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你家院子里有块石头,你觉得好看,就在门口找个了合适的角落摆了起来。
有个画家路过,从石头的摆放的造型上突然得到灵感,着急忙慌的回家家中开始闭关创作,
经过两个月的闭关,终于完成了一副精美的画作。
画作发表之后技惊四座,评鉴家们不仅感叹于画作的造型之美,也称赞画家的笔法精练有道。
之后画家就出名了,而那副画作也被人以500万的高价买走了。
这时候你蹦出来说:呵呵,那个画的精髓来自于我摆的石头啊,说明我的艺术水平才是最高的,那个画也理应属于我的作品之一。
反正我是觉得不属于你
肘后方备急方存在了几百年,也没根治中国的疟疾,就像门口的石头,也许会让很多路过的人觉得赏心悦目,但毕竟影响有限。真正让他发扬光大的是现代医学的技术。
分割线---------------------------------------------------------------------------------------------
以上为原答案
评论里说青蒿素失效,指出西医缺点的亲,
首先,青蒿素还没完全失效,还在造福全世界的人民
其次,承认自己失效了,
----然后自己证明自己失效了,
----最后还着急忙慌的嚷嚷着,让全世界知道自己失效了,
这是现代医学的优点。
中医上还真的没见这个优点。(跨省抓人不算)
中医吹在碰到青蒿素问题时,总是矛盾与尴尬的,按理说这是中医生发明的药物,能拿回诺贝尔奖,应该大书特书才是,但有4个坎却无法绕过去,导致吹也不是不吹也不是:
1.青蒿素的提取,完全是按现代化学的方式萃取的,而不是传统中药的煎煮方式。实际上按《肘后备急方》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根本无效。
2.中医一直鼓吹的,是中药治病的原理,不是杀死细菌病毒,甚至中医不需要知道你感染的是具体什么“外邪”,中医只需要调理你的身体环境,恢复到正常情况,使得“外邪”无法生存了,病就好了。而青蒿素的治病机理,恰恰就是中医所不屑的通过“杀死”患者身体内的疟原虫,从而恢复健康。这完全就是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跟什么阴阳五行、君臣佐使一点边都不沾。
3.虽然屠呦呦自承是代表中医领奖,但评委会特意提到,这不是奖给中医的: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副校长、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委员玛舒齐(Maria G. Massuci)告诉《外滩画报》,“我们不希望中国老百姓看到消息后,就冲到药店买草药。这是对屠呦呦获奖最错误的解读。”
提问环节开始,前排的新华社记者率先抢到提问机会,希望评委会评价一下屠呦呦的研究成果。
评委会委员表示,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拯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
接着一个印度记者带着调侃的语气问道,这个奖颁给一个研究中药的人,是不是意味着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肯定了传统疗法的地位。
印度记者的质疑被评委会主席驳回,主席称屠呦呦只是受到了中医的启发,“所有研究都是按照科学方法进行的”。
4.最关键一点,国家药监局批复的青蒿素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H,而不是国药准字Z,这意味着,即使郭嘉这么偏袒中医,依然认定青蒿素是现代化学药,俗称西药。
看到评论区的中医吹还在胡搅蛮缠,给你们简单聊聊吧,202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四部,一部中药中成药,也就是国药准字Z;二部化学药,也就是国药准字H;三部生物制品,也就是国药准字S;四部收载通用技术要求。
化学药、生物制药,就是所谓的“西药”。
青蒿素收集在《中国药典》二部中,典型的“西药”。
@辗转 @翦商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再补充一下资料,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在当时获得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而当时补充规定明确写了“编号前注“x”者为西药,”,看到了吧,国家明确用汉字规定了,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就是西药。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
《关于新药审批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第十一项新药的批准文号问规定:“经卫生部批准生产的新药,其批准文号格式如下:生产的新药:(年号)卫药字号正式生产的新药:(年号)卫药准字号其中编号前注“x”者为西药,注“Z”者为中药,注“S”及生产企业所在地简称的为生物制品,注“J”者为进口原料药生产的制剂,注“F者为辅料。”
提取?
伍先生您未免也太天真了
这年头谁还去“”提取”这玩意
来源: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E9%9D%92%E8%92%BF%E7%B4%A0
黄花蒿分布地域狭窄,青蒿素含量偏低(0.01%~0.5%),中国以外地区野生黄花蒿因青蒿素含量太低而没有商业开发价值。
1982年,Hoffmann La Roch公司的研究员G.Schmid和W.Hofheinz以薄荷醇为原料首次完成了青蒿素全合成。稍后,上海有机所的周维善等人以香草醛为原料完成了这一全合成。至2003年已有十余种青蒿素全合成路线。这些路线的起始物包括薄荷酮、3-蒈烯和环己烯酮。
从逆合成分析的角度看,青蒿素的一个特点是它的结构中含有一个1,2,4-三 唑环。该环实际上是一个缩酮-缩醛-内酯体系的一部分,可以由上图中α-过氧羟基醛(A)经缩合反应构建。过氧羟基醛(A)又可以由醛(B)的烯醇醚或类似化合物经过氧化反应获得。过氧化是青蒿素合成中的关键步骤,尽管不同的路线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入过氧基团,这步反应产率总是比较低。
Schmid等人、Ravindranathan等人、Lansbury等人、周维善等人利用烯醇醚在低温、光照和光敏剂存在下与单线态的氧分子发生的[2+2]环加成反应产生四员环中间体,然后开环形成过氧化物;Avery等人则利用烯基硅烷的反常臭氧化反应引入过氧基团。用酸处理过氧化产物就可以得到青蒿素。
1989年,Nancy Acton等人发现,在低温和光照下,二氢青蒿酸可以被两当量的氧气直接氧化成青蒿素,产率17%-32%。后续研究表明在反应中,二氢青蒿酸先与一分子单线态氧发生烯反应,生成过氧化物。再与另一分子三线态氧反应,开环生成α-过氧羟基醛(A),最后脱水产生青蒿素。不久这一反应就被用于改进青蒿素的全合成路线。化学合成青蒿素工艺繁杂,步骤多,成本高,易污染,尤其引入过氧基团的光氧化或化学氧化的产率不理想,导致化学全合成工艺一直无法用于青蒿素的商业化生产。
黄花蒿与酵母合成萜类前体法呢基焦磷酸的酶促反应完全相同,只要在酵母中增加一个代谢支路就能让酵母菌合成青蒿素。2006年,美国加州大学的Keasling小组将ADS 基因连同新克隆的细胞色素P450 单氧化酶基因(CYP71AV1)及其还原酶基因(CPR)同时导入酿酒酵母中表达,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生产青蒿酸的酵母工程菌。加拿大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的Covello小组于2008 年从黄花蒿中分离到双键还原酶基因(DBR2),并将该基因连同ADS、CYP71AV1、CPR 基因一起导入酿酒酵母,率先培育出能合成双氢青蒿酸的酵母工程菌。
酵母工程菌中未检测到青蒿素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酿酒酵母中单线态氧缺乏,双氢青蒿酸合成后不能转变成青蒿素;二是青蒿素未被油相环境隔离而与细胞成分(如血红素)发生烷基化反应,无法检测到青蒿素。黄花蒿是如何避免青蒿素对本身的伤害呢? Covello小组的研究显示,青蒿素合成酶基因在黄花蒿叶片表面具有特殊腺体结构并充满挥发油的腺状毛囊细胞中高效表达,说明具有毒性的青蒿素隔离在油相腺毛中应该是一种进化的选择。黄花蒿采取细胞分区和分相隔离的方式,合成并贮存具有细胞毒性的青蒿素,可用来杀灭猎食性害虫;同时青蒿素前体在油相环境中更易发生化学催化反应。据测定,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含量比双氢青蒿酸含量低5-10倍,最大可相差15倍。
2013年4月25日出版的Nature杂志发表了美国Keasling小组和加拿大Covello小组的两国科学家撰写的研究通信《强效抗疟剂青蒿素的高水平半合成生产》一文,报道了将酵母工程菌中青蒿素前体青蒿酸的发酵产量从1.6克/升提高到25克/升,并利用单线态氧成功地将青蒿酸转化成青蒿素。
现代火器都发展到加特林,一个人可以对抗几千人
你说这里面火药是我们发明的。
圆周率都到小数点后31万亿位。
你说不就是祖冲之的那个3.14嘛。
现在定位用卫星导航,你问是不是受了指南针的启发。
你是谁?你想表达什么?
好的东西你别秀,因为我们老祖宗都有?????
难道正确的打开方式不应该是:
国外有加特林,我们造53式,67式,82式,88式。
国外有gps,我们造北斗。
国外有航母混编,我们造001,造002,造003。
被打了脸,默默的在心里念儿子打老子是没有用的,我祖上比你阔多了也只是阿Q的自我安慰。
只有实实在在做事情,才有可能迎头赶上。
为提取青蒿素,屠呦呦团队验方近千张,包括两千多种药物,团队检验了100多个水提物跟200个醇提物,一无所获。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才有了最终的成果。
你不说是屠呦呦及团队的功劳,是现代中国人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你说是**??
//有些话本来不想说的那么直白。但是鉴于某些人可怜的超过五行字就不能理解的阅读力。以及追着我骂来骂去的毅力。我再翻译一下我想表达的内容。
1.发现并提取青蒿素对于世界很重要。
2.屠呦呦团队发现并提取青蒿素对中国很重要。
3.青蒿素属于中药还是西药对于中医很重要。
4.至于我跟普通的吃瓜群众,甚至包括所谓的西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可能就跟看待韩国说泡菜中秋节汉字是他们的一样。
说泡菜属于他们对韩国人很重要。中国人民并没有觉得多重要。
因为我们还有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丝、烩鸭腰、烩鸭条、清拌鸭丝、黄心管儿、焖白鳝、焖黄鳝、豆豉鲇鱼、锅烧鲤鱼、烀烂甲鱼、抓炒鲤鱼、抓炒对儿虾、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儿、卤煮寒鸦儿、麻酥油卷儿、熘鲜蘑、熘鱼脯、熘鱼肚、熘鱼片儿、醋熘肉片儿。烩三鲜、烩白蘑、烩鸽子蛋、炒银丝、烩鳗鱼、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炒竹笋、芙蓉燕菜、炒虾仁儿、烩虾仁儿、烩腰花儿、烩海参、炒蹄筋儿、锅烧海参、锅烧白菜、炸木耳、炒肝尖儿、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飞禽。炸汁儿、炸排骨、清蒸江瑶柱、糖熘芡仁米。拌鸡丝、拌肚丝、什锦豆腐、什锦丁儿、糟鸭、糟熘鱼片儿、熘蟹肉、炒蟹肉、烩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炒丝瓜、酿冬瓜.烟鸭掌儿、焖鸭掌儿、焖笋、炝茭白、茄子晒炉肉、鸭羹、蟹肉羹、鸡血汤、三鲜木樨汤。红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三鲜丸子、氽丸子、鲜虾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樱桃肉、马牙肉、米粉肉、一品肉、栗子肉、坛子肉、红焖肉、黄焖肉、酱豆腐肉、晒炉肉、炖肉、黏糊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儿肉、烧肉、大肉、烤肉、白肉。
因为青蒿素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不辩证也不配伍,清不了热解不了毒,更不能调理阴阳。它只能对付虐原虫,它不是西医还能是啥?
1,中医千人千方。 青蒿素不是千人千方。 哦,中医又要拿出双标大法了。科学打脸的时候,他们就说中医千人千方不能用科学验证,而需要抱科学大腿的时候,他们就不提千人千方了。
2,中医辨证治疗。疟疾是什么证啊???青蒿素又是什么性味归经阴阳五行君臣佐使属性啊???
3,中医整体观念。青蒿素一点也不整体。
4,中医上千个古方,经过屠呦呦团队检测,能用的个数是 0 个。记载青蒿的那本书,首先搞错了植物种类,然后煎煮破坏青蒿素,接着搞错了提取方式(其实古人根本不知道提取啥),最后喝到肚子里还要经过消化道。 根本不可能有效。
为什么中医总是要提青蒿素呢?
无他。就是想抱科学大腿,狐假虎威而已。
我还没展开描述中医一边说自己科学,一边说自己非科学,却分不出真伪的可笑矛盾呢。
你以为中药就是各种奇怪的草药混合在一起煮,为什么青蒿素不能是中药?为什么青霉素不能是中药?为什么胰岛素不能是中药?为什么格列卫、恩替卡韦、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不能是中药?中医原本就是草药学发展过来的,草药提纯了,依然是中医啊。
中医不进化,你们就说中医抱残守缺;中医进化了,你们就说已经不是中医了。那么你们到底想要什么?
有更好的药物而不用,那也不叫中医,那叫傻×。
明明不到十块钱的利福平就能控制肺结核,不到一百块钱的恩替卡韦就能控制乙肝病毒,却偏偏不用,而非得用难买难控制质量的草药,请问这不是傻X是什么……
什么你说这些不是中药——为什么不是中药?中医书籍里记载,万物皆可为中药,米饭馒头绿豆红豆八角桂皮黄瓜西瓜都是中药,为什么这些药物不是中药?而且所有西药都是中药。因为中药原本就包括西药,世间万物都是中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