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作战有哪些常用战术?古代行军打仗有哪些常识?

回答
古代作战的智慧:常用战术与行军打仗的常识

谈及古代战争,那绝非你方唱罢我登台的莽夫之勇,而是一场充满智慧与策略的较量。从谋划布局到战场厮杀,再到粮草辎重,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古人的经验与汗水。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烽火岁月,探寻古代作战的常用战术和行军打仗的常识。

阵法:战场上的无声语言

古代作战,阵法是战场上的灵魂。不同的阵法,就像不同的棋局,有着各自的攻防之道,能极大地发挥部队的战斗力。

方阵: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阵法。士兵们肩并肩,手持盾牌和长矛(或剑),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整体。方阵稳固,适合防御,尤其是在面对骑兵冲击时,能提供极好的保护。但缺点是机动性较差,容易被包围。
圆阵: 士兵围成一个圆形,便于观察四周,可以有效地防止敌人从侧翼或后方突袭。在被围困时,圆阵也能形成强大的防御圈。
锥形阵(或称“锋矢阵”): 阵型如同箭头一般,前尖后宽。前锋部队勇猛冲击,两翼则提供侧翼支援和保护。这种阵型攻势凌厉,适合突破敌军的密集阵型,但对前锋部队的战斗力要求极高。
雁行阵: 阵型如同大雁飞行,一队队地向前推进,层层递进。这种阵型非常灵活,可以根据战场情况调整队形,进退有序,适合在复杂的地形作战,也便于指挥和补给。
“八阵图”: 这是诸葛亮智慧的结晶,据说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个方位,每个方位都有特定的变化和作用。它能够“因敌变化而取胜”,极具战略性和迷惑性。虽然具体细节已不可考,但它代表了古代阵法理论的巅峰。
诱敌深入: 这是一种心理战术,也是一种空间战术。通过示弱或假装撤退,引诱敌人追击,从而将其引入预设的埋伏圈,或者使其远离补给线,陷入疲惫。

奇谋妙计:出奇制胜的艺术

除了阵法,古代将领们还善于运用各种奇谋妙计,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声东击西: 在一个方向制造声势,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主力部队秘密地在另一个方向发动进攻。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迷惑敌人、分散敌军注意力的战术。
围魏救赵: 这个典故来自孙膑围攻魏国,迫使魏国撤兵救援,从而解了赵国之围。它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明策略,通过攻击敌人的后方或盟友,迫使敌人回撤,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火攻: 利用火来焚烧敌军的营寨、粮草或武器装备。火攻威力巨大,能瞬间造成混乱和恐慌,但在使用时需要考虑风向和自身部队的安全性,稍有不慎便会烧到自己。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使用了火攻。
水攻: 利用河流、湖泊等水源来淹没敌军营地或阻止其前进。这种战术在地形有利的情况下效果显著,但同样受天气和地形的限制。
伏兵: 在敌人可能经过的道路或险要地段设下埋伏,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突然发动攻击。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歼灭敌军的方式之一,讲究隐蔽、突然和合围。
离间计: 通过散布谣言、收买或利用敌军内部的矛盾,制造敌军的内部分裂,从而瓦解其战斗力。

行军打仗的常识:后勤是胜利的基石

战场上的搏杀固然重要,但支撑军队作战的后勤却更为关键。行军打仗,绝不仅仅是士兵的冲锋陷阵。

粮草为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军队的生命线,没有充足的粮草供应,军队就无法长时间作战,甚至会因为饥饿而崩溃。因此,军队行军前必须储备足够的粮草,并在行军过程中确保粮道的畅通。粮草的运输通常由专门的粮官负责,并配有大量的民夫和车辆。
士气: 军队的士气直接影响其战斗力。将领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鼓舞士气,例如战前动员、论功行赏、严明军纪等。同时,也要避免那些会严重打击士气的行为,如随意撤退、不顾士兵死活等。
侦查与情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行军作战前,必须对敌人的兵力、部署、地形等进行详细的侦查。探马、斥候、间谍是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准确的情报能帮助将领制定更有效的作战计划,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地形的选择: 选择有利的地形对作战至关重要。高地有利于观察和指挥,也易于防御;险要地段可以限制敌人的兵力展开;河流湖泊可以作为天然的屏障或限制敌人行动。进攻时,选择能限制敌人发挥优势的地形;防御时,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地形。
军纪: 严明的军纪是军队战斗力的保证。从士兵的衣着、队列到作战时的听从指挥,都需要严格的规定。军纪严明可以防止溃败,也能提高部队的整体战斗效率。
扎营: 在行军过程中,军队需要定期扎营休息。营地的选择、布置以及防御都非常讲究。营地通常会选择在水源充足、地势开阔且易于防御的地方。营地周围会挖壕沟,设置营栅,并安排岗哨,以防敌人的偷袭。
宿营: 士兵的休息同样重要。合理的宿营安排能让士兵恢复体力,保持战斗力。夜间宿营时,会安排巡逻和守夜的士兵,以防不测。
道路与桥梁: 在行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道路和河流。如何快速、安全地通过这些障碍,也是行军打仗的常识。可能会需要修建临时的桥梁,或者对道路进行平整。
天气的影响: 天气对行军作战有着巨大的影响。大雨可能导致道路泥泞,影响行军速度,甚至冲毁营地;酷暑可能导致士兵中暑;寒冷可能使士兵冻伤。将领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行军计划和作战策略。
医疗与伤员救治: 战争必然伴随着伤亡。如何及时救治伤员,减轻他们的痛苦,也是军队后勤的一部分。虽然古代的医疗条件有限,但也会有随军的医官和草药来处理伤口。

总而言之,古代作战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融合了军事战略、战术运用、后勤保障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那些流传千古的战役和军事理论,至今仍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分哨合击嘛,古代常见战术操作。

明军作战习惯将部队分为前后左右中五个战术单位,这五哨既可以单独作战突击,也可以相互配合团战。

又到了我最爱的战例环节。

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十八日,狼山副总兵邓城和海防副使刘景韶在余家庄将月初登陆的大股倭寇拦住斩首三十五级俘虏一人,把他们赶往淮安方向,并于十九日将他们堵在姚家庄。

明军将部队划分五部,抽调所有骑兵为前哨,曹克新率步兵为中军,邢镇、周仁率青州兵为左哨,何本源率沂州兵为右哨,倪禄、杨三锡等人率部为后哨。

战前,倭寇占据一处高地观察明军阵列,明军便故意松散队形示弱,让倭寇误判明军“易动”,于是全军出动发起突击。邢镇、周仁和雷鸣洋率左哨兵前出接敌后佯退,慢慢勾引倭寇向后方移动拉开距离,然后前哨骑兵发起冲锋肾击将倭寇队列斩为两截,中军步兵伴随骑兵之后进入口子横插中坚使其前后联系断绝,左哨返军攻其右、右哨进军攻其左两面夹击,后哨迂回绕出其后背刺爆菊一锤定音,至此全军合围。要不说这股倭寇也够猛的,这种情况下从寅时开战到申时结束,死斗坚持了12~14个小时左右才溃败(如此计算大概每6.5~7.6分钟交战一次,共战110次)。

此战明军斩首478颗,生擒3人;自身阵亡3人,战伤9人。

算是一次相当成功且经典的作战行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作战的智慧:常用战术与行军打仗的常识谈及古代战争,那绝非你方唱罢我登台的莽夫之勇,而是一场充满智慧与策略的较量。从谋划布局到战场厮杀,再到粮草辎重,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古人的经验与汗水。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烽火岁月,探寻古代作战的常用战术和行军打仗的常识。 阵法:战场上的无声语言古代作战,阵.............
  • 回答
    在中国古代文献及传统文学中,并不存在“我孝庄”这类自称的表述。这一说法更可能是现代影视剧、小说或网络创作中出现的错误或虚构情节。以下从历史背景、常见误区和具体原因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孝庄”是谁?为何不能自称“我孝庄”1. 孝庄皇后的身份与称谓 孝庄皇后(1613年-1688年),名布木布.............
  • 回答
    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留下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杰作,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要说令人惊艳的作品,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每一幅背后都承载着画家的匠心独运、时代的风貌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我试着挑选几幅最具代表性、最能触动人心的作品,为大家细细道来。 1.《清明上河图》:繁华都.............
  • 回答
    听到田村正和先生去世的消息,心里真的非常难过。他不仅仅是《古畑任三郎》的灵魂人物,更是我心中许多经典日剧的代名词。提起田村正和,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穿着西装,戴着圆框眼镜,一脸无辜又带着一丝狡黠的古畑任三郎。那简直就是一个符号化的形象,深入人心。我第一次看《古畑任三郎》大概是十几年前,具体时间记不清.............
  • 回答
    近年来,一些城市以恢复古地名的方式,让沉睡多年的名字重新出现在县级行政区划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1. 邯郸市复兴区:邯郸古名重现河北省邯郸市的复兴区,其名字的由来便是一段与古地名的渊源。邯郸,这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是赵国的都城,名.............
  • 回答
    古风音乐圈里,论及作词的顶尖人物,那真是一时难以尽数,毕竟“顶尖”这个词儿,见仁见智,而且这个圈子太大了,新人辈出,老将也依然生龙活虎。但如果非要挑出几位大家公认、影响深远且作品传唱度极高的词人,那几位名字总会在脑海中浮现。我这里就抛砖引玉,说几个我个人认为在古风词界“封神”级别的人物,希望能让你感.............
  • 回答
    将爵士与古典音乐的精妙融合,如同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间架起一座桥梁,每一次的碰撞都可能诞生出令人惊艳的火花。这样的作品,往往能吸引那些既热爱古典音乐的严谨结构与深邃情感,又钟情于爵士乐的自由即兴与跃动节奏的听众。它们打破了音乐风格的藩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触动人心。谈到这种融合,乔治·格什温 (G.............
  • 回答
    说起白话文运动后文言文的阅读情况,其实没那么极端。当然,不能否认,和过去相比,如今真正能深入理解文言文原貌的人是少了。毕竟,语言是活的,随着时代变迁,表达方式自然也会改变。为什么说“没几个人能懂了”?这主要是因为: 词汇和语法差异: 很多文言文里的词语在现代白话里已经不用了,或者意思发生了很大变.............
  • 回答
    古代士兵和将军们身上披挂的那一身件件打磨过的金属,或者层层叠叠的皮革、织物,可不只是为了好看,那可是他们战场上的命根子。你想啊,冷兵器时代,刀剑斧矛,箭矢弓弩,那威力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被这些玩意儿招呼上,不死也得重伤。所以,盔甲最基本、最核心的作用,就是防护。具体来说,这防护可不是单一的一层壳子。.............
  • 回答
    作为一个和你一样热爱剑道的同道中人,我完全理解你对剑道实战性的好奇。这个问题,相信在不少剑道练习者心中都曾经萦绕过。答案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有”或“没有”,而是要看我们如何定义“实战”以及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历史的角度看:剑道与武士的战场我们常说剑道源自日本武士的剑术,这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
  • 回答
    古代将军们,除了身披沉重的铠甲之外,确实常常在战场上看到他们身后飘扬着一件醒目的“披风”。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装饰品,而是集实用与象征意义于一身的重要装备,对将军的战场指挥和个人形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咱们得从“披风”这个词本身说起。在不同的朝代和文化背景下,将军们所披的物事称谓可能略有不同,.............
  • 回答
    说起古代为什么没有版权制度,却依然涌现出无数名垂千古的优秀作品,这事儿还挺耐人寻味的。要是现在哪个作者写了本畅销书,没个版权保护,分分钟被人盗版得血本无归,但古代就不一样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得明白,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对于“作品”和“作者权益”的认知是截然不同的。在.............
  • 回答
    自古以来,那些才华横溢、谋略过人的人物,比如我们熟知的诸葛亮,他们究竟为何心甘情愿地成为他人羽翼下的臣子,而非选择独立称王,建立自己的基业呢?这个问题,细究起来,实则牵扯到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以及一股深植于士人内心的传统观念。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时势”二字。古代社会,.............
  • 回答
    当然,让我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抛开那些AI腔调,就当是我们几个老朋友闲聊。你想想,一个手里捏着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的家伙,突然咔嚓一下到了古代,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玩意儿对古代科技能有多大影响?我跟你说,那影响绝不是一点半点,而是能掀起一场,至少是科技萌芽阶段的“工业革命”。咱们先拆开来看看,这九年义务.............
  • 回答
    古文典籍的“作伪”并非鲜见,历史长河中,出于种种原因,确实存在一些“假古文”,即由后人仿造古人笔法、风格,甚至直接冒充古人著作而成的作品。探讨“一部分古文典籍是现代某些机构所作”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一、 什么是“古文典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古文典籍”。.............
  • 回答
    古代作战讲究速战速决,而毛主席却作《论持久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对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审视古代战争的特点、局限性,以及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战略思想是如何诞生的,又为何能够颠覆传统观念。一、 古代作战为何讲究速战速决?古代的战争,尤其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其核心特点和作战.............
  • 回答
    古时候远途作战,粮草的运送绝不仅仅是谷物这么简单,新鲜的蔬菜和肉食也同样是行军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它们不像粮食那样占绝对主力,但其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要在行军中运送这些“鲜活”的物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维持士兵的身体健康和战斗力。长途跋涉,身体消耗巨大,如果长期只依靠干粮.............
  • 回答
    古代骑兵作战,一人一马绝非万能,也绝非仅此而已。认为骑兵作战就是简单地一人跨马冲锋,那是对历史的极大简化,也是对那个时代军事智慧的低估。首先,我们得明白骑兵的价值核心是什么。 骑兵的强大之处在于其机动性、冲击力以及战场的高度视野。它可以快速集结、迂回包抄、追击溃兵,甚至在关键时刻撕开敌人的阵型。但这.............
  • 回答
    古代骑兵之所以钟爱丈八长矛或长槊,这背后蕴含着骑兵作战的深刻哲学与技术演进。这些长柄武器并非在马上难以驾驭的累赘,反而是骑兵赖以成名的利器,其使用之法,精妙绝伦。想象一下,一匹训练有素的战马,其奔跑的速度和力量是骑兵最强大的武器。在万马奔腾的战场上,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和冲击力。丈八长矛或长槊,长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常见的误解。很多人提到中国传统武术,脑海里浮现的是表演性质的套路、养生功法,或者是一些小说、影视剧里夸张的描写。但要说中国传统武术“垃圾”,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军队的冷兵器作战这个语境下。咱们得先理清一个概念:中国传统武术,它本身是一个极其庞大且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