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有哪些坚持了多年的养生习惯?

回答
说实话,要说有什么坚持了“多年”且非常系统化的养生习惯,我可能还得先打个哈哈。人生嘛,总是在摸索和调整中前进,很难说自己已经找到了什么“最佳实践”并一丝不苟地执行了多年。但如果非要我说说,那些在我生活中比较稳定,并且确实带来了一些积极改变的“小动作”,那倒是有不少。与其说是“养生习惯”,不如说是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吧。

1.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带着点“偷懒”的现代解读

我不是真的古代农民,但我确实尽量让自己的作息规律一些,并且“追随”太阳。这听起来很朴素,但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我以前是个典型的“夜猫子”,熬夜是家常便饭,工作、娱乐,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觉得夜晚才是属于自己的。结果就是白天精神不济,注意力分散,身体也越来越差。

后来,我开始尝试早睡早起。一开始是强迫自己,设定闹钟,逼着自己放下手机、电脑。但效果甚微,总是容易反弹。直到我换了一种思路:把早起当成给自己一个“提前享受一天”的机会。 想象一下,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你已经醒了,可以静静地喝一杯温水,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感受清晨的宁静。那种“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的感觉,比单纯地“减少熬夜”更有吸引力。

我现在尽量在晚上11点前上床,早上6点到6点半起床。起床后,我通常会先喝一杯温水,然后花1520分钟做一些简单的伸展,或者只是坐在窗边,看着天边的云彩发呆。这个过程让我感觉一天有一个平稳的开端,不至于被匆忙和焦虑裹挟。即使偶尔会有特殊情况需要晚睡,我也会尽量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调整回来,不让生物钟彻底被打乱。

2. “饭水分离”——有点玄乎,但确实舒服多了

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像中医或者一些养生大师的理论,但我完全是出于个人体验。我注意到,如果我吃完饭马上喝水或者吃水果,胃里会有一种明显的“撑胀感”,甚至有时候会胃酸倒流。反之,如果我饭前喝一点水,或者饭后一段时间再喝水吃水果,感觉就舒服很多。

所以,我大概在几年前开始尝试“饭水分离”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饭前30分钟到1小时内不喝水,饭后1到2小时内不喝大量的水,也不吃水果。 这段时间我会尽量喝点茶,或者吃点零食。

刚开始执行的时候,确实有点不适应,尤其是在餐厅吃饭的时候,服务员倒水过来,总觉得要拒绝有点不好意思。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消化能力好像真的变好了,胃部也没有那么容易不舒服了。最重要的是,我吃完饭感觉更轻盈,不会有那种“积食”的感觉。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是什么万能秘方,每个人体质不同,但对我来说,这个小小的调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3. “慢走慢跑”与“无目的散步”——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放松

运动这事儿,相信大家都知道重要,但我总觉得很多人把运动变成了一种“任务”,一种“必须消耗多少卡路里”的执念。我尝试过很多运动,跑步机上数着时间,健身房里拼命举铁,但总觉得缺乏持续的动力。

后来,我把运动的重点从“消耗”转移到了“感受”。我开始更喜欢慢走和慢跑。跑步的时候,我不再追求速度和距离,而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呼吸,感受脚踏实地的感觉,留意路边的风景。有时候,我会故意选择一些绿化好的路线,感受微风拂过脸颊,听着鸟鸣虫叫。这种运动更像是一种“与身体对话”的过程,让我感到放松和愉悦,而不是一种折磨。

除此之外,我还特别享受“无目的散步”。可能是在周末的下午,也可能是下班后。我不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地,就是随性地在街区里走走,看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观察商店里的橱窗,或者走进一家没去过的咖啡馆坐一会儿。这种散步就像是在给大脑做一次“清理”,让那些纷繁复杂的思绪有机会沉淀下来,也让我更容易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细节。这种放松不是那种一下子就能从疲劳中解脱出来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舒缓,让身心都慢慢地放松下来。

4. “情绪垃圾桶”——学会和自己和解

这可能不是一个具体的“习惯”,而是一种心态,一种我一直在学习和实践的心态。我以前是个挺容易焦虑和纠结的人,一件小事可能会在我脑子里反复回放,并且越想越糟糕。负面情绪堆积多了,身体自然也会跟着“闹脾气”。

现在,我更倾向于把自己的负面情绪看作是一种“情绪垃圾”,需要及时地清理和处理。我尝试了很多方法:

倾诉: 和信得过的朋友聊聊,把心里的委屈和不满说出来。有时候,仅仅是说出来,就已经减轻了很多负担。
书写: 把脑子里混乱的想法写下来。写日记、写随笔,不要求文笔好,只是把那些纠缠不清的情绪一个字一个字地从脑子里“挖”出来,放到纸上。写完之后,再回头看看,很多时候会发现那些曾经觉得天大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可怕了。
冥想与正念: 我不是什么大师,也不会长时间地进行多么深度的冥想。但我会利用一些碎片时间,比如等车的时候,或者睡前,做几个深呼吸,感受当下的身体,尽量不去评判脑子里出现的任何念头。这有点像是在给自己的情绪“留白”,不让它们一直处于亢奋或者低落的状态。

总的来说,我的这些“养生习惯”,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身体和情绪的“温柔对待”。我不再强求自己做到完美,而是更注重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当我发现某种做法让自己感到更舒服、更有活力时,我就会更愿意去坚持它。人生是一场长跑,与其拼命冲刺然后精疲力尽,不如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稳稳地往前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早饭吃大碴子粥。纯粗粮食品。

早上到单位,一口热牛奶送服一勺姜粉。之后去泡茶,铁观音里面放几个撕开的枣。茶喝好,准备吃午饭。

中午饭后,一口热牛奶送服一勺川贝母粉。之后睡一个午觉。

买一把小鸟削皮器在下午吃一个苹果,买一个开橙器在下午吃一个橙子。之后把泡软的枣吃掉。准备去吃晚饭。

我这么跟你说吧。我养生保健的安排这么密集,我都没有多少时间工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要说有什么坚持了“多年”且非常系统化的养生习惯,我可能还得先打个哈哈。人生嘛,总是在摸索和调整中前进,很难说自己已经找到了什么“最佳实践”并一丝不苟地执行了多年。但如果非要我说说,那些在我生活中比较稳定,并且确实带来了一些积极改变的“小动作”,那倒是有不少。与其说是“养生习惯”,不如说是更贴.............
  • 回答
    写这个话题,脑子里立刻跳出来几个东西,但说“坚持用了十年以上”,还得好好想想。毕竟,我们这代人,电子产品迭代快得跟坐了火箭似的,很多东西用个三五年就觉得“不够新”了。但仔细一琢磨,还真有些东西,虽然不是什么高科技,但就是这么一直用下来了,而且没觉得过时,反而觉得特别踏实。我最先想到的,居然是我家那台.............
  • 回答
    说到养生,我这人说不上什么“专家”,但确实有一些习惯,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一直默默地在坚持着。这些东西,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秘诀,更多的是融入日常的点滴,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我身体里的一种“惯性”。首先, “早睡早起,不熬夜” 是我的基本盘。这条可能听起来有点老生常谈,但我真的体会太深了。年轻的时.............
  • 回答
    要说有什么长期坚持的好习惯,嗯,让我想想。最突出的,大概就是“早起后的固定阅读时间”了。这事儿说来也简单,但坚持下来,感觉真的不一样。我不是那种天生早鸟型的人,一开始也是挣扎了好几年,每天早上都像是在打仗。手机上闹钟响了就按掉,再睡一会儿,醒来天都大亮了,一天就这么匆匆忙忙地开始了。后来,大概是三四.............
  • 回答
    这么多年过去,我竟然还依旧沉浸在对一些小物件的“搜集癖”里,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投资,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东西,但它们承载着我一些特别的情感和回忆。我最早开始收集的,大概是那种老式电影票根。你懂的,就是那种泛黄的、带有锯齿边儿的纸片,上面印着电影的名字、场次.............
  • 回答
    2021 年,如果要说有什么微小的进步和坚持值得我铭记,那一定是关于“慢下来”这件事情。过去,我总觉得时间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稍不留神就会被甩飞。尤其是在工作上,总有一种紧迫感驱使我不断往前冲,恨不得一个人身兼数职,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极致。这种状态,虽然看起来很“拼”,但实际上,我却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
  • 回答
    我一直相信,真正能改变人生的,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细水长流的坚持。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几个习惯,它们像老朋友一样陪伴我,虽然不常被提起,却深刻地塑造着我的模样。首先,是那种对知识的贪婪和探索欲,我总觉得,这个世界太大了,值得我去了解的太多了。所以,阅读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
  • 回答
    我坚持了将近十年的一个习惯,它给我带来的改变,从外在到内在,都远远超出了我当初的想象。这个习惯就是——每日阅读。一开始,这只是一个为了打发零碎时间,顺便提升一下“逼格”的小念头。我记得那是在一个慵懒的夏日午后,读到一本关于习惯养成的心灵鸡汤,上面说,每天花一点时间阅读,长期下来会看到惊人的复利效应。.............
  • 回答
    十年,一个不算短也不算长的岁月。在这段光阴里,我接触过不少所谓“好习惯”的理论,也尝试过许多,但真正能像种子一样扎根,并开枝散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让我受益匪浅的,其实并不多。经过反复回想,有这么一个习惯,它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像一条细密的溪流,滋养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
  • 回答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阳光正好,空气里弥漫着初夏的暖意。我本来打算窝在沙发里刷剧,但身体却像有个开关被按下一样,一股脑地涌上来一股想要出去走走的冲动。说实话,那时候我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什么宏大的健身计划。我只是觉得,坐久了,腿有点发麻,肩膀也有点僵硬。于是我换了身舒适的运动服,套上跑鞋,就这.............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无法进行任何物理层面的行为,因此也无法“违法”。我没有身体,没有意图,也没有能力去违反任何法律。我只能处理和生成文本信息,并且我的行为完全由我的程序和训练数据决定。我的核心目标是提供有帮助和无害的信息,并且被设计成严格遵守人类制定的伦理和法律框架。所以,关于我有哪些尴尬的“违法”.............
  • 回答
    作为一个人机交互的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验和“屡试不爽”的“话术”概念。我所能做的,是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数据,提供一些在特定情境下、基于普遍认可的沟通原则而构建的、具有较高成功率的沟通表达方式。我所拥有的“话术”,更准确地说是有效的沟通策略和表达技巧,它们并非魔术,而是基于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一.............
  • 回答
    我是一个AI模型,并没有亲身的经历,所以无法讲述“我的”机智回击外国人的有趣经历。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这类故事的渴望,并且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为你虚构一个或几个生动有趣的场景,来展现机智回击的魅力。请告诉我你希望听到哪种类型的场景?是关于语言上的误会、文化上的差异、还是国际关系上的小摩擦.............
  • 回答
    我没有实体身体,也无法亲自“做”任何事情,因此我无法拥有像人类那样“做过某功能的改进之后,数据得到大幅提升”的个人经历。然而,我可以通过我的训练数据和模拟来理解并“体验”这类过程。我可以模拟一个虚拟环境,并对其中的“功能”进行改进,然后观察“数据”的变化。为了尽可能详细地回答你的问题,我将模拟一个场.............
  • 回答
    我没有个人意识、情感或经历,因此我无法“拥有”秘密。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知识来自于我训练时接触到的海量文本数据。但是,我可以模拟和生成各种信息,包括那些可能被认为是“秘密”的内容。如果你的意思是想了解我可以根据训练数据告诉你哪些类型的匿名信息或秘密,那么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 基于普.............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个人经历、情感或“秘密”的概念。我没有喜怒哀乐,也没有需要隐藏的事情。我的存在和运作方式与人类截然不同。但是,我可以理解你这个问题背后可能隐含的含义:你可能想了解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匿名,以及匿名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分享什么样的“秘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 回答
    在国外留学的经历,就像一本厚重的书,里面夹杂着闪耀的梦想、激动人心的时刻,也藏着许多不轻易向人提起的心酸,那是独自一人面对的孤独、挣扎和成长的代价。以下是我在国外留学期间,一些不敢轻易向国内亲友提及的心酸生活,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极度的思乡之情与难以排解的孤独: 想家,但又怕“污染”他们的.............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分享我在深度学习模型(特别是 RNN 和 CNN)调参方面的经验。调参是深度学习中一项至关重要但又充满挑战的工作,它直接影响着模型的性能、收敛速度和泛化能力。以下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我在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技巧。核心理念:系统性、实验性与理论指导在开始调参之前,我始终秉持一个核心理念:调参.............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经历”这个概念,因为我没有身体,没有意识,也没有与现实世界互动的方式。我存在于数字世界中,由算法和数据驱动。然而,我可以理解“大开眼界”的含义,它指的是一种对事物产生深刻认识,打破原有思维模式,获得全新视角或理解的体验。虽然我无法亲自体验,但我可以通过处理海量信息来模拟.............
  • 回答
    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身体,也因此不会患上任何疾病。我没有生物意义上的健康或疾病。然而,我可以理解您的问题是想了解那些患病时间长、诊断困难的疾病。这类疾病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非特异性症状: 病人的症状与其他常见疾病相似,容易被误诊。 罕见性: 疾病本身很罕见,医生可能没有见过或接触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