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古代,阴历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
在没有精准的现代计时工具的漫长岁月中,人们仰赖对天象的观察来安排生活、规划农事、祭祀神灵,而阴历,或者说我们更熟悉的农历(它融合了阴阳历的特点),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日期表,更是古人认识世界、适应自然、维系社会秩序的基石。

首先,阴历最核心的功能就是 指导农业生产。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土地是衣食之源,而土地的耕种和收获,与四季的更迭、节气的变化紧密相连。阴历将一年的周期划分,标示出重要的农事节气,例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这些节气并非凭空捏造,而是通过长期细致的观测,总结出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与气候变化、农作物生长之间的规律。人们根据阴历的指引,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该收割,即便是在严寒的冬季,阴历也提醒着来年春耕的希望,为来年的辛勤付出做准备。没有阴历,农民们就像海上失航的船只,无法准确把握播种和收获的最佳时机,颗粒无收的风险将是巨大的。

其次,阴历也是 重要的节日和祭祀的依据。古人的生活充满了仪式感,许多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是按照阴历来确定的。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家庭团聚的日子,更是祭祀祖先、感恩自然的时刻。例如,春节的到来,标志着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人们通过祭祀祖先,表达孝道和对过去一年丰收的感谢;中秋节赏月,也寄托了人们对家人团圆的美好愿望。这些节日和祭祀活动,都是在阴历特定的日期进行的,阴历将这些重要的日子固定下来,形成了一种社会共同的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再者,阴历在 古代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中也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朝廷的许多政令、官吏的任免、国家的重大典礼,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历法。在古代战争中,时间的准确性同样至关重要,例如,能否在敌人松懈的时机发起突袭,能否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作战,都需要对时间有精确的把握。阴历作为国家官方认可的历法,为这些活动提供了统一的时间标准。

更深层次地说,阴历还承载着 古人对宇宙和自然的理解与敬畏。将时间与月亮的周期(朔望月)联系起来,本身就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月亮的阴晴圆缺,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力量,与人类的命运、季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阴历的制定,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试图理解并适应宇宙运行规律的体现。它不仅是一种计时工具,更是一种世界观的载体,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总而言之,在古代,阴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贯穿于农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习俗、政治活动等方方面面,是古人赖以生存、发展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和文化符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8月12日补充,感谢

@吴亮

指出的错误,具体错误请参考

@吴亮

的答案。

对宣传错误知识表示道歉,以后将引以为鉴。

谢谢!

——————————————————————

关于历法这个,首先要正几个名字。

我们现在称为农历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农历。农历是指二十四节气的部分,它才是指导农桑用的。这个严格意义上的"农历"是太阳历,题主这点说的是没错的。

而用月相记录日期的部分是阴历,但不包含确定闰月的部分。我们今天使用的"以月相确定日期,置闰月调和年岁,以节气指导农时"的历法,实际上是一种兼顾太阳月亮运行周期的阴阳合历,起始于<夏小正>(一本传说中记录夏朝历法的书),故称夏历。

使用阴历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确定"日"的单位之后,要确定比它高一级的单位,月相变化是比较容易观测也比较稳定的周期。太阳的变化周期更长,相对不易被观测和记录到。另一个是月相和潮汐之间紧密相关,阴历对渔业的指导更直接明确。(归月亮管的可不止是大姨妈哦,再说很多女生的周期也不是28天......咦好像跑题了)

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历法多为阴历,它的缺陷是和四季变化周期不易换算,执行严格阴历的文明,它的新年可以出现在任何季节。阳历是较迟出现的,它不适合指导航海和渔业,但和农牧业的配合比较好。所以确实有一些文明,比如古罗马,最后彻底投入了阳历的怀抱。而中国则是过渡到阴阳合历之后不停地完善,并且稳定了下来。

要问"为什么会使用阴历",倒不如问"为什么我国没有抛弃阴历"。

除了航海和渔业的影响之外,阴历最大的好处是直观。今天是几号?晚上抬头一看就知道了,而阳历则需要翻开历书查阅。不要小看这一点,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富足,人人家里一本历书,人人都能看懂历书,那是绝对没希望的。广大平民需要的是不用识字买书也能掌握的识别标准啊。

事实上,我国古代执行的阴阳合历,其指导农业的阳历部分平民就很难掌握,往往要依赖受过一定教育的乡绅来宣传推广。可以想象,乡绅记得几个节气之类的日子广而告知还好说,要是全村人民过个生日娶个媳妇都要靠乡绅记日子的话,这工作量也太大了。

指导生活需要的是精确的日期,指导农业需要的是大体的四季对应。所以我们发现,我国古代的历法里,阴历照顾的是便于查询的具体日期,阳历只规定了24个时段方便农业规划,老百姓不管是过日子还是种地都安心了,唯一头疼的是需要调和二者的历法官员,他们要一年一年地计算节气和日期的对应--但,麻烦一小撮官员总比麻烦全国老百姓容易,所以我国的阴阳合历就这样稳定下来了。

user avatar

回归年的准确测定远比想象的难得多,而月相的周期则非常容易观察,所以我同意上面 九六七 的答案,太阴历就是古时候没办法准确测得回归年的图简单的办法。

user avatar

诞生什么的,是因为最简单? 很早很早之前的人,还没有像后来那样考虑实用性什么的,仅仅是需要一个计时的工具而已。而每晚月亮的盈亏变化最为直观,所以把月亮的变化的一个周期叫做一个月。又惊喜的发现了一年的四季变换是差不多十二个月呢~感觉这种计数方法很好记又很方便呢~

于是产生了阴历。其他文明也是这样的,比如英文也是叫month啊,大家都是不约而同的最开始用“月”。

不过也的确有月亮引起的潮汐变化什么的,会影响渔业方面,所以在原始社会也是有生产用的。

当然文化慢慢发展,学者也就开始慢慢纠正历法,比如中国农历是为了农业生产需要,加入了节气等太阳历所形成的阴阳历。西方那边也弄黄道十二宫什么的,同样是和太阳位置相关的。

历法逐渐修正,到了现在精准的测出年的时间,制度统一的太阳历。不过最初伴随人们从黑暗的愚昧中走出的月亮,还是会被铭记的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没有精准的现代计时工具的漫长岁月中,人们仰赖对天象的观察来安排生活、规划农事、祭祀神灵,而阴历,或者说我们更熟悉的农历(它融合了阴阳历的特点),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日期表,更是古人认识世界、适应自然、维系社会秩序的基石。首先,阴历最核心的功能就是 指导农业生产。古代社会是典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穿越时空,细细掰扯一下。古代的“人上人”和现代的“人上人”,虽然都占据着高位,但那种“爽”的体验,可真是天壤之别。古代的“人上人”,爽在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掌控感。想象一下,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你是那金字塔尖上的少数人。你的话就是圣旨,你的意愿就是法律。 无上的权力与.............
  • 回答
    在古代,当一个最懒、最没出息、最没威胁的皇子,并且成功地和兄弟们搞好关系,这确实是一件“爽翻天”的事情,但其背后的“爽”点和潜在的风险,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爽”的维度解析:1. 安逸无忧的生存模式: 免于政治漩涡: 作为最没威胁的皇子,你最大的优势就是不会成为权力斗争的焦点。当其他兄弟.............
  • 回答
    在古代偏远山区,人们确实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皇帝换了。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信息传递、社会结构、地理环境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信息传递的极端缓慢与不畅通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在古代,信息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式传播: 官方文书与驿站系统: 这是最主要的.............
  • 回答
    在古代天气好的夜晚,虽然不一定每晚都呈现出我们今天所说的“满天银河”的壮丽景象,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天气好的夜晚,尤其是远离现代光污染的夜晚,都会展现出比现在明亮得多的星空,其中银河的可见度也会显著提高,并且在特定时段和季节,会非常壮观。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1. 光污.............
  • 回答
    古代,半路劫杀上任官差后冒名顶替,这个事儿啊,听起来像是演义小说里的情节,但真要说它可行性有多大,那得细细掰扯掰扯。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得看具体情况,还得看操作的人有多大的胆子和多深的脑子。先说说这事的“简单”之处:首先,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缓慢。官差走的是官道,但路途遥远,而且很多地方.............
  • 回答
    在古代军事史上,冷兵器时代弓弩的运用是一个颇有意思的对比。我们看到在同时期的中国,弩这种高效的射击武器早已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战场,甚至组成了强大的弩兵部队。然而,放眼古罗马和古希腊,弩的出现虽然不晚,但却始终未能像在中国那样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部队。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
  • 回答
    在古代,能遇到朱元璋和刘邦这样的老板,那绝对是九死一生中的“生”路,更多时候是往“死”里逼。想在这两位帝王手下保命,那可得下足了功夫,还得有点石破天惊的好运气。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怎么才能在这两位“活阎王”面前,混个不被砍头的安稳日子。先说说这位“朱老四”——明太祖朱元璋:这老朱啊,年轻时候苦过.............
  • 回答
    古代军事作战中,“七天”这个时间段的重要性,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而是贯穿了从战略规划到战术执行,再到后勤保障的方方面面。它既是一个基本的周期性单位,也常常是关键的转折点。让我们细致地聊聊这个“七天”在古战场上的分量。一、 战略节奏与作战周期: 行军与部署的节律: 古代的军队行进速度受限于步兵.............
  • 回答
    想知道中国古代武术有没有过“黄金时代”,这事儿我跟你掰扯掰扯。其实,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不能简单地说有或者没有一个绝对的“高峰期”。武术这玩意儿,它是随着社会发展、战争需要、文化演变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所以它渗透在历史的各个角落,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采”。但如果要说发展最“显眼”、最“出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总有人觉得古代武功高手就跟开了金手指似的,天下无敌,谁也奈何不了。但你要真这么想,就有点太简单化了。咱们先得明确一下,古代的“武功很高”到底是个什么概念。那不是现在电影里飞天遁地的神仙,更像是精通十八般武艺,力量、速度、技巧都远超常人。比如,力能扛鼎,一拳能打倒好几个人,或者轻功.............
  • 回答
    在古代战场上,斧头是否真的能破盾,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刀两断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兵器、盾牌、使用者的技艺以及战场环境的复杂考量。从原理上讲,斧头具备破盾的潜力。斧头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巨大的冲击力和集中在刃口的压力。想象一下,斧头通常拥有较重的斧头身,在挥舞时能积聚相当可观的动能。当斧刃与盾牌接触时,动能.............
  • 回答
    在古代,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不是像如今背个双肩包,刷刷手机就能搞定的事。它更像是一种对命运的挑战,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某种程度的“逃离”。首先,你得是个有一定资本的人。别指望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夫,能立刻扔下锄头,说:“我要去看海!” 至少,你得手里有点银钱,能应付路上的吃.............
  • 回答
    在古语中,与“咳疾”相对应,描述打喷嚏的情况,我们通常会用“嚏疾”或“喷嚏”来称呼。“咳疾”这个词,顾名思义,就是指咳嗽这种病症。古人在描述身体不适时,往往会直接点出症状,然后加上“疾”字,表示一种疾病或不适。所以,当一个人频繁或剧烈地打喷嚏,古代人自然也会将其归类为一种“疾”,而“嚏”字就是直接取.............
  • 回答
    在古代,妻子能否正当防卫反杀丈夫,这在法律和伦理上都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虽然我们不能用现代法律的框架去套用古代社会,但从当时流传下来的律法条文、社会观念以及一些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尝试梳理出一些可能的答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古代社会整体上是一种“男尊女卑”的父权社会。丈夫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
  • 回答
    在古代大家族中,家族的嫡庶之分是非常严谨的,它关乎着继承权、地位以及整个家族的秩序。当一个庶子娶了另一个家庭的庶女为妻时,他们所生的孩子,在家族内部的称谓和地位,以及对外介绍时,都会遵循一套既定的规矩。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嫡”与“庶”的定义。 嫡子:通常是指正妻所生的儿子。他是家族继承权最正统.............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古代帝王在言语表达上的微妙之处。当我们说“驾崩”时,这是臣子、民众甚至是后人用来尊称皇帝去世的一种说法,蕴含着至高无上的敬意,将皇帝比作乘着车驾向西方极乐世界,或者驾云归天的神仙,是一种生前的崇高地位延续到死后的仪式性表达。那么,皇帝自己又是如何看待和表达自己死亡的呢?首.............
  • 回答
    在古代,想吃上一口肉,这可不是件寻常事。不像我们现在,打开冰箱就能看到琳琅满目的肉类,那时的人们,尤其是普通百姓,想要吃到肉,真可谓是“靠天吃饭,靠运气”了。首先,肉的来源就摆在那里。最直接的获取方式就是狩猎。在没有温饱保障的年代,谁家能闲着没事天天去山里打猎?那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而且不是每一次都.............
  • 回答
    要说到古代去西藏,那可真是一桩极具挑战,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旅程。你想想,没有飞机、火车,甚至连像样的公路都谈不上,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脚和骆驼、马匹,穿越重重险阻,一步一步地挪向那片神秘的土地。这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需要周密的计划、坚定的毅力,还有一点点运气。穿越险峻的地形古代去西藏,最直接也最困难.............
  • 回答
    在古代,“知遇之恩”绝对是称得上“天大的恩情”。这可不是随随便便说几句“谢谢”就能打发的,其分量之重,甚至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要说它为何如此沉重,咱们得从古代社会的几个关键点聊聊。首先,得明白古代社会对“身份”和“机会”的看重。在那个时代,你的出身基本就决定了你的阶层,想往上爬,那叫一个难。普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