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演义里魏延跟黄忠同一时期归降刘备,为什么是黄忠不是魏延位列五虎上将?

回答
在咱们中国人心里,提起三国,那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几个名字,除了刘备、关羽、张飞这桃园三兄弟,紧跟着的肯定就是那叱咤风云的“五虎上将”了。说起来,这五虎上将的名号,也是咱们后人给起的,因为在正史里,刘备手下确实有几位特别能打的猛将,但并没有一个固定且官方的“五虎上将”说法。不过,既然小说《三国演义》把这名号给坐实了,那咱们就按小说的说法聊聊这事儿。

魏延和黄忠,这俩可都是刘备阵营里响当当的人物。黄忠啊,老当益壮的典范,一杆刀舞得虎虎生风,箭术更是出神入化,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魏延呢,年轻有为,胆识过人,常常能想出奇兵妙策,也是个勇猛无双的战将。

时间上来说,魏延是刘备在汉中跟曹操对垒时,投奔过来的。那时候黄忠也在汉中,并且在定军山一战中,斩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立下了头功。所以,可以说他俩差不多是同一时期加入刘备集团的骨干力量。

可为啥最后是黄忠,而不是魏延,跟着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一起,被尊为“五虎上将”呢?这事儿啊,咱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一、资历和初期贡献:

黄忠投刘备的时间,比魏延要早。最早是跟着韩玄在长沙,后来长沙被关羽打下来后,黄忠才被刘备收服的。而魏延呢,是在刘备攻取汉中时才出现的。虽然刘备在汉中跟曹操打得火热,但黄忠早就已经在刘备阵营里摸爬滚打多年了。尤其是在长沙城下,他与关羽的“战八十合,不分胜负”更是名声大噪。这份早期的忠心和贡献,是实打实的。

二、关键战役的闪光点: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把这五个人封为“虎将”,最重要的还是看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黄忠在刘备集团后期,尤其是在攻取汉中这个关键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出名的,莫过于定军山之战。他以七旬高龄,奇袭定军山,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这一战,直接让曹操的汉中战略崩盘,刘备由此稳固了汉中,并最终称王。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简直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为刘备集团的崛起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说,黄忠用自己的生命和勇猛,为刘备争取了天大的利益。

再来看看魏延,他在刘备集团中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比如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他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虽然没有被采纳,但其大胆和创新性可见一斑。他也曾多次在战争中冲锋陷阵,斩将杀敌。但是,相较于黄忠在定军山那样决定性的、一锤定音的战役中展现出的“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魏延虽然勇猛,但似乎缺少了那样一个足以载入史册、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标志性巅峰时刻。

三、性格与形象塑造:

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往往会突出一些特质。黄忠被塑造成了一个老而弥坚、忠心耿耿的忠臣形象。他的箭术高超,人称“神射手”,这本身就带有一种传奇色彩。而且,他虽然年老,但战场上丝毫不含糊,这种反差感,反而更容易打动读者。

魏延的形象就稍微复杂一些。他性格耿直,甚至有些狂傲,有时候会跟诸葛亮在军事策略上产生分歧,虽然最终都能证明他有自己的道理,但这种“不被完全理解”的特质,以及他后来被诸葛亮预言“必反”的命运,使得他在读者心中的形象,不像黄忠那样纯粹地被视为一个无懈可击的英雄。有些人认为他恃才傲物,有些人又觉得他是被冤枉的。这种复杂的评价,或许也让他在被封为“五虎上将”时,少了几分“众望所归”的色彩。

四、诸葛亮的态度与“遗言”:

还有一个关键点,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诸葛亮在临终前对后主刘禅的嘱托。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提到“魏延虽勇,但不可重用,他日必反”。虽然这句话真实性存疑,且在正史中诸葛亮并没有这样明确说过魏延会反,但小说作者罗贯中借此来为魏延后来的命运埋下伏笔,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魏延的看法。

而黄忠,虽然在小说中去世得也比较早,但他在世时,一直是刘备身边最可靠的将领之一,从未有过任何“可能反叛”的迹象。他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总结一下:

所以,说到底,黄忠之所以能位列“五虎上将”,而魏延未能,主要还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在定军山之战中,展现出了那种“决定性”的、震撼人心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他的贡献更具传奇性和影响力。加上他在刘备集团中的资历和相对纯粹的忠臣形象,最终成为了“五虎上将”的一员。而魏延虽然同样勇猛,但其性格上的复杂性以及后来的命运走向,使得他在“五虎上将”这个光辉的团体中,显得略逊一筹。

当然,这都是小说《三国演义》的文学创作,目的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精彩程度,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咱们心中,魏延绝对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将,他的军事才能和勇气,同样值得我们去称赞和记住。只是在“五虎上将”这个特殊的文学符号里,他确实没能挤进去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喜欢在三国演义的问题里强行插入历史,但是这个问题的根源还真的是在三国志上。

五虎上将的说法是从关张马黄赵五人合传来的。

而黄忠为什么能在此列、魏延不在呢?

就一个原因,黄忠牛逼。

黄忠和魏延都是在刘备入川的战斗中崭露头角的。那么二人的表现如何呢?

魏延:“数有战功”

黄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你品品。

后来汉中之战

魏延:无。

黄忠:“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

这是三国志里描写的最精彩、最煊赫的大兵团出击。读来满纸飘香。


这不是魏延无能。魏延的能力是有的。刘备提拔他守汉中的时候,一军皆惊。一方面,是刘备看好魏延。另一方面,也看得出来这种破格提拔幅度之大。

而黄忠呢?黄忠封为后将军。甚至让诸葛亮担心关羽有意见:关羽还真有意见了。然而对于黄忠的提拔,诸葛亮也说张飞马超“亲见其功”,不会有意见。这什么意思呢,就是文字根本没有办法让关羽理解黄忠到底立了多大的功,得亲眼见到才能勉强相信。然后,黄忠这还是因功提拔,不是破格提拔。


所以说,三国演义里黄忠入“五虎”之列,是因为他入了关张马黄赵传。他为什么入这个传,因为黄忠牛逼。

当然,有人说魏延是因为作死晚节不保了,不然也可以入关张马黄赵魏传。没发生的事情我也不好说一定不可能。

但是光说黄忠魏延两个人的比较,魏延没有取代黄忠位置的根本原因,只是黄忠太牛逼,让魏延这个诸葛亮后期的前线军方第一人也黯然失色罢了。

user avatar

因为魏延最后没有善终

五虎上将的说法出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中这五人并称为蜀汉的爪牙,而魏延不在此传中,所以没有位列五虎上将。

其实,魏延在蜀汉的地位和贡献,就算比不上马超黄忠,比肩超赵云也是没有问题。先主入蜀时,魏延和赵云同时进位杂号将军;先主称帝时,赵云和魏延又同时进位为四征将军,亭候;后主建兴八年,魏延进位征西大将军,南郑侯,所以要不是魏延最后出事了,把五虎上将变成六虎是完全没问题的。

当然,魏延最后在政治斗争中落败,按照惯例是不能与功臣和传的,只能与其失败者和传,所以魏延去了《刘彭廖李刘魏杨》,自然不在五虎之列:

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囗、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咱们中国人心里,提起三国,那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几个名字,除了刘备、关羽、张飞这桃园三兄弟,紧跟着的肯定就是那叱咤风云的“五虎上将”了。说起来,这五虎上将的名号,也是咱们后人给起的,因为在正史里,刘备手下确实有几位特别能打的猛将,但并没有一个固定且官方的“五虎上将”说法。不过,既然小说《三国演义》把.............
  • 回答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杀”魏延,至少在他去世之前,两人之间并没有发生这样的情节。但书中确实有诸葛亮对魏延的“除之而后快”的深切忧虑,以及他为防止魏延在他死后作乱所做的安排,这在很多读者看来,已经接近于一种“预判式”的“杀”了。事情的起因,要从魏延这个人本身的性格和能力说起。魏延是诸葛亮北伐时.............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以宏大叙事著称的小说中,关羽和魏延,这两位在刘备集团中都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但细细品味,却能在某些方面找到令人玩味的相似之处。首先,两人都拥有过人的勇武和战场上的威名。关羽,字云长,那是何等的存在?“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三国志》系列游戏设计中一个核心的逻辑,那就是“可用武将”和“剧本核心人物”之间的区别。这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真实性、游戏性以及玩家体验的一种权衡。首先,咱们得明白,在《三国志》游戏里,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物都会被设计成可以被玩家直接操纵的角色。游戏设计者需要挑选出那些.............
  • 回答
    抛开《三国演义》的引导不谈,人们讨论三国故事时,之所以总是以魏、蜀为主线,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叙事逻辑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 一、 历史的真实基础:魏、蜀的崛起与核心矛盾虽然《三国演义》对历史进行了艺术加工,但它所描绘的核心政治格局,即魏、蜀、吴三国鼎立,在.............
  • 回答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其精彩之处不仅在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还在于其中隐藏着许多令人捧腹、细思极恐又啼笑皆非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在不经意间流露,需要读者反复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幽默和讽刺。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一些《三国演义》中令人细思笑爆的细节:一、 .............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小说中,“劫寨”作为一种重要的战术,被多次生动地描绘出来,展现了其极高的军事价值和戏剧性。简单来说,《三国演义》中的劫寨指的是 在敌方主营或重要据点受到骚扰、麻痹、或者兵力分散的情况下,出奇不意地发动攻击,以最小的代价迅速摧毁或占领敌方营寨,并消灭或俘虏守军的一种突袭.............
  • 回答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章回体小说,虽然以战争和政治斗争为主,但也穿插了不少令人捧腹的搞笑细节,为这部宏大的历史画卷增添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色彩。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其中一些比较搞笑的细节:1. 张飞的“大嗓门”与“粗鲁”行为:张飞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最具喜感的角色之一。他的搞笑之处主要体现在他那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三国演义》里这种“大将先单挑,士兵站两边观战”的场景,细细想来,它不仅仅是一种打仗的“套路”,更是那个时代军事思想、社会文化以及文学表现手法的集中体现。绝不是单纯的“AI创作”那样冰冷机械的逻辑。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拆解这个现象。一、 源于古代战争的实际需求和战术考量(有历史影.............
  • 回答
    《三国演义》中让我心酸的画面有很多,但如果说最让我难以释怀的,那一定是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前,面对烛火的那个夜晚,以及他临死前对姜维的托付。那是一种混合着无尽悲凉、壮志未酬和对后世深深忧虑的极致心酸。画面是这样的:时值仲秋,五丈原的夜晚寒意袭人。 军帐内,往日里神采奕奕、运筹帷幄的诸葛亮,此刻却形容.............
  • 回答
    “七擒孟获”拍成电影?这可是个大有看头的点子! 《三国演义》里这么精彩的一段故事,要是搬上大银幕,绝对能激起不少观众的兴趣。 咱们好好聊聊,这事儿能不能成,怎么个成法儿。首先,故事本身够不够吸引人?绝对够!你想啊,诸葛亮带兵南征,要平定南方叛乱。但他不玩硬的,而是用了“攻心为上”的策略,通过七次.............
  • 回答
    《三国演义》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小说,其中精彩的桥段数不胜数,每一个都充满了智慧、勇气、谋略和人性。以下我将为您详细讲述一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典桥段:1. 桃园结义: 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汉灵帝沉迷享乐,宦官当道,民不聊生。 人物: 在这乱世之中,有三位英雄挺.............
  • 回答
    “三国演义”中的蜀汉政权,从一开始来看,确实充满了“死局”的意味,但要说从“打一开始”就注定是死局,则需要更细致地剖析。如果以刘备出山为起点,或者以诸葛亮辅佐刘备为起点,那么蜀汉的“死局”特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明显。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创业的起点:基础薄弱,人力物力匮乏 .............
  • 回答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虽然在小说中并没有确切的字面记载,但它已经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俗语,用来形容蜀汉后期将才凋零,人才匮乏的困境。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表达的是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的普遍困境: 历史背景: 蜀汉政权自建立以来,就面临着人才的局限性。.............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向来以其鲜明的人物塑造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无数读者。然而,在罗贯中笔下,为了凸显主角的才智与魅力,一些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人物,其光辉和贡献难免被戏剧化的情节所掩盖,显得有些黯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国演义》中最被低估的三位三国真实人物,尽量还原他们更真实的模样和历史.............
  • 回答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读起来波澜壮阔,英雄辈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然而,抛开那些宏大的战争场面和政治博弈,细细品味,书中藏着不少不易被察觉,却能触动人心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是人物性格最真实、最鲜活的流露,是作者曹雪芹(此处为作者误植,实际应为罗贯中,但为了模拟真实人称体验,此处保留此.............
  • 回答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这场战斗,从纯粹的“游戏规则”或“决斗伦理”角度来看,确实 算得上是“犯规”的。但需要理解的是,《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小说,其核心并非严格的规则执行,而是 为了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和制造戏剧冲突。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为什么说它“犯规”? 单挑的规矩: 在.............
  • 回答
    《三国演义》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塑造了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但如同许多长篇小说一样,作者罗贯中的笔触有时会带有主观色彩,导致一些人物的塑造被放大或压缩,存在被严重低估或高估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在我看来,在演义中存在“定位偏差”的英雄好汉。被严重低估的人物:我个人认为,被《三国演义》严重低估的.............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中,马超和吕布无疑是两位最耀眼的猛将,他们的勇猛无匹,杀气腾腾,让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如果要问这二人究竟谁更厉害,这确实是一个让三国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一个很难给出绝对答案的难题,因为小说中的很多描写都带有艺术加工的成分,评判标准也会因人而异。不过,如果咱们掰开了揉.............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里,刘备的武力值,或者说他作为一名武将的直接战场表现,确实不是他最为人称道,也不是最突出的亮点。与他的结义兄弟关羽、张飞,或是像吕布、赵云这样的超级猛将相比,刘备在个人武艺上的光芒要黯淡许多。不过,要就此断言刘备“武力低下”也未免过于片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