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这个问题去找体育老师。
她跟我讲,《肖申克的救赎》是故事片,所以其中与法律相关的片段都是为故事服务的,而非相反。因此,身陷囹圄时,千万不要学电影里瑞德的方式去回答假释官的问题,否则我们的律师会哭晕在厕所里。
从制造戏剧性的角度来看,“瑞德假释”与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采用了相同的套路。都是先使人物满怀期盼,然后再让人物的愿望落空。
例如《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苏比,一心想进监狱,为此极力犯罪,不断作恶,但结果却总是落空。当苏比放弃入狱,准备做个好人时,警察却突然出现,以莫须有的罪名把苏比投进了监狱。
这种“事与愿违”的套路,被广泛应用在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中。别看它简单易用,一旦我们深刻理解了它,从此整活就会驴试不爽,如驴平地。
体育老师说完这番话,就搬起一块大石头放在我胸口上,还撒娇问我有何感想?
我差点没被她送走,拼命喘出一口气回答她:“对对对,你说的都对,简直就是金科玉驴。”
体育老师备受鼓舞,继续跟我讲,《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有着浓厚清教徒文化色彩的电影。其中瑞德的三次面基假释官,在清教徒眼里就是入门版的“《圣经》看图说话”。
现在我们来看瑞德前两次面基假释官。
第一次。
假释官:你改过自新了吗?
瑞德:是的,完全改造好了。我是说,我吸取了教训。真的,我已洗心革面。我不会再做危害社会的事了。我向上帝发誓。
然后假释官驳回了瑞德的假释申请。
第二次。
假释官:你改过自新了吗?
瑞德:是的,我真的已经变好了。我完全洗心革面了,我不会再危害社会,我向上帝发誓。我绝对改过自新了。
然后假释官又驳回了瑞德的假释申请。
在《圣经》中,一个罪人若能得到宽恕,那么前提ta必须认罪悔改。而瑞德的前两次回答,只强调自己变好了,不会再干坏事了,但却没有表现出灵魂里的认罪与悔改。因此,在清教徒的心中,瑞德不能得到宽恕。
我们再来看瑞德的第三次面基假释官。
假释官:你改过自新了吗?
瑞德:改过自新?噢,让我想想。我不大明白这个词的含义。
假释官:就是说准备好重返社会......
瑞德打断假释官:我当然明白你的意思,年轻人。对我而言,这只是个术语,政客发明的术语。好让你们穿西装打领带,有活干。你到底想了解什么?我后悔犯罪吗?
假释官:你后悔吗?
瑞德: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因为被关在这里,也不是讨好你们。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讲给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已经不能了,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我得接受事实。改过自新?狗屁不通的词儿。盖章吧,老弟,别浪费我的时间。说句实话,我根本不在乎。
瑞德虽然对假释官不以为然,破罐子破摔,但他这段话即使翻译成汉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的认罪与悔改之意。更别提那些神神叨叨的清教徒了,ta们真的能看到瑞德内心中的痛苦与悔改。
瑞德在说这番话时,虽然脸上没有表情,身体没有动作,但语气与内容却异常忧伤。此时熟读《圣经》的清教徒们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句经文:“上帝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
因此,瑞德的这次自白没有被轻看,假释官批准了假释。在清教徒眼里,这是理所应当的。
体育老师说完这番话,又搬起一块大石头企图放在我的胸口上。
我立即临危不惧,义正严词地警告她:“若饶我一命,我就以身相许。”
体育老师却嫣然一笑道:“大可不必。”
因为他的心死了,这样的人即使出去,也如同在监狱里一样,他不会再去害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