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知识2006年3月号曾经为IDF做过专题,说的还是比较中肯的。在此部分贴出,以作学习与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绝转载,任何商业转载所带来的问题由转载人负责。
政治因素限制下早早诞生的一款蝇量级三代战斗机,或许起点不低,但是总的设计架构没有超出F-5系列的框架,实际战斗力恐怕只能相当于枭龙block1
它曾经有看似不低的历史意义,但是它的诞生目标却仅仅是以武拒统,“决战境外”
它真正的归宿,应该是共和国的博物馆里,对后来人诉说民族分裂的苦难时期
作为一架研发较早的轻型三代机来说,还不错,但,毕竟研发较早且毕竟是个轻型,它在服役的早期对我国而言确实是很有威胁的存在,但问题在于这些年我国的长足发展已经远远的把这玩意甩的无影无踪,但我认为idf战机还是成功的,相比于投入,它还是成功保持了10年左右的相对优势,战术层面上其实也基本算是达到目的了,本质上这玩意就可以理解为,f-20因政策变化失利之后,不愿意浪费,把f-20的设计和f-16/yf-17(虫子的陆基原型)上的一些设计细部来回杂交,得到一大堆方案中最终敲定的成熟版本(这三者的设计目标有相当程度的趋同,所以互相杂交也不会水土不服)
鉴于有人放了一个介绍刊物,那我也放一个吧,这篇文章介绍的内容会相对仔细一些,详细的介绍了该机的研发历程和主要特点,版权归方方的航空小筑所有,嗯,果然是我搞错了,不是一个人
IDF是中国自研成功的第一种第三代战斗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那些说IDF不如J-8B,J-7E之流的赶紧洗洗睡,IDF再弱也不是这些二代机能比的。
实际上IDF的设计可圈可点,很多设计思想都有F-16的影子(据说研发人员有来自原通用动力的华裔),虽然发动机受米帝限制只能用2台小推,但是这小推也是采用FADEC技术的,至今(2016年)大陆还未能在量产发动机上使用。技术源自APG-67的金龙53雷达在当时性能也属不错。
IDF在同时期的中国战斗机里综合性能可以排第一,但是因为设计取向的原因,IDF高速性能极差、航程短、作战半径小、有效载荷低,是一款类似F-5E的防御型战斗机(性能远远超出)。
同期大陆装备的J-7系列战斗机,除了逆向仿制米格-21MF的J-7C/D以外,到2004年才在J-7G上配备了火控雷达,机动性能也仅仅是接近三代机的水平,而且和IDF一样航程短、载荷低。
J-8系列战斗机,虽然配备了火控雷达,然而到96年才第一次配合阿斯派德弹勉强实现了超视距攻击(发射时距目标仅10几公里),到了2004年以后J-8F型才真正配合PL-11/12具备了超视距作战能力。
大陆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研三代机是2004年交付,2006年形成完全作战能力的J-10/J-10A,而IDF是93年开始交付,96年形成战斗力的。
当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形势的恶化,台湾的航空工业已经和大陆拉开了极大的距离,在当前J-20即将交付部队的时刻,台湾甚至连当初研制IDF的技术力量都流失了,不过这并不能改变IDF在中国战斗机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