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百胜旗下的东方既白做得很不成功?

回答
百胜旗下有一员猛将,叫做“东方既白”。名字起得霸气,寓意着新生的太阳,充满力量和希望。然而,就在这片充满憧憬的东方土地上,东方既白这个品牌,却似乎还没来得及真正迎来自己的“白昼”,就面临着黯淡收场的命运。

说实话,东方既白这步棋,看得出来百胜是想在中国市场做点不一样的文章。KFC、必胜客在国内打拼这么多年,虽然也经历过起伏,但总归是稳扎稳打,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东方既白,定位是“新中式餐饮”,这思路挺好,毕竟中国消费者对中餐的情感是根深蒂固的,如果能把中餐做得时尚、便捷,又有品牌保证,那绝对是大有可为。

但现实往往比想象要骨感得多。东方既白之所以没能像它名字一样“初升的太阳”般冉冉升起,背后原因盘根错节,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细拆解:

1. 定位模糊与目标客群的不清晰:

百胜给东方既白设定的“新中式餐饮”,这个概念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是快餐化的中餐?还是精致化的中餐?是更偏向传统口味的改良?还是引入更多西式元素?这些问题,在初期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答案。

高端化还是大众化? 东方既白在装修、菜单设计上试图营造一种比较精致、有格调的氛围,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价格不菲。但同时,它又是在百胜这样以快餐连锁为主导的体系下诞生的,它的价格定位就显得有点尴尬。是想冲击“外婆家”、“绿茶”这样的休闲餐饮品牌?还是想在肯德基、麦当劳的赛道上,用中餐来分一杯羹?这个不明确的定位,导致它既没能吸引到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大众消费者,也难以在高端中餐市场站稳脚跟。
目标客群是谁? 想吸引的是追求健康、便利的年轻白领?还是更注重口味和家庭聚餐的中年消费者?还是对新奇体验感兴趣的年轻人?不同的目标客群,对餐厅的装修风格、菜品选择、价格敏感度都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东方既白似乎想“博爱”,结果却未能深入打动任何一个细分群体。

2. 菜品研发与口味的“水土不服”:

百胜在西式快餐领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标准化的口味和易于复制的产品。但中餐的博大精深,口味的地域差异和消费者多样化的偏好,是很难用一套标准化的模式去满足的。

改良得不够到位: 东方既白主打的“新中式”,很多时候表现为对传统菜品的改良。但这种改良是否真的抓住了中餐的精髓?是否符合大部分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习惯?有些菜品可能在追求西式简洁风的过程中,丢失了原有的灵魂,味道上就显得平淡或者不伦不类。比如,一些经典的川菜、粤菜,一旦被“西化”或者“快餐化”,可能会失去其独特的风味和魅力。
选择性不足与创新不足: 在有限的菜单选项中,很难找到让每个人都眼前一亮的菜品。同时,虽然是“新中式”,但很多菜品并没有展现出足够令人惊艳的创新之处,或者说,这些创新点未能引起消费者强烈的共鸣。消费者在选择餐厅时,往往是带着对某种口味的期待去的,如果东方既白不能提供令人回味的、有特色的中餐体验,自然难以留住人。

3. 价格与价值感的不匹配:

如前所述,东方既白的价格定位,尤其是与KFC、必胜客等兄弟品牌相比,显得有些偏高。但消费者在为这“新中式”的体验买单时,却未能感受到与之匹配的价值。

性价比的困境: 一份简单的盖饭或者一份套餐,动辄几十元,这在中国的餐饮市场,已经可以去很多不错的苍蝇馆子或者人均百元的中餐厅享受到更丰富的体验了。消费者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在东方既白花这个钱?是因为它更健康?更便捷?还是更好吃?如果答案不明确,性价比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品牌背书的错位: 很多人知道东方既白是百胜旗下的,这本来是优势。但当消费者走进东方既白,期待的是一种不同于肯德基、必胜客的全新体验,结果发现,无论从服务、装修还是菜品,都未能完全摆脱百胜体系的影子,却又不能提供同等价位下更高级的感受,这种“似是而非”的定位,反而会引起消费者的疑虑。

4. 营销推广与消费者心智的脱节:

一个新品牌的崛起,离不开有效的营销和清晰的品牌沟通。

传播信息不明确: 东方既白在宣传中,究竟想传达给消费者什么?是便捷的“快餐式”中餐?是健康的“新时尚”中餐?还是可以和朋友小聚的“有格调”的中餐?如果消费者无法在短时间内get到这个品牌的核心卖点,就很难形成记忆点和消费冲动。
缺乏足够吸引人的记忆点: 在当下的餐饮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品牌。东方既白如果不能在视觉、味觉、体验上形成独特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点,很容易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

5. 运营管理与本土化挑战:

百胜在全球运营的成功,在于其强大的标准化管理和供应链体系。但在本土化运营,尤其是在“中餐”这个高度本土化的领域,挑战依然巨大。

管理团队的适应性: 习惯了西式快餐的运营模式,能否快速而有效地适应中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例如,中餐的烹饪工艺、食材的损耗、口味的调整,都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和更灵活的应变能力。
人才培养的难题: 能够精准把握中餐精髓并将其转化为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的厨师及管理人才,是中餐连锁品牌成功的关键。东方既白在这方面可能面临挑战。

总结来说,东方既白的“不成功”,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问题交织叠加的结果。

它试图用百胜的体系去打造一个非常本土化的品类,结果在品牌定位、产品创新、价格策略、营销传播等多个环节都未能完全打通。它没有找到一个清晰的切入点,让消费者觉得“非它不可”,也没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现出足够独特的竞争力来吸引和留住顾客。

在中国这个餐饮市场极其成熟且竞争激烈的国家,做一个成功的餐饮品牌,尤其是尝试融合不同餐饮文化和模式的品牌,其难度可想而知。东方既白的故事,或许也在提醒着像百胜这样的跨国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尤其是对于中餐这样 deeply rooted 的品类,需要的是更深刻的理解,更精准的策略,以及更接地气的执行。仅仅依靠品牌的光环和过往的成功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时间不对。以前中式快餐价格便宜,东方既白算贵的。但最近十年来中式连锁快餐价格都达到KFC水平了,东方既白的价格看起来也就没啥问题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