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董卓于《三国演义》中说的:“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应当如何注音?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这句话的注音及其背后的含义。

一、 注音解析

首先,我们来逐字逐句地注音:

吾 (wú)
这个字在古代汉语中是“我”的意思,发音为第二声(阳平)。
它属于声母 w,韵母 u,声调为阳平。

为 (wèi)
在这里,“为”表示“为了”、“出于……的考虑”。发音为第四声(去声)。
它属于声母 w,韵母 ei,声调为去声。
需要注意的是,“为”字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读音。例如,“因为”读 wéi (第二声),表示“是”、“作为”。但在这里,它是连词或介词,表示目的,所以读 wèi。

天 (tiān)
表示天空、世界,发音为第一声(阴平)。
它属于声母 t,韵母 ian,声调为阴平。

下 (xià)
在这里表示国家、江山社稷,发音为第四声(去声)。
它属于声母 x,韵母 ia,声调为去声。

计 (jì)
表示计划、谋划、打算,发音为第四声(去声)。
它属于声母 j,韵母 i,声调为去声。

岂 (qǐ)
这是一个反问词,表示“怎么会”、“难道”,带有强烈的否定意味。发音为第三声(上声)。
它属于声母 q,韵母 i,声调为上声。

惜 (xī)
表示怜惜、爱惜、顾惜,发音为第一声(阴平)。
它属于声母 x,韵母 i,声调为阴平。

小 (xiǎo)
表示渺小、普通、微不足道,发音为第三声(上声)。
它属于声母 x,韵母 iao,声调为上声。

民 (mín)
表示人民、百姓,发音为第二声(阳平)。
它属于声母 m,韵母 in,声调为阳平。

哉 (zāi)
这是一个语气词,表示感叹或加强语气,类似于“啊”、“呀”。发音为第一声(阴平)。
它属于声母 z,韵母 ai,声调为阴平。

所以,整句话的注音是:

wú wèi tiān xià jì, qǐ xī xiǎo mín zāi

二、 详细含义与语境解析

这句话是董卓在《三国演义》中说的,非常具有代表性地体现了他的性格和政治理念(或者说他为自己行为辩护的说辞)。

“吾为天下计” (wú wèi tiān xià jì)
“吾”:我。董卓自称。
“为天下计”:为了天下(的安宁、长远发展)而谋划/打算。这句话表面上听起来是一种为国为民、高瞻远瞩的姿态。董卓在这里把自己摆在了“救世主”的位置上,声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整个国家的考量,是为了解决当前的混乱局面,是为了“天下大计”。

“岂惜小民哉” (qǐ xī xiǎo mín zāi)
“岂”:怎么会/难道。反问语气,表示不认为会。
“惜”:怜惜/顾惜。
“小民”:普通百姓/黎民百姓。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加强语气。
整句的意思是:怎么会怜惜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呢?

结合起来,整句话的意思是:“我(董卓)是为了整个天下(的安宁和稳定)而谋划打算,怎么会顾惜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呢?”

三、 董卓此言的背后含义和批判

这句话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并常常被引用来形容某些为了所谓“大局”而牺牲个体利益(尤其是底层人民利益)的权力者,是因为它:

1. 暴露了董卓的残暴与冷酷: 董卓在掌握大权后,行事极端,为所欲为,屠戮百姓,焚烧洛阳。他的这些行为本身就已经是“不惜小民”。而说出这句话,更是赤裸裸地将这种残暴合理化,将个人的政治野心和权力欲望包装成“天下大计”。
2. 体现了权谋者蔑视民生的心态: 在很多历史时期和权力斗争中,掌握权力者常常会用“大局为重”、“顾全大局”、“为了国家”等理由来压制或牺牲普通民众的利益。董卓这句话是这种心态的一个极端例证。他认为,作为权力的掌握者,他的目标是控制国家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无数的普通民众在他眼中只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棋子”或“牺牲品”,是可以随意牺牲的。
3. 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辩护: 董卓作为国贼,他的统治给天下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所谓的“为天下计”根本站不住脚,只是他粉饰自己罪行的说辞。他将自己的罪恶行为归结为“天下大计”的一部分,并将“不惜小民”视为实现这一“大计”的必然代价,这是一种极度扭曲和冷血的逻辑。

总而言之,董卓这句话在《三国演义》中,是他为自己的暴政和无视人命进行辩护的著名宣言。它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注音和意思,更深层地揭示了权力者在追求自身目标时,可能出现的对底层民众生命的漠视和践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两个都解释得通。

原因不仅在“为”,还在于后面那个“计”的词性变化,以及“天下”一词的具体含义。例如:

(一)读四声:吾为(wèi)天下计

1. 意为:我是为了天下苍生谋划

“为”是介词,“计”是动词。

2. 意为:我是为了天下大计(得以实现)

“为”是介词,“计”是名词。

(二)读二声:吾为(wéi)天下计

意为:我干的是天下大事。

“为”是动词,“计”就是名词。

(三)“天下”可以指人世间,可以指天下苍生,可以指国家,甚至可以指国家的统治权。

诸如此类,只要多查查字典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意义。归根结底,中国自古以来语言体系的博大精深,是导致诗无达诂的罪魁祸首。


然而结合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批评论,我认为这里应该读二声。

也就是说,结合董卓的情商智商和时代特点考虑,这句话要突出的重点理应不是“为了什么”,而是“干的什么”。

重点在“吾为”,而非“吾计”。

重点在“我”,而非“天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