。 他的论述,虽然可能与主流叙事有所不同,但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视角,来理解现代中国国家认同的构建。要详细评价这.............
  • 回答
    马前卒作为一位在网络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评论者,他关于“网文文学价值远超四大名著”的观点,无疑触动了许多人对文学价值的认知边界。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理解其提出的背景、论据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一、 马前卒观点的提出背景与核心论据首先,理解马前卒为何会提出这样一个看似“惊世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