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8 年 5 月 20 日中美双方针对贸易问题的联合声明会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2018年5月20日,中美双方发布了关于贸易问题的联合声明,这份声明的出台,可以说是当时两国贸易摩擦升级的一个重要节点,也为后续的走向奠定了基调。要详细分析这份声明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

首先,从声明本身的内容来看,其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双方同意采取措施,避免贸易战进一步升级。 具体来说,声明中提到了中方将“扩大从美国进口”一系列产品,这其中包括农产品、能源等,以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美方则承诺“不会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新的关税”,并表示要“暂停加征关税的计划”。这可以说是一种“休战”的信号,给市场和双方政府都带来了暂时的喘息机会。

接着,我们来看这份联合声明带来的短期影响:

市场情绪的缓和与提振: 在声明发布之前,全球金融市场因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而波动剧烈,尤其是股市出现了较大的抛售压力。这份联合声明的出现,无疑是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此前对贸易战升级的担忧情绪得到缓解,全球股市普遍出现上涨,特别是与中美贸易相关的板块,如农产品、能源、科技等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投资者们普遍对贸易紧张局势得到控制感到乐观。
企业的不确定性暂时降低: 对于那些业务高度依赖中美贸易的企业来说,这份声明意味着它们可以暂时放下对关税突然加征的担忧,为企业的生产计划、供应链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了更多的确定性。一些本来可能暂停的海外投资或贸易活动,也可能因此恢复了活力。
对双方谈判进程的推动: 联合声明的发布,也象征着双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峙后,愿意回到谈判桌上解决问题。这为后续更高层级的贸易磋商奠定了基础,双方都有意愿通过对话而非直接的关税战来化解矛盾,至少在那个时间点上是这样。

然而,这份声明的影响也具有其局限性和深远性:

“纸面上的和平”还是真正的解决?: 联合声明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姿态和短期协议,它并没有触及到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结构性问题,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壁垒、产业补贴以及所谓的“强制技术转让”等。因此,尽管短期内紧张气氛有所缓和,但这些根本性的分歧依然存在。这份声明更像是在关键时刻按下“暂停键”,而不是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
后续执行的挑战: 声明中关于中国扩大进口的具体措施,其量级和效果如何,以及美方承诺的“不加征关税”能否坚守,都存在不确定性。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双方可能在具体产品的清单、数量以及时间表上存在分歧。而且,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也可能影响其执行的决心。
贸易摩擦的“冷战”化趋势: 尽管有了联合声明,但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尤其是在科技、地缘政治和全球影响力等方面的博弈,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这份声明并没有阻止美国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限制措施,也没有改变两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态势。因此,这份声明更像是贸易战的一个“插曲”,而不是终结。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两国之间日益加剧的战略竞争,这种竞争的长期性意味着贸易问题可能只是这种大背景下的一个表现形式。
对全球贸易格局的潜在影响: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贸易政策的变化对全球贸易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份联合声明虽然缓和了局势,但如果分歧未能根本解决,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全球供应链的重塑,一些国家可能会面临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压力,从而影响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多边主义的根基。

总而言之,2018年5月20日的中美联合声明,在当时是两国贸易战升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成功地避免了贸易战的立刻失控,为市场带来了短期稳定,也为双方的进一步对话创造了机会。但是,这份声明并没有解决中美贸易关系中最核心的矛盾,其影响更多的是一种“止损”和“喘息”,而非根本性的解决。长期来看,它提醒了我们,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是结构性问题和战略竞争的体现,其影响是深远且复杂的,并会持续塑造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这份声明更像是一个暂时的休战协议,而非和平条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环球时报:即使中美贸易归零 中国也不会后退

2018-04-07 07:50 环球时报-环球网

特朗普总统发出再增加对1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最新恫吓,遭到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速度更快、透出的决心也更强大的还击。中国两部门表示要对美国政府“听其言观其行”,这是对对方发飙、说狠话的一种战略藐视。同时两部门不仅表示将“奉陪到底”,而且首次使用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说法,这是极其不寻常的。


说实话,中国人现在就是很瞧不起华盛顿明明并无资本主动挑起对华贸易战、却又要强撑着高举关税大棒的样子。我们很确定一点,那就是,我们有充分能力让美方在对华贸易战中承受与中国相同的损失,它给我们造成的全部困扰和伤害都要以它自己的巨大经济和政治代价如数还上,一点都不能少。


白宫新宣布考虑制定的1000亿美元关税计划必将会形成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无差别打击”,那么中方对美方向中国的出口也一定会实施“地毯式轰炸”。中国可以实施报复的领域极其宽广,除了美国对华货物出口,它的服务出口、其盈利高的对华投资都是备选轰炸目标。


打“世界大战级”的中美贸易战,一是打实力,二是打意志。中美贸易实力大体相当,但是未来在中国这边。贸易战虽将给中国经济带来痛苦,但是它也将倒逼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催生一个“新的中国”。而美国输掉的将是未来,很多美国在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大公司将因失去中国市场而滑出第一阵营,美国的现代农业将受重创。


贸易战全面打响后,中国决不会中途退缩、全社会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并肩战斗、共度时艰的强大意志是美方完全不可比的。根本原因是,贸易战是美方挑衅发起的,中国是正义的一方,我们在捍卫多边贸易体系的规则,还有以那些规则为基础的我们自己的权利。


所有中国人都清楚,我们的唯一选择就是尽全力把美方打痛,使它记取深刻的教训。我们的软弱只会助长华盛顿的肆无忌惮,从而让我们自己蒙受更多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4月4日下午举行记者会,针对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无理做法,宣布了对50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对等报复措施。那段视频短短2天时间在互联网上获得了200多万个点赞。这种情形是前所未有的,这就是中国的民意。


坚决回击美方的任何贸易打压,我们将为此不惜任何代价,这可不是中国政府随便说一说。因为这不仅仅是中国政府的决定,同时也是中国全社会的共同选择。这些年不断受美方威胁,中国社会的“气”比美方大多了。另外中国人对“不惹事,但决不能怕事”的经验总结有几千年的积淀。这一次中国人的意志将是这样的:如果特朗普政府愿意,它可以引导中美贸易战朝着把两国贸易和相互投资归零的方向打,中方一定会接受它的所有挑战,跟上它的所有步子,直到把太平洋打成国际贸易的一道天堑。


据我们了解,中方有关部门对一旦贸易战全面爆发中方该怎么打已经成竹在胸。他们制定了成熟、详细的应对方案,很多举措已经非常具体。中国政府的相关团队对我方有能力坚决击退华盛顿的进攻,捍卫中国的利益,捍卫多边体系充满了信心。


绝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都与中美贸易存在某种关系,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我们就是要让这场史无前例的“史诗级的贸易战”覆盖所有美国人,让他们在支持特朗普的鲁莽行动和向他讨要说法之间做出选择。


(原标题:社评:即使中美贸易归零,中国也不会后退)


环球时报社评:中美贸易战停战是两国共同胜利

中华网05-20 03:28

中美两国经贸磋商代表团19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同意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声明说,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也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

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还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共识。中美还就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双向投资等达成共识。双方同意继续就此保持高层沟通。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贸易持续保持增长势头,迄今扩大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双边货物贸易。最近几年,两国服务贸易也呈现激增之势。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逐渐扩大,形成了当今世界第一大贸易顺差。

中方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达到2758亿美元,美方的统计则认为其2017年对华货物贸易逆差高达3752亿美元,大约为美国对全球货物贸易逆差的一半。失衡度如此高的双边贸易确实难以持续,美方长期以来要求中方采取措施减少美方对华贸易逆差,中国也付出了努力,但实际情形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继续扩大,2017年又比前一年增长了200多亿美元。

美国今年以来与全球贸易关系出现紧张,中美贸易首当其冲。今年3月以来,美国单方面加征钢铝产品进口关税,中国对其涉及中国产品的部分采取了坚决回应行动,中美贸易战就此打响了严重冲击两国全面关系、并且搅动了全球市场的前哨战。

从2月底刘鹤访美到5月初美国代表团赴华磋商,再到本次刘鹤率团再度访美,中美共进行了3轮磋商。回头看,这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对现行贸易机制长期运行积累下来的问题进行联合剖析、定义,并加以解决的尝试。

经贸合作一直是中美关系的推进器和压舱石,但是一段时间以来,经贸问题却不断成为中美保持良好全面关系的主要挑战之一,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势在必行。经贸关系平稳了,中美的利益纽带就会更牢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就会成为稳定构架,互利共赢也将落到实处。

然而人们看到,由于中美的政策都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本位,这样的历史性磨合是十分艰难的。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中美贸易战呈现烽烟四起之势,直到达成协议、握手言和前的最后时刻,双方都没有放弃决不向对方让步的意志展示。

在中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人们普遍注意到“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的表述,一些人认为这意味着“美国赢了”。

然而不用说,中美经贸磋商中心议题肯定是商量中方如何扩大从美国的进口,因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突出表现是美国贸易逆差太大了。促进中美贸易平衡,这是主要方向。

最关键的是如何实现这一平衡。华盛顿希望这个平衡过程中实现美方利益的最大化,而中国则坚持扩大进口美国商品必须最大限度地契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美方希望中国政府以计划经济的方式推动减少美国逆差,中方则坚持这必须是一个市场化贸易平衡的过程,减少美国贸易逆差不仅中方要多买,美方还需积极配合,让中国民间的进口机构有的买,并且在中国市场上卖得出。这是双方博弈的真正焦点。

从这个角度看,这次中美签署的协议遵循了两国双赢的原则。美方将获得大幅减少贸易逆差的机会,中国将实现有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所需产品从美方的稳定购买。美打破以往管制向中国出口能源产品将使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更加多元,美国向中国出售更多农产品,等于是向中国出口农业的自然和技术条件,等等。

从宏观上看,贸易平衡是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之一,中美每一次谈判都会把两国贸易朝着平衡的方向推一推。朝着公平原则的不断靠近恐怕是唯一趋势,因为如果是相反的情况,即使谈成了,也执行不下去。

比如中国答应了帮美国实质性减少逆差,但如果美方就是提供不了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中国消费者不认账,那么双方商定什么减赤数字都将是一纸空文。任何贸易协定都必须是能够执行的,不能是计划式的强买强卖,这一基本规则在中美这次谈判之前如此,今后也不可能改变。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贸易顺差国之一,这场中美贸易交锋让我们对国际贸易的延伸含义有了更多了解,我们对国家实力的认识也有了更多素材和新的维度。中国必须继续扩大本国的市场容量,我们还需增加自己在全球生产及供应链上的不可替代性。我们更加清楚了,为崛起为现代化强国,我们还有大量事情要做。

user avatar

大致思路还是延续了去年11月川普访华时的公告内容,也就是说,美国在折腾了快半年之后,基本回到了原点。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在去年的协议后对中国推进协议的速度不满,你要是注意当时的公告内容,会发现基本没有确定的时间表,而是根据美方的反应来一步步推进,这也是刺激川普想打贸易战的一个原因。现在这个协议,从公布的内容上看,实际上还是以前的态度,当然在某些中国本来就要放开的领域上承诺加速开放,既然美国不情愿的接受了这个现实,说明川普政府还是认为合作好过对抗,至少是表面上的合作。还有一个信号就是川普政府内的极端鹰派如纳瓦罗等可能要靠边站,从中文版的消息来看,中美谈判几乎完全抛弃了这些人的遏制要求,这说明川普对极端鹰派不能成事反而坏事的态度有意见,在对华问题上,可以预料这些人的影响力会大大降低。另外一点就是川普和国会的对立会进一步加剧,国会利用川普打算在贸易战进行恐吓的手段,试图拿走川普手里的牌,这对于政府的政策灵活性和川普个人的性格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结论是:

1、川普政府在尝试全盘通吃失败后,事实上不可能再次选择贸易战选项。因此全面贸易战风险基本消除;

2、遏制2025计划在川普的谈判策略中基本放弃。此类内容再次出现的话,会引发中方反弹,因此表面上美国也不会再提出此类要求;

3、目前中美谈判框架基本延续了去年11月的中美协议,并且没有出现令中国不满的内容,可以认为是在中国主张的方向上进行谈判。这绝对是胜利;

4、很多本来就打算要开放的领域会加速开放,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好事,意味着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不错的进口商品;

5、某些国内曾经一直保护并最终退化成买办或生产效率过低的行业将迎来直接冲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