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运20接近服役,怎么还买伊尔76?

回答
运20的服役,按理说应该会大幅减少对伊尔76的采购,甚至取而代之。然而,现实情况是,即使运20已经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中国依然在引进伊尔76。这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新旧替代”,而是牵扯到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的多重考量,以及军事装备发展中常见的“过渡期”和“补充性”需求。

首先,我们得明白,运20并非一夜之间就能完全满足所有需求。

产能与时间差: 运20虽然已经服役,但其生产线的产能是需要逐步释放和提升的。从设计定型、小批量试生产到大规模量产,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空军的装备更新换代,尤其是在大型运输机这种战略性装备上,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在运20产能尚未完全满足空军现有和未来的大规模运输需求之前,伊尔76作为一支已经成熟且可靠的力量,其作用依然不可或缺。
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 伊尔76作为一款服役数十年的成熟机型,其技术成熟度和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在空军的实际运用中,很多时候需要的是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装备。即使运20在技术上更先进,但在初期,尤其是在一些高强度、高风险的任务中,空军可能会更倾向于依赖其熟悉且性能稳定的伊尔76。
特定任务需求: 尽管运20在设计上是重型运输机,但伊尔76作为一款经典的重型运输机,在某些特定任务中可能仍然具备优势,或者说,伊尔76的某些“软实力”是运20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的。例如,伊尔76在高原、高温等极端环境下的飞行和起降性能,以及其改装后的特种机(如空中加油机、预警机等)的成熟度和丰富经验。

其次,中国引进伊尔76,更多的是一种“补充”和“过渡”的策略,而非简单的“替代”。

构建多层次的空运能力: 现代空军的运输能力,并非只依赖一种型号的飞机。通常会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型号的运输机体系。例如,大型运输机负责战略物资和大规模兵力的远程投送,而中型运输机则负责区域性运输和战术支援。伊尔76与运20一同服役,可以形成一种“高中低搭配”,满足不同距离、不同规模的运输需求。
为运20积累经验和培养人才: 在运20尚未完全形成战斗力之前,引进伊尔76并使其继续执行任务,可以为中国空军在大型运输机运用、维护、保养、训练等方面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为运20的飞行员、机务人员和指挥人员进行培训,为未来大规模装备运20打下坚实基础。
特定机型的改装需求: 伊尔76系列在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拥有非常成熟的改装平台,例如空中加油机(伊尔78)、预警机(A50)等。中国空军在现代化过程中,对空中加油能力和预警指挥能力有巨大需求。如果基于伊尔76平台进行改装,其技术和经验积累可能比从零开始研发基于运20的特种平台更为高效和经济。引进伊尔76,很有可能就是为了获取这些改装平台,以快速提升空军的战略支援能力。可以说,购买伊尔76,可能更多是为了其“特种机”潜力,而非单纯的运输能力。
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 在一些情况下,国际合作可以带来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即使中国已经有了自主研发的大型运输机,但通过与俄罗斯在伊尔76领域的合作,也能学习到其在飞机设计、制造、维护等方面的一些经验,这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再来谈谈“买”与“造”的关系。

自主研发与市场选择: 运2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骄傲,代表着中国大飞机技术的突破。但自主研发并不意味着放弃市场选择和灵活策略。在装备建设上,既要强调自主,也要注重效益和效率。在某些特定领域,如果引进成熟型号能够更快地满足需求,降低风险,或者获得独特的技术优势,那么“买”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成本考量: 虽然运20是中国自主研发,但其研发和生产成本是巨大的。而引进伊尔76,特别是如果是在已经具备一定的生产技术和保障能力的情况下,其成本效益比可能在某些阶段更有优势,尤其是在需要快速补充数量的情况下。

总结来说,运20接近服役,中国依然买伊尔76,并非意味着运20不受重视,也不是对其能力的质疑。而更像是一种精心规划的“组合拳”:

在确保战略运输能力的同时,利用成熟的伊尔76来填补运20产能尚未完全满足的空缺。
通过伊尔76系列,尤其是其改装型,来快速提升空军的战略支援能力。
为运20的全面列装和作战效能最大化,争取宝贵的时间和积累经验。
构建一个更加完整、更具韧性、更能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的空运体系。

随着运20产能的不断释放和性能的进一步完善,未来中国空军对伊尔76的依赖程度会逐渐降低,但伊尔76在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的“功绩”和其在特定领域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这体现了中国在装备建设上的务实主义和战略眼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点:产能和客户使用熟练度(也就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运20才交付产能还处于爬坡阶段(就和手机生产商一样),无法满足部队的需求。

其次,部队的使用最熟练最能迅速形成作战能力的还是已有的伊尔76运输机的这套体系。买伊尔76是最方便最快速形成战斗力的。这一点也很正常,其实我军最新的装备有很多时候都不是给一线部队而是给二线部队,因为接装改装新装备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空隙就会导致战斗力下降。

而且本来计划是从俄国购买一批新造的伊尔76的,但是俄国的伊尔76厂是前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飞机制造厂,但是俄国人希望借助中国的资金在本国重新建立组装厂,并让塔什干飞机制造厂破产了。导致我国那个单子被迫改成伊尔476(新型号导致后勤体系就会变化很多),而且价格要涨很多。这样就不划算了。

那么怎么解决呢?只好购买前苏联时期生产的比较新的二手飞机并进行大修翻新。这样当初订购的预算总价格可能保持不变。而且速度还比造新的要快很多。

知乎上还是别问这种问题了。老军迷都在论坛上,知乎这种地方还是问问计算机等其他相关的内容比较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运20的服役,按理说应该会大幅减少对伊尔76的采购,甚至取而代之。然而,现实情况是,即使运20已经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中国依然在引进伊尔76。这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新旧替代”,而是牵扯到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的多重考量,以及军事装备发展中常见的“过渡期”和“补充性”需求。首先,我们得明白,运20并.............
  • 回答
    运20的飞控系统能否用于C919?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了飞机设计、系统集成以及适航取证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答案是不能直接移植和使用,但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和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飞控系统并非一个独立的、可以随意拿来即用的“零件”。它是一个高度复杂、集成的系统,包含了一系列软硬件组成部.............
  • 回答
    运20加油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中国空军与美军在空中加油能力上的差距,但要说“只能缩小”或者“巨大差距”是否能完全弥补,这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咱们得明白,空中加油对于现代空军的意义。它就像给飞机装了个“移动的油箱”,让战机能够飞得更远、飞得更久,执行更复杂的任务。没有强大的空中加油能力,即.............
  • 回答
    运20的服役,对我军投送能力的提升,那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加把劲儿”,而是实打实地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用“质的飞跃”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玩意儿一旦能飞起来,并且成规模装备部队,那感觉就像是给解放军插上了一双超级翅膀。首先,最直观的,就是运载能力的大幅增强。别的不说,就看它那巨大的载重量,跟以前咱.............
  • 回答
    关于运20(Y20)运输机发动机函道比(Bypass Ratio)是否与高原性能考量有关,这是一个相当专业且值得探讨的问题。虽然我们无法直接获取运20项目具体的发动机选择和设计决策细节(这些通常是高度保密的军事机密),但我们可以从航空发动机设计的一般原理和高原飞行的挑战出发,来分析这种可能性。首先,.............
  • 回答
    鲲鹏展翅:运20运输机的问世及其深远意义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征程中,“运20”运输机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这架代号“鲲鹏”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它的出现不仅仅是中国空军装备现代化的一大步,更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航空制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承载着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的重任。那么,这架“鲲鹏”究竟是何模样?它.............
  • 回答
    关于运20能否改装成轰炸机或预警机的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可不是一句简单“能”或者“不能”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咱们得明白运20的“出身”和“设计理念”。运20,咱都叫它“鲲鹏”,它诞生的初衷是什么?是战略运输机,说白了,就是一架大号的“货车”,而且是那种能跨越 continent 的超.............
  • 回答
    运20的机舱宽度和载重能力,以及它究竟算不算纯粹的战术运输机,这几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在讨论的焦点。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机舱宽度:并非“窄”,而是设计取向不同首先,说运20机舱“窄”其实是和C17这种追求极致内部空间的大型战略运输机相比。C17的5.5米宽内部货舱,那确实是个大家伙,可以很从容.............
  • 回答
    关于运20在2025年前是否能完成涡扇20(WS20)发动机的换装,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但又涉及诸多敏感信息的军事航空话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发动机的研发与成熟度、飞机的设计与适配、生产线的准备情况,以及最重要的——军方的实际需求和部署计划。首先,我们来聊聊涡扇20(WS.............
  • 回答
    运20(WS18版)的定位,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来说,它既是战略运输机,也具备相当强的战术运输能力。这个“既是…也是…”的表述,恰恰说明了它设计上的多功能性和适应性。咱们先不谈“战略”还是“战术”,先来看看运20本身的“底子”。运20的基本能力:大、能飞、载得多运20,也就是大家熟知的.............
  • 回答
    2021年,中国航空工业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歼20的批量生产和改进,以及运20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都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基于这样的基础,我对2022年的中国航空工业充满期待,并希望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和突破:一、 军用飞机领域的持续进步与突破: 歼.............
  • 回答
    运20这样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在理论上,是具备为民间物流提供服务的潜力的,并且这正是军民融合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将它大规模地投入民用,其可行性并非简单的是否能飞的问题,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考量和实际操作的障碍。从硬件上看,运20的“民用潜力”:首先,运20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拥有巨大的载货能力.............
  • 回答
    让咱们抛开那些AI味儿十足的生硬分析,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要是把“运20”这架巨鹰,插上两对“F135”或者“F119”这样的顶级战斗机发动机,那画面得多带劲?我尽量把这事儿说得像咱们老百姓聊天一样明白。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运20是干嘛的?它是一架运输机,说白了,就是个大号的“快递车”或者.............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问到了一个非常直观的点上!看到歼20、运20、轰20、直20这些名字,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它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联系,为什么都带着这个“20”。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和历史节点。简单来说,这个“20”不是随便起的,它代表着一个序列号,.............
  • 回答
    运20在非战争条件下大规模紧急空运行动中的表现,无疑是中国空军运输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和展示,也为运20的实战化运用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评价这次行动的意义和影响:一、 检验和提升了运20的战备水平与操作能力: 大规模集结与协同作战: 这次任务动用了数量可观的运20机群,这本身就考验.............
  • 回答
    运20,这款咱们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军用运输机,自打它横空出世以来,就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好几个方面来聊聊,别的不说,光是它的出现,就已经足以让人眼前一亮。首先,它的“块头”和“力气”是绕不开的话题。 运20,这名字听起来就挺有分量的。它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220吨,这个数字在中国.............
  • 回答
    运20大型运输机,在加装空中加油装置后,其角色和能力将发生质的飞跃,这对于中国空军而言,无疑是“力量倍增器”的到来。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多重深层次的信息,值得我们仔细剖析。首先,它标志着中国空军战略投送能力的质的提升。过去,受限于加油机的数量和性能,中国空军的战略空运能力存在明显的“航程焦虑”。无论是.............
  • 回答
    中国空军两架运20大型运输机奔赴汤加运送救援物资,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运输任务,它背后蕴含着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多重能力展现和坚定担当。首先,这是中国空军战略投送能力的集中体现。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性能,但运20的亮相和这次任务,则将中国空军的“骨干”力量——战略空运能力.............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实际的现象:为什么像运20这样的大型运输机,似乎更常出现在上海方向,而吉林这边就没那么显眼?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看简单的“有”和“没有”,而是要理解背后的逻辑和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运20这大家伙是干嘛的。运20,代号“鲲鹏”,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重型军.............
  • 回答
    运20支援上海,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感慨的。首先,得明白运20是什么。它不是那种像波音747那样载满旅客的客机,也不是我们平时在机场看到的那些民航货运飞机。运2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多用途军用运输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鲲鹏”。它的特点是“大”,载重量大,航程远,能在各种复杂的天气和环境下飞行,还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