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一个点,“仁宗”在中国君主评价体系中并不是一个顶级的庙号,请各位半吊子历史盲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你觉得“仁”这个字很好听,就想当然的觉得“仁宗”也是很好的庙号,其实并非如此,从清平乐以后看各种尬吹“仁宗”的实在是看得烦了。
中国古代对君主的评价方式有很多,但主要是庙号和谥号两套体系,其中谥号有一套相对严格的谥法,每个字都有其含义,发挥的空间其实不大,而庙号原本是帝王庙之号,本意并非评价,只是后来也逐渐有了评价帝王的意义,它会参考谥法规则但不完全遵循,所以庙号的规则变的复杂很多,这里面发挥的空间就大了,有循规蹈矩的,有吹嘘先祖的,有明褒暗贬的,有平平无奇的。
宋仁宗的“仁宗”是一个庙号,谥号到唐宋已经变的又臭又长而失去了参考和称呼的价值,故常用庙号称呼帝王,真正重要的谥号多是最后一两个字,取谥号最后一个字,他的全称应为“宋仁宗孝皇帝”,无论庙号还是谥号都并不出彩,基本上就是说他没啥特别的成就也没有重大的疏失,是个好人,就这样而已,这就是后人对他的评价,平平无奇,查查就知道,历史上其他几个“仁宗”差不多也都是这样,仁宗这个庙号大体上就是这么个含义,所以超过他的君主可不少。
汉文帝的“文”则是一个谥号,汉朝谥号还没那么长,庙号还不是每个人都有,故常用谥号来称呼帝王,他的全称应为“汉太宗文皇帝”,谥号“文”是非常之高的赞美,汉文帝无论庙号还是谥号都属于顶级的,这代表后世对他的评价,可以说汉文帝是整个中国历史上评价最高的几个皇帝之一,历史上没有几个君主敢自诩超过汉文帝的。
明孝宗敬皇帝,emmmm,这个所谓的三大仁君,就是明朝臣子吹出来的吧。
汉文帝和另外两位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放在一起,给人一种仿佛他们可以相提并论的错觉,汉文帝和唐太宗放一起还差不多。
虚假的仁君,宋仁宗:与西夏三战三败,不得不赔钱了事。无法抑制土地兼并以至“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重禁莫能止焉”,最后“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无法抑制冗官冗兵冗费以至税赋上涨三倍:“庆历五年取诸路盐酒商税岁课,比《景德会计录》,皆增及三数倍以上。”
真实的仁君,辽圣宗:西败鞑靼,东平高丽。解放奴隶,汉契同法。定立均税,减免租税。让西夏,北宋这两大强国,伺候他这一国。(不用阴阳怪气,我提辽圣宗就是因为不爽宋仁宗)
皇帝就是皇帝,什么“仁慈的”皇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