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热烈鼓掌,大声喝彩。强力打击孔子学院这条黑产业链是这几年来美国所做的造富中国的唯一一件事。
任何智商在5以上的人都知道,语言和文化的输出依靠的是自身的实力和地位,而不是砸重金请人来学。在今日中国,英语教育之所以如火如荼,是因为没有英语技能,绝大多数学科接触不到前沿,只能得到二手或过时信息,甚至两者兼有,在文娱领域也只能苦等,哭求翻译版。正因为作用如此巨大,不但英美不需要掷下重金,反而通过标准化考试,教材师资引进等大割韭菜。
而孔院是什么?有官僚机构实质,却有民间组织的外皮,完全脱离于纪检监察体系之外的独立王国。彻头彻尾的内外勾结啃食劳动人民血汗的工具。每年开销着大笔经费,却只是在当地象征性弄点活动,然后给国内搜罗大批四六不着的文盲“留学生”。
如果想要对外输出中文,必须要靠苦练内功。文娱领域由于政策等原因难以有大作为,而科技领域是能够也应该大有作为的部分。然而我们看到的不是输出别人,而是被人家输出。年初的时候传出很多大学推广使用原版教材,争议很大,但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这其实是个很危险的信号,这说明我们的中文资源,不要说前沿科研,就连最基本的教学需求都满足不了了,如坐视不管,那中文逐步退出科研就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最后必然是被产学研整个生产力领域抛弃,成为只能在日常生活领域混日子的乡俚土语。产生从精英阶层不断向下蔓延的英语化。印度,新加坡就是前例。
如果能把孔院这种腐败机构砍掉,节约下来的经费做以下几件事来固本培元,那真正中文国际化才会迎来厚积薄发。
1.首先就是短期内(例如5年)组织教学经验丰富且外语能力好的高校教师亲自(绝不可以是本人挂名,博硕士研究生实际干活)编译一批外国优秀教材,满足教学需求。
2.在长期(例如10年左右),由上述类型人员编写本土教材。
3.购买版权并组织适合原因定期翻译外国优秀期刊文章。
总而言之就打造一个高质量的母语学习及科研环境,使学生可以摆脱对外语依赖,能实现以我为主的双循环。
而即使要对外花钱买影响,也决不能是孔院那种不分良莠,扒拉到碗里都是菜。而一定要注重质量。比如对外国团队在中国期刊首发优秀论文给与金钱奖励。
关闭这个机构,中国人民也感谢肥蓬,真的感谢,不是反讽。
清朝时,有个叫倭仁的大臣,在朝廷上坚决反对设同文馆(类似孔子学院,都是语言培训机构),他是这么说的: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将“礼义”改成“猪油皿煮”,将“人心”改成“信仰”,就切合美国当前实际了。
只有弱者才会害怕,才会“疑心生暗鬼”。
登记就登记呗,有什么了不起?
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喜大普奔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