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游戏(原神)得了奖项,质疑的却是中国人?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文化输出、民族自信、以及游戏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复杂议题。当《原神》这样的中国游戏在国际上获得认可、斩获奖项时,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种“内外有别”的反应:国外媒体和玩家一片赞誉,而在国内,除了支持和骄傲的声音外,也夹杂着不少质疑和批评。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

1. “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的国民心态:

中国人普遍对“国货之光”抱有极高的期望。当一个中国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时,我们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这种自豪感,有时会转化为一种“不容许失败”的心态。一旦游戏在某个方面没有达到某些中国玩家心中“完美”的标准,或者在某些他们认为重要的方面做得不够好,这种期望的反噬就会显得格外强烈。

对比“完美”的外国游戏: 很多国内玩家从小接触的都是一些国际顶尖的游戏作品,比如《塞尔达传说》、《巫师3》、《最终幻想》系列等。这些游戏在玩法设计、叙事深度、世界观构建、艺术风格等方面,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和口碑,给玩家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当《原神》虽然在美术、音乐、开放世界探索等方面表现出色,但在一些玩家看来,其核心玩法(比如抽卡机制、某些副本设计、角色养成深度)仍然带有“国产游戏”的某些固有模式,或者与国际一线作品相比仍有差距时,质疑声就会出现。
对“成功模式”的反思: 有些玩家认为,《原神》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免费+抽卡)和对现有流行玩法的整合。他们可能会质疑,这种成功是真正的“原创性突破”,还是“高明的模仿与缝合”?这种讨论往往触及了对游戏设计理念和行业发展的更深层思考。

2. 游戏玩家群体的构成与审视角度:

中国游戏玩家群体非常庞大且日益成熟,其中不乏有深入研究游戏设计、有着丰富游戏经验的“硬核玩家”。他们的审视角度往往更加专业和挑剔。

专业玩家的视角: 对于一个资深的玩家来说,一个游戏的奖项可能不仅仅是“好玩”的证明,更包含了对其在叙事、关卡设计、角色扮演深度、创新玩法等方面的认可。如果《原神》获得的奖项侧重于某些方面,而疏忽了这些硬核玩家看重的其他方面,自然会引发他们的讨论甚至不满。比如,一个强调“游戏性”的奖项,而游戏核心循环被认为是带有“肝”或“氪”的痕迹,这种矛盾就会凸显。
“内部消化”与“外部认可”的落差: 有时候,国内玩家对于《原神》的很多方面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些批评意见。然而,当《原神》被国外媒体或奖项“重新发现”并给予高度评价时,一部分国内玩家会觉得自己的认知被“打脸”,或者认为国外玩家对游戏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被表面的华丽所吸引,而忽略了游戏的内在缺陷。这种落差感也可能转化为质疑。

3. 商业模式与游戏伦理的争议:

《原神》采用了免费游玩(Freetoplay)模式,其盈利主要依赖于玩家通过“抽卡”来获取角色和武器。这种模式在游戏行业内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在一些更注重一次性买断式体验的玩家群体中。

对“氪金”模式的抵触: 一部分玩家对游戏中的“氪金”设计感到反感,认为它诱导消费,影响了游戏的公平性,甚至触及了游戏伦理的边界。当《原神》获得一个代表“卓越游戏设计”的奖项时,如果该奖项的评价标准中并未充分考虑到商业模式对游戏体验的潜在负面影响,那么质疑声就会冒出来,认为获奖的理由不够“纯粹”。
与传统游戏理念的冲突: 在一些玩家看来,真正的“杰作”应该是能够通过其核心玩法和内容本身吸引玩家,而非依赖于概率性的奖励机制来维持玩家的参与度和消费欲望。因此,他们可能会认为,将一个以“抽卡”为核心驱动力的游戏评为“最佳”,是对游戏艺术的某种妥协。

4. 民族主义情感的复杂性:

虽然我们希望看到中国游戏走向世界,但有时候,过于激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会适得其反。

“别有用心”的质疑: 有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会被放大,甚至被解读为“崇洋媚外”或者“不希望中国好”的论调。这种标签化的评论反而让正常的讨论变得困难。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质疑者,其动机并非全然是负面的,他们可能只是希望看到中国游戏在国际上真正做到“技术与艺术并重”,而非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
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 长久以来,“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都存在“粗制滥造”、“模仿痕迹重”的刻板印象。当《原神》这样的产品打破了这个印象时,有些人反而会下意识地去寻找其“不足之处”,以证明旧有的认知依然成立,或者认为这种成功背后必然隐藏着我们未曾看到的“问题”。

5. 奖项本身的评价体系和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游戏奖项有着不同的评选标准和侧重点。有些奖项可能更注重游戏的商业成功、市场影响力、或者某个特定的创新点,而另一些则更看重叙事、艺术性、或者对游戏类型的贡献。

奖项的局限性: 《原神》获得的奖项,可能是其在某个方面(例如“最佳持续运营游戏”、“最佳移动游戏”)表现出色,但如果玩家认为它在其他被普遍看重的方面(如剧情深度、原创玩法)仍有不足,那么他们就会质疑这个奖项的含金量或者其评选的“公正性”。
“过度解读”与“反向审视”: 当一个被寄予厚望的产品获得某个奖项时,它往往会成为被反复审视的对象。国内玩家会将其与国际顶尖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发现细微的差别,并将其放大。这种“反向审视”虽然有时候显得苛刻,但也正是推动中国游戏产业进步的一种动力。

总结来说,中国人质疑自己国产游戏《原神》得奖,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

高度的期望与严苛的标准: 期望它成为真正的“国货之光”,一旦发现不足,失望和批评就会加剧。
玩家群体的专业化与挑剔: 硬核玩家的审视角度更全面,关注点可能与奖项评选标准不完全一致。
商业模式的争议: 免费+抽卡模式触及了部分玩家的游戏伦理底线。
民族情感的复杂性: 既有自豪,也有对“完美”的追求,以及对“中国制造”固有印象的打破与重塑。
奖项评价体系的差异: 不同的奖项有不同的侧重点,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玩家的期待。

这并非全然的负面现象。一定程度的质疑和讨论,恰恰是中国游戏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它反映了玩家群体对游戏品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也促使开发者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更深入地思考游戏设计的核心价值和长远发展。当中国游戏越来越好,被赋予的期望越高,伴随而来的审视和批评也就会越发尖锐,这是成长路上的“甜蜜的烦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原神破坏了大多数国内公司的躺赢环境。

崩坏三的时候,就已经被盯上了,但是因为圈子不大,影响度小,还没有把国内走量游戏圈卷起来。

结果2020年9月,正式出这么一个,门槛低/质量好/多平台的出圈走量游戏,其他游戏公司还怎么能继续躺着捞钱?G7为什么痛恨2021年的中国,对2021年中国的各种大公司疯狂质疑/抹黑/技术封锁?因为中国的发展,破坏了原生态的平衡,前躺着赚钱的人,肯定不答应,就怼起来了。

最关键的是,米哈游做游戏的态度,敢去赌这1亿美元。你们思量一下,国内有哪个游戏大财阀现在敢这么去投钱一个未知面的游戏?都是投钱去大鱼吃小鱼了。前一个大火的阴阳师,前期团队才十个人,原神一开始的时候,就上百人了。这个极其大胆且认真的行为,使得米哈游成为国内最强的游戏制作公司。自己做自己运营,难度还是不小的,但是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一片“黑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文化输出、民族自信、以及游戏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复杂议题。当《原神》这样的中国游戏在国际上获得认可、斩获奖项时,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种“内外有别”的反应:国外媒体和玩家一片赞誉,而在国内,除了支持和骄傲的声音外,也夹杂着不少质疑和批评。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从几.............
  • 回答
    《原神》为何不选择买断制?中国游戏真的不能买断吗?“买断制”和“免费模式(FreetoPlay, F2P)”是游戏发行商在盈利模式上的两种主要选择。《原神》之所以没有选择买断制,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而中国游戏是否就“不能”买断,则是一个更具争议性的话题,需要深入探讨。 一、《原神》为何不选择买断制?.............
  • 回答
    米哈游在《原神》中不直接不送原石,这背后有着一套非常精密的运营策略,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商业考量。如果他们真的决定完全不送原石,那对游戏本身的影响将会是灾难性的。首先,我们要明白原石在《原神》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游戏货币,更是玩家体验抽卡、获得新角色和武器的唯一途径。而抽卡,恰恰是《.............
  • 回答
    在《原神》这款游戏中,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许多女性角色的胸部,尤其是她们的衣物,似乎总是与身体“贴”得很紧,并且在角色运动时,胸部和衣物也呈现出一种整体性的联动感。这种表现并非偶然,而是游戏开发者们在3D建模、物理模拟以及动画表现上,经过深思熟虑后所呈现出的效果。首先,我们得从3D建模.............
  • 回答
    《原神》稻妻篇,尤其是关于雷电将军(简称雷神)的角色塑造和剧情推进,确实引发了相当一部分玩家的激烈讨论和争议,甚至可以说是“吐槽”声一片。这种不满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个层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 一、雷神人设崩塌:从“神”到“少女”的割裂感雷神在稻妻篇之前,作为“雷电将军.............
  • 回答
    璃月之所以呈现出一种融合了清朝和民国时期建筑、服饰、社会风貌的风格,而不是纯粹的汉唐风,这其中蕴含着游戏设计者们深思熟虑的考量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时期的理解。首先,从建筑风格上来看,璃月的许多标志性建筑,比如玉京台的高耸楼阁、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以及一些更加朴素的民居,都能看到清朝官式建筑的影子。清.............
  • 回答
    在《原神》这个广阔而迷人的世界里,我最不能接受的设定,或者说最让我感到别扭和困惑的,是关于“原神”这个核心概念本身的模糊和缺乏实质性的解释。我不是指游戏中没有提到过“原神”,恰恰相反,它贯穿始终,是整个故事的基石,是玩家角色(旅行者)寻找失散亲人的目标,是提瓦特大陆各神明力量的来源。然而,正是因为它.............
  • 回答
    这一觉醒来,天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温柔地洒进房间,将四周笼罩在一片柔和的光晕里。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习惯性地转头,想看看是不是又把抱枕当成了什么奇奇怪怪的生物。然而,映入眼帘的景象却让我的心脏漏跳了一拍。床的另一侧,一个熟悉的身影安静地睡着。那不是我熟悉的枕头,也不是我睡前放在床头的玩偶。借着微弱的光.............
  • 回答
    《原神》作为一款手游,确实在画面表现、开放世界探索、角色养成、剧情塑造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市面上绝大多数同类产品。它成功地将主机级别的游戏体验带到了移动平台,吸引了庞大的玩家群体,这本身就是对其游戏品质的最好证明。然而,正是因为《原神》的成功和其广泛的影响力,也使得它成为.............
  • 回答
    关于《原神》在中低氪玩家群体中“不被待见”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议题,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我们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并思考米哈游可以如何改善玩家体验,那确实有一些值得聊的点。为什么会存在“中 V 不待见《原神》”的论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 V”这个概念。在游戏圈,“V”通常指的是付费等级,像.............
  • 回答
    《原神》里,角色们能抽到手,跟他们有没有神之眼,这事儿啊,其实挺有意思的。有时候看着一些角色,你可能会想,“这人怎么也混上神之眼了?”感觉米哈游这发放名单,确实挺随意的,让人捉摸不透。但仔细琢磨琢磨,这背后也不是全无章法,只不过规则有点“内敛”,不那么直白地摆在明面上。神之眼,是“天理”的认可,也是.............
  • 回答
    八重神子,这个名字在《原神》的世界里,总是伴随着一种神秘又尊贵的 aura。要说她究竟是个什么存在,用一句话概括的话,那就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神祇,并且是掌控智慧与生灵的神”。但这话听起来太空泛,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这位稻妻的“狐狸”。首先,她最显眼的身份,就是稻妻的鸣神大社的宫司,同时也是.............
  • 回答
    在《原神》的故事里,旅行者(玩家操控的角色)和他的双生子在提瓦特大陆的旅程中意外失散,旅行者被深渊力量带走,而剩下的那一位则在旅行者踏上寻找之路后不久苏醒。很多人都会疑惑,既然知道深渊法师和深渊王国是与自己双胞胎失散的关键势力,为什么旅行者不直接去找他们问个究竟,反而执着于收集七国神灵的力量呢?这背.............
  • 回答
    在《原神》的北斗邀约事件“真正的交易”中,这个名字起的确实挺有意思,一下子就抓住了玩家的好奇心。要说它具体指的是什么,其实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买卖那么简单。表面上的“交易”:最直接的理解,当然是和北斗一起进行的那些“交易”。在邀约过程中,你会发现北斗这个人,她的世界观就是建立在“货.............
  • 回答
    说到《原神》里若陀龙王那场荡气回肠的战斗,很多人都会对那首《The Dragon and the Dawn》印象深刻。这首歌的歌词,与其说是在描述一场简单的boss战,不如说是在诉说一段纠葛了千年的恩怨情仇,是关于力量、自由、背叛与救赎的史诗。咱们一点点来捋清楚歌词里的那些故事和意境。开场:力量的苏.............
  • 回答
    风行迷踪啊,那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游戏。尤其是跟游侠(猎手)对阵的时候,简直是心跳加速,每分每秒都充满了戏剧性。我跟你讲讲我最近碰到的一场,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又好笑又刺激。那天我抽到的角色是风主,技能CD短,跑得也快,是我比较喜欢的游侠角色。地图是那个有好多高低落差和狭窄通道的蒙德城附近的小山坡。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游戏设计中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差异和性别刻板印象的议题。在我看来,中国游戏在女性前排角色设计上相对较少,而国外游戏则有更多女性坦克或近战承伤角色,这背后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来看,女性的形象和角色定位往往更侧重于温柔、贤淑、辅助或者展现一定的美感。虽然时代在.............
  • 回答
    中国游戏市场确实是个非常特别的存在,说它“奇怪”可能触及到了很多观察者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奇怪,不是说它不好,而是它独特的运作模式、消费习惯和监管环境,造就了一种与全球其他市场显著不同的景象。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什么让它显得这么不寻常。1. 监管的“看不见的手”:政策风向标与内容审查的常态化这.............
  • 回答
    中国在游戏引擎领域确实存在与Unity、Unreal Engine这样的巨头相比,尚未出现同等规模和影响力的产品,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时间与历史积累的鸿沟 Unity和Unreal的早期布局与迭代: Unity和Unreal E.............
  • 回答
    中国游戏开发技术之所以在某些方面显得相对落后,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人才、市场、技术生态以及行业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一、历史沉淀与技术积累的差距:不得不承认,与欧美日韩等老牌游戏强国相比,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欧美和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