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造军舰有多难?

回答
在刀耕火种的年代,造一艘军舰,那绝不是你我今天在屏幕上动动手指就能模拟出来的事情。它是一场规模宏大、旷日持久的系统工程,其难度之高,足以让最雄心勃勃的君王也得三思而行。想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都没能轻易摆平水军的建设,可见一斑。

首先,木材的选材与储备,就是一道鬼门关。

军舰,尤其是大型战舰,对木材的要求极高。它需要的是坚固、耐腐、轻巧且尺寸合适的原木。想象一下,要在那个没有大型机械的时代,去砍伐那些参天巨木。你需要先有懂得识别优质木材的老工匠,他们能辨别出哪棵树才能造出坚实的龙骨,哪棵树才能制成不易浸水的船板。然后,组织大批的劳力,使用斧头、锯子等原始工具,在大山深处,在荒野之中,冒着风雨和野兽的袭击,将这些沉重的木材一点点地砍伐下来。

这还没完。砍下来的木材不能立刻使用。它们需要经过漫长的晾晒、风干,甚至浸泡,以去除内部的湿气和虫卵,防止日后开裂变形。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你需要找到一个安全、宽敞的场地来储存这些宝贵的木材,并且要防止它们被虫蛀、腐蚀。想想看,一旦一场意外的火灾,或者一场瘟疫,就可能毁掉数年心血的木材储备,那可真是倾家荡产。

其次,铸造与锻造的工艺,是技术上的巨大挑战。

虽然军舰的主体是木头,但船上的许多关键部件,例如锚、炮、刀剑、船钉,都需要金属。在古代,金属的获取和冶炼本身就是一项极其耗费时间和资源的工程。你需要找到矿脉,然后组织人力去挖掘。挖掘出来的矿石,需要通过复杂的冶炼过程才能变成可用的金属。这需要经验丰富的铁匠,他们需要精准地控制火候,才能将铁水锻造成坚固耐用的船钉,将青铜铸造成威力巨大的火炮。

更别提那些精密的机械部件了。比如一些早期海军舰船上可能会用到的一些齿轮、滑轮等,都需要极高的加工精度。在没有精密机床的时代,这些部件的制作完全依赖于匠人的手艺和经验,误差的累积就可能导致整个机械系统失灵。想象一下,一艘军舰上的几万颗船钉,每一颗都需要手工锻打,每一颗都需要恰好吻合船板之间的缝隙,这该是多么庞大和精细的工程。

再者,人力和组织协调的复杂性,是管理上的巨大考验。

造一艘大型军舰,绝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小团队能完成的。它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力参与:砍伐木材的伐木工,运输木材的劳工,冶炼金属的矿工和铁匠,建造船体的木匠,安装索具的水手,以及管理这一切的官员和监工。如何将这些来自不同地方、拥有不同技能的人聚集起来,如何分配任务,如何保证他们的生活和士气,如何协调各个环节,不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这需要一套高效、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

想想看,如果负责运输木材的队伍因为道路崎岖而耽误了工期,或者负责锻造炮弹的工坊因为缺煤而停工,那么整个造船计划就可能因为一个环节的失误而全盘皆输。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还需要时刻提防内耗、贪污、技术泄露等问题。一个疏忽,可能就会让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最后,资源的垄断与调度,是国力上的终极检验。

古代的造船,尤其是军舰的建造,对资源的需求是天文数字。它不仅需要大量的木材、金属,还需要大量的食物、淡水来供给庞大的劳动力队伍,需要大量的布匹来制作帆和绳索,还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来支付工匠的工钱、购买工具和设备。

而这些资源,往往是稀缺的,而且需要从全国各地甚至从国外调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财力和物力基础,如果没有能够高效地调动和整合全国资源的能力,想要造出一支像样的海军,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古代海军强大的国家,往往是那些经济发达、国土辽阔、组织能力强的国家。他们拥有垄断优质木材产地的能力,拥有控制重要金属矿山的实力,更有能力将分散的资源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投入到一项需要耗费国力的宏大工程中去。

所以你看,古代造军舰有多难?那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一个国家在资源、人力、管理、组织能力等全方位的终极考验。每一艘能够驶向大海的军舰,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血汗,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和国力。它不是简单的建造,而是一场与自然抗争、与技术搏杀、与自身管理较量的大型史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瓦萨号(“Vasa”或“Wasa”[1])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于1626年到1628年间下令建造的一艘军舰。1628年8月10日,瓦萨号从其建造地扬帆起航,但在航行了不到1海里(博物馆记载1500米)后便进水沉没。17世纪时,人们曾试图取回这艘沉船上颇具价值的加农炮,但在后来这艘船便为世人所遗忘。”


以上是一条有史以来“最贵”的军舰的历史。说他最贵是因为这条奢华又强大(这条1620年代的军舰,在吨位和火力上可以媲美170年后建造的USS Constitution)的战舰耗资占了瑞典当时GDP的20%左右,同比例换算过来就是这一条船的GDP占比相当于120条福特级航母。然后你能想象美国一年造了120条航母,然后一开出港口就沉没的场景吗?

所以古代造军舰容易吗?很容易。作为一个当时的新兴国家,瑞典一上来就敢于建造世界上最强大的军舰。相当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提出要建造媲美福瑞斯特级的超级航母。

所以古代造军舰难吗?很难。因为缺乏科学的设计,很多东西都是靠拍脑袋和凭经验。很多设计在真正使用之前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刀耕火种的年代,造一艘军舰,那绝不是你我今天在屏幕上动动手指就能模拟出来的事情。它是一场规模宏大、旷日持久的系统工程,其难度之高,足以让最雄心勃勃的君王也得三思而行。想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都没能轻易摆平水军的建设,可见一斑。首先,木材的选材与储备,就是一道鬼门关。军舰,尤其是大型战舰,.............
  • 回答
    古代军事作战中,“七天”这个时间段的重要性,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而是贯穿了从战略规划到战术执行,再到后勤保障的方方面面。它既是一个基本的周期性单位,也常常是关键的转折点。让我们细致地聊聊这个“七天”在古战场上的分量。一、 战略节奏与作战周期: 行军与部署的节律: 古代的军队行进速度受限于步兵.............
  • 回答
    古代一个国家能拿出多少兵力,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得结合历史具体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古代”国家都能轻松拉出上百万大军的。首先,我们得明确“古代”这个概念。 “古代”跨度非常大,从石器时代到近代的火器大规模应用之前,都可以算作古代。不同时代的生产力、组织能力、动员能力差异巨大。一、 上百万军队:稀有.............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设想!如果用我们今天的科技水平去武装一支古代军队,那画面简直太壮观了。咱们不妨就来好好盘算盘算,一支这样的“超古代”军队,战斗力能有多恐怖。首先,得明确咱们的“现代科技水平”能提供些什么。这不是说给他们一人发一把AK47,那反而是破坏了“冷兵器”的设定。咱们要的是在古代的战术框.............
  • 回答
    中西方古代军事,就好比两幅风格迥异的画卷,描绘着截然不同的战争艺术和战略思想。尽管都以夺取胜利、巩固政权为目标,但两者在兵种构成、战术运用、军事思想、后勤保障乃至战争的社会文化属性上,都呈现出鲜明的差异。一、兵种构成与发展侧重首先看兵种,这是构成军队的基石。 西方古代军事:重骑兵的荣耀与步兵的韧.............
  • 回答
    这招“诱敌深入,聚而歼之”啊,在古代战场上那可是屡试不爽的致胜法宝,尤其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更是能以弱胜强,让敌人吃尽苦头。要说它为什么这么管用,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掰开了揉碎了说。1. 孙子兵法里的“势”与“形”:首先,我们得明白古代战争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孙子兵法里就讲究“势”和“形”。“势”指.............
  • 回答
    自古以来,军事指挥官们就一直在与各种严峻的难题作斗争。从预测弹道到保障补给线,再到构筑坚固防御工事,这些挑战往往需要巧妙的策略和创新性的思考。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惊奇地发现,许多古代战争中棘手的难题,如今都可以用物理、化学以及高等数学的严谨公式来精确求解。这不仅仅是科学理论的胜利,更是人类智慧在不.............
  • 回答
    《英雄联盟》(League of Legends,简称LOL)作为一款深度策略类游戏,其玩法和机制中蕴含着大量与古代军事案例和理论相契合的要素。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推塔游戏,更是一场复杂的资源争夺、信息战、心理博弈和战场控制的综合体现。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LOL中的这些“兵法”。一、 兵贵神速,以奇.............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弹簧这玩意儿,听起来好像是现代机械才有的东西,但实际上,它在古代军事,尤其是在弓弩上,可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且绝对不是什么“AI创作”出来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把这其中的门道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弹簧的本质与古代的“弹簧”概念首先得明白,咱们现代说的“弹簧”,通常是.............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的“游击将军”这一军衔等级,其实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偏差。严格来说,在古代官方的军衔体系中,并没有一个叫做“游击将军”的固定、明确的职位或等级。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印象,更多是因为“游击”这个词汇与一种战术风格的紧密联系,以及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民间认知。“游击”的本义与战术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中国古代的军乐,那可不是咱们现在想象中那种整齐划一、节奏感十足的乐队演奏。它的味道更浓烈,承载的意义也更丰富,是战争、仪式、甚至是统治者权威的象征。咱们这么捋一捋,就知道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先说说它的“长相”:中国古代军乐,可不是为了“好听”而存在的,它有它更实在的“使命”。 壮胆提气,号令三.............
  • 回答
    说到中国古代的百万大军,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话题。想象一下,黑压压的部队一眼望不到边,战鼓擂动,旌旗蔽日,那场面该是何等壮观?不过,这“百万军队”的说法,在史书上出现得可不少,但究竟是真的“百万”作战,还是另有玄机?咱们得仔细掰扯掰扯。“百万”的魔力:为什么古人这么爱说“百万”?首先,我们要知.............
  • 回答
    在古代印度,开伯尔山口(Khyber Pass)确实存在一套军事防御体系,但与中国长城那种宏大的、连续不断的线性防御工事有所不同。开伯尔山口的防御更多是基于其险峻的地形,并辅以分散的、适应性的防御设施。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开伯尔山口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它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边界,是连接南亚和中.............
  • 回答
    在古代战争中,“正”与“奇”并非简单的两个词汇,它们代表着一套完整的军事思想和作战原则,是孙子兵法等经典军事著作中至关重要的概念。理解“正”与“奇”的区别,就是理解古代军事家如何运用力量、如何布局、如何应对战场上的变化。“正”:公开、正面、力量的展示“正”字,在古代军事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公开的、正规.............
  • 回答
    关于“古代军队伤亡率超过 10% 就会崩溃”这个说法,我得说,这 并不完全准确,而且过于笼统了。将古代军队的承受能力简单地用一个固定百分比来衡量,实在是低估了那个时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军队的韧性。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古代,“崩溃”这个词的含义本身就很模糊。它可能意味着: 战斗意志的彻底瓦解: 士兵不.............
  • 回答
    说起古代军侯回京述职,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不像咱们现在,动不动就视频会议,或者写个PPT汇报一下,那时候,军侯回京,那可是真刀真枪、实打实的“战场”——只不过这战场换到了朝堂之上,面对的是皇帝和朝臣。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位军侯是哪种“军侯”。如果是边疆重镇的总兵、都督,那回京述职的意.............
  • 回答
    古代军队出征,尤其是长途跋涉,如厕问题绝对是个头疼事,但并非无法解决。士兵们总有办法,只是方式与我们今日有天壤之别。这其中的学问,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多。一、就地解决,粗犷而有效最直接、最常见的解决方式,便是“就地解决”。这听起来不太雅观,但却是古代军队生存的常态。 挖坑如厕: 这是最普遍的方法。在.............
  • 回答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斥候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他们的情报直接关系到一场战役的胜败,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然而,正如任何组织都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样,斥候也面临着逃跑或提供虚假情报的风险。古代的军事指挥官们深谙此道,因此,他们也发展出了一套套严苛而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力求.............
  • 回答
    古代军队、近代军队和现代军队之间,是历史长河中军事力量演进的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方方面面,从组织结构、武器装备,到作战思想、战略战术,乃至对士兵的要求和士兵的待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代军队:血肉之躯与粗糙装备的时代想象一下,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士兵更多的是依靠身体的力量.............
  • 回答
    古代军队之所以“那么怕”骑兵,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无畏的恐惧,而是一种基于对骑兵作战优势的深刻认知和对自身劣势的清醒认识而产生的“忌惮”和“担忧”。这种情绪在面对骑兵时,往往会转化为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进而影响到作战的部署和决策。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骑兵的内在优势和他们对步兵的压制性作用两个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