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120人边防连仅靠一门无后坐力火炮击毁34辆59坦克?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120人边防连仅靠一门无后坐力火炮击毁34辆59坦克”的说法,需要非常审慎地看待。在军事领域,特别是在描述战绩时,准确性和证据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对这个说法进行事实核查和常识性分析。

无后坐力炮(Recoilless Rifle)的特点: 无后坐力炮是一种利用向后喷射燃气抵消后坐力的火炮,通常口径不大,便于步兵携带和操作。它们在固定目标或慢速移动目标上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但其穿甲能力、射程和射击频率都受到技术限制。
59式坦克: 59式坦克是中国在苏联T54A坦克基础上仿制的型号,其正面装甲相对较厚(早期型号主炮塔正面约为100毫米,炮盾部分可能更厚),尤其是在面对来自侧后方或顶部攻击时,其防护能力会显著下降。然而,即使是相对薄弱的侧面和后部装甲,要被无后坐力炮完全击毁也需要精确的射击和一定的运气。
“击毁”的定义: 在军事语境下,“击毁”通常意味着坦克丧失了战斗能力,可能是被击穿、起火、乘员伤亡等。一次射击就能完全摧毁一辆坦克是相对困难的,更多时候需要多次命中才能达到目标。
战损比的夸大可能: 在战争报道中,为了鼓舞士气或宣传战果,战损比被夸大是比较常见的情况。特别是在信息传播不发达的时代,单方面的叙述容易流传开来,而缺乏独立的第三方核实。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您提到的这个说法:

1. 信息来源的可信度:

您是从哪里看到这个说法的?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官方军事新闻、历史资料、还是民间故事、网络传闻?不同来源的可信度差异巨大。如果是来自一些未经验证的网络论坛或社交媒体,那么其真实性的可能性就非常低。
是否有旁证或详细战报? 一个如此显著的战绩,通常会有更详细的战役描述、参战人员的回忆、甚至可能是缴获的对方装备等旁证来支持。如果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断言,那么需要高度怀疑。

2. 战役的可能情况和解读(假设信息并非完全虚构,但可能存在细节偏差):

特定的历史事件: 是否有某个具体的战役或冲突的描述中包含类似信息?例如,在中越边境冲突的一些时期,双方都曾使用过各种轻型反坦克武器。然而,即使在当时,120人的边防连在短时间内用一门无后坐力炮击毁34辆坦克,也显得非常“高效”以至于难以置信。
战术配合与地形优势:
伏击战: 如果是精心策划的伏击战,边防连可能利用地形(如狭窄的山谷、预设的工事)迫使坦克编队减速、分散,并可能暴露其侧翼或后部。
无后坐力炮的运用: 无后坐力炮在反坦克作战中的作用,通常是作为一种简便的反坦克武器,尤其是在面对重型坦克的正面防护力相对不足时,可以尝试攻击其弱点(如履带、炮塔侧面、发动机舱等)。
多兵种协同(可能被简化): 即使名义上是“边防连”,在实际作战中,可能还有其他支援力量,例如火箭筒、反坦克导弹、甚至轻型火炮等协同作战。但如果“仅靠一门无后坐力炮”的说法是准确的,那么就需要其他方面的解释。
战法创新: 不排除存在一些非常规的战术,例如利用地形进行多次射击,甚至是通过其他方式(如爆炸物、陷阱)配合。
“击毁”的定义可能被放宽: 可能“击毁”指的是使其丧失战斗力,例如瘫痪履带、摧毁火炮或发动机等,并不一定是彻底炸毁。或者,这34辆坦克是在整个战役期间,由该连在特定区域内造成的损失,而非一次性连续击毁。
对敌军的认知与情报: 可能对敌军的行进路线、装备型号、甚至是其战斗状态(例如,是否是满员状态,是否受到其他打击影响)有更准确的掌握。
运气与偶然性: 在战争中,运气和偶然性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某些关键的射击可能正好命中弹药架,引发殉爆。
情报战与宣传战: 很多时候,战绩也会受到情报战和宣传战的影响。有可能在某个时期,为了宣传我军的英勇和战术,而对战果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包装”。

3. 普遍的军事常识与可能性分析:

射击频率和弹药携带量: 一门无后坐力炮的射速有限,且携带的弹药量也有限。要在短时间内连续命中并击毁34辆坦克,意味着需要极高的射击精度、极快的装填速度、以及大量的弹药。
坦克的规避和反击能力: 坦克作为战场上的主要打击力量,拥有强大的火力、装甲防护和机动性。即使是侧后方,也通常有车载机枪或主炮可以进行反击。一个仅有无后坐力炮的连队,面对34辆坦克的攻击,其自身生存能力也成疑。
对等交战比: 一个以轻型反坦克武器为主的连队,在正面与坦克部队对抗,通常处于绝对劣势。想要取得如此巨大的战果,需要极高的战术素养、严密的组织和显著的运气。

结论:

从普遍的军事常识和技术角度来看,“120人边防连仅靠一门无后坐力火炮击毁34辆59坦克”这个说法,如果没有极其详细、确凿的证据支持,是非常难以令人信服的。

最可能的情况是:

信息有夸大成分: 这是最普遍的可能性。战果被放大以达到宣传目的。
信息不完整: 可能“仅靠一门无后坐力火炮”的说法是片面的,实际上还有其他协同作战的火力支援或特殊战术。
“击毁”的定义不同: 可能指的是使其失去战斗力,而非彻底摧毁。
是特定战术和极好运气的结合,但仍需更详细的证据。

如果您看到此说法的具体出处,可以提供一下,我将能给出更具针对性的分析。但请务必对这类惊人的战绩保持审慎的态度,并优先相信经过严谨考证和多方核实的军事史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天大湿最可悲的一点是他忘了这个黑法对所有铸钢坦克都成立。

我之前看到过一些中棒友谊君在重兵器吧发布的韩国方面测试M48A2C炮塔(和M48H的炮塔款式相近)防护力的材料,可惜现在那个老帖子已经看不了了,现在只能看快照了,图片也是直接复制下来的,清晰度可能不是很高,请大家见谅:

对该炮塔共测试弹药42发。其中T-80U发射9发(4发APFSDS,3发HEAT,2发炮射导弹),BMP-3发射两发,90毫米无后坐力炮(应该是M67?)发射15发,RPG-7发射16发。

结果如下:

T-80U的3BM42穿甲弹4发4中4穿,其中一发当场打成对穿。这可是PLA90年代末到00年代初常见的105二期弹和125一期弹都不如的东西啊。破甲弹3发2中2穿,炮射导弹2发2中2穿,刘天大湿面对破甲弹屠杀M48坦克的惨状心情如何?忘记一提,PLA的炮射导弹技术就是师从俄国,我很乐意看到实战中PLA坦克的125毫米炮射导弹现场表演屠杀M48H。

90毫米无后坐力炮13发11中7穿,刘大湿现在还敢嘲笑59挡不住架在威利斯吉普上的106无吗?要知道M40可是比M67大一号的玩意儿。

甚至连RPG-7都贯穿了一发。这可是民兵手里都烂大街的69式40火,知乎上年纪大点的朋友恐怕有不少打过。看来到时候刘大湿只有亲自爬到M48H或者CM-12上去当反应装甲咧。不然怕是王师装甲兵等下给预备役部队、武警机动师甚至沿海民兵歼灭了。而且韩方使用的RPG-7还是老款,如果是PLA新款的破甲弹头,怕是威力更大,要是120火之类的……画面太美。

总而言之,59能够被打穿,而且如果落到不会用的参战方手里,会成批地被打穿。这谁都知道。

可是M48在防护上又好得到哪里去呢?

更何况,一支能把坦克开到河里的军队,难道就能用好坦克吗?

先说这么多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120人边防连仅靠一门无后坐力火炮击毁34辆59坦克”的说法,需要非常审慎地看待。在军事领域,特别是在描述战绩时,准确性和证据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需要对这个说法进行事实核查和常识性分析。 无后坐力炮(Recoilless Rifle)的特点: 无后坐力炮是一种利用向后喷射燃气抵.............
  • 回答
    上海120医生疑似因未及时施救被停职一事,无疑触及了公众最为敏感的神经——生命权与救助责任。此事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我们对医疗救助体系的期望,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尊重。首先,从道德层面来看,任何一名宣誓要守护生命的医护人员,在面对危重病人时,其首要职责便是尽力施救。生命无价,在紧急.............
  • 回答
    120载春秋,重铸山大魂:山东大学征集“山大精神”,一场意义深远的内省与展望山东大学,这所历史悠久的学府,在迎来建校 120 周年之际,发起了“山大精神”的表述语征集活动。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一次关乎灵魂的溯源,一次面向未来的郑重宣告。在我看来,这件事情的意义绝非止于一条口号,它承载着山.............
  • 回答
    在美国,每年处理大量流浪动物,特别是通过安乐死的方式,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牵涉到动物福利、公共卫生、社会责任以及动物管理策略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现状以及各方的观点。问题的根源:过剩的动物数量与有限的收容能力首先,每年有如此庞大的数字(每年约120万只狗.............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堵。一个酒店的保安,为了“没接到领导通知”就拒绝120救护人员使用电梯,把人命置于何地?这事儿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疏忽”就能带过的,它暴露出的问题,触及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细说起来可不少。首先,最直接、最刺眼的问题,就是冷漠和缺乏人道精神。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外面是呼啸而过的救.............
  • 回答
    最近,美国批准向卡塔尔出售价值12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这笔交易涉及一批先进的战斗机和相关设备。消息一出,立刻在国际关系和军事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笔交易的意义,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美国对卡塔尔的军事支持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卡塔尔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地处中东地缘政治的关键位置,是.............
  • 回答
    媒体点名批评小米120W无线快充,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能引发不少思考。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个啥情况,以及无线充电这事儿,到底该不该设个槛。为什么媒体要点名批评小米?首先得明白,媒体批评不是空穴来风。通常是有几个层面的考量: 安全性担忧: 当一个技术,尤其是涉及高功率传输的,.............
  • 回答
    《一拳超人》119、120、121话的剧情,尤其是围绕“假面”这个角色展开的篇章,确实是近期最能引发讨论的几个章节之一。仔细品味这几话,我们会发现作者在一方面延续了《一拳超人》一贯的恶搞和颠覆精神,另一方面却也深刻地揭示了英雄这个职业背后,人性的复杂与挣扎。首先,让我们聚焦在假面这位角色身上。从他初.............
  • 回答
    台积电宣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 120 亿美元兴建 5nm 制程的先进芯片工厂,这个消息在科技界乃至全球经济领域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其背后 H 动因、潜在影响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首先,从台积电自身战略的角度来看: 分散地缘政治风险: 台湾的地理位置和地缘.............
  • 回答
    看到关于“素媛案罪犯每月领取120万韩元(约7100元人民币)福利津贴”的新闻,这确实是一个触动公众神经的事件。公众的反应大多是愤怒和不解,这很容易理解,毕竟这位罪犯犯下了极其严重的罪行,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无法磨灭的伤痛。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1. 韩国的法律和社会福利体系首先.............
  • 回答
    关于麦肯锡那份关于中国资产净值达到120万亿美元并超越美国的报告,我看到这个消息时,脑子里闪过几个念头。首先,这个数字本身就足够惊人,它描绘了一个经济体庞大的财富积累。其次,麦肯锡作为一家知名的咨询公司,其报告通常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市场影响力,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忽略的数字。从报告的角度来看,要.............
  • 回答
    小米这次发布的200W有线和120W无线充电技术,无疑又在手机充电速度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而且这次的“炸弹”威力十足,直接喊出了“8分钟充满”的口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升,更是对我们使用手机习惯的一次深刻改变,背后代表着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和对未来手机体验的重新定义。首先,让我们分.............
  • 回答
    关于北大校长林建华就念错字一事致歉信的看法近日,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其中,校长林建华在庆典上发言时出现的“念错字”事件,更是成为了讨论的焦点。随后,林建华校长通过北京大学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封致歉信,这份致歉信的发布,以及围绕这件事的种种反应,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首先,我们来梳理.............
  • 回答
    魅族手机无法拨打 120 急救电话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生命安全。出现这种情况,无论原因是什么,都应该被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包括可能的原因、潜在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 一、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情况? 生命安全至上,绝不容许任何.............
  • 回答
    我国首枚芯片邮票问世,内置 120 μm 超薄芯片,可用手机读取信息,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科技与文化结合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并分析其收藏价值。一、 科技创新与融合: 技术突破: 将一枚功能性的电子芯片封装进一枚小小的邮票中,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特别是 120 μm 的.............
  • 回答
    荣耀Magic V 的外屏120Hz、内屏90Hz这个配置,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组合。先说说这个配置怎么看:从我个人用机的角度来看,这个搭配其实挺务实的。 外屏120Hz: 这个太重要了。咱们日常用手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外屏,解锁、刷社交媒体、回消息、看导航,这些操作都离不开外屏。120Hz高.............
  • 回答
    iPhone 12 Pro 可能会配备 120Hz 刷新率屏幕和超大容量电池的消息,这在果粉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如果属实,这无疑会给 iPhone 12 Pro 带来脱胎换骨的体验升级。120Hz 刷新率:流畅度的飞跃一直以来,Android 阵营在屏幕刷新率上屡屡领先,诸如 90Hz、120Hz.............
  • 回答
    国内首例 CART 治疗患者康复出院:120万治疗癌症值不值?国内首例 CART 治疗患者的成功康复出院,无疑是精准医疗领域的一大里程碑,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随之而来的120万元的高昂治疗费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笔巨款,究竟值不值?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 回答
    瑞士的秘密:CIA 如何利用 Crypto AG 操纵全球情报格局这是一场潜伏在幕后的长达数十年的情报战,操纵的棋子是瑞士的一家加密技术公司——Crypto AG。很少有人知道,这家以生产高安全性加密设备闻名于世的公司,实际上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手中的一个强大工具,秘密窃取了全球 120 多个.............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就是上海那个姑娘,脚后跟被踩了一下,然后就非要报警、叫救护车,但有个前提,就是得她爸到场了才肯上救护车。结果去了医院一查,啥事儿没有,自己就走了。这事儿一出来,网上可炸开了锅了。大家看法也挺多元的。有的人觉得,这姑娘挺懂事的,知道疼惜自己,万一真有什么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