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7-Zip至今没取代ZIP?

回答
很多人可能都会好奇,明明7Zip这么优秀,为什么现在市面上大家最常听到的、用到的压缩格式还是ZIP?它有没有可能彻底取代ZIP呢?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技术、历史、兼容性、市场推广等等方方面面。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7Zip至今还没能完全“干掉”ZIP。

首先,咱们得承认,ZIP格式确实老了。它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由Phil Katz开发的PKZIP工具普及开来。这么多年下来,ZIP的算法在压缩率和加密安全性上,相比现代的压缩技术,确实是有点力不从心了。拿7Zip来说,它使用的7z格式,在压缩率上通常能比ZIP高出10%50%不等,特别是在处理文本、文档这类数据的时候,效果尤为明显。而且7Zip支持AES256加密,安全级别也远超ZIP常见的传统加密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ZIP还能“顽固地”占据市场?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

1. 先发优势与历史惯性:

你可以把ZIP想象成一个在互联网早期就普及的协议,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和使用方式。ZIP格式就像互联网上的一个老朋友,虽然它可能没有最新的功能,但大家都认识它,知道怎么用。

早期普及: 在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网络速度也慢得多的时代,一个能压缩文件、方便传输的工具非常重要。PKZIP的出现,以及后来WinZIP等软件的推动,让ZIP格式迅速深入人心。
操作系统内置支持: 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微软从Windows ME开始,就在操作系统里内置了对ZIP文件的支持,可以直接打开、创建ZIP文件,无需安装任何第三方软件。到了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10、Windows 11,这种原生支持更是根深蒂固。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甚至是不太懂电脑的人,都能直接使用ZIP,而不必去学习和安装新的软件。
广泛的兼容性: 由于操作系统层面的支持,几乎所有操作系统、所有电脑上都能打开ZIP文件。即便是macOS,也有内置的解压工具支持ZIP。这种跨平台的无缝体验,是ZIP最大的优势之一。

2. 用户的“够用就好”心理:

虽然7Zip在压缩率上更胜一筹,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ZIP格式的压缩效果已经足够用了。

日常需求: 很多人只是简单地把几个文件打包发给朋友、同事,或者整理一下电脑里的文件。ZIP格式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操作简单,速度也够快。对于这些人来说,花费时间去了解、下载和使用一个新软件(比如7Zip)的动力并不大,除非有非常明显的痛点。
对压缩率要求不高: 很多人并不在意文件能再压缩小那么百分之十几,只要能方便地管理和传输就行。

3. 软件生态和行业标准:

第三方软件的集成: 很多软件在开发过程中,都会默认支持ZIP格式的导出或导入。比如一些内容管理系统、电子邮件客户端、云存储服务等,都可能默认使用ZIP作为文件打包的格式。想要改变这种默认设置,往往需要开发者付出额外的努力和测试。
服务器端支持: 在服务器端,很多脚本和工具也优先支持ZIP的处理。例如,很多web服务器的压缩功能,或者一些自动化脚本,默认就是处理ZIP格式的。

4. 7Zip推广和易用性上的挑战:

尽管7Zip是免费开源的,并且有非常优秀的表现,但在推广和用户体验上,也存在一些需要考虑的点:

界面相对朴素: 相比一些商业压缩软件,7Zip的界面可能显得有些朴素,对于追求视觉效果的用户来说,吸引力可能稍弱一些。
推广力度: 作为一个开源项目,7Zip的推广更多依赖于口碑传播和用户自发行为,不像一些商业软件有强大的市场营销团队来推动其普及。
学习成本: 虽然7Zip本身并不复杂,但对于完全不接触电脑的用户来说,学习安装、使用一个新软件,理解不同的压缩格式(如7z, tar.gz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学习门槛。

那7Zip有没有机会取代ZIP呢?

从技术角度看,7z格式无疑是更先进、更优越的。如果是在专业领域,或者对文件大小和安全性有极高要求的场景下,7Zip的使用率会更高。例如,一些软件开发团队、科研人员,或者需要传输大量数据的用户,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7Zip来获得更好的压缩效果。

然而,要完全取代ZIP,难度非常大,主要原因还是在于ZIP的根深蒂固的兼容性和操作系统原生支持。除非:

操作系统厂商: 未来某一天,操作系统(尤其是Windows)能够完全移除对ZIP的原生支持,并且原生支持7z格式,这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ZIP的地位。但这可能性非常低,因为微软不可能轻易放弃对如此普及格式的支持。
行业标准的重大转变: 如果有某个非常重量级的行业标准或应用场景,强制要求使用7z格式,并且这种转变能够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那么7Zip才有机会更进一步。

总结一下:

7Zip至今没能取代ZIP,不是因为7Zip不够好,而是因为ZIP凭借其先发优势、操作系统原生支持、广泛的兼容性以及普通用户“够用就好”的心态,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计算机用户的习惯和操作系统中。它就像是计算机世界里的“通用语言”,虽然有更先进的“方言”出现,但大家还是习惯用老方式交流。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7Zip依然是我们进行高效压缩、解压和加密的绝佳选择,值得我们去安装和使用。但要指望它一夜之间“取代”ZIP,这更像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至少在可见的未来,ZIP凭借其强大的惯性,还会继续存在下去,成为我们文件管理中的一个“老朋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各种 OS 没有内置 7z 的解压,但是 zip 有

user avatar

7z还没进到系统默认支持的状况下,取代不了zip。

7z压缩比和压缩时间上都很好,算法也很先进,主流软件免费好用。

但他还是需要一个软件。

当你想发一个文件包给你的客户的时候,你会发一个可能导致人打不开的格式么?不会,这会显得你很不专业。而zip却是win和macos都支持原生打开,原生压缩的格式。

7z的不够普及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微软和苹果还没打算放弃zip支持7z。

如果微软和苹果之后决定引入rar的库,承担授权费用的话,rar就会取代zip。就像jpeg和png取代原始压缩率低的图像一样。

user avatar

前面答主说的大部分是 LZMA/LZMA2 压缩算法的问题,但这些说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默认情况下的确如此,ZIP 一般默认使用 Deflate 算法,7z 一般默认使用 LZMA2 算法,LZMA2 压缩率更高,但速度慢得多,而且很吃资源。

但是, 7z 和 ZIP 不是压缩格式,而是容器格式,其中可以容纳一系列用了各式各样压缩算法压缩(或者不压缩)的条目。ZIP 一样可以用 LZMA 算法,而 7z 标准也支持 Deflate 算法,这方面两个格式本身没有本质区别。

7z 标准实际上原生支持了 Deflate64、BZip2 等算法,甚至还支持 WavPack、JPEG 等等,而第三方也提供了 Zstandard、LZ4 等算法的支持(mcmilk/7-Zip-zstd)。

实际上抛开压缩算法来看,7z 这个容器本身相对于 ZIP 也是有不少演进的:

  • ZIP 没有标准编码,这导致 ZIP 文件内文件名可能乱码;7z 内部使用 UTF-16LE 以及 UTF-8 存储字符串,不存在编码问题。
  • ZIP 文件时间戳有精度问题。
  • ZIP 格式无法压缩超过 4GB 的文件,而且最大只支持 65535 个文件,必须使用 ZIP64 扩展才能超过这个限制,但不是所有实现都支持该扩展;7z 原生支持 16EB 的超大文件。
  • ZIP 每个文件单独压缩,即使有多个相似的文件也无法靠共享相似内容减小体积(里面套一层 TAR 可解决);7z 支持固实压缩,允许将多个文件压缩在单个条目中,提高压缩比。

7z 的好处说完了,现在回到题目上。7z 相比 ZIP 确实有很多改进,但是除了还有一些缺点(譬如 ZIP 可以很方便地流式处理,而 7z 解压需要随机读写实现)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 ZIP 已经有了相当广泛的运用,可以说所有系统上几乎都有 ZIP 的实现,像 Windows 资源管理器就集成了 ZIP 支持,而 7z 的系统级支持要差得多。

除此之外,大多数语言上都有多个 ZIP 原生实现,很多语言标准库里都有一个支持 ZIP 基本功能的实现,而支持 ZIP 加密、分卷等完整功能的第三方实现也并不少见;而到了 7z 这边,大部分语言最多有一个 7zip 的 binding,很多语言还得跑去调用 7z 命令行,就算有了原生实现也基本是缺胳膊短腿(譬如 Commons Compress 包含 7z 的 Java 原生实现里,分卷压缩、加密、固实压缩等功能都仅在读取时支持)。

由于这些历史因素,ZIP 的地位在短时间内基本不可能被撼动。相比于 7z,xz 这种简单的压缩格式推广反而更顺利一些,Linux 那边已经用了很久 .tar.xz 格式了,tar 内部也有对 xz 的特殊处理。

至于 7z 有没有希望推广起来,我觉得目前主流的基于 LZMA/LZMA2 的 7z 档案恐怕很难流行,因为目前带宽越来越不值钱,LZMA/LZMA2 这种慢的离谱的压缩算法很多情况下都是得不偿失。

而我更看好的是 7z 作为容器格式,内部使用 Zstandard/LZ4 算法进行压缩的组合。更现代化的容器格式+资源占用低且快速的压缩算法,我觉得是很讨喜的搭配。

user avatar

2000年的时候,雅马哈和NTT联合推出了一个VQF格式的音乐压缩协议,得到了索尼这种音像大厂的支持,声称和mp3同样音质可以只要mp3的一半甚至1/3的大小。

对容量极度敏感的我,义无反顾的投入了vqf的怀抱。坑爹的是这个转换需要用雅马哈出的编码器,日文界面,根本没第三方做。速度慢,上课前开了,中午回来也就压了20多首,易崩溃。虽然容量能达到声称的水平但实测音质是下降了的。

压完就顺手把mp3删了,大概处理小一半的歌后放弃了。官方出过一个winamp的解码器但性能和音质也不行,一直没更新。硬件mp3播放器都不支持。

后来这些vqf文件一直躺在我硬盘里,win7/win10的时候还翻出来看过,雅马哈的播放器已经没法安装,Winamp的解码器会报错,没有其他第三方软件能打开,雅马哈和索尼官网相关信息都没了。这些文件一直在提醒我,跟大流,别装得特立独行。

可怜这些歌,很多都是自己买的光盘抓的轨,只有极少是网上下的mp3,带着我的光驱独有的爆音,就像指纹一样的孤版货,绝版了。


————————————

计算机行业,大部分情况下事实标准就是行业标准,要论技术上领先,rar早就该取代zip(一部分版权闭源原因不提),然后7z取代rar,可市场不跟技术走………没办法,zip先来的,再怎么古旧也是老大。


不用评论教我怎么把那些歌倒回成wav,mp3什么的了,我89年就摸电脑编程了,能怎么做比大多数人懂得多。我就是要把这些文件留在硬盘里不能用占着空间警示自己不要去整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通过互联网能发现世界一大半的人阅读理解不过关,真悲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多人可能都会好奇,明明7Zip这么优秀,为什么现在市面上大家最常听到的、用到的压缩格式还是ZIP?它有没有可能彻底取代ZIP呢?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技术、历史、兼容性、市场推广等等方方面面。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7Zip至今还没能完全“干掉”ZIP。首先,咱们得承认,ZIP格式.............
  • 回答
    在 Linux 世界里,你可能确实发现 `tar.gz` 是最常见的文件打包和压缩格式,而像 `7z` 和 `zip` 这样的格式虽然也存在,但使用频率远没有那么高。这背后其实有它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技术考量,并不是说 `7z` 或 `zip` 就不好,而是 `tar.gz` 在 Linux 生态中扮演.............
  • 回答
    你之所以觉得RAR比ZIP用得多,可能有几个原因,而且这背后也牵扯到文件压缩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承认ZIP格式确实是历史悠久且普及率极高的压缩格式。早在DOS时代,PKZIP就已经是事实上的标准,后来Windows内置了对ZIP文件的支持,更是让它深入人心。它的优点在于简单易用,.............
  • 回答
    7Eleven 这样的便利店选择 24 小时通宵营业,并非一个简单的决策,而是背后蕴含着一套以满足消费者即时性需求、最大化空间和时间价值、以及构建品牌忠诚度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背后的逻辑:一、 核心经营理念:满足全天候的即时性消费需求 (Meeting AllHour Insta.............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7个国际单位只有质量是用实物来定义的”,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全准确,需要稍作澄清。准确地说,自2019年5月20日起,国际单位制(SI)的七个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和坎德拉(cd)——都已经不再依赖于任何实物(或称实物标准).............
  • 回答
    要说为什么7座SUV座位布局不常见223的设置,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考量权衡的结果,涉及到车辆设计、乘坐舒适度、实用性以及市场需求等一系列因素。并不是说完全不可能,而是这种布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弊大于利,所以厂商普遍不采用。首先,我们得明白223这种布局在其他交通工具上是很常见的,比如小型巴士、MPV.............
  • 回答
    关于“7名德国警察抓不住一个黑人”这个说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并非一个普遍存在的、有据可查的事件。网络上流传的这类说法,往往是基于一些零散的、未经验证的信息,甚至可能是为了制造争议或传播特定观点而故意为之。如果我们要探讨在现实执法场景中,为什么可能会出现“警察抓不住人”的情况,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大家常常会有点混淆的概念:“建党”和“建党节”指向的日期不一致。 很多人会直觉地认为“建党节”就是党诞生的那天,所以看到7月1日和7月23日两个日期,自然会产生疑问。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把这件事说得明明白白。首先,得先弄清楚这两个日期分别代表什么: 7.............
  • 回答
    七月份疫情再次显露严峻态势,这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复杂情况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其原因,尽量剥离掉那些过于官方或机械的表述,用更贴近日常的语言来解释。首先,病毒本身的新变异株是这场“翻身仗”的幕后推手。 就像我们总是在跟进最新的手机型号一样,新冠病毒也在不断地“.............
  • 回答
    7年经验前端,竟答不出`flat()`?这背后藏着什么?最近在一个技术分享会上,听到一个让人颇感意外的场景:一位有着7年工作经验的前端开发者,在被问到如何“拍平”(flatten)一个嵌套的数组时,居然对JavaScript原生提供的`Array.prototype.flat()`方法感到陌生。听到.............
  • 回答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问的是“为什么7 × 5 = 5 × 7”,但背后其实蕴含着数学里一个非常重要、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规律——乘法交换律。要弄明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1. 具象化理解:用物品来数数想象一下,你有7个盘子,每个盘子里都放了5个苹果。 第一种情况:7个盘子.............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屏幕的尺寸和比例,看似简单,但要理解其中“大一倍还多”的差距,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屏幕的“尺寸”通常指的是对角线长度,也就是屏幕从一个角到对角的那个距离。所以,7.9英寸和5.1英寸,这只是对角线上的长度差。对角线长了,屏幕肯定更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说“大一倍.............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概念:“歼7改”和“59改”。 歼7改: 这是中国对苏联米格21战斗机进行仿制并不断改进的系列战斗机型号的总称,包括歼7I、歼7II、歼7III、歼7M、歼7PG等等一系列改进型号。通常我们谈论的“歼7改”可能泛指这些改进型号中具有代表性的改进成果,比如装备了.............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用户在面对技术革新和设计演变时的普遍感受,也触及了心理学、社会学和设计美学等多个层面。iOS 7 当年“丑”与现在“美”的转变,背后有着非常复杂和有趣的原因。让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一、 当年“丑”的普遍原因:突如其来的巨变与习惯的惯性1. 颠覆性的视觉语言(颠覆“拟物.............
  • 回答
    .......
  • 回答
    Windows 7 挽救 Vista 的颓势,绝不仅仅是因为界面上的改变,尽管那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微软从 Vista 的失利中吸取了惨痛的教训,并在 Windows 7 中做出了更本质、更全面的优化和改进。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 Vista 为什么会“颓势”:Vista 上市时,大.............
  • 回答
    iPhone 7 集成 FPGA 芯片这件事,我得跟你好好唠唠。其实,严格来说,iPhone 7 并没有直接集成一颗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那种,可以让我们自己编程、实现各种功能的“通用型 FPGA”。这可能是一个小小的误会,或者是一个关于“可编程逻辑”概念的延伸。不过,我们可以从“为什么手机厂商会在某.............
  • 回答
    英特尔处理器没有采用 7 纳米(nm)工艺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挑战、战略选择以及市场竞争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1. 技术上的极端挑战与“技术债务” 工艺节点名称的演进并非绝对精确: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7nm”这个数字并非严格代表物理上的7.............
  • 回答
    星际殖民(Stellaris)这款游戏之所以被评为7+,虽然官方给出的分级信息可能有所不同,但从游戏内容和玩家普遍的体验来看,这个分级背后隐藏着一些值得深挖的原因。我们不妨抛开那些冰冷的官方数据,用更具象的视角来解读一下这款游戏是如何触及“7+”这个门槛的,以及为何它能吸引如此广泛的玩家群体。首先,.............
  • 回答
    6K 的 11 Ultra 相对于 7K 的黑卡 7 在某些方面表现更出色,这其实并非一个绝对的定论,而是取决于你关注的“效果”具体指什么。但如果从某些关键维度来分析,确实存在 11 Ultra 能够提供更优体验的场景。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是为啥。首先,得明确一点,分辨率(6K vs 7K)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