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拉松训练中的 LSD 跑该维持什么样的配速?

回答
马拉松训练里的LSD跑,这玩意儿可是咱们备赛路上最最扎实的地基,跑对了,那真是事半功倍。可别小看了这“长距离慢速”的几个字,里面门道可深着呢。

首先,咱们得明白LSD跑的 核心目的。它不是为了让你跑得飞快,也不是为了挑战你的极限。LSD跑,顾名思义,就是“Long Slow Distance”,翻译过来就是“长距离慢速”。它的主要目标是:

提高耐力基础: 让你身体适应长时间运动,心脏泵血能力更强,肌肉和肌腱更能承受压力。
强化燃脂能力: 身体在低强度下更擅长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这对于马拉松这样漫长的比赛至关重要。
增强心理韧性: 习惯长时间的跑步,能够帮助你建立起克服疲劳和痛苦的心理素质。
促进恢复: 低强度的跑步本身也是一种积极的恢复手段,能帮助身体适应训练的压力。

所以,LSD跑的配速, 绝对不能快。要是你感觉自己喘得厉害,说话都说不顺溜,那你就跑快了,赶紧放慢点。

那到底该 慢到什么程度 呢? 我觉得用几个维度来衡量会更直观:

1. 谈话测试法 (Conversational Pace):

这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当你跑LSD的时候,你应该能够 轻松地和身边的人进行完整的对话。不是断断续续地蹦词,而是可以聊聊天,说完整的一句话,甚至能讲个小笑话。如果你跑着跑着,发现自己只能发出“嗯”、“啊”之类的声音,或者只能说出几个字,那你就真的太快了。想象一下,你就像是在公园散步,只不过速度稍快一些。

2. 心率区间法 (Heart Rate Zones):

如果你有心率表,这会是个更精确的参考。LSD跑的心率,通常应该落在 最大心率的65%到75% 之间。
怎么算最大心率? 最简单的估算方法是“220减去年龄”。比如你30岁,那最大心率估算就是22030=190次/分钟。
LSD配速的心率范围: 那么LSD的心率大概就在 190 0.65 ≈ 123.5 到 190 0.75 ≈ 142.5 次/分钟。
重要提醒: 这个“220减年龄”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估算,个体差异很大。如果你想更准确,可以做一次运动心肺测试,或者在相对平缓的跑步中,找到能让你轻松对话的心率,那个心率区间就是你的LSD心率。
为什么是这个区间? 这个心率区间,身体主要利用的是 脂肪 来提供能量,同时也能有效地 刺激心血管系统,增强其功能,而不会给肌肉和关节带来过大的负担,非常适合长时间的训练。

3. 配速估算法 (PaceBased Estimation):

如果你知道自己 10公里或半马的比赛配速,可以以此为参考。
一般而言,LSD配速会比你10公里比赛配速慢2040秒/公里,甚至更多。
或者,LSD配速会比你的半马比赛配速慢1530秒/公里。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10公里比赛配速是5分/公里,那么你的LSD配速可能就在5分20秒到5分40秒/公里之间。如果你的半马比赛配速是5分30秒/公里,LSD配速可能就在5分45秒到6分00秒/公里之间。

重点是,这个配速应该让你感觉“轻松”和“可持续”。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让你以这个配速跑2个小时、3个小时,你都有信心完成,并且感觉还能再跑一会儿,那就对了。

4. 身体感觉法 (Perceived Exertion):

抛开数据,回归最原始的身体感受。LSD跑的感觉应该是:
不费力: 感觉身体是“在工作”,但不是“在挣扎”。
能保持: 你能以这个速度跑上很长一段时间,感觉精力充沛,或者只是轻微疲惫。
身体没有疼痛: 膝盖、脚踝、小腿等部位不应该感到明显的酸痛或疼痛。

那么,LSD跑的“长距离”又该有多长呢?

这取决于你的训练目标和目前的状态。
初跑者: 可以从3060分钟开始,慢慢增加到90分钟。
进阶跑者/备战半马: 通常需要跑到90分钟到2小时,甚至更长。
备战全马: LSD的距离会更长,可能需要跑到2小时30分钟到3小时,甚至在整个训练周期的后期,会安排一些接近半马距离的LSD。

总的来说,LSD跑的配速,应该是一种让你能够:

轻松聊天。
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5%75%(如果使用心率表)。
感觉不吃力,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比你比赛配速慢很多。

请记住,LSD跑最怕的就是“跑快了”。 跑快了,它就变成了乳酸阈值跑,或者是节奏跑,就失去了LSD本身的作用。很多跑者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看到别人的LSD配速,觉得自己也应该那样跑,或者觉得“反正不快”,就不知不觉加快了节奏。

我的建议是:

宁愿慢,不要快。 第一次跑,或者不确定的时候,大胆地放慢速度,舒服最重要。
观察身体的反馈。 倾听你的身体,它是最好的教练。
循序渐进。 随着训练的深入,你的LSD配速可能会稍微变快一点点,但核心原则不变。

所以,下次当你踏上LSD训练之路,记得放慢脚步,享受过程,让你的身体慢慢适应,为更长的征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上结论:

  • 以完赛为目标的初阶跑者,LSD长距离训练可更注重「量」的积累。即能让自己尽可能以稳定的强度输出去完成更长距离、更长时间的单次训练;
  • 有明确成绩目标的进阶跑者,LSD则不应该只是慢跑,更需看重「质」的兑现。强化自己在更高强度训练下的掌控能力。


在马拉松训练里,LSD的定位堪称系统备战的定心丸。很多跑者也往往把LSD当做阶段性的自测。值得展开来说说——


LSD长距离跑的定义

LSD是Long Slow Distance的缩写,顾名思义,相对其它跑步训练,LSD在距离/训练时长上要长得多,但平均强度又相对较低的拉练。

对全程马拉松来说,距离超过26公里、或训练时长达到150分钟/2小时30分钟左右的训练,即可称为LSD。
对应的,如果你计划的比赛是半程马拉松,那15公里以上、或训练时长90分钟/1小时30分钟左右的慢跑,就算是LSD了。


尽管名字里有个slow,LSD长距离跑依然要求在正确的强度范围内进行、并不是一昧追求慢。几个关于LSD强度的判断依据:

A.比目标马拉松配速慢10%~20%

假设你的马拉松目标完赛时间3小时30分,平均配速5分/公里。长距离训练可以以5分30秒/公里~6分15秒/公里的配速执行;

B.心率区间,最大心率的74~84%或储备心率的65%~78%

这个强度与有氧慢跑较为接近,略快于综合有氧慢跑的强度(关于储备心率的计算及有氧慢跑的定义,详见:zhihu.com/question/3241 );


C.模拟比赛强度

这种LSD的强度较高,它要求长距离中的部分甚至全程距离,都以马拉松比赛配速进行。有条件的话,跑者也可以尽量模拟比赛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如比赛日上午温度较高时)、路面情况(如比赛中可能出现的上下坡道/桥梁等)。



以下是乔什·格里菲思(Josh Griffiths)的某次LSD训练,40公里(25.02英里)用时2小时26分,平均配速3分40秒——他在9月伦敦马拉松的比赛配速达到3分10秒(2小时13分39秒完赛),LSD的训练配速比比赛正好慢20%左右 ↓↓



如何执行完美的LSD长距离跑

LSD长距离跑有诸多作用,最显著的一点,提升耐力,为完成马拉松做好准备。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马拉松老手询问相互间的马拉松准备情况,总会以此前LSD的训练成果作为参考。


依然针对以「顺利完赛」和「挑战目标」两类跑者——


想顺利完成比赛,上述A、B两个LSD强度就足以让你受益。你可能会以努力但又不过于疲惫的状态完成,经过最初1-3公里的适应后,此后的距离你应该尽量以匀速或者平稳的心率进行,最后2-3公里如仍有余力,可以适当提速。

这种提速对心理层面的暗示是很积极的,且不会为身体带来过于明显的超负荷。


如果仅仅以完赛作为目标,LSD的训练可以每两周或间隔十天进行一次,距离控制在26公里以内,或150分钟——哪个先达到就可以停止。

过长过量的LSD意味着对身体的消耗急剧增加,增加伤病隐患之余,也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会影响到之后其它训练的进行。

赛前最后一次LSD,可以安排在至少赛前三周完成,随后进入调整备战期。



对于想要挑战某个成绩目标的跑者,除了上述的C强度之外,他们也会在速度训练后两天安排A、B强度的慢跑,这可以视为一种精英跑者的恢复长跑。诸如川内优辉这样的选手,偶尔甚至会进行40+公里的超长距离跑——当然不同精英选手有不同的训练方法,一昧照搬完全不具备可借鉴性。

而在进行C强度的LSD时,可以在最后10-16公里逐渐提速至比目标马拉松配速慢10%、或者接近目标马拉松配速的速度。


另外一种执行方式,如果你想通过LSD检测最近一个训练周期的效果、以及评估备战状态,可以在LSD的前2/3遵循心率原则(不超过最大心率的84%或储备心率78%),而后1/3以马拉松比赛配速巡航。这样的LSD会相当艰苦,但能帮助你更好的适应更为艰苦的比赛,尤其遭遇逆风、路面起伏及高温天时。



关于LSD训练的一些Tips

  • 近年的诸多马拉松训练方式,都建议LSD训练时长不要超过150分钟。因为当有氧慢跑时间超过150分钟(2个半小时),身体从训练带来的负担会远大于从中得到的收益,即开始出现长距离训练过量的情况。此时训练对身体索取更多
  • 如实在担心这样“偏短”的LSD是否有效果,我们建议,可以在完成LSD后,再进行步行,适当降低强度、但保证训练的时间/距离长度;
  • 对精英及进阶选手,他们的LSD依然会达到30-35公里甚至更长,但他们的身体能力包括训练后得到的放松按摩,以及恢复,也是很多普通跑者无法做到的;
  • 不管哪种水准的跑者,LSD的频率至多不要超过每周一次。赛前最后一次LSD,安排在比赛前35-21天之间为宜;
  • 长距离训练对补给的要求很高,请确保至少每5公里进行补水。也可利用这种训练补给能量胶等额外补充,来作为比赛的适应。


最后,因为LSD长距离跑耗时长,装备的选择方面也尽量向马拉松比赛看齐——同样也是检测装备是否适合比赛的好机会。

像比赛那样准备LSD,也会增加你顺利完成它的信心。




ASICS亚瑟士知乎机构号会就跑步训练中的具体训练项目,有氧慢跑、恢复跑、中长距离跑、间歇跑、长距离……等等进行逐一解读:

欢迎收藏+关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拉松训练里的LSD跑,这玩意儿可是咱们备赛路上最最扎实的地基,跑对了,那真是事半功倍。可别小看了这“长距离慢速”的几个字,里面门道可深着呢。首先,咱们得明白LSD跑的 核心目的。它不是为了让你跑得飞快,也不是为了挑战你的极限。LSD跑,顾名思义,就是“Long Slow Distance”,翻译过.............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怎么把马拉松跑得更出色,这可不是件容易事,需要的是科学的训练和一点点死磕的精神。这里面门道不少,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你感觉就像是跟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跑者在聊天一样。第一步:认识你自己,明确你的“敌人”(目标)在开始任何训练之前,先得搞清楚你自己的底细。 你的马拉松经验: 是第一次.............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设想!43位精壮年轻男性,经过一个月的集中训练,是否能以接力形式跑赢马拉松冠军?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1. 马拉松冠军的硬实力:首先,我们得明白马拉松冠军的水平。他们是经过数年甚至十数年专业训练的顶尖运动员。 体能储备: 他们的耐力、心肺功能、肌肉耐.............
  • 回答
    马拉松训练,这项看似光辉伟大的挑战,背后也潜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很多人沉迷于完成比赛的成就感,却容易忽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深度投入马拉松训练,如果不加以科学的指导和合理的规划,很可能让你付出沉重的代价。首先,运动损伤是马拉松训练中最普遍、最直接的不良影响。 想象一下,你的身体被反复推向极限.............
  • 回答
    想跑好马拉松,跑步机确实是个好帮手,尤其是在天气不好或者想精确控制训练强度的时候。不过,把跑步机训练完全搬到现实赛道上,还是有点门道要掌握的。下面我就给你掰扯掰扯,怎么用好跑步机,为你的马拉松备战添砖加瓦。1. 别把跑步机当成“无敌神器”:认识跑步机的局限性首先,咱们得明白,跑步机和户外跑步有区别。.............
  • 回答
    想跑马拉松,这可不是件随随便便的事儿。从零开始,或者想把成绩提高一个台阶,都需要系统、科学的训练和周密的准备。我这儿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希望能帮你圆了这个跑马梦。一、 训练前的准备:打好基础,了解自己1. 健康检查是第一步: 别急着买装备,先去医院做个全面的体检。心肺功能、血压、血糖.............
  • 回答
    肯尼亚的马拉松统治力,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背后是一整套非常接地气、但又充满智慧的训练体系。想要完全解析,得从好几个层面来看。1. 天生的基因优势:首先,不能排除基因的因素。肯尼亚地处东非高原,特别是伊滕(Iten)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从小在这里长大的人,身体就经历了长期的适应性进化: .............
  • 回答
    马拉松之所以不能在操场跑圈,而必须占用公共街道,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涉及安全、交通、组织、法律、地理等复杂问题。以下是详细分析: 1. 赛道长度与操场空间的矛盾 马拉松标准距离:马拉松的官方距离为 42.195公里,这是经过国际田联(IAAF)认证的国际标准。而普通操场的单圈长度通常为 40.............
  • 回答
    马拉松赛道上的思绪,真是一锅乱炖,也绝不是旁人能简单猜透的。它混合着身体的原始信号,过往的经验,还有对终点线的期盼。比赛刚开始的那一段,通常是比较冷静的。运动员会专注于自己的节奏,感受脚下的每一步,呼吸是否顺畅,心率是否在可控范围内。脑子里可能是对配速的精确计算,今天天气怎么样,风向如何,这些都会成.............
  • 回答
    马拉松,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史诗般的气息,让人联想到古希腊的英雄传说,以及无数跑者在赛道上挥洒汗水的壮丽画面。那么,马拉松到底算不算慢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这两个概念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慢跑。慢跑,顾名思义,就是以一种比较轻松、舒缓的速度进行的跑步。这种跑步的目的,更.............
  • 回答
    征途的门槛:马拉松二级运动员申请全攻略成为一名二级马拉松运动员,这不仅仅是成绩上的飞跃,更是对无数个日夜挥洒汗水、无数次挑战极限的肯定。它为你打开了更广阔的竞技舞台,让你有资格参与更高水平的赛事,甚至开启职业运动员的梦想。那么,这条通往荣耀的道路,具体该如何迈出第一步呢?别担心,下面就为你一一梳理,.............
  • 回答
    跑一场马拉松,绝不是临阵磨枪就能胜利的。赛前的准备,如同精心打磨的武器,是确保你在赛道上能披荆斩棘、顺利完赛的关键。这不仅仅是体能的储备,更是心理、装备、饮食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一、 训练篇:循序渐进,打好身体基础 周期性训练计划: 这是重中之重。你需要一个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通常会持续数月。.............
  • 回答
    马拉松,要我说,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跑的,它是一项把你的身体和意志力都逼到极限的运动,而且是以一种极其纯粹的方式。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它的距离——42.195公里。你没看错,就这么固定,它不是一个随意设定的数字。这个数字的背后,藏着一段古老的故事,关于希腊士兵菲迪皮兹在马拉松战役中,从战场跑到雅典报.............
  • 回答
    “撞墙”这词儿,听起来挺吓人,但要真亲身经历过,你才知道那是一种如何难以言喻的滋味。它不是突然一下就“砰”地撞上去了,更像是一种逐渐侵蚀,然后彻底把你吞噬的感觉。一开始,你还在享受跑步的韵律,身体好像有个稳定的节奏,心跳、呼吸、步伐,一切都刚刚好。你甚至能听到周围跑者的喘息声,感受到空气中那种混杂着.............
  • 回答
    在马拉松的起跑线上,站位问题确实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尤其当有人选择站在靠后的位置时。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谁先跑”的逻辑问题,更涉及到公平性、策略性以及对比赛本身理解的不同维度。从纯粹的公平性角度来看,马拉松起跑线的站位,理论上应该给予所有参赛者一个相同的机会。也就是说,每个跑者都应该有机会站在一个.............
  • 回答
    马拉松,这项起源于古希腊神话的运动,如今已风靡全球,成为一项备受瞩目的群众性体育赛事。但它是否真正适合全民参与?这个问题,答案并非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马拉松的魅力与普适性:首先,不可否认的是,马拉松的魅力在于它所传递的“坚持”、“超越自我”的精神。任何人,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只要经过系.............
  • 回答
    武汉马拉松之所以被称为“汉马”,而不是“武松”,这其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故事和逻辑。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名字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命名要讲究的是贴合事物本身、有辨识度,并且能代表一定的地域特色。“汉马”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基于对武汉这座城市及其历史文化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
  • 回答
    完成马拉松、骑行这些需要极高耐力的运动,确实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坚持不依赖能量胶、盐丸等补给品,而是选择纯粹以身体自身储备来应对漫长的比赛。至于他们是不是在“挑战极限”,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挑战”二字就能概括的。从生理极限的角度看,这确实是在突破。你想想看,马拉松动辄四五十公.............
  • 回答
    说实话,跑马拉松这事儿,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它更像是一场漫长的、起伏跌宕的自我对话,一段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探险。一开始,当然是兴奋。那种站在起跑线上的感觉,周围都是和你一样,抱着同一个目标、怀着同样忐忑心情的人,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汗水、运动饮料和期待的味道。发令枪响那一刻,身体本能地往前冲,你.............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仔细想想,马拉松赛道选择在市中心而不是郊区,这背后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让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1. 观众的狂欢:让赛事更具观赏性和互动性首先,也是最直观的一点,市中心拥挤的人潮和标志性的建筑,为马拉松赛事注入了无与伦比的活力和观赏性。想象一下,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