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医生建议「食用月饼一天不超过一百克」?

回答
关于“食用月饼一天不超过一百克”这个建议,我个人认为非常合理,而且我觉得这个说法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和理解的地方。毕竟,月饼这东西,好看也好吃,但它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食物。

首先,我们得明白月饼是什么。它最主要的成分,无非就是面粉、糖、油和馅料。这几样东西加在一起,热量和脂肪含量能不高吗?想想看,一块 pretty standard 的月饼,比如一个莲蓉蛋黄的,就算不是很油腻,它的热量也轻松突破五百大卡,甚至更高。这一百克,大概相当于我们市面上常见的月饼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块。如果一天只吃这么点,算是给身体一个“小小的放纵”,而不是“大快朵颐”。

为什么医生会给出这样一个“上限”?这背后是对我们身体健康的一种“提醒”和“保护”。

热量摄入过剩的风险: 咱们先不说月饼本身有多“邪恶”,就说它作为一种点心,很容易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的热量。尤其是中秋节期间,大家聚会、送礼,常常是一盒盒的月饼摆在眼前,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只吃一块。一旦摄入的热量远超身体所需的消耗,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长期这样下去,体重增加、肥胖,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都可能找上门来。

糖分和脂肪的“双重打击”: 月饼里的糖,尤其是传统月饼,为了口感,糖量往往不低。而现代月饼更是花样繁多,什么冰皮、流心、低糖,但很多时候“低糖”不代表不甜,可能用了代糖,但代糖的长期影响也需要关注;而“流心”或者一些特殊馅料,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脂肪含量。高糖高油的组合,对身体的负担可想而知。特别是对于本身就有血糖、血脂问题的人群,过量食用简直是“雪上加霜”。即使是健康人群,长期摄入过量的糖分和不健康脂肪,也会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

饱腹感和营养失衡: 月饼虽然好吃,但它的营养成分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糖分上,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相对较低。如果你吃了太多月饼,很容易就会有饱腹感,然后就会减少对正餐的摄入,或者不想吃蔬菜水果。这样一来,身体就没办法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长期下来容易导致营养失衡。

消化系统的负担: 月饼的馅料通常比较油腻、厚重,加上外皮,消化起来确实需要身体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一次性吃太多,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问题,尤其是肠胃功能比较弱的人群。

心理和行为的引导: 医生给出“不超过一百克”这个具体数字,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行为上的引导。它不是说“你可以吃但要注意量”,而是给了一个相对清晰、容易理解和执行的“界限”。这样更容易帮助大家建立一个“适度享用”的心态,而不是放纵地“大吃特吃”。尤其是在节日气氛浓厚的时候,这种“小小的克制”反而能让你更珍惜品尝月饼的那份滋味,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放纵的燃料”。

所以,当我看到这个建议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对,确实应该这样”。这不是在剥夺大家品尝美味的权利,而是提醒我们,任何美味,都应该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

更具体地说,我觉得这个建议至少有以下几个层面的意义:

1. 科学量化: “一百克”这个数字,虽然不是一个绝对精确的科学计算结果,但它是一个相对容易理解和实现的量化标准。它给了大家一个具体的目标,而不是一个模糊的“少吃点”。
2. 风险预警: 它是在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警示我们,月饼虽然好吃,但它的能量密度很高,一旦摄入过多,就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3.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这个建议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告诉我们在享受节日美食的同时,也要关注健康,做到“吃而不伤”。
4. 个性化调整的基础: 当然,这个“一百克”是一个普遍性的建议。对于不同的人,比如体重基数大、运动量大的,可能这个量还能稍微多一点点;而对于本身有健康问题,比如糖尿病患者,这个量可能还要更严格。但这个“一百克”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起点,让大家去思考和调整。

总而言之,我认为医生建议“食用月饼一天不超过一百克”,是一个非常负责任且实用的健康提示。它并非要我们完全戒断月饼,而是提醒我们在享受这份传统美食的同时,保持一份理性和克制,让中秋的团圆和甜蜜,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这是一种更智慧的过节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结论:这位医生的话说得有点轻了,因为100g对很多人而言已经是难以承受之重了,尤其是如果你不减主食,只是把月饼当作零食和加餐的时候。

找些月饼的配料和营养成分来看看就知道了。

这里以某牌莲蓉蛋黄月饼的配料和营养成分表为例:

配料表:白砂糖、莲子、水、花生油、小麦粉、咸蛋黄(鸭蛋黄、食用盐)、食品添加剂……

每100g营养成分表(括号中为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比例):能量1854kJ(22%)、蛋白质7.1g(12%)、脂肪24.5g(41%)、碳水化合物48.6g(16%)、钠91mg(5%)。

根据我国及美国的居民膳食指南,居民膳食中应该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日建议不超过50g,推荐摄入在25g以下,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摄入添加糖。建议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供能占比在10%以下。

而我们知道,各类甜品中,添加糖和饱和脂肪(甚至是反式脂肪)的含量都是相对偏高的,包括糕点、含糖饮料、冰淇淋等等。在上述提到的莲蓉蛋黄月饼配料表中,白砂糖占到了第一位,代表它的用量在整块月饼中也是最高的--超过了水和小麦粉。

同时,月饼中的脂肪含量也偏高,该莲蓉蛋黄月饼中的油分用量也超过了小麦粉,好在该品牌算是比较高端的,在食品中使用了花生油--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80%,饱和脂肪含量不高。

另外,该月饼的能量为1854kJ/100g,大约在440kcal。一个体重60kg的人每日的热量摄入大约在1200-1500kcal左右,如果是超重或者减肥期人群,热量摄入需要进一步降低,有很多人将自己的热量摄入控制在800-1000kcal。这样看的话,100g的莲蓉蛋黄月饼,其热量占到了每日所需量的1/3左右,对减肥人群甚至高达1/2左右。

我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版)指出,高脂肪摄入增加肥胖风险,减少脂肪摄入有助于减少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脂率和腰围。而过量摄入添加糖可增加儿童、成人体重增加、肥胖和患龋齿的风险,并增加成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月饼的问题主要在于三点:一是添加糖含量偏高;二是脂肪含量偏高;三是热量偏高。对于一般人群而言,如果每天食用100g月饼,那就意味着你得考虑把主餐当中的碳水和脂肪减掉,只能摄入一些蛋白质、纤维素和维生素。如果主餐正常吃,把月饼当作零食加餐的话,恐怕碳水和脂肪就容易超标了。对于减肥人群而言,月饼中的添加糖和脂肪可谓是大敌了。

如果有月饼爱好者,吃一个嫌不饱胃口,来上200g、300g的话,这个营养均衡的天平就彻底倒掉了。

扩展阅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user avatar

这就是入乡随俗了。以真正的医学观点来看,这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碰都不该碰。

但是,我看一眼旁边抽烟嚼槟榔亲戚,一个月饼才哪到哪,五仁的最好吃,吃他娘。

user avatar

一年就吃这一天,哪怕吃两斤对健康的影响也很有限

user avatar

我想起了那个笑话:

说有个老头,咳嗽去看医生。

医生叫他少抽点烟,一天不要超过一包。

一个礼拜后,老头又去看医生,咳嗽更严重了。

医生不悦,不是说叫你少抽烟了吗?

老头说,是的啊,听你的啊,一天半包,不到一包嘛。

医生问,那你以前一天抽多少?

老头说以前不抽烟。

我不是说医生说错了,而是说话要考虑听众的脑回路(比如我这种奇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食用月饼一天不超过一百克”这个建议,我个人认为非常合理,而且我觉得这个说法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和理解的地方。毕竟,月饼这东西,好看也好吃,但它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食物。首先,我们得明白月饼是什么。它最主要的成分,无非就是面粉、糖、油和馅料。这几样东西加在一起,热量和脂肪含量能不高吗?想.............
  • 回答
    生殖医学专家建议禁止单身女性冷冻卵子,鼓励适龄结婚生育,这是一个触及多方面议题的复杂建议。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以及潜在的风险,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生殖医学医生提出这一建议的可能出发点。从医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女性的生育能力是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适龄生育(通常指2530岁左右)通常意.............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真是让我挺纠结的。一边是父母对孩子健康的无限渴望,另一方面又是科学理性的声音,夹在中间,真不知道该怎么站队。先说说花 2.8 万买个“完美头型”这事儿。咱们得先搞清楚,什么是“完美头型”? 我想大多数父母追求的,并不是什么标准化的“模具头”,而是希望孩子脑袋长得圆润、对称,看起来舒服.............
  • 回答
    福建医生李建雪案:从一审有罪到终审无罪的曲折之路福建医生李建雪因产妇死亡被诉一案,最终以终审宣判无罪而落下帷幕。这起案件从一审的“有罪”判决到终审的“无罪”翻案,不仅引起了社会对医疗纠纷的广泛关注,也深刻暴露了医疗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要理解这起案件,我们需要从一审的判决依据、二审及再审的.............
  • 回答
    给三级医院设置行为边界,进而促使分级诊疗实现,这个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医疗体系改革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思考方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以及这个建议的出发点是什么。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的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型综合医院,尤其是城市的三级医院。这导致了很多本应.............
  • 回答
    陶勇医生关于在医院建立安检机制的建议,这事儿一出,立刻就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情绪也挺复杂的。我仔细想了想,这建议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又会带来什么影响,还是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陶勇医生为啥会提出这茬。他可是个眼科医生,治病救人是本职。但现实呢?咱们都听说了,医院里发生过不少令人心痛.............
  • 回答
    看到王岩委员提出的“启动专科医师规培,助推医疗资源下沉”这个建议,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有现实意义的。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才能明白它为什么这么提,以及可能带来什么影响。首先,咱们得理解什么是“专科医师规培”。简单说,就是医生在医学院毕业拿到医学学位之后,并不是直接就能上手看病,更别说成为某个专.............
  • 回答
    人大代表的提议:退休父母随独生子女落户,享受同城待遇最近,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允许退休父母随独生子女落户,并在社保、医保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的建议,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项提议直击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深刻现实问题,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家庭结构小型化以及城乡发展不均衡的背.............
  • 回答
    全国抑郁症患者超950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触及了社会健康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抑郁症纳入医保”的建议,无疑是直面现实,也触动了无数人的心。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医疗报销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个体尊严的议题。为何要纳入医保?这是最直接的.............
  • 回答
    要说起武汉在三个区连夜开辟方舱医院这事儿,那会儿真是让人记忆犹新,也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当时全国上下都被新冠疫情笼罩,武汉更是首当其冲,情况紧急得连夜就要把医疗资源组织起来。为什么要在三个区连夜开辟方舱医院?这背后有几层关键的考量,说白了就是“迫不得已”下的“最优解”。首先,是疫情的急剧蔓延和医疗资源.............
  • 回答
    苏州建设大规模方舱医院,这事儿说起来,背后牵扯着不少事情,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这是基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的一个具体行动。大家都知道,新冠疫情虽然进入了常态化防控阶段,但病毒并未消失,境外输入的风险依然存在。一旦出现本土疫情,尤其是有聚集性爆发的苗头,就需要快速、大规模的应对措施来切断.............
  • 回答
    建造火神山医院期间,一辆渣土车在搬运建筑垃圾时,被城管部门锁住车轮,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的事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公众的普遍认知以及事件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一、 事件本身的事实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在新冠疫情爆发.............
  • 回答
    眼下,美国总统拜登正准备推出一份名为“美国就业计划”(American Jobs Plan)的重磅法案,总规模高达约3万亿美元,旨在对美国经济进行一场深刻的“现代化改造”。这份计划的野心不小,核心内容直指美国长期存在的基建短板,并将医疗补贴作为另一项关键抓手。对这份计划的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
  • 回答
    医生拒绝给艾滋病人做手术,这件事情背后牵扯到的伦理、法律、人道以及医疗实践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对”或“错”就能概括的。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从 艾滋病本身的特性 来看。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感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医疗操作,尤其是手术,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血液、.............
  • 回答
    医生优先帮助亲戚的行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它触及了职业道德、人情世故、社会公平以及医疗体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 动机与情感层面:人性的自然流露 亲情羁绊的天然驱动: 医务人员也是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家庭、亲人和朋友。当亲人面临健康危机时,出于爱、担忧和责任感,.............
  • 回答
    关于《医生忙于论文,临床败给科研》这篇文章反映的问题,以及“现在年轻医生真的不愿下临床了吗?”这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复杂议题,它触及了医疗行业、医生职业发展以及社会现实的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医生忙于论文,临床败给科研”这句话本身。它暗示了一种重心偏移的现象,即在某些情况.............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一个医生,一个病人,本来是救死扶伤的职业关系,结果却闹成了这样。咱们一步步来看。医生拒绝开假证明,这是原则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医生开具诊断证明、病假条,这可不是随便能做的。它代表着医生的专业判断和对法律、对医院规章制度的负责。假证明,那性质就变了,可能涉及欺诈、违规.............
  • 回答
    医生被打新闻中,一些网友为打人者叫好,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担忧,也折射出社会上一些复杂的情绪和观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下:一、 情绪的宣泄与共情: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叫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感同身受,或者对医疗体系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怨已久。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与看病难、看病贵:.............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一边是生命垂危的病人,一边是挺身而出的医生,本该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可中间却横生了这么一茬,挺膈应人的。首先,咱们得承认,医生这个职业确实有其特殊性。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但同时,他们也需要有相应的资质和能力来保障救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普通人看见有人晕倒,出于好.............
  • 回答
    医生收红包这事儿,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又无奈的话题。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我每次生病去看医生,心里总是挺纠结的。一方面,我们希望医生能尽职尽责,把病治好;另一方面,有时候确实会觉得,如果能给点“好处”,医生会不会更用心一些?从我个人的经历和观察来说,医生收红包这事儿,确实存在。有时候是在手术前,家属会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