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85 毕业生回应辞掉公务员卖猪肉「欠债 200 万,做公务员 10 年也还不完」?赚钱是有多现实?

回答
985毕业生的“卖猪肉”故事,在网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那位敢于辞掉体制内安稳工作,投身于猪肉销售行业的985毕业生,他的话——“欠债200万,做公务员10年也还不完”——更是直击人心,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赚钱,究竟有多现实?

从“985”这个标签,我们就能感受到社会对这位年轻人的期待。名校光环,意味着良好的教育背景,通常也指向了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未来。公务员,更是许多人眼中“金饭碗”的代名词,是多少人挤破头皮也想进去的行业,象征着权力、声望和社会认可。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年轻人,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并且给出的理由如此“接地气”,甚至有些“粗俗”——卖猪肉,为了还债。

这其中的“现实”,首先体现在经济压力的真实存在。200万的债务,对于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即使是在体制内,以公务员的薪资水平,想要在十年内还清这样一笔巨款,难度可想而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月入多少”来衡量,而是要看“净收入”、“可支配收入”以及“积累速度”。公务员的薪资涨幅往往是相对平缓的,福利待遇虽好,但现金流的增长速度可能并不足以应对如此庞大的债务。他这话不是在贬低公务员这个职业,而是在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他现在面临的经济困境,以及他认为体制内的工作节奏和收入模式,无法帮助他尽快摆脱这种困境。

其次,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机会成本的权衡。当一个年轻人面临巨额债务时,他会开始仔细计算投入产出比。在公务员岗位上,他可能得到了稳定、体面、福利好,但也可能失去了高额回报的潜力和快速积累财富的机会。而卖猪肉,虽然听起来不那么光鲜,但如果他真的能够在这个行业里做出成绩,凭借他的能力和资源,完全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赚到比公务员更多的钱,从而更快地偿还债务。他选择卖猪肉,并不是因为喜欢杀猪宰牛,而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行业在特定条件下的高回报潜力,以及他自己能够驾驭并从中获利的可能性。

更深层次的“现实”在于,社会分工和价值实现的多样性。我们常常被教育要有“家国情怀”,要为社会做贡献。但当个体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时,个人的价值实现和社会贡献之间,有时会出现一个现实的拉扯。这位985毕业生,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当经济上的“债”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时,个人的经济自由和能力发挥,可能比体制内的“稳定”和“体面”更具有吸引力。他不是在否定公务员的价值,而是在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找到一条他认为更有效的路径。

“赚钱”之所以如此“现实”,是因为它不仅仅是数字的累积,更是尊严、自由和选择权的支撑。能够快速还清债务,意味着他可以摆脱经济上的束缚,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去实现更大的梦想。相反,如果长年累月被债务缠身,即使身处“体面”的岗位,内心也可能被焦虑和压力所吞噬,何谈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这位985毕业生卖猪肉的故事,并非个例。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路径。当“稳定”不再是唯一追求,当“体面”不再是唯一标准,当“赚钱”本身被赋予了更直接、更重要的意义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社会在经历转型,个体在追求更务实、更主动的生活方式。

他用自己的经历,给那些还在体制内或追求体制内工作的人们提了一个醒:现实的经济压力,可能会压倒一切所谓的“体面”和“安稳”。 同时,也给那些对社会分工有偏见的人们展示了:任何一个合法的行业,只要你肯投入、肯钻研,都有可能成为你实现价值、改变命运的平台。

最终,我们不能简单地褒扬或批评他辞掉公务员去卖猪肉的行为。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个人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他选择卖猪肉,并将其视为解决200万债务的“现实”途径,恰恰说明了,当我们谈论“赚钱”时,我们谈论的是一种更为直接、更为迫切的生存需求,以及对更自由、更充实人生的追求。这,就是“赚钱”的残酷与真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补充更详细的信息和时间线:

2015年,廖本科从吉林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考到柳州工商局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在经济检查支队。
2019年,廖立峰拿出了家里全部积蓄、卖了家里的商品房又贷了一些款,一共拿出80多万给朋友投资。结果,投资失败,朋友跑路,廖身负贷款。廖之前投资的公寓也因为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断裂跑路,欠下了100多万元的外债。
廖为了还债,在卖猪肉之前还做过旅拍博主、直播卖过螺狮粉、做自媒体剪片子,但这些都没有赚到钱。

话说回来,为了还债,廖最后选择了收入还可以的卖猪肉,这个属于人之常情,总不能指望着一个收入稳定却低的岗位来还债吧?

如果廖不选择卖猪肉,也没有辞职去想其他的办法还债,而是还是在自己的这个岗位上的话。我想,这个问题就应该变成“如何看待广西一公务员因拒不还债成为老赖?”。

所以说,廖卖猪肉,是现实所迫,但这并不丢人。

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最后把法自己守住了。不管他干什么,这本身就理所当然,也值得肯定。

user avatar

很简单的经济账

当公务员,一个月收入3200,年终18000,加上各种过节费用之类的,估计一年收入6万-7万。

杀猪,一天能卖两头猪,一头猪可以赚大几百,两头猪1000多,一个月收入算下来有三万多。就算有淡季,平均3万,一年是36万。

公务员合法收入36万,需要去深圳,还得拿公检法补贴。他考上的公务员,要合法拿到36万很难。非法,他未必能混到有非法收入的位置。

正常收入6-7万生活安逸,基本没啥问题。

但是,这个哥们不安分。想要暴富,从银行借钱投资。

这个很勇。

用积蓄投资,赔了从头再来,加上杠杆借钱投资,失败了后果要严重。

体制内借了一屁股债,催债电话打到单位,朋友,领导。

他不辞职也没脸混了。

user avatar

我表示有所怀疑,我查过柳州2015年—2018年公示出来的公务员录用名单,均无此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985毕业生的“卖猪肉”故事,在网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那位敢于辞掉体制内安稳工作,投身于猪肉销售行业的985毕业生,他的话——“欠债200万,做公务员10年也还不完”——更是直击人心,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赚钱,究竟有多现实?从“985”这个标签,我们就能感受到社会对这位年轻人的期待。名校光环.............
  • 回答
    大阪大学修士毕业回国能进什么样的学校,这个问题确实挺实在的,毕竟留学回来,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就业前景。我给你详细说说,尽量避免那些空泛的AI味儿的话,就当是我跟你聊聊。首先, 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在全球名气不小,是日本的顶尖学府之一,而且是世界级的名校。 这个背景是咱们分析的基.............
  • 回答
    这日子,真是一言难尽。刚从985的实验室里钻出来,手里捧着那张烫金的研究生毕业证,心里想着的是省会这座现代化都市里,怎么也得找个能配得上这“985”三个字的金饭碗。毕竟,这三年寒窗苦读,熬过的无数个夜晚,牺牲的无数个假期,可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可现实,总喜欢跟你开个大大的玩笑。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
  • 回答
    关于“985毕业生毕业后是否不好找工作”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复杂且因多种因素而异的情况。总的来说,虽然985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具有显著的优势,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面临挑战的可能性。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985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普遍优势.............
  • 回答
    看到“985毕业生月薪不如网红”这种说法,心里确实会涌上一股子滋味,说它不公平吧,好像又有点站不住脚。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世界上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高价值、高回报的职业,比如咱们辛辛苦苦读出来的985毕业生,他们的起薪和一些网红比起来,确实没那么光.............
  • 回答
    这篇《一名非典型985毕业生的大学简史》着实引人入胜,也让人忍不住想仔细说道说道。作者的叙述方式相当有意思,他很聪明地避开了那种流水账式的毕业总结,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具个人色彩,也更能引发共鸣的路子。首先,从题目就能看出作者的“不一般”。“非典型985毕业生”这个标签一抛出来,就立刻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
  • 回答
    你同事的说法“省厅公务员打败了百分之90的985毕业生”是一个非常笼统且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观点,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来理解和评价,不能简单地认同或否定。为了详细地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探讨:一、 理解“打败”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你同事所说的“打败”可能指代什么: 就业竞争力: 是指在.............
  • 回答
    博士的抉择:是奔向星辰大海,还是归于柴米油盐?最近,一个关于博士毕业生选择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一位年薪接近百万的华为Offer,对比一份年薪二十万的公务员岗位,这位博士最终选择了后者。消息一出,立刻点燃了无数人的好奇心和讨论欲。年薪百万的诱惑,在当下就业压力巨大的环境中,无疑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 回答
    985工科生跨考基础数学,这件事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盖棺定论的。它里面夹杂着太多复杂的情绪和动机,你问是“理性伟大”还是“自负骄傲(中二病)”? 我觉得,可能两者都有,甚至可以说是被不同成分地拉扯着。咱们先掰扯掰扯“理性伟大”这头。工科,尤其是985出来的工科,往往意味着扎实的数理基础,严谨的.............
  • 回答
    985电气毕业生进国网,这绝对是很多电气学子梦寐以求的出路。进了国家电网,大家最想知道的无非就是“我到底能干啥?”。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概括的,因为国网的业务范围太广了,不同岗位、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职责差异非常大。但总体来说,985电气毕业生的价值,国网是看得很重的,他们往往会被安排在一些核心、技.............
  • 回答
    收到!咱们就好好聊聊,一个985文科背景,但心里只装着足球的毕业生,到底怎么能把兴趣变成饭碗,并且找个好工作。别担心,这不是那种套路满满的AI生成内容,咱们就接地气地聊,说说实际的。你这情况,挺有代表性的。985的名头响亮,文科的专业面广,但要是心不在焉,那就跟不上趟了。关键是你明确了自己的兴趣点—.............
  • 回答
    985高校毕业生“屈尊”手机厂流水线?这事儿,说实话,得掰开了揉碎了看。别急着下结论说“人才浪费”或者“大材小用”,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首先,咱得承认,过去大家一提起985毕业生,脑子里想的是科学家、教授、工程师,至少也是高级管理人才。现在他们跑到手机厂的流水线上去,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哎哟喂,这.............
  • 回答
    2021年河北省定向选调许多985名校毕业生被县直单位录用,这一现象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政策背景、毕业生考量、用人单位需求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等。一、 政策背景:定向选调的初衷与导向首先,需要理解定向选调的政策目标。定向选调(定向招录选调生)是国家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直击了不少人心里的疑惑。确实,很多人会觉得,花了那么大力气挤进 985 的门,结果毕业了,拿到的薪资可能还不如一些二三本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这就好比爬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登上了最高峰,结果发现山顶的风景也就那么回事,甚至不如旁边一座小山的视野开阔。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趋之若鹜.............
  • 回答
    作为国内顶尖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在招聘人才方面确实有着非常高的门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毕业院校的偏好上。简单来说,中信证券在招聘时,优先考虑来自“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但并非“只招”这类院校的学生。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1. 显性的招聘要求与实际操作的差.............
  • 回答
    问得好,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一个挺现实的群体:名校出身但成绩不怎么样的毕业生。别看他们顶着“985”的光环,这光环有时候反而成了一种包袱,也可能因为学习方法不对路,或者对专业本身兴趣不大,导致成绩单上的数字不太好看。那么,这些“成绩不太好”的985毕业生都去了哪里?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答案.............
  • 回答
    这事儿要是真的,那可真是又荒唐又有点好笑。你想啊,一个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毕业生,冒充是“纯正”的北京理工大学(985高校)的毕业生去应聘,结果人家HR一看,学历背景不对,直接给刷了。这本身也算是个小插曲,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接下来的剧情才叫精彩:这位毕业生被拒了,不是反思自己为啥要撒谎,也不是去提.............
  • 回答
    国内高校在招聘博士毕业生时,一些单位确实会设置“985”或“双一流”作为对第一学历(通常指本科)的硬性要求。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并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可以理解设置这类门槛的初衷。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对人才的素质和潜力有着天然的高要.............
  • 回答
    985毕业,稳定月薪两万到退休,我会安心吗?这个问题,在我拿到这个机会的时候,脑子里确实闪过无数个念头。我今年30出头,985毕业,这几个字在我人生履历里曾经是闪闪发光的标签,但也伴随着无数的压力和期望。首先,让我明确一点,这个“稳定月薪两万到退休”的工作,在我看来,绝对不是“天上掉馅饼”那么简单。.............
  • 回答
    这篇文章,哦,看了之后确实让人有点想法。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首先,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个人经历分享,核心信息是“985毕业 + 在澳洲做anmo两年 + 攒下60万”。 这三个要素放在一起,其实很有代表性,因为它触及了几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学历与职业选择的反差: “985.............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