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何这么便宜,当初去长春的时候两个人点了3个菜,想必在南方的朋友都知道2个人3个菜差不多,但是端上来以后………我有错,我悔过
东北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大家都习惯用中国的思维往这个问题上套,那自然就会得出诸如东北人好面子怕菜不够吃、东北冷等结论。
但如果你跳出这个思维限制,把东北和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内蒙古等其他菜量也贼tm大的地方放在一起看,却更容易看得清:
无他,物产丰富,人又少尔。
中国虽然大,但好地也就那么几小块,东北平原那块是最大最好的。
以长春为例,周边五个县,全国十大产粮县占了三个,十大畜牧县也占了三个,你说这地方的人吃东西可能扣扣搜搜的吗?
余秋雨曾经一篇文章里写过,一个状元的后代,觉得中国人思维太散乱,需要逻辑来理一理,然后去国外学了逻辑学,结果回来之后处处受挫,无奈穿起长衫,拿起毛笔,告别逻辑,才符合逻辑。
就好像川菜是不是都很辣这个点,其实传统的川菜很大一部分是不辣的,首推四川传统的九大碗,一大半都不辣,而且多数是蒸菜,不算清淡但是起码不重油,我说的不辣的意思是完全不放辣椒。
而因为一直传言川菜重油重辣,然后就出现了一大波重油重辣的川菜,刺激味蕾,大家来到四川也觉得川菜就是这样,然后大多数人就认为川菜很辣了。
东北菜差不多也应该同理,大家都说东北菜份量大,然后东北菜必须份量大才符合逻辑,东北菜就在东北怎么样因为没去过,确实没办法发言,不过曾经遇到的东北人,对东北菜码大也是他们平时吹水时候的话题,比如“在我们东北…”诸如此类。但是在四川本地吃的东北饺子、东北菜之类的,虽然老板确实是东北口音,抛开口味众口难调外,份量确是让人失望的,普遍的人均价格比本地的高,无论是一般的馆子、路边小店和普通饺子馆,尤其是大丰收、酸菜炖白肉和锅包肉三个菜,其实也就吃过四五次,好奇而已,基本都是被小宰,起码现在我不得拿自己钱再去尝试了。
我从来没觉得啊
我甚至觉得像锅包肉这种荤菜菜码太小不够我吃
直到我去南昌上了学
大一的时候文艺部聚餐,十几个人点了二十多个菜,还没够,又加了几个特色的,然后一顿胡吃海喝之后,我又回寝室啃了个面包
这么告诉你吧,我在吉林读书,190,75kg大小伙子,以前是体育生,贼能吃的那种,在我们学校食堂,7块钱我就能吃饱,吃好。没办法,那食堂打菜大妈往你餐盘子里“kua kua ”的跟不要钱似得往里盛菜啊,米饭随便吃,管饱,吃完了想添饭把餐盘子给他就行。我有一次添了两次饭,第二次去的时候,大妈一边挥舞着饭勺子,一边还招呼我呢“小伙儿要是不够就再来啊” 哦,对了,还有蛋花汤,免费喝……两大桶,自己盛就行。
学校食堂和校外附近的餐馆为了争取客源,互相压低菜价,互相加大菜量,形成了良性竞争,结果把学生养的一个个跟猪一样,唉……
东北的大米真好吃啊。
我觉得不是东北菜量大且便宜
而是你们南方的菜量太小了
那么大的盘子,上面抠抠搜搜的放几片肉,还卖那么贵
我提供一个另类点的思路:有次去东北菜馆吃饭,喝了点酒和老板娘闲聊:你们这儿的菜量太大了,太实诚了,其实每盘菜有现在一半的量就行了!老板娘抱怨道:我没少和后厨说,让他们把菜量减小点,好多客人反映菜量太大吃不完!可人家大厨咋说?他说:我把菜量减半,那以前一桌人点仨菜现在得点六个,我不得备六回料、刷六回锅啊?累...!
地大物博且人少。
那年去东北玩,三个人。
第一顿饭找了家东北炖。
先点了个东北炖菜,再点份大丰收。还在仔细研究菜单时,服务员问了,哪里人啊?
上海人。
哦,上海人啊,不用点了,现在就吃不完了呢。
果然两个脸盘端上来,我们三个吃了一小半的一小半。
一结账,70元。
对于上海人来说,真是震撼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