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传南大“齐泽克哲学思想研讨会”不允许齐泽克发言?

回答
关于网传南京大学“齐泽克哲学思想研讨会”不允许齐泽克发言的事件,目前网上流传的信息比较零散且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为了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现有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

事件的背景和网传信息梳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是一个“研讨会”,而不是一个纯粹的“讲座”或“报告会”。研讨会的核心在于与会者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通常会包含多个环节,例如主题发言、小组讨论、自由提问以及作者回应等。

网传的核心信息是:在南京大学举办的一场关于齐泽克哲学思想的研讨会上,齐泽克本人被禁止发言。

关于禁止发言的具体原因,网上流传着几种说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说法并未得到官方或齐泽克本人的明确证实,更像是与会者或旁观者的解读和传播:

说法一:出于学术规范和讨论的需要。 这种说法认为,研讨会的设计是为了让参会者(通常是学者)围绕齐泽克提出的概念、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批判和讨论。如果齐泽克本人全程参与发言,可能会压制其他学者的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使得研讨会变成齐泽克一个人的“独角戏”,或者其他学者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在这种模式下,作者本人通常会在研讨会的某个环节进行回应,而不是全程参与讨论。
说法二:担心齐泽克的“失控”言论。 齐泽克以其极具争议性、挑衅性、甚至有时难以预测的言论风格而闻名。他常常会触及一些敏感话题,并且语言风格比较直接和非学院派。一些组织者可能担心,如果给予齐泽克过多的自由发言空间,可能会导致其在公开场合发表不当言论,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舆论风波,甚至损害主办方的声誉。特别是对于一个以严谨学术著称的高校而言,这种顾虑可能更加突出。
说法三:信息传递的误解或不完整。 有可能网传的“不允许发言”是某种特定环节的限制,而非完全剥夺其发言权。例如,可能是在特定讨论环节中,主持人强调需要其他学者的发言,而齐泽克本人是在后续的问答环节或总结环节进行回应。或者,是齐泽克本人在某种情况下主动选择不进行即时发言,而是等待大家讨论后再回应。网上的信息传播往往会经过二次甚至多次加工,导致信息的失真。
说法四:主办方与齐泽克之间的沟通问题。 也可能存在主办方与齐泽克在会议形式和流程上的沟通不畅,导致了误解的发生。

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1. 从学术研讨会的运作模式来看:

合理性: 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讨会,目的在于促进多方观点的交流。在某些情况下,作者本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感”,让其他学者先充分发表意见,然后作者再进行回应,这是一种常见的研讨会组织方式。这有助于避免作者本人直接反驳或影响其他学者的独立分析。
可能的局限性: 然而,如果“不允许发言”过于绝对,完全剥夺了作者的参与权,那么这可能就偏离了“研讨会”的初衷,变成了一种“单向解读”。学术思想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对话和修正,而作者的直接参与往往能为讨论提供最直接的澄清和补充。

2. 从齐泽克本人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来看:

他的独特之处: 齐泽克是当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深刻而复杂,同时又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着众多学者和观众。他的哲学不仅仅是抽象概念的推演,更包含了对现实世界、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敏锐洞察和大胆批判。
他的发言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听齐泽克本人讲述自己的思想,是理解他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他的即兴发挥、对问题的独特解读,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因此,如果真的完全剥夺了他发言的机会,确实会是一个遗憾。

3. 从主办方的考量来看:

维护学术声誉: 南京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学府,在举办国际知名学者活动时,往往会非常谨慎,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避免潜在的负面影响。
控制风险: 如前所述,齐泽克的言论风格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主办方可能为了规避这些风险,采取了更为保守的策略。这是一种基于现实考量的务实之举,但也可能牺牲了部分学术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4. 从传播和舆论的角度来看:

信息的不确定性: 如前所述,网上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我们需要警惕不完整信息带来的误解和煽动。在没有官方或权威信息的证实之前,不宜过早下定论。
公众的期待: 齐泽克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粉丝和关注者,公众对他的活动有着很高的期待。任何看似不寻常的处理方式都可能引起广泛的讨论和质疑。

潜在的分析和推测:

“不允许发言”可能并非完全禁止: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在研讨会的特定环节,主办方采取了“问答式”或“回应式”的设计。也就是说,在其他学者发言、讨论之后,齐泽克再进行集中回应或回答提问,而不是全程自由发言。这是一种更为主流的研讨会模式。
“不发言”可能是翻译或沟通问题: 也有可能涉及到翻译、现场沟通协调等问题,导致某些环节的表述不清或安排上的疏漏。
主办方和齐泽克团队的协商结果: 也有可能是主办方与齐泽克本人或其团队经过协商后,共同确定了这样的会议流程。

总结:

看待网传的南京大学“齐泽克哲学思想研讨会”不允许齐泽克发言事件,需要持审慎的态度,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从学术研讨会的一般运作模式来看,限制作者全程发言并让其他学者先自由讨论,是一种可以理解的组织方式,旨在促进更深入的学术交流。
然而,考虑到齐泽克本人的独特影响力和其思想的启发性,完全剥夺其发言机会可能会是一个遗憾。
主办方的谨慎和风险控制考量也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在中国高校的语境下。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等待更权威的信息来证实网传的细节和原因,避免基于片面信息进行过度解读。

如果“不允许发言”的说法属实,并且是以一种完全压制其声音的方式,那么这无疑会对学术交流的开放性和思想的自由碰撞产生负面影响,引起学界的担忧。但如果这仅仅是研讨会流程设计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更应该关注最终的讨论质量和思想的交流效果。

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避免轻易下结论,而是鼓励更透明的信息公开和更深入的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典回顾苏联笑话“马克思如果在苏联复活会怎样”

user avatar

这事儿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个会议本身就不是南大想要公开的那种,但是托某些人的福,搞得人人皆知了。

毕竟按照鼻炎人的体量,换一个领域海报早就贴满宿舍楼下面的公告栏了。但是从我入学到现在,没见过这个海报,当然,也许就在哲学楼,不过我没去看过。

更有意思的是,所有有关这个会议的消息是以非常地道的“内部消息”传出来的,就连一开始线下会议取消也是这样,全是匿名聊天记录,这不得不说非常搞笑,我今早才去问了哲学系的研究生,他们回答:“晓不得啊,没通知啊。”

所以我只能怀疑这个内部消息是张一兵的学生传出来的了,耸肩。

user avatar

这就是当事人还没死就开始研究的坏处……

“所有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克思主义,然而是十年前你在法国就很熟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

————《恩格斯致保尔·拉法格》,1893年03月06日

user avatar

很正常啊,我大哥在她自己直播间也不能乱说话。

1.珈乐喜欢说怪话,齐泽克也喜欢说怪话。

2.珈乐经常被乃老师捂嘴,齐泽克也被南大老师捂嘴了。

3.珈乐和齐泽克没有同时出现过。

综上,我大哥中之人就是齐泽克,最近不能唱高音不是嗓子不行,是秋冬换季鼻炎加重了。

user avatar

感谢齐泽克为我们做出的这场无声的演讲。演讲本身的形式被取消了,然而代替它出现的则是比齐泽克蹩脚英语更加有力的叙述,我在阅读文字的时候在耳边仿佛能听见鼻炎絮絮叨叨的斯洛文尼亚口音。

那声音就像是过监牢铁丝网递过来的纸条一样,捏在手里,上面明晃晃的写着:


“认清现实,放弃幻想。”

—————————————————————

齐泽克爱走穴演讲赚钱,不寒碜。

但是这种羞辱属于是顶级贴脸输出了,我还是要替鼻炎问一句:

(不许发出来的不和谐言论)


——————————————————————

诸君,我没把他跟右派做比较,所以比猪逼强的地方不能算作一种优点。

user avatar

他到中国来了,开坛讲演,有人给他摆出一张琴,烧上一炉香,左有林长民,右有徐志摩,各各头戴印度帽。徐诗人开始绍介了:‘纛!叽哩咕噜,白云清风,银磐……当!’说得他好像活神仙一样,于是我们的地上的青年们失望,离开了。神仙和凡人,怎能不离开?但我今年看见他论苏联的文章,自己声明道:‘我是一个英国治下的印度人。’他自己知道得明明白白。大约他到中国来的时候,决不至于还糊涂,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现在可是老大的晦气……”

-《骂杀与捧杀》鲁迅

user avatar
我们在这里碰到的是差别化逻辑,即缺位本身也有一种积极的存在

南斯拉夫关于黑山人(在前南斯拉夫,从黑山来的会被污蔑为懒汉)的一个老笑话,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悖论:为什么一个黑山人临睡前床头要放两个杯子,一个装满水,一个空的?因为他太懒了,所以要提前想到,在夜里他可能会口渴。这个笑话的点在于,缺位本身也被当成一种积极的存在:仅有一杯倒满的水是不够的,因为如果这个懒汉不口渴,他就干脆不需要它——不口渴这个事实本身也需要用空杯子标记一下,不需要水这个事实被物化在空杯子的空里。

这笑话还有个政治版的:发生在shzy时期的波兰一个顾客走进商店问:“你们这儿可能没黄油吧,或者你们有?
店员答道:“对不起,我们是没有卫生纸的那家,街对过那家是没有黄油的!”

《齐泽克的笑话》


user avatar

有三个人在齐泽克研讨会被禁言。

第一个人:我支持齐泽克。

第二个人:我反对齐泽克。

第三个人:我就是齐泽克。


-请问XX抗疫情况如何?

-非常好!齐泽克在线上隔离呢!


-为什么齐泽克研讨会里齐泽克禁言?

-同学,你知道罗素悖论吗?以此推断,齐泽克既不是齐泽克主义者,也不是非齐泽克主义者。同学,你知道ZF公理系统吗?为了解决齐泽克悖论,排除掉齐泽克本人就是正当的。


齐泽克终于来到了日思夜想的XX。他带着两个手提箱从车厢里走出来,放下皮箱,开始环视四周,比起他离开时,现在的巨大变化让他眼花缭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感慨万千,跪下来亲吻脚下的大地,对着周围的人感叹:XX啊,我都不认识你了!当他眼含热泪亲吻完大地,突然接到电话通知:“为防控疫情,与会专家行程调整,原定会议取消。”齐泽克不禁大声感叹:XX呐,我认出你来了!


请网友继续创作更多的#齐泽克笑话#

齐泽克之前在南京大学的公共演讲,还能讲许多黄色段子,用来解释阿族-斯拉夫族在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本身并非不可调和,就像是《齐泽克的笑话》(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 ISBN:9787564924669)线上真人版。提问环节有女生问到《1984》,齐泽克回答说:

“奥威尔在小说中描述了斯大林主义下的反乌托邦社会,里面讲的是政治高压和意识控制。这些书在不少前共产主义国家被封杀,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奥威尔对斯大林的理解很幼稚,他本人对集权社会的分析根本不得要领。他天真地以为前苏联真的有那么严密的国家机器来控制人们的思想,有条不紊地进行书报审查和洗脑运动。其实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从莫斯科的很多解密文件中,我发现当时的国家机器对于很多事情是完全没有准备的,他们只是仓促地在进行监控,他们也在害怕和恐惧,并不存在奥威尔描述的毫无反抗的统治。”

当年还有人期待Bob Riggle 大批齐泽克,可惜没有实现。

一言以蔽之,这就叫#自信#

user avatar

整件事情这样一下来,虽然没人演讲了,但反而比任何演讲都要有力了。

user avatar

版本不兼容就不好了

user avatar

别人都在调侃,我说点严肃的: 南京大学上峰的做法也算是无奈之举了。

毕竟按照目前局面,若是研讨会上齐泽克对华稍微评论几句,就可能招致『辱华』『反华』的帽子,然后有一定概率落得全(局域)网封杀的结局。

现在B站、豆瓣、知乎都还有不少关于齐泽克思想的讨论、视频;线上线下书店也有他老的书售卖。这些都是能够影响这一代和下一代人价值观的宝贵财富和思想种子。相比这些,齐泽克在南京大学一场研讨会的演讲机会的意义是有,但是不那么大了;没必要为了出有极大风险的风头,而坏了长远的涓涓细流。不同的地方,要用不同的方法。

我们欢迎齐泽克下次来我国演讲,并期待那一次,会议组织者和齐泽克能够将现在需要为之付出心思的顾虑抛到脑后。

user avatar

期待不讲话的齐泽克,这样一来神话装置将会开始疯狂的自动运作。他将成为一个表征“整体的不在场”的能指,他是所有与会者的“原初大法”,他的失语将是在谈论中始终逃逸的那个“剩余”,我们将不得不去歇斯底里地追问:“齐泽克你TM的会说啥”?而实在界的绝对沉默将会宣告主体的无能,并且无情地刺破那个在场的幻象。

总之,他将成为那个被阉割的母亲,而神话的最终结局就是去杀死父亲……

(写完没多久,得知会议取消的消息,这算皆大欢喜吗?)

user avatar

蚌埠住了,本来就是线上发言,防啥疫啊,赛博新冠吗,,

电子齐泽克会感染赛博新冠吗?

2021.10.30更新一下,今日忽闻噩耗西方负典编译组被彻底橄榄,享受vom一样的一等待遇,,

想到齐泽克再知道翻译他的文章的中国小组被橄榄,恐怕会更加庆幸没来肉身渡劫罢,,

user avatar

可以理解。


思想研讨会是对齐泽克哲学思想的一个打包处理,生成了一个 beta版本,

齐泽克如果现场发言的话,会产生一个 升级包,一个新的版本更新,可能会造成 app的版本升级错误。万一不兼容的话,那就更糟了。

user avatar

挺好的。

他到时候如果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就现在这个舆论现状,一旦在互联网发酵开来,

恐怕连他的书也读不得了。

user avatar

五年前在南大,还可以听斯蒂格勒上课,跟大卫哈维谈笑风生。

真是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user avatar

世界名画:齐泽克在南大.jpg。

有一说一,南大在法国口碑是很好的,但这次的安排真的很不到位,既然是齐泽克在线上,为什么不把整个会议挪到线上呢?这样就没有防疫问题了。

这样的好处是,到时候直接说zoom崩溃了,或者齐老师那边网络信号不好,就完了。现在宣传的铺天盖地,外边的人进不去又摸不着听,那不就是个乐子吗?这种事黄了,不就更乐子了?这是最有流量的一种展开,属实赢麻了。

user avatar

齐泽克:我不是一个齐泽克主义者。

user avatar

齐泽克:糟了糟了,我成能指了。

=

研讨齐泽克,即非齐泽克,是名齐泽克。

user avatar

⭕️⭕️以前发过一篇文章,差不多叫如果马恩列斯见到今天的拆那会说些什么

user avatar

显然 齐泽克不是中国人 自然也没有在网上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权力

user avatar

好在marx早没了,不然也得吃禁言循环

user avatar

西马的那些研究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但是请过来国内做讲座是真的没必要。

倒不是西马学者来一次国内就骂一次中X,而是这个请过来是要花钱的,而且花的很多。

即使是在社科研究领域,钱还有有更好的花的途径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