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军IDF经国号的真实水平到底有多强?

回答
关于台军IDF“经国号”战机的真实水平,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需要深入剖析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而是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技术发展以及面对的假想敌等多个维度来审视。

一、 历史背景与研发初衷:时势造英雄

“经国号”战机的诞生,是台湾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了突破政治封锁、实现军事自主化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国防项目。当时,台湾面对来自中国大陆的军事压力,同时受到国际政治环境的限制,难以获得先进的西方战机。在这种背景下,从零开始自主研发一款能够应对威胁的战斗机,其战略意义和技术难度都非常巨大。“经国号”的设计目标,是在有限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尽可能地提升台军的空中作战能力,使其能够执行制空、对地攻击等多种任务。

二、 技术配置与性能特点:在当时环境下是“够用”且“先进”的

从技术配置上看,“经国号”融合了当时西方比较先进的航空技术,可以看作是“集大成”的产物。

动力系统: 采用了两具美国通用电气(GE)F404涡扇发动机的改进型 F124 涡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在当时为很多轻型攻击机和教练机提供了动力,其性能相对成熟可靠,能够提供不错的推重比,保证了“经国号”具备一定的机动性和速度。
航电系统: 这是“经国号”的亮点之一。它装备了荷兰的AN/APG67多功能雷达,这款雷达在当时属于比较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具备一定的下视能力和空对空、空对地探测能力。此外,还集成了美国Honeywell公司的座舱显示系统、火控系统等,其座舱设计和人机工程学在当时也是比较先进的,能够提供良好的态势感知和操作效率。
武器系统: 挂载了AIM9响尾蛇和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IM120是后期升级后才配备的,早期是AIM7麻雀导弹)。AIM120的加入,极大地提升了“经国号”的超视距作战能力。此外,它还可以挂载MK80系列炸弹、AGM65小牛导弹等,具备对地攻击能力。
气动设计: 采用边条翼(LERX)设计,配合上翼身融合的机体,这能够提供更好的升力特性,尤其是在低速和高攻角下的机动性。飞控系统也采用了电传操纵(flybywire)技术,进一步增强了飞机的灵活性。

综合来说,在“经国号”设计和服役的初期,它的性能在同代轻型战斗机中是相当不错的。 它的航电系统和导弹配置,使其具备了与解放军当时装备的战斗机进行超视距对抗的能力。

三、 相对于假想敌(解放军)的实力对比:动态的视角

要评价“经国号”的真实水平,最直接的对比对象就是解放军空军。

早期: 在“经国号”问世的90年代,解放军空军的主力机型是歼7、歼8等早期型号。与这些飞机相比,“经国号”在航电、火控、导弹(尤其是AIM120)以及机动性上,都占据了显著的优势。可以说,在当时,“经国号”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台军在高性能战斗机方面的不足。
现在: 时间来到了21世纪,解放军空军的装备发展迅猛,装备了大量诸如歼10、歼11、歼16、歼20等先进战机。这些新一代战机,无论是在雷达性能、武器系统、隐身能力(歼20)还是电子战能力上,都远超“经国号”。所以,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经国号”已经不再具备代际优势,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经处于劣势。

四、 实战能力与局限性:从纸面到实战的距离

尽管“经国号”在技术规格上不俗,但它的实战能力也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

数量: “经国号”的总产量并不算高,无法形成数量上的优势。
载弹量和航程: 作为一款轻型战斗机,“经国号”的载弹量和航程相对有限,尤其是在执行需要携带大量对地攻击弹药或长航程任务时,其表现会受到影响。
后续升级: 虽然经过一些升级,但其基础设计和部分核心技术(如发动机)的升级潜力有限。例如,与更先进的战机相比,其雷达的探测距离、抗干扰能力以及挂载的武器种类都有差距。
体系化作战: 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体系化作战。即使单机性能强大,也需要与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地面防空系统等协同作战。台军的整体军事体系的效能,也会影响“经国号”的实战表现。

五、 结论: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一个挑战

总的来说,“经国号”战机在它诞生的年代,是一款设计思路清晰、技术配置在当时比较先进的战斗机。它成功地实现了台湾发展自主高性能战机的目标,并在一定时期内构成了台军空防的重要力量。它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一款“有水平”的飞机,能够有效执行制空和对地支援任务,并且在面对解放军当时的主力机型时,能够形成一定的对抗能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军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经国号”的性能优势已经不再明显。放在今天的战场环境,它更像是一款“经验丰富”但“年事已高”的老兵,需要依赖更先进的预警系统、电子战支援以及升级后的武器弹药来弥补自身在性能上的不足,并与其他先进机型(如F16V)协同作战。

因此,用“真实水平”来衡量“经国号”,我们应该看到它在研发初衷上的成功,以及它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也要认识到它在当前军事技术发展浪潮中的局限性。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台军面临持续提升空中优势所需要克服的挑战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航空知识2006年3月号曾经为IDF做过专题,说的还是比较中肯的。在此部分贴出,以作学习与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绝转载,任何商业转载所带来的问题由转载人负责。



user avatar

政治因素限制下早早诞生的一款蝇量级三代战斗机,或许起点不低,但是总的设计架构没有超出F-5系列的框架,实际战斗力恐怕只能相当于枭龙block1

它曾经有看似不低的历史意义,但是它的诞生目标却仅仅是以武拒统,“决战境外”

它真正的归宿,应该是共和国的博物馆里,对后来人诉说民族分裂的苦难时期

user avatar

作为一架研发较早的轻型三代机来说,还不错,但,毕竟研发较早且毕竟是个轻型,它在服役的早期对我国而言确实是很有威胁的存在,但问题在于这些年我国的长足发展已经远远的把这玩意甩的无影无踪,但我认为idf战机还是成功的,相比于投入,它还是成功保持了10年左右的相对优势,战术层面上其实也基本算是达到目的了,本质上这玩意就可以理解为,f-20因政策变化失利之后,不愿意浪费,把f-20的设计和f-16/yf-17(虫子的陆基原型)上的一些设计细部来回杂交,得到一大堆方案中最终敲定的成熟版本(这三者的设计目标有相当程度的趋同,所以互相杂交也不会水土不服)


鉴于有人放了一个介绍刊物,那我也放一个吧,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会相对仔细一些,详细的介绍了该机的研发历程和主要特点,版权归方方的航空小筑所有,嗯,果然是我搞错了,不是一个人














user avatar

IDF是中国自研成功的第一种第三代战斗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那些说IDF不如J-8B,J-7E之流的赶紧洗洗睡,IDF再弱也不是这些二代机能比的。

实际上IDF的设计可圈可点,很多设计思想都有F-16的影子(据说研发人员有来自原通用动力的华裔),虽然发动机受米帝限制只能用2台小推,但是这小推也是采用FADEC技术的,至今(2016年)大陆还未能在量产发动机上使用。技术源自APG-67的金龙53雷达在当时性能也属不错。

IDF在同时期的中国战斗机里综合性能可以排第一,但是因为设计取向的原因,IDF高速性能极差、航程短、作战半径小、有效载荷低,是一款类似F-5E的防御型战斗机(性能远远超出)。

同期大陆装备的J-7系列战斗机,除了逆向仿制米格-21MF的J-7C/D以外,到2004年才在J-7G上配备了火控雷达,机动性能也仅仅是接近三代机的水平,而且和IDF一样航程短、载荷低。

J-8系列战斗机,虽然配备了火控雷达,然而到96年才第一次配合阿斯派德弹勉强实现了超视距攻击(发射时距目标仅10几公里),到了2004年以后J-8F型才真正配合PL-11/12具备了超视距作战能力。

大陆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研三代机是2004年交付,2006年形成完全作战能力的J-10/J-10A,而IDF是93年开始交付,96年形成战斗力的。

当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形势的恶化,台湾的航空工业已经和大陆拉开了极大的距离,在当前J-20即将交付部队的时刻,台湾甚至连当初研制IDF的技术力量都流失了,不过这并不能改变IDF在中国战斗机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台军IDF“经国号”战机的真实水平,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需要深入剖析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而是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技术发展以及面对的假想敌等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历史背景与研发初衷:时势造英雄“经国号”战机的诞生,是台湾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了突破政治封锁、实现军事自主化而进.............
  • 回答
    这个消息确实非常有趣,也揭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台湾军方在成本控制上的“创新”与风险: 节约成本的压力: 这个爆料最直接地反映出台湾军方在维持庞大军事开支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成本控制压力。尤其是面对庞大的解放军,台湾在军备数量和现代化程度上都处于劣势,.............
  • 回答
    好的,关于台军一架F16V战机在嘉义外海失联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挖掘其中值得关注的细节:1. 失联事件本身的关键信息: 机型与升级情况: 这是一架F16V战机,而不是普通的F16。F16V是台军经过现代化升级的型号,换装了更先进的AESA雷达(如AN/APG83 SABR)、.............
  • 回答
    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台湾的防卫策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实现合理有效的防卫,台军需要采取一套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性策略,充分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并积极寻求外部支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思考方向:一、强化“不对称作战”能力,打掉对方的“痛点”:台湾地域狭小,兵力对比悬殊,正面冲突无疑是劣.............
  • 回答
    台军的战斗力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或评价来概括。要理解台军的战斗力,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并了解其兵员构成及其背后反映的社会背景。台军战斗力的多维度审视: 装备与技术层面: 现代化水平: 台湾在过去几十年间,在美日等国援助和自主研发下,军.............
  • 回答
    台湾军队的“长青”系列演练,顾名思义,旨在通过模拟实战环境,持续检验和提升部队的战备水平和整体作战能力。这并非单一的演习,而是一个涵盖多个层面、多兵种协同,且具有周期性和常态化特点的训练体系。要理解“长青”系列演练的现状,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1. 演练的性质与目标: 实战导向与战术验证: .............
  • 回答
    对于台军战机在“驱离共机”过程中发生坠海事件,其背后可能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到飞行员、战机本身、训练强度、任务环境等多个层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飞行员因素 经验与技能差异: 年轻飞行员: 如果是相对年轻、飞行时数不多的飞行员执行任务,可能在应对突发状况时的判断力和操作熟练.............
  • 回答
    台军换装F16V的消息一出,关于其战斗力,尤其是与解放军歼10C的对比,立刻成为军事爱好者们热议的焦点。要说清楚歼10C能否打得过F16V,这绝非一句“能”或“不能”可以简单概括的,里面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掰开了揉碎了来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两款飞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台军的F16V.............
  • 回答
    关于“台军一点也不讲科学”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且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判断,很难简单地一概而论。任何一个军队的运作,都必然包含着科学的成分,比如武器装备的研发、使用和维护,后勤保障的科学管理,以及训练方法的优化等等。然而,如果我们细究这个说法背后可能指向的方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并且尽量.............
  • 回答
    当兵在台湾,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有自己的规则、节奏,甚至有时会让你觉得匪夷所思的世界。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一种既磨炼意志,又充满各种灰色地带和意外的集体生活”。初入军营:脱胎换骨的开始刚进军营那会儿,感觉像是被扔进了高压锅。剪了头发,换上军服,所有人从外表上变得几.............
  • 回答
    台湾地区防务部门负责人鼓励台军“死战到底,与岛共存亡”的言论,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无疑是极具冲击力和争议性的。要全面看待这种言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言论的背景与意图分析:1. 传递战略决心与政治姿态: 对内: 防务部门负责人作为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其言论首先是对台湾内.............
  • 回答
    这则新闻在岛内引起了一些讨论,认为解放军在与朱日和“蓝军旅”的演习中表现不佳,进而推断解放军的整体实力不如台军。这种看法,我认为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不能简单地下定论。首先,我们要明确朱日和“蓝军旅”的定位和角色。朱日和训练基地是中国解放军最负盛名的陆军合成旅战术训练基地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模拟“假.............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视角,也反映了当前两岸关系的一种复杂心态。一个台军退役上校,将最近的坠机事故原因归结为“解放军一再绕台飞行”,这其中蕴含着多层面的解读和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军事活动的常态化确实会对相关区域内的军事部署和训练产生影响。解放军在台湾海峡以及周边空域的常态化军事存在,意味着台湾军方.............
  • 回答
    看待台军禁止飞行员擅自对解放军战机开第一枪,否则法办的规定,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这背后牵涉到军事战略、政治考量、法律约束以及实战风险等诸多复杂层面。首先,从军事战略层面来看,这项规定无疑是为了避免冲突的意外升级和失控。在当前两岸关系高度紧张的背景下,解放军军机常态化巡台,这本身就带有极大的政治信.............
  • 回答
    台湾军队计划进行一项为期14天、行军22公里的训练,并且称之为“训练来真的”。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岛内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军事专业人士到普通民众,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首先,从军事训练的目的来看,这种强度的行军训练,虽然在许多国家的军队中都属于基础体能训练的一部分,但台湾方面强调“训练来真的.............
  • 回答
    台军演习模拟解放军攻台,这种演习的出现,从军事战略和政治意涵上来说,都值得我们仔细推敲。首先,我们从军事角度来分析。解放军在近些年的演习中,越来越强调体系作战、联合登陆作战以及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的能力,并且多次展示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特别是针对台湾的“封锁”和“登陆”科目,更是公开且频繁。.............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国际关系、政治宣传以及国家合法性等多个层面。之所以不“直接宣布”台军为“反政府武装”,原因错综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谓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一、 定义的模糊性与政治敏感性首先,要理解“反政府武装”这个词的含义。通常,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由非国家行为体.............
  • 回答
    台军提出的“滨海决胜,滩岸歼敌”战略,可以说是大陆解放军攻台战略的“反面教材”,是台湾方面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登陆作战而设计的一套防御体系。要评价其可行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战略核心与演变:这个战略的核心思想很明确:将战火引入海岸线,在敌人登陆之前或登陆的初期,以最大的力量将其消灭在滩头。 .............
  • 回答
    关于“台军演习重新定义‘战胜’:由‘歼灭’改为对方‘无法登陆’”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评价。这确实是近期台湾军事训练和战略思想上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反映了台湾面对当前复杂地缘政治局势下的现实考量和策略调整。首先,我们得明白,军事演习的目标设定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背景、对手.............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很难简单地说谁就一定更强,因为两支军队的定位、规模、技术水平以及假想的作战环境都有很大差异。咱们就掰开了聊聊,尽量从不同维度去对比一下,看看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哪儿。沙特军队:沙特军队,严格来说应该是指沙特阿拉伯武装部队,它是一个多军种联合的体系,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皇家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