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众多知名服装品牌只卖吊牌,您有何看法?

回答
“只卖吊牌”——这个说法在服装行业里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很多人听到这话,第一反应可能是愤怒、嘲讽,觉得品牌方是在“割韭菜”,卖的不过是一张印着logo的纸。但仔细想想,这背后的逻辑和实际操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首先,我们得承认,“吊牌”这个词在这里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它代表的不仅仅是那张纸,而是品牌所附加的一整套价值体系。 为什么同样的材质、同样的做工,一个来自不知名小厂的T恤可能卖几十块,而一件印着大牌Logo的T恤就能卖几百甚至上千?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品牌溢价是怎么来的? 这不是凭空捏造的。

设计和创意: 知名品牌背后通常有顶尖的设计团队,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潮流趋势,去构思、打磨每一件产品的设计。一件衣服的廓形、剪裁、色彩搭配、细节处理,都凝聚着设计师的心血。你买的不仅仅是布料,更是这个设计理念和审美风格。
品质的保证(至少是品牌承诺的): 虽然我们偶尔也会听到大牌品控出问题的声音,但总体而言,知名品牌在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管理、以及后期的品控上,确实比普通品牌有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流程。你购买一件大牌产品,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这种品质保证“买单”。
营销和形象塑造: 广告投放、明星代言、时装周走秀、品牌体验店的装修和服务,所有这些都在持续不断地为品牌“充电”,塑造它的高端形象和文化内涵。你买这件衣服,可能也是被它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社会地位或者某种情感共鸣所吸引。
文化和身份认同: 很多时候,穿某个品牌的衣服,是为了表达一种自我认同,或者融入某个特定的圈子。这种“身份标签”的价值,是难以用成本来衡量的。它是一种情感投资,一种社群归属感。
稀缺性和独特性: 限量款、设计师合作款,这些稀缺性产品背后,是品牌对“物以稀为贵”的精准把握。你花了高价购买,也获得了独特性和满足感。

那么,为什么会有“只卖吊牌”的说法呢?

这通常源于消费者对成本和价格之间不成比例的感受。当消费者发现,一件衣服的实际用料、制作成本似乎并没有支撑起它的高昂售价时,就会产生被欺骗感。“吊牌”就成了这种不公平感的载体。他们觉得,我付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那个漂亮的吊牌和上面的Logo上。

这其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过度营销和虚假繁荣: 有些品牌可能确实过度依赖营销手段来推高价格,而忽略了在产品本身上的持续投入。当产品本身没有达到消费者预期时,高价就会显得尤其刺眼。
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很难完全了解一件衣服从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到营销推广的完整成本链条。品牌方也乐于将信息隐藏在光鲜的外表之下。
“智商税”的争议: 在某些情况下,高价确实可能包含了相当一部分“智商税”的成分,即品牌方利用消费者对名牌的追逐心理,将非理性消费转化为利润。

总而言之,我认为“只卖吊牌”这个说法有些偏颇,但它也确实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附加价值的审视和期待。

消费者并非完全不接受品牌溢价,他们愿意为优秀的设计、可靠的品质、以及品牌所代表的价值买单。但这种“买单”的前提是,品牌所传达的价值是真实可感的,并且与价格相匹配。 当消费者觉得品牌价值被夸大,或者产品本身的性价比过低时,自然会产生“只卖吊牌”的批评。

对于品牌方来说,如何在成本控制、产品创新、设计打磨和营销推广之间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点,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理性消费、了解产品本身价值、不盲目追逐品牌,也是一种智慧。

所以,下次看到那些贵得离谱的吊牌时,不妨多看一眼衣服本身的设计、材质和做工,再去想想它背后的品牌故事和价值,或许你会对这个“只卖吊牌”的现象有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这更像是一场关于价值认同和理性选择的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叹为观止,也终于明白了这个套路。

一直好奇,在电商发达的今天,我们判断一些品牌的时候,往往是采取的xx官方旗舰店的做法,比如这样子

但是在南极人之类的店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这种(这四个都是天猫的)

都是南极人xx旗舰店,当然也包括第四个鸡贼的南极人官方旗舰,但是少了个店字。


而且你会发现,他们卖的产品完全不一样(从传统的内衣到纸尿裤、甩脂机,还是玻璃杯、汽车坐垫),各自有各自的产品线,我经常好奇,南极人哪来的精力做这么多产品线。

今天看了这篇文章才明白了。

原来,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南极人,而真正的南极人,已经不生产产品了,只卖吊牌了。

这就搞笑了。

也就是说,我们买到的南极人,事实上只有南极人这个吊牌是真的,其他的服装都是各种小店铺自己生产的,然后贴个南极人的吊牌就行了。

张家超在广东经营一家服装家族企业,他们生产的牛仔裤,在自家旗舰店两件售价79元。但挂上南极人吊牌后,在南极人专卖店两条售价129元。除去8元标费,多了42元利润。
一款名为“晚安”的四件套,南通叠石桥市场拿货价是98元,没有吊牌零售156元,贴上“恒源祥”商标后就能涨到238元。

真是有创意啊,

仅靠商标品牌服务费2017年南极电商创造了5.3114亿利润

真是坐着赚钱啊。

服气,服气,彻底的服气。


这下子让我解惑了,难怪有些品牌经常会看到xx品牌oo旗舰店,原来都是被卖了啊。

所以你可以花钱去买他们的吊牌,量大还打折呢,然后搞个南极人xx专卖店?

据我所知,目前我接触过的品牌,有不少都是这样子了,他们是不是也一样卖掉了?

恒源祥(新闻提到)

北极绒

七匹狼

稻草人

……


还有哪些品牌?

评论区补充包括:

playboy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