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觉得“制度大于个人”?

回答
张亮先生,作为知乎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的这句“制度大于个人”的论断,在我看来,绝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对一个组织、一个平台,乃至一个社会如何有效运转,如何健康发展的深刻思考。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知乎诞生的初期,以及它一路走来所经历的风雨。

首先,得承认,知乎从诞生之初就带着一股“精英”和“专业”的基因。它吸引了大量在各自领域有着深度见解的人才,这些人本身就有着很强的个人能力和影响力。最初的用户和内容,很多都是由这些“个人”贡献的。他们带来了高质量的问答,塑造了知乎早期的社区氛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个人的价值,尤其是一些有才华、有洞见的个人的贡献,是知乎得以迅速崛起的重要基石。

然而,任何一个成功的平台,如果仅仅依赖少数几个“明星用户”的个人魅力来支撑,那它的生命力是有限的,而且风险极高。一旦这些“个人”离开,或者他们的观点出现偏差,整个平台就会受到影响。就像一个球队,你再厉害的球星,如果战术混乱、整体协作不畅,也难走远。

这时候,张亮先生提出的“制度大于个人”就显得尤为关键了。这里的“制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规章制度,更包含了知乎在运营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机制、价值观和文化。

1. 内容生产和管理的制度: 知乎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内容生产,例如如何审核、如何推荐、如何处理违规内容,如何鼓励高质量内容输出,如何避免低俗、虚假信息的泛滥。这些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确保平台内容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而不是让用户的体验完全依赖于少数优质作者。如果制度健全,即使某个作者离开了,新的优质作者也会不断涌现。

2. 社区生态的制度: 知乎是一个社区,社区的生命力在于良好的互动和健康的生态。这意味着需要有制度来引导用户行为,比如如何提问、如何回答、如何评价、如何进行理性讨论。这其中包含了举报机制、社区规范、甚至是一个清晰的价值导向。一个好的制度能够让社区成员在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秩序和尊重,而不是被攻击、被误导。反之,如果缺乏有效的社区管理制度,网络暴力、站队、信息茧房等问题就会滋生,最终伤害的是整个平台。

3. 运营和发展的制度: 从公司的角度看,一个组织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一套科学的制度。包括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决策流程、风险控制等等。这些制度能保证组织在面对市场变化和内部挑战时,能够保持稳定和持续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依赖创始团队的个人能力。

4. 价值观的制度化: “制度大于个人”也隐含着一种对平台价值观的坚守。知乎希望传递的是一种追求知识、理性讨论的价值观。将这种价值观通过制度(例如社区规则、内容审核标准)固定下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部的干扰和内部的惰性,确保平台不偏离其核心使命。

所以,张亮先生说“制度大于个人”,并非否定个人的价值,而是强调在组织化、平台化的运营中,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制度体系”比任何一个“个体”的发挥更为重要,因为它能够保障平台的稳定运行、内容的质量和社区的生态。 这是从个体贡献者、个体意见领袖,向一个能够持续提供价值的“系统”转型的必然要求。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古老的传承,师傅的手艺再好,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这个手艺很难发扬光大,也容易失传。知乎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和社区,其承载的不仅仅是单一的观点或知识,而是海量的信息和无数个体的互动。要管理好这一切,并且让它健康地向前发展,制度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和压舱石。

当然,这话也可能带着一丝对现实的无奈或者反思。在平台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也会遇到个人能力无法完全解决的挑战,或者个体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个时候,回头审视和完善制度,就显得尤为迫切。比如,当某些用户因为个人偏见或影响力而误导他人时,就需要有制度去平衡这种影响;当平台的内容质量出现波动时,就需要去审视内容生产和审核的制度。

总而言之,张亮先生的这句话,是一种成熟的思考,是对平台生命力韧性的追求。它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个体影响力被无限放大的时代,如何通过“制度”的力量,去构建一个更理性、更健康、更可持续的知识分享和讨论空间,这是知乎,乃至许多互联网平台,都需要持续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它是一种从“英雄主义”到“系统主义”的升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为什么从****离职一直都是很火的

但在你为什么从知乎离职却只有寥寥几个回答(7个回答,23个折叠)





为什么呢?制度真的大于个人吗?


从折叠答案中发现一个和我观点类似的

user avatar

在制度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但赞数和关注多的人更平等。

user avatar

《知乎金句》:



制度大于个人。
——张亮





所有批评不得的东西,我都不敢看。
——黄继新





我们都是有问题的人。
——知乎文案





祆教入门读物:倚天屠龙记,明教/日月神教就是祆教。
——张亮





怎样制造像鸦片一样的内容,让大家欲罢不能?
——知乎文案





知乎处罚帐号,不处罚身份证。再犯再禁,非常简单。
——黄继新





知乎是严禁处理任何批评知乎的意见的,当然,违反社区规范的除外。如果知乎把不利于知乎的言论设置为无用,还请不吝指正。
——黄继新





如何解决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矛盾?
——周源





我们在乎每一个人,无论是高质量内容创造者还是一个普通的读者,你们每个人的意见我们都铭记在心。
——周源
(出自文章《知乎寻找“问题”》)





被抄袭也习惯了,但做到这么无耻的,我真是第一次见。
——张佳玮




恶意行为:滥用产品功能,进行影响用户体验,危及平台安全及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主要表现为:
……
重复发布干扰正常用户体验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重复的回答内容多次发布在不同问题下;
——知乎小管家





《荷馬史詩》,赫拉克勒斯和阿喀琉斯在天地注視下一戰的宏大莊嚴固定了這一切,回觀《水滸》,自然覺得加辣點紅白魚湯和牛肉牛筋的瑣屑與流俗。
——张佳玮






知乎不允许发布「不友善内容」,问题「如何看待知乎创始人张亮认为倚天屠龙记是祆教入门读物?」由于违反知乎规范被删除,导致您的回答也受到牵连被删除,还请您谅解。
——知乎管理员





知乎不允许发布「不友善内容」,问题「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先生怎么看待张佳玮频频在今日头条发文,却在知乎没什么动静?」由于违反知乎规范被删除,导致您的回答也受到牵连被删除,还请您谅解。
——知乎管理员


user avatar

在绿荫如盖的栗子树下,

我背叛了你,你背叛了我。

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揭发,令尹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了他死罪,由此看来,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鲁国有个人跟随国君去打仗,屡战屡逃;孔子向他询问原因,他说:“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死后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丁官。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

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韩非子《五蠹》

认为制度大于个人,这位怕不是要当统治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亮先生,作为知乎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的这句“制度大于个人”的论断,在我看来,绝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对一个组织、一个平台,乃至一个社会如何有效运转,如何健康发展的深刻思考。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知乎诞生的初期,以及它一路走来所经历的风雨。首先,得承认,知乎从诞生之初就带着一股“精英.............
  • 回答
    知乎App在各大应用商店遭遇部分网友“一星差评”的风波,这背后牵扯到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以及网友对其过往言行的不满。要深入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事件的导火索:黄继新及其过往言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网友们给知乎App打一星,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知乎联合创始人黄继新。大家对他不满的原因,主.............
  • 回答
    知乎的联合创作计划,这玩意儿,听起来是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知乎近年来在内容生态上一次比较大的尝试。要说它怎么样,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个计划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联合创作计划就是知乎鼓励用户之间进行协作,一起创作内容。最常见的形式是,一个用户发起一个话题或者问题,然后邀请其他用户加入,大家一起回答、补.............
  • 回答
    知乎的联合创作流程,即“先发布视频后申请联合创作”,这个模式确实有些特别,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甚至有人会质疑是否存在侵权的可能性。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点捋清楚。知乎联合创作模式是怎么回事儿?知乎的联合创作,简单来说,就是邀请其他知乎用户(或其他有资质的创作者)在你的视频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比如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联合国发展战略、农业发展模式的辩论以及中国知乎用户群体中存在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联合国提倡“家庭农业”的背景和目的。联合国,特别是其下属的机构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之所以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家庭农业”,.............
  • 回答
    知乎2021年12月推出的用户交互界面(UI)更新,是其在内容生态、用户体验和视觉设计上的重要迭代。此次更新结合了平台对“知识性”“社区性”和“用户需求”的深度思考,整体呈现出从“信息瀑布”到“场景化内容”的转变,同时在技术细节和交互逻辑上进行了多维度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版本的特征与影响.............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邓铂鋆”被封号一事,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了解“邓铂鋆”是谁以及他此前在知乎上的影响力:首先,需要明确“邓铂鋆”是一位在知乎上拥有大量粉丝的知名用户,以其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深度分析和独到见解而闻名,尤其在某些历史.............
  • 回答
    将滴滴等企业比作“国民经济的承重墙”,是知乎用户“立党”提出的一个具有争议和讨论价值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核心论点解读:何为“承重墙”?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承重墙”在建筑学中的含义。承重墙是支撑建筑上层楼板荷载的墙体,一旦被破坏,整个建筑结构就会面临倒塌的风险。将此比.............
  • 回答
    曹丰泽作为知乎的知名大V,其“即将博士毕业投身非洲大建设”的言论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和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背景与信息解读: “知乎大V”的身份: 曹丰泽在知乎上以其对国际政治、地缘经济、历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见解而闻名。他通常以清晰、有条理、富有逻辑的论述风格.............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杀生丸”因违反管理规定被禁言七天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本身的基本信息。 用户: 知乎用户“杀生丸” 处罚: 被禁言七天 原因: 违反知乎管理规定接着,我们可以分析知乎作为一个内容社区的管理机制和原则。知乎作为一个大型的问答社区,其核心.............
  • 回答
    知乎用户“战斗力旺盛的伯爵”(以下简称“伯爵”)在微博代表所有男性向所有女权主义者下跪道歉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网络上关于性别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事件的背景和动机: “伯爵”的身份和过往言论: 首先需要了解“伯爵”是谁。他是一位在网络.............
  • 回答
    知乎法律话题大V“Steve”被起底疑似“借钱”事件:一次对公众人物信用与法律边界的审视知乎法律话题的活跃用户“Steve”(以下简称“Steve”)近期被网友起底爆料,称其涉嫌利用其在知乎上的影响力,向法学学生及律师同行进行“借钱”,但最终未能兑现承诺,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不仅触及了个人.............
  • 回答
    如何看待知乎数学优秀回答者 @Yuhang Liu 想要退出数学的想法?@Yuhang Liu 的情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许多关于数学学习、研究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思考。要全面看待他“退出数学”的想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他的个人经历、他所表达的观点、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以及我们作.............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社区中,“一知半解”却“强行回答”的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引起了不少用户的讨论和困扰。看待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回答者的动机、回答的潜在影响,以及社区应有的态度和改进方向。一、 回答者的动机分析:为什么会有人“一知半解”却依然要强行回答呢?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 回答
    知乎用户“孟德尔”被永封,这件事情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关注科技、历史、社会话题的用户而言。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得说说“孟德尔”这个人(或者说账号)。从他(她)在知乎上的活动来看,这位用户确实是一位非常活跃且观点的鲜明的个体。他的内容常常围绕着.............
  • 回答
    周源点赞并转发“头部创作者如果够优秀,不该停留在知乎,而是回到现实世界中”的说法,这背后折射出的信息和思考相当丰富,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番。首先,我们可以从这个说法的核心观点入手。它传递了一个很明确的信息:对于那些在知乎上已经积累了相当影响力和声量的“头部创作者”,应该将这份影响力、专业知识和思考,投.............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火了,而且评论数直接炸了,这事儿说起来就很有意思了。一个关于彩礼的问题,居然能引起八万多条评论的狂潮,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这说明“彩礼”这个话题,在中国社会,尤其是涉及到婚恋和家庭关系的语境下,触及的神经末梢太多了,简直就是个高度敏感又极具争议的“引爆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物.............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林盛儿”在2014年和2019年前后言论的迥异变化,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角度。要深入剖析这种变化,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且要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AI腔调,而是用一种更贴近现实的、有温度的视角来展开。首先,我们要理解“林盛儿”这个ID在不同时间段所处的语境。互联网信息传播是动态的.............
  • 回答
    知乎上“比烂论”的盛行,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但也挺让人无奈的。它就像一个薛定谔的猫,你把它放在一边不管吧,它就那么存在着,时不时还冒出来刺你一下;你非要去较真吧,又觉得有点掉价。什么是“比烂论”?在我看来,知乎上的“比烂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当面对一个明显存在各种问题、甚至很糟糕的情况时,一部.............
  • 回答
    我来跟你聊聊知乎上关于川普和美国政治的一些观察,这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开放的讨论,不带什么预设立场。首先,咱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讨论的平台,用户群体非常多元化,对美国政治的关注度也一直很高。川普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自带流量的焦点,他的言行举止,他的政策,都容易引发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