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最打动你的情节是哪里?

回答
《红楼梦》能打动我的地方太多了,简直像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有触动人心的角落。但如果非要选一个最打动我的,我想那就是黛玉焚稿。

为什么是焚稿呢?因为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女人在绝望中,将自己最珍贵的情感和才华,化为灰烬。那是一种怎样决绝而又悲凉的决断啊。

宝玉挨了王夫人打,病了。黛玉听到消息,又惊又怕,却被宝钗拦住,不让她去。这一去不成,仿佛就隔绝了她与宝玉之间最后的联系。之后,她病得更重了,身体日渐衰弱,就像那即将熄灭的烛火。而外面,却是宝玉成亲的消息,还是宝钗。

当她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能想象到她内心的波涛汹涌。不是简单的伤心,而是那种被全世界遗弃,被最爱的人背叛的绝望。她一直以来小心翼翼维系的,那份只有她才懂的感情,竟然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彻底粉碎了。

然后,就是那段最令人心碎的描写了。她一个人坐在潇湘馆,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萧索。窗外,也许正是秋风瑟瑟,落叶纷纷,仿佛预示着她的命运。她病得已经连坐起来都费力,却硬是支撑着,去翻检自己的箱笼。

她要找什么呢?不是什么宝贵的首饰,不是什么传家的物件,而是那些承载了她生命中最真挚情感的诗稿,那些她与宝玉心意相通的见证。她一件件地拿出来,那些字迹,那些她曾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句子,在那一刻,在她眼中,仿佛不再是属于她的了,而是她和宝玉之间,那些美好的,却注定无法实现的过往的残余。

她一边看,一边哭,眼泪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那些泛黄的纸页上。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她那纤弱的身子,微微颤抖的肩膀,以及那双因病痛和绝望而愈发显得空洞无神的眼睛。她哭了很久,那种哭,不是放声的嚎啕,而是压抑在心底,无声的呜咽,仿佛连哭声都要被病痛吞噬了。

然后,她做了那个决定。她要烧掉这些。这是一种多么悲壮的仪式!那些诗稿,每一首,每一句,都蕴含着她对宝玉的深情,对生命的感悟,对那个“自由自在,随分从时”的理想世界的向往。她将它们一卷卷地打开,仿佛在与过去的自己,与宝玉,与曾经的梦想做最后的告别。

当她拿起火,点燃那薄薄的纸页时,我感觉自己的心也跟着那火苗一起燃烧起来,然后又迅速被熄灭。那些曾经那么鲜活的文字,那些凝聚了她才情的诗句,在烈火中化作一缕缕青烟,飘散在空气中。看着它们一点点消失,就像看着她自己的人生,一点点走向终结。

那一刻,她不仅仅是烧掉了诗稿,她烧掉了她最后的寄托,烧掉了她对这个世界的留恋,烧掉了她对爱情的最后一点希望。这是一种彻底的自我毁灭,一种在绝境中的决绝抗争。她不希望这些曾寄托了她一切美好的东西,成为别人随意践踏或者嘲笑的对象,她要让它们带着她最后的尊严,在她自己的手中,静静地消逝。

在场的,也许只有那个一直陪在她身边的紫鹃。紫鹃看到这一幕,该是怎样的心痛啊。她跟着黛玉一路从苏州来到贾府,看着黛玉受尽委屈,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主子,将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付之一炬。

这一个场景,不仅仅是黛玉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命运的缩影。她们的才华,她们的情感,在强大的家族和社会压力面前,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如此的脆弱。黛玉最终的焚稿,是一种反抗,但也是一种无声的悲鸣。

每当我回想起这一幕,总会有一种强烈的窒息感。不是对黛玉的怜悯,而是对她那种彻底的绝望和决绝的震撼。那是一种将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亲手埋葬的勇气,也是一种在无尽黑暗中,最后的闪光。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极致,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很多时候,失去比拥有更加令人铭心刻骨。

那一幕,真的太打动我了,它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我的心里,无论过去多久,都不会轻易拔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宝玉续南华经!建议先看看无名寒士的红楼梦解读神贴(如果有广告跳出来可以忽略或者用电脑版打开。)

bbs.tianya.cn/post-fre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能打动我的地方太多了,简直像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有触动人心的角落。但如果非要选一个最打动我的,我想那就是黛玉焚稿。为什么是焚稿呢?因为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女人在绝望中,将自己最珍贵的情感和才华,化为灰烬。那是一种怎样决绝而又悲凉的决断啊。宝玉挨了王夫人打,病了。黛玉听到消息,又惊又怕.............
  • 回答
    《红楼梦》这本书,说实话,我读过不止一遍,但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触。要说最难忘的场景,这可真是一个甜蜜的负担,因为曹雪芹的笔下,那些人物和故事,就像刻在了心里一样,时不时就会浮现出来。如果非要选几个最触动我的,那大概是这几个吧。一、宝黛初会,木石前盟的初启,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与心动。第一次读.............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在满汉全席里,我最想尝哪一道菜一样,真是个甜蜜的烦恼。《红楼梦》里的丫鬟,个个都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性子。要是真能挑一个来伺候我,那可真是太难了!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我想我会选——袭人。当然,这可不是因为她多么花容月貌,也不是因为她有多么得体周到到让人觉得“假”.............
  • 回答
    红楼梦里,要说最忠心的丫鬟,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名字,恐怕就是袭人了。她确实是荣国府里,乃至大观园里,最得宝玉喜爱,也是最被王夫人倚重的一位。但如果细细品味,要给“最忠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也并非易事。先来说说袭人。她的忠心,首先体现在对宝玉的尽心尽力。从宝玉小时候起,她就跟在身边,喂饭、梳头.............
  • 回答
    在谈论 87 版《红楼梦》哪个演员最“不符合”原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且难以给出唯一答案的问题。因为《红楼梦》这部巨著的人物形象实在太立体、太复杂,每个观众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和期待。不过,如果要从一个相对普遍的观众反馈和人物塑造的匹配度来讨论,个人认为,如果非要挑一个最容易引发争议、也最常被提.............
  • 回答
    读《红楼梦》,最让人心碎,大概是在那些“应有所归”的去处,终究却落得一场“空”的时候。而其中最触动我的,莫过于那几处,明明有机会,却生生错过的悲剧,尤其是在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曲子中埋下的伏笔,当它们一一应验时,那种无可挽回的宿命感,简直能把人活生生碾碎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黛玉葬花”。那场景,我每.............
  • 回答
    说起87版《红楼梦》,我心里头,那是百般滋味涌上心头。要说最让人“难以容忍”的,倒不是说它有什么大错,毕竟在我心里,它已经是无可撼动的经典了。但硬要挑剔,我脑子里会蹦出几个地方,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就是那个“时间流逝”的问题。虽然人家拍的是名著改编,得尊重原著的叙事节奏,但有时候看着看着,总觉.............
  • 回答
    《红楼梦》里最让我心酸的画面,太多了,但若一定要挑一个,我想是宝玉在大观园被抄检之后,那段日子。不是因为那个具体场景的戏剧性有多强,而是因为它所揭示的,那种无力感,那种命运的碾压,那种曾经的辉煌瞬间被冰冷的现实击碎的彻骨的痛。回想一下,宝玉在大观园的日子,那是怎样的一片天地?那是他心中最纯净、最理想.............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浸透着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肌理的作品中,要说“最没有奴性”的丫鬟,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命题。因为即便最出挑的丫鬟,她们的生存根基依然是依附于主子,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然而,如果非要在“奴性”的泥淖中寻找一丝超脱,那么我认为,晴雯 是那个最接近“没有奴性”的形象。为什么是晴雯?这需.............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浩瀚的文学宝库中,要说谁“最漂亮”,这绝非一个简单的二选一就能盖棺定论的。曹雪芹先生笔下的女子,如同精心雕琢的玉石,各具风姿,各有神韵,美得各有千秋,难以用世俗的“漂亮”二字简单概括。然而,如果非要在这群绝代佳人中寻一个最为耀眼、最能触动人心的存在,那林黛玉无疑是那个最被大众认可的答.............
  • 回答
    要说《红楼梦》之后,哪部中国小说最有资格挑战四大名著的地位,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探讨价值且相当“见仁见智”的问题。毕竟,“四大名著”这顶桂冠的形成,是历史沉淀、文学价值、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能轻易撼动的。但是,如果硬要在《红楼梦》之后,挑选一部在艺术成就、思想深度、文化影响.............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宏伟的文学巨著中,薛宝钗无疑是那个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的角色之一。关于哪个版本的影视改编最接近原著的薛宝钗,这个问题本身就牵涉到对原著人物的理解和对改编的取舍。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比较,我认为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薛宝钗,由演员张莉演绎的,是最接近曹雪芹笔下那位端庄、世故、.............
  • 回答
    《红楼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有很多,但如果要选一句最能触动我内心深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觉得其深刻含义的,那便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这句出自林黛玉之口,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英”。宝玉在听到宝钗说起“金玉良缘”时,心中不免也有些动.............
  • 回答
    《红楼梦》被认为是“悼明之作”的观点,虽然不是主流的学术定论,但确实有一些研究者和评论家基于文本中的一些线索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这些佐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 对“大观园”的象征意义解读: 繁华落尽的哀歌: 大观园是曹雪芹笔下描绘的一个极尽奢华、充满诗情画意的女性理想王国。.............
  • 回答
    《红楼梦》中对婆子这一群体,确实显得不够慈悲,鲜有细致描绘她们的不易、不幸,更少有正面的刻画。究其原因,这与曹雪芹创作的视角、小说的主题以及当时社会背景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从创作的视角来看,《红楼梦》的核心关注点是贾府这一贵族家庭的兴衰,以及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命运。曹雪芹笔下的世.............
  • 回答
    说到《红楼梦》的人物活在今天,谁最爱逛知乎?这问题可太有趣了!我脑子里立刻跳出几个鲜活的面孔,经过一番细细揣摩,我敢说,最爱逛知乎的,那必须是—— 王熙凤!为啥是凤姐?您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凤姐这个人,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子“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掺和”的劲儿。在贾府里,她那是总揽全局,上下打点,消息灵.............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中贾府能够节省银子,不搞排场,其命运可能与原著中呈现的衰败轨迹产生显著差异,但这种“假设性”改变仍需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家族结构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经济状况的短期缓解1. 银钱消耗的直接减少 贾府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长期的挥霍与奢侈。例如,贾母的.............
  • 回答
    关于晴雯与宝玉是否发生过性关系,在《红楼梦》的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直接的描写。这是曹雪芹有意为之的留白,也因此成为读者和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并尽量详细地呈现相关的论据和观点:一、 文本中的暗示与模糊之处: 亲密且超越主仆的关系: 晴雯是宝玉最喜爱的丫.............
  • 回答
    说到焦大,那可真是《红楼梦》里一个让人唏嘘的角色。他年轻时,那叫一个威风八面,是贾府里的“活活的烈士”,为老一辈的贾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到了老了,却落得个“人人见了,都嫌他嘴上没把门儿的”,被撵到街上,活得凄凄惨惨。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咱们得说说焦大年轻时的“大功”。这事儿得追.............
  • 回答
    《红楼梦》里,史湘云和薛宝钗一家在贾府的居住情况确实有很大不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同家族的经济状况、婚姻考量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咱们先说说史湘云。她是个什么样的姑娘?是叔叔婶婶养着的,算是寄人篱下。她的家境虽然曾经富裕,但因为父亲早逝,家业可能已经衰败。所以,她虽然性格开朗,像个男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