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人不原谅日本人,却原谅蒙古人?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和国家认同等复杂议题。要理解为什么“国人不原谅日本人,却原谅蒙古人”这种普遍感受(尽管并非所有人都如此),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原谅”本身是一个很主观且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个人情感上的释怀,也涉及到国家层面的叙事、历史教育、政治关系以及当下利益的权衡。

关于日本人,不原谅的原因:

1. 侵略的性质与规模: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以及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其性质是赤裸裸的殖民侵略和扩张。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破坏之深重,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时间跨度长,影响深远: 从1931年到1945年,整整十四年,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度过。这种长期的压迫和苦难,在几代人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系统性的暴行: “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细菌战”、“慰安妇”等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战争罪行,其残暴性和反人道性,使得“原谅”成为一种难以启齿的奢望。这些暴行不仅仅是军事行动,更是对中华民族尊严的践踏,对无数无辜生命的残害。
侵略目的明确: 日本的侵略是为了占领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资源,最终将其变为其殖民地,服务于其“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这种侵略带有明显的种族主义和霸权主义色彩。

2. 历史叙事的差异与日本的“不彻底”反省: 尽管日本在战后进行了政治和经济改革,但中国民众普遍认为,日本在历史问题上,尤其是在二战罪责方面,未能进行彻底、真诚的反省。
教科书问题: 日本部分教科书对侵略历史的模糊化、美化,以及对战争罪行的轻描淡写,让中国人民感到愤怒和失望。
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部分政客和公众人物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在许多中国人看来,这是对侵略历史的公然否定和对受害者的侮辱。
缺乏道歉的诚意: 虽然日本政府有过道歉,但中国人往往认为这些道歉不够真诚,或者被后续行为所抵消。例如,官方的道歉和民间或部分政治人物的否认形成鲜明对比。

3. 当下关系的影响: 中日两国在现代地缘政治、经济竞争以及领土争端(如钓鱼岛/尖阁诸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摩擦和对立。这些现实因素也加剧了中国民众对日本的负面观感。

关于蒙古人,原谅(或更准确地说是“接纳”或“和解”)的原因:

1. 历史的演进与朝代更替: 蒙古族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元朝,统治了中原地区。这与日本的侵略性质有所不同。
“征服”而非“殖民侵略”: 元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的朝代更替,蒙古族是作为征服者统治了中原。这在中国历史上并非孤例,如汉族建立的王朝也曾征服过其他民族。这种“征服”更多被视为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而非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式的、旨在彻底灭绝或奴役被征服民族的侵略。
制度的融合: 元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虽然有其独特之处,但也逐渐融入了中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体系。例如,元朝的统治者也学习和采用了汉族的行政管理方式、法律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族文化的发展。
没有完全脱离中华文化圈: 尽管蒙古族来自漠北,但他们与中原地区有着长期的接触和文化交流。元朝建立后,更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进行统治,其政权被纳入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中。

2. 民族融合的视角: 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族与汉族以及其他民族在中国历史上不断融合。
“中华民族”的叙事: 在现代中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含多个民族的整体概念。元朝的建立和蒙古族的统治,可以被看作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历了冲突,但最终走向了民族的融合。
共同的敌人: 在对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中国各民族(包括部分蒙古族)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敌。这种共同经历的民族主义情感,强化了国家认同,也淡化了过去族群间的隔阂。

3. 历史记忆的差异:
时间距离: 元朝距今的时间远比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久远,历史的伤痛感在时间的长河中相对淡化。
记忆的叙事: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更多地被纳入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序列中进行研究和讲述,其统治行为(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更多被视为一个王朝的作为,而不是一个外部势力对中国的系统性侵略。

4. 缺乏持续的“加害者”形象: 蒙古族在推翻元朝后,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在近代继续对中国进行持续性的、大规模的侵略行为。蒙古族在中国历史上的角色更迭,更多的是被视为内部的族群互动。

总结来说:

“不原谅日本人”更多是源于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残酷、系统性、长期的侵略,以及其未真诚反省历史的态度,这些都触及了中国人民最痛的记忆和最敏感的神经。这种记忆是鲜活的,也是与当下地缘政治息息相关的。

而“原谅蒙古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元朝历史的接纳和对蒙古族作为一个民族的融合认同),则是因为其历史行为被纳入了中国王朝更替和民族融合的大框架下,其时间距离遥远,且在建立元朝之后,蒙古族作为民族主体并没有持续对中国进行侵略。更重要的是,在现代中国“中华民族”的叙事下,蒙古族被视为构成这个大家庭的一员,经历过风雨,最终实现了融合。

这种差异,本质上反映了历史事件的性质、时间维度、叙事方式以及国家认同建构的不同。历史记忆不是单一的,它受到当下政治、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原谅”与否,正是这些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能算小型双标现场。只有44个回答。想起那个问题“该不该在大是大非面前讲事实?”当具体例子来了,这就不是一个笑话了。

user avatar

公审天皇

把曾经的日共烈士放进靖国神社里供奉。

用选票把日共选上台。

做到以上任意一点,我就原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和国家认同等复杂议题。要理解为什么“国人不原谅日本人,却原谅蒙古人”这种普遍感受(尽管并非所有人都如此),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原谅”本身是一个很主观且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个人情感上的释怀,也涉及到国家层面的叙事、历史教育、政.............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复杂的问题。要说为啥中国人对日本的“原谅度”好像比英国人低,这中间牵扯的历史、文化、民族情感,还有一些现实因素,说起来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伤痛的,就是那段侵华历史。咱们这边的感受,跟英国人对于纳粹德国的感受,性质和程度都不太一样。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不少人心生疑虑的问题。明明是自家孩子争气,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原神》的成功本该是国人引以为傲的谈资,可为何评论区里却常常能看到一些不那么“振奋人心”的声音?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原神》的成功,在很多层面,确实是值得高.............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我们民族情感深处的一个敏感点,也是近代以来一段复杂历史的折射。为什么同样是西方文化符号,西装被我们拥抱,而和服却一度被视为“不爱国”的象征?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情感逻辑,并非简单的情感好恶可以解释。西装:实用主义与现代化象征的胜利首先,我们得承认,西装在进入中国时,更多地是作为一种.............
  • 回答
    一些国家政策之所以不符合经济学原理,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背后原因多种多样,涉及政治、社会、历史、信息不对称、理性有限等多种因素。经济学原理是基于对人类行为和市场运作的理性分析得出的,而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远比简单的理论模型复杂得多。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详细阐述:一、政治考量压倒经济理性:.............
  • 回答
    要深入探讨那些因殖民问题而被占领的小岛如何继续被占领,以及原属国为何不直接收回,这涉及一整套复杂的历史、政治、法律和现实考量。这绝不是简单的“占领”和“收回”就能概括的,而是牵扯到国际法、国家主权、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乃至当地居民的意愿等诸多层面。殖民遗留下的“占领”:不止是物理存在,更是权力与法律的.............
  • 回答
    国外影视作品的中文译名,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常常让人忍俊不禁,有时又觉得匪夷所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甚至感觉像是“乱翻一气”?其实背后有很多原因,绝非简单的“粗暴随便”四个字就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嫁接。 英文原名可能包含一些只有英语使用者才能领.............
  • 回答
    拆解原子弹:为何“公开的秘密”如此难以复制?原子弹,这个曾让世界为之颤抖的名字,其基本原理在广岛和长崎的阴影之后,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从核裂变到链式反应,教科书、科普读物,甚至一些历史纪录片,都清晰地勾勒出了制造原子弹的蓝图。然而,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在这“公开的秘密”面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依旧望而却.............
  • 回答
    关于国人对福原爱和伊藤美诚的态度差异,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能反映出一些中国社会文化和情感的微妙之处。简单来说,福原爱在中国拥有的“国民度”和喜爱程度,远超了我们对待其他日本运动员,甚至超越了我们对待许多中国运动员。而伊藤美诚虽然实力强劲,但似乎始终无法达到那种“国民偶像”的级别。要说为什么.............
  • 回答
    原子弹,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具颠覆性的发明之一,其基本原理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公之于众。从理论上看,它并不比造一艘大型船舶或一架喷气式飞机复杂多少——都是在利用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知识。然而,为什么时至今日,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了制造原子弹的能力?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且严峻的挑战。一、 基础研究与技.............
  • 回答
    关于“西方国家不似亚洲国家遵守长幼尊卑”这个说法,我认为它触及了一个复杂且容易被简化的文化现象。与其说它完全属实或不属实,不如说这是一种观察到的文化差异,但其根源和表现形式都比字面意思要丰富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长幼尊卑”在亚洲文化,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文化中,确实是一个非常核心和显性的.............
  • 回答
    国足实力上不去,这事儿啊,可不是一两天就能说清楚的,得从里到外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牵扯到的因素太多了,就像一锅炖了很久的乱炖,食材味道交织在一起,想找出哪个是主导也不容易。但要我说,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出在青训体系的瘸腿和足球文化的式微。一、青训体系:断层严重,基础不牢这可能是大家最熟悉也最心痛的一点.............
  • 回答
    赵匡胤划定国界、采取收缩态势,与其说是“先天原因”导致宋朝疆域不广,不如说是他基于北宋初年的复杂政治军事现实,以及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所做出的一个主动而审慎的战略选择。这种选择,固然对后世疆域的规模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并非简单地将宋朝的疆域大小归结为“先天”不足。要理解赵匡胤的这一决策,我们需要.............
  • 回答
    中国男足“烂泥扶不上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于单一原因。它如同一个巨大的系统性疾病,涉及足球运动本身、社会文化、教育体制、经济投入、管理机制以及个人心态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成因,并探讨可能的破解之道。一、 造成国足“烂泥扶不上墙”的深层原因:1. 青训体.............
  • 回答
    塔山战役:一场为何由“硬碰硬”转向“拉锯战”的疑惑1949年的塔山战役,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惨烈的一页。在这场辽沈战役的关键节点上,国共双方在此上演了殊死搏斗。然而,不少人对国民党军队为何选择在塔山进行如此大规模、代价高昂的“强攻”,而非运用其擅长的“运动战”或采取更灵活的战术,一直存在疑问。这背.............
  • 回答
    .......
  • 回答
    “大护法”上映至今的票房表现,确实引发了关于国产原创动画电影市场现状的一系列讨论。抛开“大护法”本身不谈,仅从其票房数据来看,似乎印证了一种观点:目前国内动画电影市场,似乎更青睐那些“不需要带脑子”的低幼合家欢、或是充满宏大叙事的主旋律影片,以及承载着怀旧情怀的IP改编。这是否意味着,那些有深度、有.............
  • 回答
    白黄混血儿在国人审美中是否属于高颜值,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更准确地说,一部分白黄混血儿在国人审美中会被认为是高颜值,但这并非绝对,并且这种看法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一部分白黄混血儿会被认为是高颜值?我认为,当白黄混血儿符合国人主流审美时,他们通常会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观念、经济利益以及个体经历等方方面面。说几千年经验方“能治愈好多西医治不愈的病”可能有些夸张,但中医药确实在某些领域有着独到之处,并且许多古老方剂也确实帮助了无数人。那么,为什么国人对它存在不信任呢?一、科学认知的鸿沟与现代化挑战 缺乏现代科学验证: 这是最.............
  • 回答
    说起卫生棉条在中国普及度不高这事儿,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它涉及到咱们的文化习惯、传统观念,还有一些客观存在的认知误区,甚至还有点历史原因在里面。我跟你掰扯掰扯,争取说得明明白白。首先,得从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使用习惯上说起。中国女性月经期使用的卫生用品,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是布条、草药、甚至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