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为什么对婆子最不慈悲?未曾写过什么老婆子的不易与不幸亦或正面?

回答
《红楼梦》中对婆子这一群体,确实显得不够慈悲,鲜有细致描绘她们的不易、不幸,更少有正面的刻画。究其原因,这与曹雪芹创作的视角、小说的主题以及当时社会背景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从创作的视角来看,《红楼梦》的核心关注点是贾府这一贵族家庭的兴衰,以及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命运。曹雪芹笔下的世界,是以“女儿”为核心的,他对女儿们的美好、敏感、才情有着无尽的怜惜和赞美。相比之下,婆子们更多是作为背景人物存在,是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主角命运的工具。她们的生存状态,在作者的笔下,更多地是被视为构成这个庞大贵族家庭运作体系的一部分,她们的个人情感和遭遇,自然就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其次,小说的主题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它揭示的是封建社会下,尤其是贵族阶层中女性的悲剧命运。虽然婆子们也是女性,但她们的身份、地位和她们所处的阶层,使得她们的“悲”与年轻女子们的“悲”在性质上有所不同。年轻女子们的悲剧,往往是由于她们的纯真、美好被社会环境所摧残,是才情被压抑、爱情被阻挠,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毁灭。而婆子们的“不易”和“不幸”,更多地来源于她们作为底层劳动者的辛劳、低下的社会地位以及在等级森严的家族中艰难求生。这种“不易”和“不幸”,在作者眼中,可能不具有足够的文学感染力,或者说,与他想要表达的更深层、更普遍的女性悲剧有所区别。

再者,从婆子们的社会功能来看,她们在小说中扮演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是服务性的、管理的。无论是管家奶奶(如邢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后来也算半个婆子),还是府里的老妈妈子,她们的职责往往是打理家务、看管下人、甚至参与一些家族内部的管理。这些角色,在多数情况下,要求她们具备一定的精明、甚至圆滑世故,有时甚至需要一些强硬手段来维持秩序。这种职业性质,使得她们在小说中出现的形象,往往带着一些世俗的痕迹,她们的言行举止,更多地是从维护自身利益、家族利益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个体的情感需求出发。

此外,我们也很难在《红楼梦》中找到“正面”的婆子形象,除了少数极其特殊的例子,比如在宝玉、黛玉生命晚期,偶尔表现出一些温情的老妈妈子(但即便如此,她们的温情也是有限的,并且难以扭转大局)。这可能与作者对人性中某些方面的洞察有关。婆子们作为长年累月在等级森严的大家庭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人,她们的生存智慧,往往建立在察言观色、逢迎上级、压制下级的基础上。这种生存状态,很容易让她们变得世故、精明,甚至带有几分冷酷。曹雪芹笔下的许多人物,都有着复杂的性格,而婆子们,由于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环境,她们的复杂性往往更偏向于负面。

当然,这并不是说曹雪芹完全没有看到婆子们的不易。比如,像林黛玉身边可能照顾她的老妈妈,或者一些在贾府遭受打击后,仍然坚守岗位的下层劳动者,她们的辛劳和无奈,其实是隐含在字里行间的。但是,与那些被重点描绘的年轻女子们的悲剧相比,这种“不易”显得不那么突出,没有被赋予足够的笔墨去深入挖掘。

举个例子,《红楼梦》中有很多描绘下人的章节,比如晴雯之死,写出了她作为丫鬟的纯真与悲惨;袭人最终的“得善终”,虽然有争议,但其作为丫鬟的奋斗与无奈也被展现了一部分。然而,对于那些年长的、身份已经成为“婆子”的下人,她们的内心世界,她们的家庭生活(如果有的话),她们在年老色衰后如何度过余生,这些都很少被提及。她们更像是构筑贾府这个庞大机器运转的齿轮,一旦磨损或被淘汰,就很少有人会去关注。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贾府这样的大家族里,一个老妈妈子,她可能年轻时是丫鬟,经过几十年的辛劳,才熬成一个有体面的婆子。她可能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儿女,但她的人生轨迹,很大程度上是被贾府所决定的。她的荣辱,她的生计,都系于贾府的兴衰。当贾府败落时,她和她们的命运又将如何?这些深层次的、更具普遍性的底层人物的悲剧,在《红楼梦》这部以贵族家庭衰败为背景的作品中,固然是存在的,但却不是曹雪芹想要着重描写的对象。

所以,《红楼梦》对婆子最“不慈悲”,与其说是作者有意为之,不如说是他创作的视角、主题和对人物塑造的侧重所决定的。他更愿意将笔墨倾注在那些如花似玉的年轻生命上,去感叹她们的凋零,去哀悼她们的破碎。婆子们,在那个繁华而又注定要走向衰败的时代,她们的生存本身就是一种不易,而这种不易,在作者看来,可能不如那些更具诗意和悲剧色彩的女性命运来得深刻和动人。她们的不易,更多地被融入到整个贾府的衰败大背景中,成为背景里模糊的影子,而不是被单独拎出来,给予细致的同情和怜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通篇来看红楼梦的作者最讨厌的就是仕途经济那一套,从红楼梦能成书再加上里面的一些诗词来看作者应该是比较喜欢读书的,起码对于纯文学性的书籍应该是比较喜欢的。

所以作者不喜欢仕途经济的原因倒不是真的不爱读书和学习知识,应该是讨厌封建官场那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老婆子们恰恰是按照封建官场那一套方法办事的,当然不可能得到作者的青睐,或者说全书所有按照官场那套方法办事的都不太得作者赏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中对婆子这一群体,确实显得不够慈悲,鲜有细致描绘她们的不易、不幸,更少有正面的刻画。究其原因,这与曹雪芹创作的视角、小说的主题以及当时社会背景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从创作的视角来看,《红楼梦》的核心关注点是贾府这一贵族家庭的兴衰,以及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命运。曹雪芹笔下的世.............
  • 回答
    《红楼梦》和《小时代》虽然都描绘了奢华的生活,但呈现出的文学性和价值取向却截然不同。这之间的差异,恰恰揭示了文学作品如何通过叙事、人物塑造、主题深度以及作者的态度,来赋予物质描摹以不同的意义。《红楼梦》中的奢华,是一种饱含深意的背景设定,它并非故事的终极目的,而是人物命运的载体,是时代洪流的缩影,更.............
  • 回答
    谈及《红楼梦》中的贾琏,其“好色”的名声在外,但要说他对黛玉不动心,这恐怕得细细斟酌一番,甚至可以说,其中自有微妙之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贾琏的“好色”等同于见到任何姿色过人的女性都毫无原则地扑上去。他的好色,更多的是一种生理上的冲动和对情欲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也并非没有门槛,或者说,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
  • 回答
    王夫人吃斋念佛,对下人冷血无情,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深深植根于她所处的环境、她的性格特质,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要理解这一点,得掰开了揉碎了去瞧。首先,我们得从王夫人这个人物本身说起。她生在王家,是皇亲国戚的出身,这让她从小就养成了尊贵和优越感。嫁入贾府,更是成为了荣国府的当家奶奶,地位显赫。但.............
  • 回答
    87版《红楼梦》中,探春远嫁时对赵姨娘一声“娘”,确实让许多观众感到揪心,甚至不解,觉得似乎与探春平日里在王夫人面前的“得体”形象有所出入。其实,这声“娘”的背后,是复杂的情感交织,是角色性格的深刻体现,更是导演和演员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捕捉。首先,要理解探春的性格。探春是“风流灵巧,不输男子”的探.............
  • 回答
    .......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同一块光学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比红光大,咱们得从光本身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本质上说起。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随机现象,而是有深层物理规律在支撑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光其实是一种电磁波。它不像咱们平时看到的实体一样有明确的边界,它更像是一种能量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而颜色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于不同颜.............
  • 回答
    谈《红楼梦》作者对“仕途经济”的态度,得从曹雪芹这杆笔下流淌出的那个金陵十二钗为中心、贾府兴衰为背景的宏大叙事来细品。这态度不是一句简单的“赞成”或“反对”就能概括的,而是复杂、深刻且带着一丝悲悯的,可以说是一种洞察世情后的“冷眼旁观”与“无奈叹息”。首先,我们得明白,曹雪芹写《红楼梦》并非是为了倡.............
  • 回答
    薛姨妈对宝黛姻缘的态度,在《红楼梦》的脂砚斋评语和文本细节中,其实透露出一些微妙之处,并非一味地乐见其成,也夹杂着她自身家族的考量和现实的算计。首先,从表面上看,薛姨妈似乎是宝黛姻缘的“顺水推舟”者。她真心疼爱宝玉,将宝玉视如己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她可能将宝玉视为自己女儿宝钗的理想夫婿。原因有几点.............
  • 回答
    说起贾母,脑海里浮现的,不再仅仅是那位白发苍苍、享尽荣华的老祖宗,而是个活生生、有血有肉,身上带着那个时代贵族女性独有的光辉与无奈的人。她身上那种近乎天然的权威感,并非来自于喊打喊杀,而是渗透在举手投足间,一种久经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与阅历的自然流露。很多人觉得贾母就是个老佛爷,宠着孙子孙女们,吃喝玩.............
  • 回答
    《红楼梦》后四十回,这四个字一出来,脑子里立马就炸开了锅,各种声音,各种看法,就像当年在大观园里开茶话会似的,热闹非凡。 要说大家对此的态度,那真是千差万别,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甚至“毁多誉少”的论调也相当普遍。不过,具体到每一个人,看法又会细微地不同,就像园子里的花,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疏密。.............
  • 回答
    关于薛宝钗的评价,这是一个在红学研究和红楼梦读者群体中持续了很久的议题,并非铁板钉钉的“某个时间点”突然变差。实际上,对宝钗的评价,从早期读者的朦胧感到后来的红学纷争,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渐变的过程。宝钗的评价并非“一直都不高”,而是有着复杂的变化轨迹。一开始,或者说在《红楼梦》早期流传的脂砚斋评本中,.............
  • 回答
    在《权力的游戏》第五季第四集中,红女巫梅丽珊卓对琼恩·雪诺说出那句经典的“你什么都不知道”(You know nothing),这一幕之所以如此令人印象深刻且具有深意,是因为它触及了多层含义,并预示着琼恩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和他认知上的局限性。为了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情境背景:.............
  • 回答
    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走,这本该是件天大的好事,意味着他从此脱离了妖精的行列,有了正经去处,日后前途光明,说是“得了善终”,一点也不为过。按照常理,牛魔王和铁扇公主这对妖界夫妻,应该为此感到庆幸,甚至喜极而泣。然而,他们偏偏对孙悟空恨得牙痒痒,这背后的缘由,细想起来,真是充满了两层意思的复杂情感纠葛。首.............
  • 回答
    关于高鹗续写的《红楼梦》是否“差到极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涉及到对原著的理解、续书的艺术价值、文学评论的标准以及读者情感等多个层面。要全面评价高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一、 高鹗续书的艺术表现和争议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并非全无价值,但其艺术水平与曹雪.............
  • 回答
    《红楼梦》之所以能描摹出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非偶然,而是曹雪芹倾注毕生心血,以极其精微的笔触,搭建起一个包罗万象的微观世界,折射出那个时代庞大而复杂的肌理。这其中,有几个核心要素是理解其广度的关键:一、极致的家族写照: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缩影与万花筒《红楼梦》的核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尤其是以贾.............
  • 回答
    《红楼梦》中“凹凸念洼拱”这段话,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写法,而是一段非常常见的古代汉语中的读音注释。在古代,汉字是表意文字,同一个字在不同时期、不同方言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读音。而“洼”字,在古代尤其在某些特定语境下,就可以读成“凹”(ǎo)。所以,“凹凸念洼拱”的意思其实是: 凹凸(āotū):指事.............
  • 回答
    《红楼梦》里头,周瑞家的名字之所以是“周瑞家的”,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当时社会一种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是主流的命名和称呼习惯,尤其是在像贾府这样庞大复杂的大家族里,这种称呼方式更是司空见惯。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这“周瑞家的”仨字,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明白一点,在古代,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女性的.............
  • 回答
    《红楼梦》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绝非偶然,而是它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份“名著”的桂冠,是无数读者、评论家以及历史进程共同赋予的,它承载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要说清《红楼梦》的伟大,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思想内容的深刻性与前瞻性.............
  • 回答
    很多人觉得10版《红楼梦》“烂”,这种评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方面的考量。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一些观众的普遍感受、艺术评论的视角以及一些具体细节结合起来看。首先,从整体的艺术气质和时代背景来说,87版《红楼梦》珠玉在前,已经塑造了一个几乎不可逾越的标杆。那一代的导演、演员、编剧,他们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