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是用什么器皿烤桃酥的 有说窑 有说炉灶?

回答
关于古代烤桃酥用的器皿,其实是一个挺有趣的话题,因为“桃酥”这个名字和点心本身,在古代的称呼和做法上,可能和我们今天认知的不太一样。不过,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烹饪器具的角度来推测一下。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点:“桃酥”这个名字,以及我们现在熟悉的这种香酥、易碎的口感,很大程度上是近代才出现的。在古代,虽然人们肯定也吃过类似的烘焙点心,但名称和具体做法可能有所不同。

抛开“桃酥”这个具体名称,我们来聊聊古代烤制点心,特别是酥性点心(也就是里面有酥油、酥油和面粉结合烤制出来的点心)会用到什么。

关于“窑”的说法:

“窑”这个说法,在古代主要是指烧制陶瓷、砖瓦等物品的火炉。它的温度非常高,而且是封闭式的,用来烧制需要高温烧结的材料。

可能性: 极低。普通意义上的陶瓷窑,内部温度非常高,而且是持续燃烧,不像烘烤点心那样需要相对温和、可控的温度,而且需要观察和取出。将点心直接放在烧制陶瓷的窑里,很容易就烧焦了,甚至烧成炭。
另一种解读(曲折的可能性): 也许有极少数情况下,会利用一些已经废弃或者温度可控的、专门为烘焙用途设计的小型土窑。想象一下,就像现代烤箱的前身,有些简易的泥土炉子,经过改造,可能能达到烘焙点心的温度。但这种“窑”更像是一个简易的烤箱,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陶瓷窑。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也很难找到确切的史料支撑。

关于“炉灶”的说法:

“炉灶”的范围就比较广了。古代的炉灶,种类很多,而且是主要用来烹饪食物的。

最常见的类型: 比如土灶、砖灶。这种炉灶通常有个灶膛烧火,上面放锅。
如何用来烤制点心?
1. 间接烘烤: 最直接的方式是,在炉灶里烧好火,等火烧旺,把余烬拨到一边,保持炉膛内的温度相对稳定。然后,在炉膛里放一个耐高温的容器,比如陶碗、瓦罐、金属盆(如果是贵族或者有钱人家,可能会用到铜、铁质的容器)。将点心放在这个容器里,再把容器放入炉灶的火膛中。这个过程有点像我们今天用烤箱预热,然后放入食物。
2. 利用锅盖的“烘烤”: 另一种更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带盖的锅。例如,在锅底铺一层沙子或者细灰,然后把点心放在沙子上面,盖上锅盖,再在锅盖上放一些火炭。这样,热量可以从底部和顶部同时加热,模拟烘烤的效果。这种做法在很多传统烹饪中都有应用,例如烤饼、烤红薯等。
3. 专门的烘焙炉灶: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也可能会发展出一些专门用于烘焙的炉灶。这种炉灶可能设计得更注重保温和温度控制,可能有一个独立的烘烤空间。比如,在明清时期,一些富贵人家可能会有带有烤箱结构的炉灶。

更具体的器皿推测:

如果说具体用来盛放点心的器皿,那么可能性比较大的是:

陶制或瓦制的器皿: 比如大碗、深盘、瓦盆。这些东西耐高温,而且导热相对均匀。
金属器皿: 如果是较晚的时期,或者条件允许,可能会用到铜盆、铁盘。
石板: 有些地方可能会用平整的石板,在炉灶里烧热后,直接将点心放在上面烘烤,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烘烤方式。

总结一下:

“窑” 的说法,如果是指传统的陶瓷窑,那基本不适用于烤桃酥。即使有简易土窑,也更像是早期的烤箱。
“炉灶” 是更普遍、更可能存在的烘烤场所。点心会放在耐高温的器皿中,然后置于炉灶的热膛内,或者利用带有火炭的锅进行烘烤。

至于“桃酥”本身,考虑到它的酥脆口感,古代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酥油(比如猪油、酥油)和面粉制作,然后在相对温和且受热均匀的环境下烘烤。所以,选择一个能够提供这种烘烤条件的炉灶和容器,是关键。

总而言之,古代烤制类似桃酥的点心,最有可能的场景是在炉灶中,通过将点心放置在陶碗、瓦盆等耐高温器皿里,或者利用带火的锅进行间接烘烤。这比直接使用陶瓷窑要靠谱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炉子。

南方已经看不到

北方多,用泥抹好圆桶型

下面有碳火,上面是个可以移动的铁板,也堆着碳火。

中间是一个铁棍组成的栅栏

然后就把做好的桃酥泥,挤在刷好油陶钵里,一个陶钵放一个,钵上有盖,可以垒起来一摞一摞,然后放进炉子里,上下一起加温。

用香计时,到时候取出陶钵,拿出桃酥就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